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贴梗海棠花青苷组成及其与花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不同花色的24份种质为材料,调查了其花色在CIE L*a*b*表色系的分布状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n)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花色与花青苷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贴梗海棠花瓣中共含有6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Cy3Ga)、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半乳糖葡萄糖苷)[Pg3(Ga-G)]、矢车菊素–3–O–(半乳糖葡萄糖苷)以及矢车菊素–3–O–琥珀酸–阿拉伯糖苷(Cy3SucAra)。Cy3SucAra为首次发现。其中,Cy3Ga、Pg3(Ga-G)和Cy3SucAra是决定贴梗海棠花色的主要色素,这3种色素含量的增加导致花色显著变红。基于花青苷的组成信息,探讨了贴梗海棠的花色改良和蓝色花创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白东魁是从东魁杨梅群体中发现的粉色果实变异株系,为研究东魁和白东魁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两个品种(系)果实不同发育阶段中果实花青苷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成熟果实中均可以检测出7种花青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鼠李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5-O-二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在幼果期和转色期,东魁和白东魁果实中均未检测出飞燕草素-3,5-O-二葡萄糖苷。白东魁成熟果实中除矢车菊素-3-O-鼠李糖苷外,其他6种花青苷含量均显著低于东魁;尤其杨梅果实中最主要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白东魁果实中的含量只有东魁的13.93%,从而导致两个品种(系)成熟果实色泽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秋色叶树种元宝枫为例,测定转色期内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可溶性糖含量及p H值,分析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绿素质量分数在转色期内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下降趋势具有同步性;类胡萝卜素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花青苷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变色后期上升速率大于初期,末期相对变化较为平稳;叶片中p H值变化趋势不大,均在4~5.5之间,后期p H值小于前期;秋色叶树种叶色的表达,不仅取决于各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同时与不同色素间比例变化情况有关;叶绿素a与叶绿素总量、叶绿素b与叶绿素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与花青苷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红叶石楠植株同一枝条上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为试材,以叶面积、鲜重、干重、质体色素和花青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测量与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红叶石楠叶片发育的形态特征及色素含量变化,以期揭示叶片形态特征与色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色由红转绿过程中,叶含水量、单位面积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叶干重、单位面积的干重和相对干重则呈现上升趋势,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叶片各种色素含量变化,在叶色由红转绿的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而花青苷的相对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红叶石楠叶片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显著;叶色变化是由色素含量差异引起,其中关键因素是花青苷相对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5.
紫菜薹、紫色芜菁和紫色白菜花青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紫菜薹(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 var. purpurea Baile.)以及芜菁(Brassica rapa ssp. rapifera Metzg.)和白菜[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L.)Makino]中的紫色品种类型叶片中花青苷分布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利用UFLC-UV-Q-Trip-MS和UPLC-Q-TOF-MS两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叶片中花青苷代谢物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花青苷在紫菜薹、紫色芜菁和紫色白菜叶片中积累的部位并不相同,主要分布于紫菜薹和紫色芜菁叶柄的表皮细胞,以及紫色白菜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中。3种蔬菜中共鉴定出23种花青苷,其中紫菜薹和紫色白菜含有的花青苷种类相同,为17种不同酰基化取代的矢车菊素–3–双/三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紫色芜菁中检测出与紫菜薹和紫色白菜不同的6种花青苷,为不同酰基化的天竺葵素–3–双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6.
以文冠果初花期及盛花期花瓣为试材,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对花瓣中的色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原因,以期为文冠果花色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文冠果花瓣内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物质,开花过程中色素组成及含量均存在变化使其花瓣呈现变色现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类黄酮含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在盛花期时检测到初花期花瓣中未检测到的2种花青苷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和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其花瓣基部呈现红色的重要原因,其含量分别为3.61mg·g^-1和9.95mg·g^-1。  相似文献   

7.
