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肉驴皮肤病灶中真菌菌群的组成,为科学防治驴皮肤病提供依据,试验采用Illumina Miseq分析方法,从天津某肉驴养殖合作社的养殖场采集不同临床症状的驴皮肤病病灶样本37份,挑选6份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皮肤病灶样本,对驴皮肤病灶中真菌菌群进行分析,包括Alpha多样性分析、群落结构组成、PCoA多样性分析、物种Venn图分析。结果表明:送检的6份样本检出真菌菌群种类覆盖3门、8纲、13目、19科、21属。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毛霉(Mucor),占15.90%;Papiliotrema,占12.60%;红酵母(Rhodotorula),占9.80%;汉纳酵母(Hannaella),占7.40%。致病性真菌有念珠菌(Candida)和赤霉菌(Gibberella)。通过PCoA和Venn图分析,皮肤出血性样本的菌群组成相似,酵母目(Saccharomycetales)和黑粉菌(Filobasidium)为高丰度菌群;Vishniacozyma是驴皮硬化的高丰度菌群;西氏酵母(Naganishia)是驴皮皮屑的高丰度菌群。说明驴皮肤病灶中真菌菌群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高丰度菌群,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健康德州驴盲肠菌群分布及代谢功能。以健康德州驴盲肠内容物为检测样品,提取细菌总DNA,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德州驴盲肠中菌群分布特点,结合PICRUSt基因预测方法分析菌群代谢功能。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3份检测样品中共得到176 869条有效序列和39 566个OTU。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份样品的Shannon指数均大于7,样品中菌群多样性水平较高。菌群分类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细菌门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螺旋体门、纤维杆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TM7菌门、柔膜菌门、蓝藻菌门。此外,在相对丰度排名前20的菌属中与纤维分解与代谢相关的菌属所占比例达到了35%。菌群代谢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盲肠菌群参与机体多种代谢活动,其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的菌群丰度相对较高。研究结果为探索德州驴肠道菌群分布与消化特点之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初步研究保育猪舍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细菌群落的组成。利用Andersen-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以5%的公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为采样介质收集保育猪舍气溶胶微生物,培养24h后提取总DNA,扩增16SrDNA的V3-V4区,进一步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保育猪舍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细菌群落组成。各级采样样品共获得高质量序列301 065条,按照序列相似度97%的标准对高质量序列进行OTU的划分,得到2 104个OUT;通过α多样性分析,菌群丰富度由大及小依次为3_4s、3_2s、3_1s、3_6s、3_5s、3_3s,通过不同分析指数菌群多样性略有差异,但是多样性最高的为3_2s、3_5s,最低的为3_3s;菌落组成分析来看,细菌主要来自4个门、40个菌属,其中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总比例较高的菌属为变形菌门的不动杆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放线菌门的葡萄球菌属以及拟杆菌门的类香味菌属;利用UniFrac的PCoA分析3_1s、3_5s、3_4s、3_2s菌群相似度较高;3_6s、3_3s与其余样品菌群结构差异明显。可见,2.1~3.3μm粒径悬浮颗粒细菌菌群丰富度最高,有14个菌属的细菌被报道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且各层级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相邻层级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马来穿山甲病变肠道菌群的组成,本研究通过对一只死亡的马来穿山甲的肠道细菌分别进行接种培养、革兰氏染色及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等,对穿山甲病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鉴定。高通量测序后,共获得有效序列77 441条,8个OUTs,细菌分类归属3门3纲5目6科8属。属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变形杆菌属(53.46%)、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28.46%)、肠球菌属(17.22%)、假单胞菌属(0.7%)、普罗威登斯菌属(0.07%)、葡萄球菌属(0.05%)、拟杆菌属(0.02%)和乳杆菌属(0.02%)。结合细菌的属性及马来穿山甲病变肠道的症状分析,该马来穿山甲可能因为感染了志贺氏菌属的细菌导致严重的肠道出血而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10):43-46
为研究不同食谱下白犀牛粪样菌群多样性变化,分别采集5头以青草为主食谱和以干草为主食谱的犀牛粪样,提取总细菌核酸,利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进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食谱条件下,5头犀牛粪样细菌DGGE图谱均出现较多条带;同一食谱时,5头犀牛样品存在较多共有条带。相似性分析显示,所有犀牛样品间的相似性较高,大于55%。各个体间,犀牛B、C和E样品归于同一簇,相似性大于70%;更换食谱后,未出现样品归于同一簇规律。与夏季青草为主食谱相比,冬季更换以干草为主食谱后,5头犀牛粪样细菌菌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不同季节更换食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犀牛粪样菌群区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规模化驴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试验对山东省聊城地区的7个规模化驴场进行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采用螨虫镜检、真菌培养、真菌18S rDNA测序鉴定、涂片镜检和饱和盐水漂浮法等方法分别对采集的皮肤、血液、粪便等共90份样品(皮肤样品42份、血液样品26份、粪便样品22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规模化驴场皮肤病总发病率为13.0%~46.0%,皮肤样品中蠕形螨成虫阳性比例为71.4%(30/42),并分离得到白色念珠球菌(4/42)和毛癣菌(2/42);血液样品中丝状线虫(成虫)和绦虫比例为38.5%(10/26);粪便样品中虫卵(包括蛔虫、绦虫和线虫等)的比例为63.6%(14/22),平均每克粪便含有485个虫卵。