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伏马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和畜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迄今为止,伏马毒素已被发现至少有15种,其中伏马毒素B1(FB1)的毒性最强,污染最广泛,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类型。论文就FB1对不同动物的肝细胞、肾细胞、肠道上皮细胞、免疫细胞、神经细胞、生殖细胞等的毒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FB1体内毒性评价及其毒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伏马毒素(FB)是镰刀菌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中。FB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肠道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生殖毒性等,可引起机体细胞膜脂质改变、鞘脂代谢紊乱、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等。本文就FB的理化性质、污染情况、毒性作用机理和污染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更好的预防FB污染和减少FB对畜禽生产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霉菌毒素的中毒会引起猪只肝脏、肺、肾脏病变,甚至生殖障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猪群的生产成绩,在猪群管理中一定要加以重视。(接上期)5伏马毒素已被发现的伏马毒素约有24种,但是只有伏马毒素B1(FB1)、B2(FB2)、B3(FB3)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串珠镰孢菌分泌的主要毒素是伏马毒素B1。马是所有家畜中对FB1最敏感的动物,猪对伏马菌素也高度  相似文献   

4.
伏马菌素及其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马菌素(Fumonisin,FB)是一种真菌毒素,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产生的水溶性代谢产物。20世纪80年代末,Gelderblom等(1988)首次从串珠镰刀菌培养液中分离出伏马菌素,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该毒素已有FA1、FA2、FB1、FB2、FB3、FB4、FC1、FC2、FC3、FC4和FP1共11种,其中FB1是其主要组分,占总量的70%,同时也是导致伏马菌素毒性作用的主要成分。经研究表明,伏马菌素能够污染多种粮食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5.
伏马镰刀毒素B1(FB1)主要由遭污染的玉米轮状镰刀霉菌(F.verticillioides)所产生,具有细胞毒性与致癌性。本试验将建立一个仔猪的活体模式以分析FB1对于细胞因子作用平衡网络的影响,并探讨长期低浓度的毒素暴露对疫苗抗体反应的最终影响。  相似文献   

6.
1伏马菌毒素B1对禽免疫细胞的活性及有丝分裂应答的影响伏马菌毒素B(1FB1)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该毒素可见于多种作物,如玉米、小麦和大麦。有多种疾病与FB1有关,如猪肺水肿、大鼠肝癌和马脑白质软化症,表明免疫系统有缺陷。美国Clemson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FB1是否  相似文献   

7.
伏马毒素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毒性及致癌性的真菌毒素。伏马毒素能够广泛污染玉米等粮食作物及相关食物制品和动物饲料,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健康,成为继黄曲霉毒素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伏马毒素的危害性及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目前自然界存在400多种已知的霉菌毒素。许多霉菌毒素可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对家禽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OTA)和烟曲霉毒素(FUM)和伏马毒素(FB1)。按照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可分为仓储毒素和田间毒素;顾名思义,仓储毒素是农作物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田间毒素  相似文献   

9.
王国强 《养猪》2020,(2):14-16
2019年1—12月,江西迈吉生化营养有限公司对来自12省份的693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进行了AFB 1(黄曲霉毒素B 1)、ZEN(玉米赤霉烯酮)、DON(呕吐毒素)、FB 1(伏马毒素B 1)和T-2毒素的检测。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有高达100%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霉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有91.77%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呕吐毒素仍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类型,尤其是在麸皮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他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依然普遍。  相似文献   

