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1988年,Payne等从肉仔鸡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禽白血病病毒亚群即J亚群(ALV-J),1997-1998年间,禽白血病J亚群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鸡群感染ALV-J后造成广泛的免疫抑制,从而继发其它病毒和细菌的感染,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未来数年内,研究和控制禽白血病免疫抑制问题可能成为家禽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就白血病的病原及其产生免疫抑制的危害进行了概述,并且从基因水平上分析了ALV-J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2.
禽白血病病毒与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1988年,Payne等从肉仔鸡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禽白血病病毒亚群即J亚群(ALV-J),1997-1998年间,禽白血病J亚群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鸡群感染ALV-J后可造成广泛的免疫抑制,从而继发其它病毒和细菌的感染,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未来数年内,研究和控制禽白血病免疫抑制问题可能成为家禽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就白血病的病原及其产生免疫抑制的危害进行了概述,并且从基因水平上分析了ALV-J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ALV-J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1999年从商品化肉鸡中首次分离到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目前,ALV-J可以感染我国各种类型鸡群并造成严重的危害,而至今无控制ALV-J感染的有效药物和疫苗。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病原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病毒的相关研究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病毒与其宿主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也得以不断被认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ALV-J的研究报道,内容涉及ALV-J的诊断、疫苗、受体、自噬、信号通路及抗原表位等方面,较全面的总结了ALV-J的研究成果,也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A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和动物流感的主要病原,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生活形成巨大威胁。A型流感病毒亚类较多,感染宿主较广,且可以跨种传播进而造成流感大流行,因此A型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机制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是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转录与复制的物质基础,在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需借助某些宿主蛋白来完成病毒的转录和复制过程,目前已经发现有多种宿主因子  相似文献   

5.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引起免疫抑制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病毒.REV日可诱发慢性肿瘤,ALV-J能造成血瘤、肿瘤.但它们在感染鸡群中更多呈业临床感染,并诱发一些非特异性的并发症或免疫抑制,造成禽流感、新城疫等的免疫失败[1].正是由于其呈亚临床感染,无症状往往被养殖户忽视,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在鸡场中对NDV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失败时而发生,由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很可能是引起这种免疫失败的流行病学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这些亚临床感染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是最强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在中国鸡群中REV感染非常普遍,而且经常是以与其它病毒共感染的形式存在,如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等。动物试验表明,REV的早期感染可显著抑制NDV,H5-和H9-AIV疫苗的抗体反应。而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至少可持续4个半月。REV与ALV-J、MDV和CAV的共感染又能进一步增强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由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可能造成不完全免疫抑制的个体,进而成为鸡群中被NDV和AIV进一步感染的靶动物和传染源。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还将有助于NDV和AIV在鸡场中持续循环和变异。  相似文献   

7.
水生动物病毒尤其是鱼类病毒侵染引起的暴发性疫病造成的巨大损失已成为现代水产养殖业中急需应对的课题。依赖于宿主细胞代谢系统的病毒复制机制催生了复杂的病毒与宿主细胞关系研究,并取得了诸多进展。作为几种常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凋亡、坏死性凋亡和自噬等已在多种水生病毒侵染过程中被发现,在病毒的复制和扩散或宿主细胞应对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对目前已报道的有关水生动物病毒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进行综述,并探讨基于这些基础理论研究而采取的可能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相关水生动物病毒的感染机理和防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生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45β,GADD45β)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中研究较少。本研究中,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DF-1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DD45β表达水平。此外,在过表达GADD45β和干扰GADD45β的情况下,通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检测GADD45β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ALV-J感染DF-1细胞能显著上调GADD45β表达水平(P<0.05)。过表达GADD45β后,ALV-J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信号强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然而,干扰GADD45β后,ALV-J的复制水平显著上调(P<0.05),说明GADD45β可以抑制ALV-J病毒复制。