说明寄生虫和真菌是引起驴皮肤病的主要病原,并且健康驴也存在较严重的寄生虫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京海淀区宠物犬皮肤病发病情况,对2016年8—9月北京地区某动物医院就诊的37份疑似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犬皮肤病发病年龄主要在3岁以内,占51.35%;真菌和细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居多,为54.05%,真菌、细菌和疥螨混合感染性皮肤病与真菌、细菌和蠕形螨混合感染性皮肤病占其次,分别为16.22%和10.81%,细菌和疥螨混合感染占总数的5.41%,真菌和疥螨混合感染以及单纯真菌感染均占总数的2.70%,而其他因素引起的皮肤病仅占总数的8.11%;泰迪犬和中华田园犬患病率高于其他品种,公犬多于母犬。说明3岁以内的宠物犬对真菌性和细菌性皮肤病的感染率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为麋鹿消化道疾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应用Illumina MiSeq对4个麋鹿栖息地32只麋鹿粪便样本的16S rRNA的V3—V4可变区进行扩增,结合样本的OTU种类及丰度,用R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PCA),并计算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共获得1 438 677条有效序列,平均每个样品有(44 959±12 153)条有效序列;将序列拼接优化,在97%相似度条件下获得31 459个物种分类的OTUs,平均每个样品为(983±240)个OTUs;平均读长为426 bp。对测序数据注释后共获得11个门和74个属,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大于1%)一共有15种,占89%。Alpha多样性物种指数范围区间较大,香农指数为2.42~5.83,辛普森指数为0.007 3~0.148 6,表明不同麋鹿的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将4地的麋鹿粪便样品聚为3个群落,其中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分辽宁辽阳千山鹿场样...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圈养大熊猫肠道内菌群结构,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4只圈养老年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细菌和真菌组成,并对比分析不同年龄大熊猫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圈养老年大熊猫粪便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63.98%)、厚壁菌门(35.29%)组成,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46.82%)、担子菌门(2.18%)组成;在属水平上,细菌主要由大肠杆菌属(45.26%)、链球菌属(15.80%)、不动菌属(15.34%)、梭菌属(9.79%)和串珠菌属(5.93%)组成,真菌主要由腐质霉属(19.35%)、德巴利酵母属(15.82%)、镰刀菌属(2.91%)、曲霉菌属(1.51%)组成。不同年龄的大熊猫肠道内菌群组成存在差异,与亚成年、成年大熊猫相比,老年大熊猫肠道内细菌和真菌在门、属水平上组成相似,但细菌变形菌门丰度提高、厚壁菌门丰度降低,不动菌属丰度增加;真菌子囊菌门丰度提高、担子菌门丰度下降,德巴利酵母属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旨在分析蓝狐结肠菌群的组成及其多样性,为蓝狐肠道菌群体外培养提供基础数据。随机选取6只健康育成期(3~4月龄)雌性舍饲蓝狐,采集结肠食糜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蓝狐结肠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样品共获得377 798条有效序列,平均为62 966条有效序列;共获得2 064个OTU,平均为307个OTU,归类于12菌门、180个菌属。在门分类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70.2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2.36%)、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6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13%)为主,4个菌门占所有细菌总数的99.43%。在属分类水平上,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8.50%)、巨单胞菌属(Megamonas,7.48%)、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7.41%)、Peptoclostridi-um(6.33%)、乳球菌属(Lactococcus,5.38%)、Dialiste (4.39%)、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3.53%)、De-sulfovibrio(2.97%)、拟杆菌属(Bacteroides,2.48%)、unidentified_Lachnospiraceae(2.38%)为主。结果表明,在饲养条件下,蓝狐结肠中具有相对复杂的菌群结构,且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为课题组进一步揭示蓝狐结肠菌群功能以及探索蓝狐结肠菌群体外培养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芽孢杆菌单株菌株在水产动物发酵饲料应用上的局限性和优化对虾颗粒饲料发酵条件,本试验通过对优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配伍组合,使用福林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DNS法分别进行蛋白酶、淀粉酶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将选出的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信息鉴定定种,并将各菌株进行配伍,以3种酶活性为指标优选最优组合。制备发酵对虾饲料,以酶活性为指标优化加水量、接种量、颗粒大小以及通气量。结果表明:在9种芽孢杆菌组合中,蛋白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8-Z,酶活性为(28.58±0.34)U/mL、淀粉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5.58±1.10)U/mL、纤维素酶活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34.53±7.41)U/mL。菌株组合8-Z(包含解淀粉芽孢杆菌1-D、枯草芽孢杆菌3-D和枯草芽孢杆菌9-D)制备对虾发酵饲料的适宜参数为:加水量1 mL/g,接种量0.5×107~1.5×107 cfu/g,充气量20 mL/g,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活菌数为6.48×108 cfu/g。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女贞子多糖给小鼠饮水,探讨其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女贞子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生长性能、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丙二醛(MDA)的表达量,综合评估女贞子多糖的保肝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较,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女贞子多糖对小鼠生长性能无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所致的肝脏指数(P<0.05)、肝功能指标(P<0.05)和肝脏血清MDA含量(P<0.05)。