芍药开花过程中花色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引种的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二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2)定性定量分析其花色素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花色与花瓣中色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红色减退,彩度变小,颜色由红紫(N57A)变为淡紫红色(75C)。从其花瓣中共检出6种花青苷,4种黄酮苷和15种黄酮醇苷。其中两种花青苷(芍药花素–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丙二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两种黄酮苷(木犀草素–7–没食子酰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阿拉伯糖苷)和13种黄酮醇苷在芍药中属首次报道。分析结果表明其花青苷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约占总花青苷含量(total anthocyanins content,TA)的93.93%;其花黄素(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的主要成分是山奈酚–3–葡萄糖苷,占总黄酮含量(total flavones content,TF)的48.78%。不同的开花阶段,从露色期到松瓣期TA含量略增加,松瓣期后开始降低,TF则先略减少后增加。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与花色变化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色素比较评价不同菠萝品种的农艺性状,选取定植在江门地区的4个菠萝品种叶片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金菠萝’的SPAD值和类胡萝卜素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巴厘’的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卡因’的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黄金菠萝’。对于绿色叶片而言,高叶绿素含量品种的叶色深绿,低含量的叶色黄绿;对于彩色叶片植株而言,花青苷含量起主导作用。4个品种在色素含量方面有较大差异,色素可以作为进行菠萝品种评价和鉴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芸薹属5种紫红色蔬菜花青素苷含量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芸薹属中红叶芥菜、紫红色大白菜、红菜薹、紫色白菜和紫结球甘蓝新鲜叶片所含花青素苷含量和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蔬菜中花青素苷主要组分为矢车菊素苷,兼有少量的飞燕草素苷和矮牵牛素苷。红叶芥菜、紫红色大白菜、紫色白菜和红菜薹中均含有矢车菊–3–p–香豆酰–丙二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矢车菊–3–阿魏酰–丙二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芥子酰–阿魏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萄糖苷,分别达到总量的46.51%、56.04%、46.38%和68.96%。紫结球甘蓝主要花青素苷成分为矢车菊–3–芥子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矢车菊–3–槐糖苷–5–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p–香豆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分别达到总量的41.87%、20.58%和16.02%。花青素苷含量最高的是红叶芥菜,为719.04 μg · g-1 FW;其次是紫红色大白菜,为604.03 μg · g-1 FW;第三是紫结球甘蓝,为264.96 μg · g-1 FW;最低的是红菜薹和紫色白菜,分别为219.07 和130.02 μg · g-1 FW。紫红色大白菜中检测到2 种特有的矢车菊素苷和1 种矮牵牛素苷。  相似文献   

10.
风信子花瓣花色苷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个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确定色素类型,利用UPLC-PAD结合UPLC-Q-TOF-MS技术分析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花瓣中均不含有色的类胡萝卜素,除‘City of Haarlem’和‘Aiolos’以外,均含花色苷。10个含花色苷的品种中,‘Woodstock’花瓣中花色苷含量最高,‘Jan Bos’、‘上农早粉’、‘上农紫红’次之。在这些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9种花色苷成分,通过与已有文献比对,推定其成分为: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阿魏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O–咖啡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Marconi’等品种花瓣中仅含天竺葵素花色苷衍生物,其它6个品种则含天竺葵素和矢车菊素的花色苷衍生物,以天竺葵素为主。‘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Jan Bos’、‘Marconi’和‘Lady Derby’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为主;‘Anna Lisa’、‘Woodstock’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为主;‘上农紫红’和‘Sky Line’花瓣花色苷分别以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以及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为主。  相似文献   

11.
迎红杜鹃的花色素组成及花色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析了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的花色素组成,调查了其在开花过程中花色、花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变化。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了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彩度变小,由红紫(70B)变为淡紫红色(84B)。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在520 nm和350 nm波长下,共检测到15种化合物:5种花青苷、8种黄酮醇和2种芳香酸,推定出了其中10种化合物。花青苷:锦葵素 3-阿拉伯糖苷-5-葡萄糖苷;黄酮醇:杨梅黄素3-半乳糖苷和杨梅黄素3-鼠李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和两种槲皮素-鼠李糖苷以及山奈酚3-鼠李糖苷;芳香酸:绿原酸及其异构体。未检测到酰基化色素及5-O-甲基化黄酮醇。