本研究首次发现GADD45β具有抑制ALV-J病毒复制的功能,为抗ALV-J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J亚群禽白血病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亚群禽白血病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宿主范围开始扩展,已由肉种鸡扩大到蛋鸡以及地方品种鸡,对鸡群的致病性提高,发病鸡的临床表现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血管瘤,严重威胁养禽业健康发展。ALV-J与其他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免疫力低下,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本文从分子流行病学的角度对ALV-J的发生发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ALV-J致病性增强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是病原感染与机体防御机制之间的激烈战争。当病毒入侵机体并进入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将被其挟持以完成病毒的自我复制和传播,因此辅助病毒复制的宿主因子是影响病毒复制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核内复制的病毒来说,病毒基因组入核是其复制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核孔复合体蛋白在病毒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系统地了解细胞与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为开发新型高效抗病毒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本研究根据近年来对病毒入核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特征,细胞核转运过程,病毒入核的多种策略以及核孔复合体和相关核孔蛋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为相关病毒防治研究提供系统深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病原,感染后可造成牛腹泻、流产、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症状,且急性BVD致死率较高,对我国乃至世界养牛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BVDV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结构蛋白方面,对于在BVDV复制、转录、翻译中起重要作用的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较少,缺乏对BVDV非结构蛋白的功能进行系统的总结。论文对BVDV非结构蛋白功能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以期对今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致病机制、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副猪嗜血杆菌thyA基因的遗传特性,针对于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辽宁分离株的thyA基因进行测序,并运用软件对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thyA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辽宁株亲缘性较高,其中基因序列与已公布的参考菌株同源性为95.7%~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2%~100%,预测thyA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发现thyA毒力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保守存在,为揭示thyA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检测化脓隐秘杆菌(T.pyogenes)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以超声破碎处理T.pyo-genes分离株TP-2849(NZ_CP029004)的全菌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T.pyogenes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与7种常见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显示阳性血清的检测下限为1∶128,敏感性较高;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9.5%,重复性较好。对吉林省某养殖场100份猪血清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PCR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94%。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为T.pyogenes抗体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桑叶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添加发酵桑叶0%(对照组)、2.5%、5.0%、7.5%、10.0%的5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粗蛋白质32.14%,粗脂肪4.95%),投喂初始重量(15.01±0.12)g的草鱼幼鱼50 d。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桑叶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其中,发酵桑叶添加量为7.5%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效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不同计量发酵桑叶对试验鱼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以及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添加量为10%时,全鱼粗灰分含量最大,全鱼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最小(P <0.05);添加发酵桑叶对血清葡萄糖无显著影响(P> 0.05),但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 <0.05)。结合本试验结果,饲料添加不超过7.5%发酵桑叶不会影响草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添加发酵桑叶后有助于草鱼脂类代谢和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测定了蚕豆和豌豆对仔鸡盲肠前段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分别在15~21 d日龄肉鸡日粮中添加30、50和70%的有机蚕豆(粗蛋白质水平283.5 g/kg)和豌豆(粗蛋白质水平173.5 g/kg),在梅克尔憩室和回盲结节2 cm处收集各组胃肠道食糜。尽管试验饲料中蚕豆和豌豆的添加水平很高,但所有的饲料均被肉鸡采食。饲喂蚕豆的肉鸡采食量、增重、盲肠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均高于饲喂豌豆日粮的肉鸡。试验测定的蚕豆和豌豆的盲肠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0.84和0.81。