饮水中添加女贞子多糖可以有效缓解小鼠化学性肝损伤,这可能与调节肝脏MDA的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机制及其阻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效果。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对55份乳房炎奶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借助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和圆二色谱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将抗菌肽NZ211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孵育以研究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通过PCR进一步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获得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且50%为多重耐药。抗菌肽NZ2114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1.0μg/mL。抗菌肽NZ2114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S7细胞皱缩、细胞内容物泄漏,甚至细胞裂解,碘化丙啶(PI)细胞膜穿透率达5%,且抗菌肽NZ2114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7基因组DNA结合并改变其DNA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4×MIC抗菌肽NZ2114孵育12 h后发现,除对阿莫西林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没有降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0%~40%),且抗菌肽NZ2114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及杆菌肽类耐药基因(braRS)的消除率分别达28.57%(2/7)和22.22%(2/9)。上述结果证明,抗菌肽NZ2114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体外强抑菌活性,其干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并结合胞内DNA的作用机制为其低耐药杀菌机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同时抗菌肽NZ2114对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均有一定消除作用。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14.
朱蕊  陈清  马成仓  王中良 《草地学报》2019,27(2):437-442
草地利用方式变化会显著改变草地的氮素循环,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土壤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由氨氧化微生物驱动的氨氧化过程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对于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利用方式变化响应的研究仍然欠缺。本研究应用定量PCR的方法,对内蒙古羊草草原不同利用方式(放牧和围封)下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及其与硝化潜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和围封样地的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均明显高于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度,土壤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范围分别为每克干土(1.82~3.40)×108个拷贝数和(1.05~1.17)×106个拷贝数;长期围封后,AOA丰度显著下降,下降了46.5%,AOB丰度则无显著变化;长期围封后,羊草草原的硝化潜势显著降低,硝化潜势与AOA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AOB丰度没有显著性相关。与AOB相比,AOA丰度对于草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更敏感,可能是影响土壤硝化潜势的优势种群。该研究为理解内蒙古羊草草原硝化过程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检测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的方法,本研究根据FAdV-4五邻体(Pento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FAdV-4的纳米PCR方法(Nano PCR)。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鸡新城疫病毒等12种家禽常见病原及国内报导的FAdV-1、FAdV-2、FAdV-8a、FAdV-8b、FAdV-11等5个主要血清型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仅FAdV-4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FAdV-4的最低核酸检出量为54.0拷贝/μL,较常规PCR方法高10倍,敏感性较高。应用该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同时对8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二者均检出14份阳性样品,总体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Nano PCR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用于FAdV-4的临床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并补充精氨酸对点带石斑鱼消化能力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设计20%、30%、40%3个豆粕替代水平和0%、0.5%、1%3个精氨酸添加水平,配置9种等氮等能(蛋白质为50%,能量为20 kJ/g)的试验饲料。选取1350尾初始体重为(47.91±3.54)g的点带石斑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天两次饱食投喂,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双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点带石斑鱼前肠和后肠的蛋白酶活性、中肠的淀粉酶活性、后肠的脂肪酶活性、前肠和中肠的肌层厚度及皱襞高度(P <0.05),对肠道的上皮细胞宽度和黏膜下层厚度无显著影响(P> 0.05)。