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金针菇‘农金6 号’是以黄色品种‘三明一号’与白色品种‘金21’、‘金3’为亲本,采用三亲本杂交选育而来,具有菇形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柳燕  顾俊杰  张永春  孙翊  张栋梁 《园艺学报》2015,42(Z2):2957-2958
彩色马蹄莲新品种‘粉玉’、‘红玉’和‘紫玉’系采用人工辅助授粉进行品种间杂交,从杂交后代中筛选出的。‘粉玉’浅黄、粉红色,‘红玉’橙红色,‘紫玉’深紫色。观赏价值高,抗性强。  相似文献   

3.
 ‘火凤凰’亲本为OT百合‘OT11’和东方百合‘D36’,‘金龙’亲本为东方百合‘D38’和OT百合‘OT11’,两个品种均是由切割柱头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的OT百合切花新品种。‘火凤凰’花瓣黄红复色,内外瓣中下部红色,中上部黄色,花形紧凑。‘金龙’花黄色,生长势强,生育期短。两个品种耐热性良好,适种地区广泛。  相似文献   

4.
满天星新品种‘云星17’和‘云星23’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培飞  屈云慧  吴丽芳  杨春梅  张倩  黎霞 《园艺学报》2009,36(12):1849-1850
 满天星新品种‘云星17’和‘云星23’是从上海引入的‘完美’和‘仙女’品种中发现的无性系变异类型。‘云星17’开花整齐, 抽薹率高。‘云星23’抽薹容易, 自然状态下基本无莲座状丛生,发枝率强, 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灿绿’秋海棠,以‘白王’秋海棠为母本,‘光灿’秋海棠为父本杂交后从F1代群体中选育而成。‘银娇’秋海棠,以厚叶秋海棠为母本,‘白王’秋海棠为父本杂交,从F2代群体中选育而成。两个品种均叶片色彩鲜艳,株形好,适宜室内观叶观花。  相似文献   

6.
 ‘申香18号’是以香菇晚熟品种‘申香15号’和中熟品种‘939’为亲本,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采用非对称杂交方法进行杂交,通过数年多点栽培和示范试验筛选获得的新品种。1 kg干料稳产鲜菇1 000 g。菇形好,易管理,适宜在浙江、福建等秋栽香菇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7.
郑宝强  许长杰  王雁  刘博  魏浩  汤志勇 《园艺学报》2014,41(7):1519-1520
‘顺科红霞’蝴蝶兰是以‘朝阳红’为母本,‘巨宝红玫瑰’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深玫红大花品种,花朵数12 ~ 16 朵,花朵排列整齐有序;花横径10.8 ~ 11.7 cm,花期长达132 d。  相似文献   

8.
 丹参新品种‘丹杂1号’和‘丹杂2号’是以‘冀丹2号’为母本,分别以‘D0501’和‘冀丹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两品种产量高,药用成分含量高,抗根腐病能力较强。‘丹杂1号’产量为5 629.5 kg · hm-2,比河北安国栽培丹参增加14.7%,丹参酮ⅡA含量为0.25%,丹酚酸B含量为8.10%;‘丹杂2号’产量为5 578.5 kg · hm-2,比安国栽培丹参增加13.7%,丹参酮ⅡA含量为0.29%,丹酚酸B含量为11.7%。  相似文献   

9.
秋海棠新品种‘开云’(‘银珠’× 歪叶秋海棠),‘星光’(‘银珠’× 光滑秋海棠)和‘昴’(‘银珠’ב白王’)均通过有性杂交从其后代群体中选择培育而成,其株形好,是一类既可观叶又可观花的室内草本观赏花卉。  相似文献   