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在回肠末端消化率较高,色氨酸消化率较低。测定的有机蚕豆和豌豆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与非有机样品的报道值相当。总之,与相关文献报道相比,测定结果表明,有机和非有机样品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蚕豆和豌豆可以作为肉鸡日粮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大豆油、葵花油和芝麻油对黑山羊生长和屠宰性能、养分摄入量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平均体重为(19.5±0.38)kg的黑山羊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每头羊作为1个重复。日粮采用以玉米、小麦、大麦和豆粕为主的全混合日粮,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3%大豆油、葵花油和芝麻油,各组日粮主要营养成分保持一致,试验进行15周。结果 :葵花油组较大豆油和芝麻油组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摄入量(P <0.05),豆油和芝麻油组显著提高了黑山羊的增重(P <0.05),芝麻油组较大豆油和葵花油组料比最低(P <0.05)。大豆油和芝麻油组较葵花油组显著提高了黑山羊的空腹体重(P <0.05),但葵花油和芝麻油组较大豆油组显著提高了肉羊的热胴体、冷胴体重量(P <0.05)。芝麻油组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了肝重和肾脏脂肪含量(P <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胃重和肠系膜脂肪含量(P <0.05)。芝麻油组较大豆油和葵花油组显著提高了肉羊眼肌宽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P <0.05)。结论 :日粮添加芝麻油可以降低黑山羊的料肉比,提高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和屠宰性能,改善眼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行业推荐水平)提高到2500 FTU/kg(超剂量水平)对肉鸡养分回肠表观消化率系数和氮平衡校正表观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1日龄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鸡。试验1~14 d饲喂基础日粮(前期料),在15~21 d期间饲喂3种日粮,即正对照日粮(不含植酸酶)、负对照日粮(1000 FTU/kg植酸酶),植酸酶组日粮(2500 FTU/kg植酸酶)。负对照组日粮除钙和非植酸磷含量降低1.80 g/kg和1.50 g/kg外,其余营养指标均与正对照组日粮相同。结果显示,正对照组日粮的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 <0.05)。正对照组日粮中淀粉、钙、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与负对照组日粮无显著差异(P> 0.05)。正对照组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负对照组日粮(13.34 MJ/kg和14.46 MJ/kg,P <0.05)。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导致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分别升高2.5%和7.1%(P <0.05),且磷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0.4%,P=0.08)。此外,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时对淀粉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和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所述,日粮超剂量植酸酶水平(≥2500 FTU/kg)在改善玉米能量、蛋白质和磷在回肠消化率的效率要优于肉鸡行业推荐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范围的致病力及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的抗感染作用,综合应用分光光度法和平板计数法绘出禽巴氏杆菌生长曲线,确定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的菌液OD600nm值范围。序贯法测定禽巴氏杆菌半数致死量(LD50),急性毒试验检测白头翁汤中药方剂安全性,体外药敏试验检测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研究发现菌液OD600nm值与活菌数存在的相关性不高,仅在稳定期以前存在增长趋势的正相关。试验筛选出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的OD600nm值范围是0.30~0.55。序贯法测出禽巴氏杆菌的LD50值为5.0×10~7CFU/mL。急性毒试验发现白头翁汤中药方剂LD50大于5 000 mg/kg,说明该中药方剂无毒。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体外最小抑菌浓度为3.91 mg/mL,表明禽巴氏杆菌对白头翁汤中药方剂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在改进沙门菌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分离并鉴定深圳市动物肉源沙门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采集自深圳地区的1 055个动物肉源样品的沙门菌总阳性率为21. 04%,其中:鸡肉(28. 71%)>猪肉(24. 95%)>牛肉(15. 00%)>虾肉(2. 82%)。基于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去除重复的耐药表型,得到370株非重复沙门菌株;其中的75. 2%多重耐药,53株(14. 10%)表现ACSSuT^R耐药表型。经血清型鉴定,得到38种血清型及327株确定血清型的沙门菌,优势血清型包括Derby、1,4,[5],12: i: -、Rissen、Agona和8,20: z23,z4: -。在分离动物肉源沙门菌的过程中,四硫酸盐肉汤(TT)相比于氯化镁孔雀绿肉汤(RV)更有效。本研究表明,深圳地区动物肉源样品中,沙门菌分离率鸡肉和猪肉高于牛肉和虾肉,血清型以Derby、1,4,[5],12: i: -、Rissen、Agona和8,20: z23,z4: -为主,且多重耐药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天然植物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5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15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9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500g/t天然植物饲料的日粮,试验期110d。结果表明:天然植物饲料可促进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试验组育肥猪血清中白蛋白(ALB)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提高了3.19%(P<0.05),血清丙二醛(MDA)降低了6.43%(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肉pH24、肉色红度值和熟肉率分别提高了3.30%、10.99%和4.16%(P<0.05)。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饲料可促进育肥猪的生长,提高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显著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