10.
<正>伏马毒素(Fumonisin,FB)是由镰刀菌属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产生的水溶性代谢产物,是一类由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的结构类似的双酯化合物。1988年,Gelderblom等首次从串珠镰刀菌培养液中分离出伏马毒素。随后,Lau-rent等又从伏马毒素中分离出伏马毒素B1(FB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目前广东省水禽源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动态,采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特性鉴定和PCR扩增从316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88株水禽源沙门菌;采用玻片凝集法将分离株分为4(B、D、C1、E1)个群别8种血清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法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得到PFGE-XbaⅠ带型62种,菌株间相似度为54.1%~100.0%,分为A^I共9个聚类簇与11个单一基因型。结果表明,广东水禽源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PFGE-XbaⅠ带型具多样化,其中11种PFGE-XbaⅠ带型在区域和年份小范围集中流行,32种带型跨区域与跨时间交叉分布呈散在"流行暴发",不同血清型分离株的PFGE-XbaⅠ带型差异较大,相同血清型的分离株PFGE-XbaⅠ带型一般具有相同图谱型或聚类在一起。本研究采用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并探明了本地沙门菌分离株血清型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探讨玉屏风多糖脂质体(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 Liposomes,YPF-PL)的免疫活性,研究其对脾淋巴细胞亚群和脾组织学变化的影响。180只13日龄麻黄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即YPF-PL组(100、200、400 mg/kg)、玉屏风多糖(YPF-P)对照组(200 mg/kg)、免疫对照组(仅免疫不给药)和空白对照组,连续两次给药,每次持续7 d,期间进行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首免和二免,42 d每组随机选10只剖杀。每周采血获得血清,采用HI法检测各组雏鸡抗体水平变化,MTT法比较YPF-P和不同浓度YPF-PL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法检测鸡脾T、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脾组织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高剂量YPF-PL效果最显著,可增强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能较长时间维持高水平抗体效价;低、中和高剂量YPF-PL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协同ConA作用时,中、高剂量YPF-PL能显著提高鸡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P<0.01);YPF-P和低、中、高剂量YPF-PL能够升高CD3+T淋巴细胞和Bu-1+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显著提高CD4+/CD8+T细胞比值(P<0.01)以及促进脾白髓淋巴细胞增殖发育。结果提示高剂量YPF-PL能够促进雏鸡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增强机体脾脏免疫功能,作用效果优于YPF-P。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卡介苗巴氏德菌株(Bacillus Calmette-Guérin-pasteur,BCG-pasteur)和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c^2155)两种菌株的脂质成分,且通过比较脂质成分差异为研发新型牛结核病脂类疫苗佐剂提供试验基础。本文通过石油醚,氯仿,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萃取BCG-pasteur和mc^2155两种菌株脂质,采用薄层色谱法分析其非极性脂质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BCG-pasteur中脂质成分富含三酰甘油,甲硫酚二角酰亚胺,PAT家族蛋白,甘油二酯,游离脂肪酸,游离分枝菌酸,葡萄糖单霉菌酸酯以及硫脂I类和硫脂III类等物质;mc^2155脂质成分除了硫脂I类,其他成分均有表达,但相对于BCG-pasteur其含量明显减少。本萃取方法简便稳定,适用于分枝杆菌的非极性脂质提取,为分枝杆菌脂质成分的分析提供基础;本试验通过薄层色谱法分析显示卡介苗和耻垢分枝杆菌细胞壁脂质成分差异明显,表明不同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脂质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可以引起不同的免疫反应,可为新型牛结核病疫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板连败毒口服液(BBO)的解热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48只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6组(8只/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布洛芬)、BBO低剂量组、BBO中剂量组、BBO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kg;其余各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330mL/L脱脂牛奶溶液4mL/kg建立发热模型。造模1h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BBO(0.6、1.2、2.5g/kg),连续3次,每次间隔1h;阳性药物组灌胃给予布洛芬水溶液(0.03g/kg)连续3次,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次,每次间隔1h。造模后每1h测定体温一次,连续监测5次,观察BBO对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监测完最后一次体温后麻醉家兔取下丘脑,ELISA检测下丘脑中与炎性发热相关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2(PGE2)等,探讨BBO的解热机制。结果表明,BBO能够显著降低家兔体温;能够显著降低下丘脑中IL-1β、IL-6、cAMP、PGE2的含量。BBO的解热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IL-1β、IL-6、PGE2等内生致热源从而降低cAPM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优选玉屏风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验证。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玉屏风多糖脂质体,以膜材比、脂药比和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制备条件,以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体外释药试验验证,纳米颗粒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大小与形态。制备玉屏风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膜材比8∶1,脂药比4∶1,超声时间90s,包封率88.38%,24h累积释放率73.45%,平均粒径132.65nm。