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Olsson]中结球小的类型‘金娃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正常光(200μmol·m~(-2)·s~(~(-1)))和弱光(100μmol·m~(-2)·s~(-1))下营养液中不同铵硝配比(0︰100、10︰90、15︰85和25︰75;总N浓度为5 mmol·L~(-1))氮素对幼苗生长以及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处理14 d后,正常光下,铵硝配比15︰85的处理植株长势最佳,较全硝态氮处理叶面积、株幅、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3.8%、30.5%、77.9%和72.9%。弱光抑制了幼苗的生长,植株叶面积、株幅和干鲜质量均低于正常光下生长的植株。弱光下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含量明显升高,植株遭受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铵硝配比10︰90处理较全硝态氮处理相比,植株叶面积、株幅、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0.4%、14.9%、55.9%和36.5%,而且显著提高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MDA和超氧阴离子含量,有效地抑制了膜脂过氧化。正常光条件下,铵硝配比为15︰85时植株长势最佳;弱光下,铵硝配比为10︰90时植株长势最佳,可降低膜脂过氧化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而提高幼苗耐弱光性。  相似文献   

2.
以虎头兰组培苗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添加不同种类激素和含量对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含量、活性炭含量对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并对诱导出的类原球茎进行包埋保存,以期为虎头兰的组培繁殖和种质保存提供新的方法。结果表明:无菌苗诱导类原球茎添加3 mg·L~(-1) TDZ最佳,30 d诱导率到达80%,90 d达到100%;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花宝1号3 g·L~(-1)+0.1 mg·L~(-1) NAA+3 mg·L~(-1) 6-BA+1 g·L~(-1)活性炭,增殖系数可达4.03;类原球茎通过3.5%海藻酸钠溶液和0.1 mol·L~(-1) CaCl_2包埋在4℃黑暗条件下保存120 d,萌发率可以达到48%,植株再生率可达44%。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Salicylic acid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SAMT)在柑橘防御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中的作用,克隆获得Cs SAMT~(-1)基因,并以易感HLB锦橙和耐HLB酸柚为试材进行基因表达分析。q RT-PCR结果表明,易感病锦橙中CsSAMT~(-1)在感染HLB后上调表达,且在叶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叶肉;而耐病酸柚中CsSAMT~(-1)呈组成型表达。外源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锦橙和酸柚,均可诱导CsSAMT~(-1)上调表达。HLB侵染前,耐病酸柚叶脉中SA和水杨酸甲酯(MeSA)含量分别为11.85和18.18 ng·g~(-1),显著高于锦橙(0.82和0.01 ng·g~(-1));HLB侵染后,锦橙中SA和MeSA含量明显上升,酸柚中SA含量明显下降,MeSA含量基本保持原有水平。研究表明,Cs SAMT~(-1)可能通过调节SA和Me SA信号分子转换来增强对柑橘黄龙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以2 年生桔梗为材料,研究开花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桔梗开花和果实发育过程中,根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开花后25 d 降至最低。花枝和去花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开花后15 d 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花枝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去花枝淀粉开花后呈上升趋势。去花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花枝。与前1 d 17:00 时相比,经过一夜的消耗,早晨8:00 时花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别,而去花枝叶片则明显降低,叶片中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桔梗开花后25 d 内,根部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运至茎部暂时储存后,供给叶片、花和果实发育;25 d 后,根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开始升高,植株地上部分制造的有机物向根部供应促进根部发育。  相似文献   

5.