在6个开花阶段中,虽然花色变化明显,但花色素种类不变,其含量在各阶段差异极显著。从小蕾期到初开期,总花青苷含量(TA)和总黄酮醇含量(TF)迅速减少,花开放后变化平稳。基于花色素组成信息,探讨了耐寒杜鹃的花色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花色苷结构差异性,并对南果梨花色苷进行酰化处理、辅色处理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南果梨提取成分中含有7类花色苷,结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种子白色期的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葡萄糖苷和天竺葵色素-3-葡萄糖苷3种花色苷转变为种子褐色期的矢车菊色素-3-乙酰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5-二葡萄糖苷和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影响南果梨花色苷稳定性顺序为:单宁>芦丁>肉桂酸>阿魏酸,最佳方案为:1.5 g/L芦丁、0.1 g/L单宁、1.5 g/L肉桂酸和0.5 g/L阿魏酸,在60℃、10 h的条件下,花色苷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提高77.8%.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欧洲报春花瓣细胞液p H对花色形成的作用机理,以粉、红、白、黄、蓝5个花色欧洲报春的花瓣为材料,采用便携式色差仪、平面型pH计以及UPLC技术对其花色值(CIE L*a*b*)、细胞液p H值及花色素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胞液pH值以红色花瓣最低(5.07),粉、白、黄色花瓣次之,蓝色花瓣最高(6.33)。红、粉、蓝色品种花瓣中花青苷含量较高,白色和黄色品种花瓣中类黄酮含量最高。同时花瓣细胞液pH值与蓝色品种特有的5种花青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报春色素苷、矮牵牛–7–甲氧基–3,5–二葡萄糖苷、锦葵素–3–葡糖苷和报春色素–4’–丙二酸酯)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红、粉和蓝色品种花瓣花色素提取液的颜色随着外界缓冲液pH的增大而逐渐变浅,并最终变为黄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通过分析可能调控欧洲报春pH的6个基因表达量及其与花瓣细胞液pH值的相关性,发现PvPH4在蓝色花瓣中显著高表达,并与花瓣细胞液p H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编码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是属于Ca~(2+)/H~+逆向转运超家族(Cha Asuperfamily)的caca2,并且蛋白质三级结构建模显示其与液泡钙离子转运体相似度最高(39%)。因此推测PvPH4通过编码Ca~(2+)/H~+转运跨膜蛋白,影响花瓣细胞液p H值,进而影响花色。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澄江蓝莓主产区蓝莓鲜果为试材,以甲酸甲醇溶液提取花色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加标定性测定法对蓝莓果实中花色苷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比较,以期探索云南主栽蓝莓果实花色苷的组分及特征.结果 表明:6个品种蓝莓果实中共检测到10种花色苷.其中,“比洛克西”中总花色苷含量最高,是含量最低品种“夏普蓝”的27倍.且“夏普蓝”“灿烂”“密斯提”3个品种中的芍药素-3-O-葡萄糖苷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3.62%、29.85%、20.76%,均高于20%;“比洛克西”“绿宝石”“莱格西”中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的相对含量也相对较高,其中,芍药素-3-O-葡萄糖苷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6.25%、12.26%、10.61%,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0.3%、10.52%、16.89%,均高于10%.6个品种蓝莓果实的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的相对含量均高于10%.说明云南主栽的6个品种蓝莓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花色苷资源.  相似文献   

15.
紫叶矮樱叶片成色色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叶矮樱叶片为试材,通过薄层层析色谱分析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对其色素种类进行初步推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叶片色素进行进一步验证,并对鉴定出的色素种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紫叶矮樱叶片内含有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以及矢车菊素(Cyanidin)、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Cyanidin-galactoside)以及儿茶素、二氢杨梅酮等单体酚;定量分析发现紫叶矮樱叶片呈色的机制主要是叶绿素与矢车菊素半乳糖苷(Cyanidin-galactoside)和矢车菊素(Cyanidin)2种花青苷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相对含量在检测色素总含量中占2.85%,类胡萝卜素、对香豆酸、儿茶素等辅助色素对呈色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君  孔羽  刘群录  叶康  秦俊 《园艺学报》2023,(7):1467-1481
以‘花手鞠’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Hanatemari’)为试材,研究全光照和50%遮荫对其不同开花时期花色和花青素苷组成的影响。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测色仪测定花色表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定性和定量分析花青素苷组分,并测定色素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和金属离子含量等生理指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花色和生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50%遮荫的萼片红度值(a*)更低,黄度值(b*)更高,在色彩上更偏粉色;从盛花期到末花期,全光照的花萼红度值(a*)下降88.90%;而50%遮荫仅下降65.67%,有效减缓了花萼的褪色速率。花萼中共检测到矢车菊素、天竺葵素、飞燕草素、锦葵素和矮牵牛素等5种花青素苷元形成的11种花青素苷;主要组分为飞燕草–3–O–葡萄糖苷,占总花青素苷组分的92.12%,是‘花手鞠’花萼主要的呈色物质。50%遮荫有利于花青素苷的累积,其总花青素苷含量(1 286.96μg·g-1FW)较全光照(944.10μg·g-1FW)显著增加了36.32%;初开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  相似文献   

17.
