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合作机制 推进蚕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祥  黄健 《中国蚕业》2002,23(1):53-54
  相似文献   

2.
罗来余 《四川蚕业》2002,30(3):54-55
<正> 蚕桑业主经营就是鼓励那些懂经营、善管理、有经济基础的有识之士承包租赁土地栽桑养蚕,实现栽植桑树规范化、养蚕设施配套化、饲养蚕儿省力化、经营管理科学化,真正体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推行业主经营、尽快实现蚕业产业化是让蚕桑业主增收、县财政增税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需要,配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加快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按照省丝绸集团公司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就我县蚕业产业化经营问题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杨昌旭 《广西蚕业》2001,38(3):49-52
从贫困地区蚕业发展的现状谈困地区蚕业发展走产业化,规模化道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郭光 《江苏蚕业》2002,24(3):45-47
产业化经营是蚕业产业化的必然结果和具体体现,本文从蚕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性、模式及应坚持的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以俭 《北方蚕业》2001,22(1):44-45
淮阴是苏北蚕业的主产区,历史上(1995年)最大面积曾达35666.7公顷,由于受行情及自身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市六个县(市、区)仅有桑园7000公顷,年产茧在650万kg。蚕业生产经过几年的大起大落后,人们开始探讨新的蚕业生产模式——蚕业合作社。我市盱眙县丝绸公司在1999年底组建了我市第一个蚕业合作社,经过2000年春蚕生产的运作,效果很好。   1 盱眙蚕业合作社试点概况   盱眙县茧丝绸公司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在市主管部门指导下,学习外地先进的蚕业管理方式,结合当地生产情况,在黄花塘乡组建了全市第一个蚕业合作社,在蚕业产业化的道路上为全市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是以“民主、平等、自愿、互利”为指导思想,以公司为龙头,成立蚕桑合作社,并制定出合作社章程,对蚕农和茧丝绸公司的责任和权利作了明确规定。蚕农负责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县公司负责提供相关的各种服务,并保证按质论价,收购入社蚕农的蚕茧。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按章程要求,向入社农户发放社员证,并和蚕农签订了蚕茧交售合同;  相似文献   

7.
8.
范建奇 《中国蚕业》2002,23(3):11-13
加入WTO后,作为当今世界蚕业中心的我国,尤其是全国蚕业最集中的杭、嘉、湖产区,其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主导产业之一的蚕业的竞争力.而推进蚕业产业化经营,则是提高蚕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历史悠久,蚕茧质量曾在全省名列前茅。但由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两次蚕茧大战侵袭,加之体制等原因,我市的蚕茧质量急剧下降,市场竞争能力低下,蚕桑这  相似文献   

10.
11.
12.
张正毅 《北方蚕业》2001,22(1):35-37
2000年以前,在1978~1999年石泉蚕业大发展的二十余年里,蚕业经营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归属林特部门;鲜茧收购、烘干由供销社、外贸、乡企、农口、个体经营;缫丝、织绸、印染等属于工业部门;丝绸出口、内外销由外贸部门经营。这种政府统管,多家分段经营的体制,是社会化生产大分工的必然结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石泉蚕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桑园面积、发种、产茧、茧值分别由1978年的466.7公顷、0.56万张、7.19万kg、48.72万元发展到1995年4666.7公顷、7.5万张、产茧100万kg、茧值2800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建起了5400绪,年产生丝135t的石泉县缫丝厂,年生产蚕种15万张的石泉县蚕种厂,并建起了丝织厂,付产品加工厂,丝织壁毯厂。形成了生产、加工、经营完备的蚕业体系,为石泉蚕业大发展及壮大石泉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蚕业新体制的诞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一直沿用的旧体制难以适应蚕业发展需求。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相互制约的体制成为石泉蚕业发展的内障;蚕业系统各环节利润分配严重不合理是导致蚕业基础——蚕桑不稳的根本原因;蚕茧质量一直是牵制行业经济效益,制约石泉蚕业发展的潜在隐患。矛盾迭出、问题重重的蚕业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蚕业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郑新忠 《蚕学通讯》2002,22(1):39-41
加入WTO后 ,茧丝绸行业成为我国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产业之一。目前 ,世界茧丝绸业结构处在不断调整之中 ,世界丝绸业科技、生产中心已由劳动力成本高的发达国家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已成为主要的集中地 ,肩负着丝绸发展的重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 ,我国蚕业生产已逐步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出现“东桑西移”之势。缫丝生产已由大城市转产为依托中小城镇 ,使我国茧丝绸生产形成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的格局。对此 ,如何抢抓机遇 ,与时俱进 ,加快我区蚕业发展 ?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陈斌  李庆宝 《中国蚕业》2006,27(3):58-59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蚕桑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块状经济在安徽省山区和丘陵区占有相当的比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蚕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组成部分,是蚕桑产业化建设中非常有效的组织形式。蚕业合作社的建设在安徽省刚刚起步,目前在青阳、潜山、六安、肥西等县(区)已开始试点,尽管形式不同,也还很不成熟,但都在运行中。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之初都面临着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运行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强,缺少能人带头,市场产销衔接能力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2,39(1):34-36
分析广西蚕业生产现状和特点,根据茧丝绸行业内在规律和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广西蚕业产业化经营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成伟 《江苏蚕业》2001,23(1):38-40
本文通过剖析了江苏省在茧丝绸“一体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指出了实行产业化经营中应注意和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蚕农专业合作组织 创新黟县茧丝绸产业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茧优价机制的形成是茧丝绸产业化实现方式的核心,通过养蚕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赋予其收烘职能,能将企业的质量要求与农户的价格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既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又能有效保护蚕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蚕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蚕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的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蚕农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把茧丝绸行业的各个生产经营和内外销机制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规模生产,以达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它的基本模式有公司+蚕农,合作经济组织+蚕农,专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广东雷州半岛蚕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初步总结出了“家庭经营”、“家族经营”和“农庄经营”等三种产业化的蚕茧生产经营模式,并对“农庄经营”模式的生产经营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