以双季红树莓‘海尔特兹’为试材,采取田间随机取样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以探索红树莓果实成熟期影响叶片早衰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的全N含量分别为22.85、21.74、20.47mg·g~(-1)和21.43、19.26、17.35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中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全氮(N)含量分别为24.50、23.32mg·g~(-1)和20.71、19.12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磷(P)含量分别为1.20、1.13、1.13mg·g~(-1)和1.05、1.01、0.96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镁(Mg)含量分别为9.38、10.01mg·g~(-1)和8.26、7.90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中部叶片果实成熟盛期、末期,全Mg含量分别为10.02、11.54mg·g~(-1)和8.20、8.91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下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全Mg含量分别为10.41、11.06mg·g~(-1)和9.11、9.30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铁(Fe)含量分别为558.41、1 198.22μg·g~(-1)和314.94、454.09μ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下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全Fe含量分别为1 343.82、1 561.57、2 011.20μg·g~(-1)和909.03、1 139.30、1 559.66μg·g~(-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2年生"海尔特兹"树莓为试材,研究了红树莓根系一年中保护酶、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旨在了解红树莓根系活性物质及内含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波动性较大,一年有4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根芽萌动期(3月15日)为42.22U·g~(-1) FW,第2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41.76U·g~(-1)FW,第3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60.20U·g~(-1) FW,第4次高峰在落叶期(11月1日)为51.89U·g~(-1)FW;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年有2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48.73U·g~(-1) FW,第2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60.84U·g~(-1)FW;根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年有2次活动高峰,第1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21.37U·g~(-1)FW,第2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24.18U·g~(-1)FW,为全年最高。根系活力一年有3次高峰,第1次在根芽活动期(3月15日)为317.22μg·g~(-1)·h~(-1)全年最高,第2次高峰在现蕾期(6月15日)为261.82μg·g~(-1)·h~(-1),第3次高峰在果实末熟期(10月1日)为311.95μg·g~(-1)·h~(-1)。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一年有4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根芽活动期(3月15日)为37.9mg·g~(-1),第2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29.3mg·g~(-1),第3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40.5mg·g~(-1),第4次高峰在果实末熟期(10月1日)为37.6mg·g~(-1)。根系淀粉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芽活动(3月15日)至初生茎生长期(5月1日)根系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现蕾后(6月15)淀粉含量逐渐上升。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根芽活动(3月15日)开始上升,在根芽出土后(4月15日)达到1个高峰,为4.91mg·g~(-1),随后开始下降,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以后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香蕉不定芽为材料,MS+6-BA 4.0 mg·L-1+NAA 0.2 mg·L-1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油菜素内酯对香蕉不定芽增殖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香蕉不定芽的形成,不加油菜素内酯,SOD活性逐渐下降,然后急剧上升;POD活性先上升,然后不断下降。油菜素内酯处理下SOD活性总体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POD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培养基中加入0.3 mg·L-1油菜素内酯的香蕉不定芽中的可溶性糖(3.73 mg·g-1)、脯氨酸含量(67.10μg·g-1)和株高(5.00 cm)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骏枣'产量、品质、光合效率和树体营养的影响,以期确定'骏枣'最适宜施钾量。【方法】以'骏枣'为试材,设置钾肥(K_2O)施用量分别为76.5 g·株~(~(-1))、153 g·株~(~(-1))、229.5 g·株~(~(-1))、306 g·株~(~(-1)),于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际施入。【结果】与对照相比,施钾可显著提高'骏枣'果实产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且具有钾肥浓度影响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施钾处理中以施钾(K_2O)153 g·株~(~(-1))对提高'骏枣'果实产量、品质、叶片光合效率和降低果实裂果率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骏枣'果实产量、品质和叶片光合效率,增强'骏枣'树体营养状况,降低果实裂果率。因此,在甘肃黄河灌区'骏枣'以高产优质为目标,推荐钾肥(K_2O)施用量为153 g·株~(~(-1))。  相似文献   

9.