10.
东方百合新品种‘中华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思乡  罗福贤  张朝君  李英  赵宁  黄静  章海龙 《园艺学报》2009,36(11):1713-1714
 以东方百合‘真情’ ( ‘Co Amore’) 为母本, 以‘元帅’ ( ‘Acapulco’) 为父本采用三倍体培育方法(专利号: ZL0315334216) 培育出东方百合新品种‘中华红’, 3年田间试验表明: 整体性状稳定, 花色鲜红色, 柱头紫黑色, 茎杆绿色, 明显区别于父母本, 经济性状优良, 适应性强, 易繁殖, 是一个优良的切花品种。  相似文献   

11.
张丹  王瑞娟  徐珍  宋春艳  刘建雨  尚晓冬  谭琦 《园艺学报》2017,44(Z2):2701-2702
 ‘上研1号’是通过金针菇T011菌株多孢自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子实体白色,菌盖球形内扣,菌褶排列规则,呈直线形,每瓶产量可达360 ~ 390 g(1 100 mL栽培瓶)。菌丝培养期为22 ~ 23 d,出菇期为25 d。抗杂菌能力强,原基多,生长整齐,子实体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2.
高产金针菇新品种‘农金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农金7 号’是以白色品种‘F.0315’与白色品种‘农金6 号’为亲本,采用双单杂交选育而来,菇形好,菌柄较粗,生物转化率达99.3%,易管理,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珍  尚晓冬  谭琦 《园艺学报》2011,38(8):1621-1622
 以金针菇品种‘F3’和‘FM’为亲本,利用担孢子分离技术,采用多孢自交和单核菌丝配对方法进行杂交,通过多年栽培试验,从230个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金针菇G1’。该品种改良了‘F3’颜色浅黄,菌盖伞形,产量较低和‘FM’生育期长,抗性差的不足,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菇形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新品种菌株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江山白菇(F21)为育种亲本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白色金针菇新品种—江山白菇(F21-2),菌丝生长温度3℃~33℃,原基分化温度4℃~24℃,子实体正常生长温度5℃~22℃,比同类品种高2℃。新菌株平均单产0.51 kg.袋-1,生物学效率136%,种性稳定,现已成为浙江省金针菇常规栽培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在PDA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2’半胱氨酸(AEC),观察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及其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EC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不同。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为56.4%;金白1号双核菌丝对AEC较敏感,AEC浓度为62.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基本培养基中AEC浓度为1200mg/L时,对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可达82.5%;而当培养基中AEC浓度为37.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10d内未见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萌发。本试验为金针菇高赖氨酸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金针菇为材料,从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分分析及农残、重金属元素含量等方面,研究了5种生长调节物质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长调节物质可使金针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提高8.33%,氨基酸总量提高61.48%,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62.39%;铅、汞、砷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六六六、滴滴涕农残物质未检出,符合国家食用菌卫生标准。因此,在金针菇栽培中使用生长调节物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液体菌种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对适宜生产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菌株及其培养基作了筛选研究了,结果表明,所选育的优良菌株在玉米粉,马铃薯,葡萄糖为主料的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与固体菌种相比生产周期大为缩短,为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地区普遍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平菇和金针菇,由于金针菇生产周期短,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也比平菇弱,生产结束,其培养基中仍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有机成分,容易滋生害虫,不便于还田作有机肥,造成金针菇废料堆积闲置。为找出一条合理利用金针菇废料的途径,特设置用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的试验。平菇菌丝在金针菇废料含量不同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且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与金针菇废料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以金针菇废料与棉籽壳的配比为3∶7的培养基中,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表现为最好,超过了不含金针菇废料的对照组,所以,含适当比例金针菇废料的培养基可以用来栽培平菇,即降低平菇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平菇分解培养基比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针菇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在国际市场上是仅次于蘑菇,香菇,居第三位的主要食用菌,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开发金针菇新品种的概况;金针菇优良菌株的野生驯化育种,担孢子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技术;笔者通过野生驯化育出的我国第一个自选的定型的金针菇优良菌株“三明1号”及采用担孢子杂交法育出的生物学效率达100%以上,优质,抗病性强,栽培性能稳定的金针菇优良菌株“杂交19号”的品种特性,栽培特点和管理技术,以及金针菇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