制备的玉屏风多糖脂质体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与良好的缓释作用,粒径和形态较均匀,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广州番禺某鸡场送检病死鸡中分离获得1株疑似Ⅰ群禽腺病毒。病鸡剖检以心包积液、肝脏呈土黄色并伴有出血点,肾脏肿胀、出血为主要特征。实验室通过血凝试验、PCR鉴定、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进行一系列检测。结果显示,该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根据FAdV的六邻体(Hexon)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单克隆测序,PCR扩增出分子量约为550bp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病毒株与FAdV-4的相似性最高。同时用该分离毒株的鸡胚尿囊液感染28日龄雏鸡,试验鸡可复制出与临床相似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心肌细胞有炎性细胞浸润,肝内有嗜碱性包涵体等病变特征。综上,分离株B13为Ⅰ群FAdV-4。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药复方对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该中药对成年经产高龄母猪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效果。对102只3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用维甲酸造模并进行中药防治试验,造模结束和药物治疗结束后对大鼠进行骨密度检测、骨组织形态检测与血液生化指标(Ca、P、BALP和TRACP-5b)检测。同时,将35头6胎~8胎经产高龄母猪,4岁~5.5岁体重220kg^300kg长大二元杂母猪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复方高、中、低(B1、B2、B3)3个剂量组,连续给药20d,检测母猪血液生化指标(Ca、P、TRACP-5b、CTX-Ⅰ、BALP和PINP)。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清水平有显著降低,骨密度增加,骨微观结构得到改善;与空白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母猪血清BALP及PINP水平显著升高,TRACP-5b及CTX-Ⅰ水平显著降低。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制剂对大鼠和猪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将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虫体18SrRNA基因的大小为1 922bp,线粒体cox 1基因大小为444bp。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1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登录号为DQ401035)同源性高达99%;线粒体cox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登录号为KC535544)的同源性仅为90%。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采集自广东佛山山羊体的阔盘吸虫为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对山羊阔盘吸虫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了解品牌土猪肉的消费情况,文章以广州和佛山(广佛地区)的消费者为样本,抽样调查了消费者对土猪肉的品牌认知、品牌信任度、购买行为和购买意愿等。调查结果表明:广佛地区消费者对品牌土猪肉非常了解的仅为3.79%,了解的消费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9.12%,一点都不了解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为28.71%;消费者对品牌土猪肉的信任度不高,有49.21%的消费者不太相信品牌土猪肉;另外大多数消费者更喜欢去最近的农贸市场购买猪肉,他们在购买土猪肉时最看重的是土猪肉的色泽,其次是味道、膘厚和价格;有62.46%的消费者对土猪肉可接受的价格在21~60元/500克。结论:广佛地区消费者对品牌土猪肉的认知程度较低,出于对土猪肉安全问题的考虑,大部分消费者对品牌土猪肉的信任度不高。企业应适当加强对土猪肉的生产过程宣传,让消费者更加深入了解土猪肉及其来源。土猪肉品牌化能有力促进消费者对土猪肉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水平南极磷虾粉等量替代饲料中进口鱼粉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全鱼营养成分组成、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共设4组利用不同水平南极磷虾粉等量替代饲料中鱼粉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0%(D1组)、3%(D2组)、6%(D3组)、9%(D4组),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约为(12.43±0.16)g/尾的大口黑鲈(LargemouthBass)30尾,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提高,SGR分别提高14.0%、15.8%、20.5%,PER分别提高9.1%、16.8%、27.3%,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9%南极磷虾粉替代组效果最佳;(2)各试验组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南极磷虾粉替代组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南极磷虾粉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13.8%(P<0.05);(3)南极磷虾粉等量替代组试验鱼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WBC)较对照组分别提高66.1%、61.1%、56.5%(P<0.05),而红细胞数目(PBC)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5.2%、25.2%、20.7%(P<0.05),而红血蛋白(HGB)、白蛋白(ALB)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各替代组试验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含量的上升而上升,其中9%替代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5.0%、36.4%(P<0.05),各替代组试验鱼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5)各替代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的含量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含量的上升而上升,其中9%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21.5%(P<0.05),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南极磷虾粉是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的优质蛋白源,适当替代鱼粉可以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本试验中以6%、9%南极磷虾粉等量替代饲料中鱼粉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