天椒23号是以自交系15124为母本,以自交系1523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中熟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定植至红椒成熟9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73 cm左右,开展度64 cm左右,始花节位为第10~13节,平均单株结果数24个。果实线形,果顶尖,果面微皱,果长25 cm左右,果肩宽1.7 cm左右,单果质量20 g左右,青熟果绿色,老熟果深红色。辣味强,干椒总辣椒素含量1.67 g · kg~(-1),VC含量262.35 mg · kg~(-1),中抗疫病、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花叶病毒病(TMV)和炭疽病,一般鲜椒产量3000 kg · (667 m~2)~(-1)左右,干椒产量360 kg · (667 m~2)~(-1)左右,适宜甘肃、新疆及气候类型相似的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柑桔园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植株与健康植株分布的二阶中心矩的比值(DR)和方差检验来分析HLB分布边缘效应,同时,以病株与健康株分布的一阶方向矩的比值(LR)和方差检验来判断HLB主要入侵方向。结果表明,当DR>1且方差F显著性概率p<0.05时,HLB病株分布呈显著边缘分布倾向,此时HLB具有边缘侵入效应;当DR<1且方差F显著性概率p<0.05时,认为HLB为内源性苗木带菌入侵;当DR≈1且方差F显著性概率p>0.05时,因HLB初侵染或盛发期而无法判断其侵染源。当DR≥1、|LR|≥1且方差分析均呈显著差异时,可依据|LR|在各方向的大小来判定HLB主要入侵方向。近距离桔园间,HLB传播具有边缘侵入效应与方向性,在HLB疫区建园时需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1.
对前期在感染黄龙病的‘晚锦橙’中发现的明显差异表达的柑橘乙醇脱氢酶(CsADH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CsADH1的CDS序列长为1143bp,编码380个氨基酸。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CsADH1含有乙醇脱氢酶Gro ES(ADHN)和ADHzincN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CsADH1蛋白与拟南芥、蓖麻和中国莲的AD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sADH1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中。以感病‘晚锦橙’的根和叶脉为材料,q PCR分析显示CsADH1在感病根和叶脉中均上调表达,且根中的表达水平是叶脉中的10倍。离子胁迫试验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试验表明,Zn、水杨酸(SA)、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均显著诱导CsADH1上调表达,并且根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叶中。本结果表明,CsADH1可能在柑橘根响应黄龙病菌侵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胼胝质由胼胝质合成酶合成,胼胝质沉积是植物对入侵病原的防御反应。为了探索胼胝质合成酶(Callose synthase,CalS)基因在柑橘中对黄龙病的应答情况,从甜橙基因组中筛选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柑橘胼胝质合成酶(CsCalS)家族的12个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中的胼胝质合成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sCalS5和CsCalS12在柑橘健康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胼胝质合成酶基因。比较黄龙病感病材料和健康对照材料,发现CsCalS5、CsCalS7和CsCalS8在感病的‘砂糖橘’和‘强德勒’柚中均上调表达,可能参与柑橘对黄龙病病原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3.
柑橘脉突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灵敏地检测柑橘脉突病毒(Citrus vein enation virus,CVEV),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EVq F4/EVq R4),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CVE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比常规RT-PCR高100倍;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扩增效率101.8%;检测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85%,重复性较好。利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对柑橘植株进行检测发现,‘代代酸橙’和‘象山红’植株中CVEV分布不均匀,其中根部病毒滴度最高,分别为162.52和45.32拷贝·ng~(-1) RNA,皮及叶部病毒滴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重大病害,其病原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但目前尚无该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病已是近年来柑橘生产和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就近年来围绕柑橘黄龙病病原及其对宿主柑橘的影响、黄龙病的防治以及柑橘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以苹果、葡萄、猕猴桃、桃和脐橙为试材,建立了水果中6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赤霉素、氯吡脲、多效唑、噻苯隆和2,4-D)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UPLC–MS/MS)。试样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用1%醋酸乙腈提取,选择ODS+MgSO_4进行净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定量法。结果表明,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100μg·kg~(-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个添加水平下(1、20、50和100μg·kg~(-1))的加标回收率在60.77%~119.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8%~32.94%之间。苹果、葡萄、猕猴桃、桃和脐橙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的检出限(S/N=3)依次为0.01~0.14、0.01~0.18、0.01~0.08、0.003~0.11和0.01~0.08μg·kg~(-1),定量限(S/N=10)依次为0.02~0.46、0.03~0.59、0.04~0.28、0.01~0.38和0.03~0.25μg·kg~(-1)。  相似文献   

16.