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提高,后肠的蛋白酶活性、皱襞高度先上升后下降,肌层厚度则显著降低;随精氨酸添加水平升高,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精氨酸添加量为0%时,后肠蛋白酶活性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豆粕替代组比20%替代组提高了85.1%,比40%豆粕替代组提高了174%;后肠黏膜下层厚度、肌层厚度、皱襞高度随着精氨酸添加量水平升高均显著上升,最高值均发生在1%精氨酸添加组,与0.5%添加组无明显差异(P> 0.05),较0%添加组分别提高29.4%、16.4%、6.8%(P <0.05)。综上所述,当豆粕替代水平不超过30%,精氨酸添加量为0.5%~1%时,对点带石斑鱼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水平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主要免疫酶活力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0.33±0.00)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投喂含0、250、500、1000 mg/kg低聚木糖的四种饲料。养殖42 d,随后进行24 h氨氮胁迫试验,测定其生长指标,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溶菌酶(LZM)、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低聚木糖水平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P> 0.05)。养殖试验结束后,250 mg/kg组和1000 mg/kg组中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0 mg/kg组(P <0.05),且分别高于对照组109.09%和86.49%;LZM、T-AOC、CAT和PPO活力均在500 mg/kg组达到最高,且T-AOC能力和PPO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分别高于对照组74.30%和147.47%,对照组CAT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 0.05)。氨氮胁迫试验后,SOD、LZM、CAT、AKP和T-AOC的活力先上升后下降,且250 mg/kg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增长了67.92%,250 mg/kg组和500 mg/kg组中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升高了37.08%和36.67%;500 mg/kg组和1000 mg/kg组中P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增长了80.28%和86.39%;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 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50 mg/kg的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低聚木糖添加水平为250~500 mg/kg时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能力及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双启动子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对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试验构建B16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HEK293细胞扩增重组腺病毒,进行纯化和滴度检测。将重组腺病毒Ad-HN、Ad-mTERTp-HN、Ad-mTyrp-HN、Ad-mTERTp-mTyrp-HN、Ad-GFP和PBS通过尾静脉注射裸鼠,冰冻切片观察裸鼠肿瘤内GFP绿色荧光表达情况,通过肿瘤生长和裸鼠存活情况计算抑瘤率,探究其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中扩增,滴度分别为10^11.250,10^12.250,10^10.625,10^12.125,10^12.250 TCID50/mL;肿瘤组织中能观察到黑色素细胞,证明皮下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重组腺病毒对脏器无损伤,且在双启动子组脏器中没有观察到黑色素细胞的肝肺转移;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后能够在肿瘤中观察到荧光表达;与其他组相比双启动子组重组腺病毒不但能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而且能延长裸鼠的生存期,抑瘤率为55.5%。因此,该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具有靶向性,并且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可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融合表达肿瘤靶向肽(RGD)和蜂毒肽(MEL)双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本实验将RGD-MEL基因片段克隆至pEGFP-N1载体,将重组载体导入减毒沙门氏菌LH430,构建了重组沙门氏菌LH430/pEGFP-RGD-MEL,经PCR技术、质粒双酶切鉴定后采用阳性重组菌株侵染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采用PCR检测目的基因RGD-MEL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RGD-MEL以及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16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导入RGD-MEL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LH430侵染B16细胞后,目的基因RGD-MEL高效表达;经重组菌株侵染的B16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重组沙门氏菌诱导B16细胞的凋亡作用较PBS组显著增强(p<0.05)。本研究为细胞穿膜肽和细菌联合治疗肿瘤提供实验支持,并为后续动物试验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及脑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380只其他品种绵羊(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LHR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高表达。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卵巢、大脑和下丘脑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分型发现LHR基因中,4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多羔和单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7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表明,LHR基因有1个SNP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2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LHR基因的3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暗示其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