‘小红玫瑰’葡萄是源自于‘小白玫瑰’的突变品种,二者都是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但其果实颜色变异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用12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荧光标记特征引物对两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在二者之间无差别。对色泽变异决定基因Vvmyb A1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小白玫瑰’仅检测到含有插入逆转座子Gret1(grapevine retrotransposon 1)的VvmybA1a,说明其为VvmybA1a/VvmybA1a纯合体;而‘小红玫瑰’检测到了Vvmyb A1a和残留Gret1 3′-LTR(long terminal repeat)的VvmybA1b,说明其为VvmybA1a/VvmybA1b的杂合体。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VvmybA1、UFGT、F3′5′H、CHS、GST和OMT在‘小红玫瑰’及有色对照品种‘黑比诺’中大量表达,而在‘小白玫瑰’和无色对照品种‘白比诺’中几乎不表达。通过HPLC–ESI–MS/MS对花色苷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G)、矢车菊素3,5–O–双葡萄糖苷(Cy2G)、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G)、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MvG)、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PnG)和矮牵牛色素3–O–葡萄糖苷(PtG)等6种花色苷在有色品种‘小红玫瑰’和‘黑比诺’果皮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色品种,花葵素3–O–葡萄糖苷(Pg G)、花葵素3,5–O–双葡萄糖苷(Pg2G)在有色/无色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且含量很低。说明‘小红玫瑰’的着色是由于转录因子基因Vvmyb A1及其调控结构基因的表达引起的,而无功能的VvmybA1a等位基因突变为有功能的VvmybA1b等位基因是其果皮颜色变异的遗传学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金华美女’是从‘贝拉大玫瑰’中选育出的茶花芽变品种,其主要特点是叶色呈现暗红色。分别测定了上述两个品种在4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矢车菊素葡萄糖苷、总多酚、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相同阶段,两个品种间叶绿素a和叶绿素b差异均不显著。认为红叶品种的叶绿素合成途径也正常,排除因叶绿素变异引起的叶色变异;(2)红叶品种‘金华美女’叶片中的类胡萝素含量显著低于绿叶品种‘贝拉大玫瑰’,可见其积累对‘金华美女’的叶色无影响;(3)在4个时期中,‘金华美女’叶片总多酚、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平均含量仅占‘贝拉大玫瑰’叶片中的相应含量的33.1%、42%和15%,可见变色品种叶片的多酚合成途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4)‘金华美女’叶片中总花青苷平均含量达3.06 mg·g~(-1),是‘贝拉大玫瑰’的7倍。由此可见,叶片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红色类组分的积累和多酚合成途径中无色类组分的合成受阻,是引起‘金华美女’叶色变红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芽变新品种南太湖特早及其母本夏黑的果皮花青苷组分,鉴别二者发育过程中的转色差异和花青苷积累规律,为葡萄的色泽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UPLC-Triple-TOF 5600+飞行时间液质联用技术鉴定成熟果实的果皮花青苷组分,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育过程果皮花青苷含量。【结果】南太湖特早和夏黑的成熟果实果皮中共检测到15种花青苷,其中甲基花青素-3,5-O-双葡萄糖苷(Pn-DG)、二甲基花翠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Mv-DG-Co)仅在南太湖特早中检测到,二甲基花翠素-3,5-O-双葡萄糖苷(Mv-DG)、二甲基花翠素-3-O-乙酰葡萄糖苷(Mv-G-Ac)仅在夏黑中检测到;均以二甲基花翠素类衍生物为主,单葡萄糖苷含量均高于双葡萄糖苷。南太湖特早果皮总花青苷含量约为夏黑的1.5倍,2个品种积累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南太湖特早果皮花青苷积累比夏黑提早7 d,花翠素类衍生物(花翠素类,甲基花翠素类,二甲基花翠素类)在花后31~52 d快速积累,达到与成熟时期相当含量,使果实较快呈现深紫色。夏黑果皮花青素快速积累期短,积累量少于南太湖特早,且P...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李果实采后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大石早生’和‘紫琥珀’两个李品种果实采后色素形成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个李品种采后果面颜色变化与温度密切有关。果实处于0℃下, 花色素苷含量增加缓慢,20℃下增加迅速。大石早生果皮中花青苷- 3 - 葡萄糖苷含量在采后10 d中一直呈增加趋势, 花青苷- 3 -芸香糖苷含量在前6 d增加迅速, 8 d达高峰, 而后下降。紫琥珀果皮中以花青苷- 3 - 葡萄糖苷为主, 在20℃条件下4~8 d为迅速增加期, 8 d后略下降, 而花青苷- 3 - 芸香糖苷含量低且变幅小。在0℃时, 果肉中糖、酸及pH值变化不大; 而20℃下果肉中酸含量明显下降, pH值上升, 总糖含量明显下降。这些变化与花青苷合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