环割对柑橘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红黎檬砧‘暗柳橙’(Anliucheng)为试材,研究了环割与环剥对柑橘叶片光合性能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割和环剥30 d后均不同程度降低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CO2浓度(Ci),其中环剥处理对叶片SPAD和Pn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环割和环剥在处理的前期均显著增加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处理30 d后叶片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随后呈上升趋势,达到一个峰值后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各处理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环割2次和环剥处理叶片初期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引发柑橘叶片中一系列抗氧化反应,造成其膜脂氧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菌在柑橘韧皮部的早期运动情况,以柑橘黄龙病亚洲致病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为毒源,黄龙病高感品种‘锦橙’实生苗为受体材料进行叶圆片嫁接传毒。利用定量PCR技术对嫁接口处近端主脉、远端主脉、叶柄以及缘周叶组织进行了为期84 d的菌量测定。结果发现,病原菌在近端主脉中积累最快,其次是远端主脉、叶柄和缘周叶组织。以近端主脉为原初侵染部位,Las在嫁接叶片中1 ~ 84 d的早期运动可分为潜伏期(1 ~ 42 d)、指数期(43 ~ 70 d)和稳定期(71 ~ 84 d)。在早期侵染过程中,Las病原菌主要沿叶主脉从原初侵染部位由近向远扩散,其扩散趋势与症状从原初侵染部位向外扩散紧密相关。证实叶圆片嫁接法可作为柑橘HLB一种有效的传毒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不同类型番茄果实的叶酸及其衍生物含量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栽培种和野生种不同基因型番茄果实中总叶酸含量均差异显著,栽培种番茄总叶酸含量为1 532.79~4 530.72 μg · kg-1,野生种番茄总叶酸含量为2 587.85~4 035.93 μg · kg-1。基于全基因组数据选取的17 份醋栗番茄总叶酸含量为 1 934.81~5 050.13 μg · kg-1。栽培种M82 和野生种LA0443 的叶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 530.72 μg · kg-1 和5 050.13 μg · kg-1。 对12 种叶酸衍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番茄的叶酸衍生物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资源至少含有9 种叶酸衍 生物。其中醋栗番茄资源叶酸变异更为丰富:5 份资源具有12 种叶酸衍生物,而四氢叶酸(THF)、四谷氨酸5- 甲酰四氢叶 酸(5-F-THFGlu4)、叶酸(FA)、10- 甲酰叶酸(10-F-FA)等在一些资源中含量较低或未能检测到。总体而言,番茄与大 多数作物类似,5- 甲基四氢叶酸(5-M-THF)是果实中的主要叶酸形式,其次是5- 甲酰四氢叶酸(5-F-THF),二者呈现 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β–氨基丁酸(BABA)能否缓解Cd胁迫对菊花生长和生理代谢的毒害作用,以耐Cd型菊花品种‘钟山金葵’和Cd敏感型菊花品种‘钟山丹桂’为试验材料,用1/2Hogland营养液培养,研究了200μmol·L-1 Cd单独处理和200μmol·L-1 Cd+0.2 mmol·L-1 BABA处理下两个品种的生长、生物量、Cd积累和转运、根尖Cd流量以及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菊花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引起膜脂过氧化伤害。耐Cd品种‘钟山金葵’的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细胞膜的完整性较好,能快速、大量地合成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来减轻Cd胁迫的毒害作用。BABA能改善Cd胁迫下菊花的生长,缓解Cd胁迫对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BABA还可减缓Cd胁迫下叶片MDA含量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但并不增加脯氨酸的含量。耐Cd品种‘钟山金葵’根尖Cd离子流量大于Cd敏感型品种‘钟山丹桂’,能积累较多的Cd,并可以利用老叶贮存Cd,且受害程度较低。BABA能促进Cd胁迫下根系对Cd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但对Cd在地上部不同叶位中的分布无影响。BABA处理可以促进菊花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在柑橘韧皮部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构建GRP、Rolc、RSSl异源韧皮部特异启动子控制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上胚轴。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3个启动子均显示了维管束组织特异性。其中,GRP启动子活性强,且具有严格的韧皮部组织特异性;Rolc启动子活性最强,在根和茎中呈组成型表达;RSSl启动子活性最弱。Real-time RT-PCR和GUS酶活性分析进一步证明了GRP启动子具有较强的韧皮部组织特异性,该启动子有望应用于柑橘抗黄龙病基因工程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