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探讨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宾对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猪血清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Col-Ⅰ、TIMP-1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水飞蓟宾组、肝龙胶囊中剂量组、水飞蓟宾+肝龙胶囊高剂量组能降低Col-Ⅰ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了0.36、0.65、0.25倍(P0.05);水飞蓟宾组、肝龙胶囊中剂量组和肝龙胶囊高剂量组能降低TIMP-1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了0.62、0.49、0.35倍(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水飞蓟宾组,肝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水飞蓟宾+肝龙胶囊低剂量组,水飞蓟宾+肝龙胶囊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Col-Ⅰ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了4.44、3.95、4.73、2.62、3.77、4.33倍(P0.05);水飞蓟宾组,肝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水飞蓟宾+肝龙胶囊低,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了15.73、15.09、15.6、15.46、14.02、15.05倍(P0.05)。中浓度的肝龙胶囊和水飞蓟宾具有显著抗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中Col-Ⅰ、TIMP-1mRNA的相对表达量有关。另外,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宾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ol-Ⅰ、TIM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现低、高浓度抑制,中浓度促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苦参素(OMT)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以及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OMT和水飞蓟素分别对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同时对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后采血并取肝组织,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GSH水平极显著(P<0.01)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与模型组相比,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显著(P<0.05)降低,OMT高剂量和中剂量给药组GSH水平极显著(P<0.01)升高,而OMT低剂量给药组GSH水平显著(P<0.05)升高;同时,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含量显著(P<0.05)降低。[结论]苦参素在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能明显下调其肝脏组织中TGF-β1的基因表达,这一结果提示OMT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苦参素对肝组织中TGF-β1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灯盏花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探讨灯盏花素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和灯盏花素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_4)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两次,连续8周。留取肝左叶行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TGF-β1和Smad3的表达,然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和TGF-β1和Smad3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和Smad3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和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可显著减少TGF-β1和Smad3的表达(P0.05),而且肝纤维化减轻。表明灯盏花素可抑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TGF-β1和Smad3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维生素E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探讨维生素E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试验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维生素E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大鼠背部皮下按体重注射40%CCl_41.5 mL/kg,每周2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其余5 d,维生素E组按体重以5%维生素乳剂1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2 mL/只,连续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形态,测定肝匀浆羟脯氨酸(Hy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α-SMA、TGF-β1的表达,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量。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升高,白球蛋白比值(A/G)下降,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维生素E灌胃后血清中ALT水平降低,A/G有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E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检查肝损伤病变明显减轻,纤维增生程度也明显减轻,Hyp含量降低(P0.05),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说明维生素E可明显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沉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降低羟脯氨酸含量,其抗纤维化机制可能与维生素E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α-SMA、TGF-β1表达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减少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11):114-117
探讨水飞蓟宾对镉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镉组、水飞蓟宾干预组。正常对照组、镉组小鼠每日灌胃1%羧甲基纤维素钠悬混液,水飞蓟宾干预组小鼠经口给予100 mg·kg~(-1)水飞蓟宾,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7 d,于最后一次灌胃后1 h,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1 mL·g~(-1),镉组及水飞蓟宾干预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4 mg·kg~(-1)氯化镉,24 h后摘小鼠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活性;制作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SP70蛋白表达;肝组织匀浆液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显示,镉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水飞蓟宾干预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与镉组比较显著降低,同时,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镉组小鼠肝组织热应激蛋白(HSP70)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水飞蓟宾干预组小鼠肝细胞HSP70蛋白表达与镉组比较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染镉组小鼠肝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水飞蓟宾干预组小鼠与镉组小鼠比较,肝组织NO含量和MPO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水飞蓟宾能减轻镉毒性导致的小鼠肝组织细胞急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水飞蓟宾降低NO含量及MPO活性,促进染镉小鼠肝组织细胞HSP70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Collagen-Ⅲ)在牦牛感染细粒棘球蚴导致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收集西藏地区40例细粒棘球蚴感染的牦牛肝组织和血清样本,同时收集未感染的肝组织和血清进行对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牦牛肝脏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法(IHA)分别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TGF-β1、Collagen-Ⅲ的表达水平及分布;RT-PCR检测肝细胞内TGF-β1和Collagen-Ⅲ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细粒棘球蚴病牦牛肝组织相比,感染棘球蚴周围的肝组织肝界板细胞破坏,呈虫蚀状,感染肝组织外围纤维化,细粒棘球蚴寄生的牦牛肝脏组织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ELISA结果显示感染细粒棘球蚴牦牛血清样中细胞因子TGF-β1、Collagen-Ⅲ的含量明显超过未感染组(P<0.05),且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它们的表达主要存在于细胞基质中;RT-PCR显示细粒棘球蚴感染肝组织中TGF-β1、Collagen-Ⅲ的mRNA相对表达量超出未感染组(P<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矮地茶黄酮(FAJ)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1 mg/kg)、FAJ高剂量组(600 mg/kg)、FAJ中剂量组(400 mg/kg)、FAJ低剂量组(20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5%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FAJ各剂量组同时给予FAJ干预,1次/d,至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液及肝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FAJ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FAJ高剂量组、FAJ中剂量组、FAJ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MDA、HA、LN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FAJ高剂量组、FAJ中剂量组中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FAJ低剂量组SOD虽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切片显示,FAJ干预后肝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图像显示FAJ各剂量组TGF-β1表达下降。结论:FAJ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8):40-44
研究旨在探寻水飞蓟素与ATP联用时对肝损伤的作用效果。7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7组。Ⅰ空白组、Ⅱ模型对照组、ⅢATP组(0.6 mg/ml)、Ⅳ水飞蓟素组(2.06 mg/ml)、V水飞蓟素联合ATP低剂量组(水飞蓟素2.06 mg/ml,ATP 0.6 mg/ml)、Ⅵ水飞蓟素联合ATP中剂量组(水飞蓟素4.12 mg/ml,ATP 1.2 mg/ml)、Ⅶ水飞蓟素联合ATP高剂量组(水飞蓟素8.24 mg/ml,ATP 2.4 mg/ml)。除空白组外其他小鼠灌胃30%的CCl4溶液1次/d,共3 d。第4 d,Ⅲ、Ⅳ、Ⅴ、Ⅵ、Ⅶ组开始给药连续7 d。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Ⅱ组的ALT、AST的活性明显升高,TP含量显著升高(P<0.01),ALB含量及SOD、GSH的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显示,Ⅱ组小鼠肝脏的肝索纹理不清晰、出现肝细胞炎性浸润,且细胞死亡数增加。与Ⅱ组相比,Ⅵ组的ALT、AST活性极显著降低,T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ALB含量及SOD、GSH的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切片显示灌胃中剂量的水飞蓟素联合ATP后肝脏肝索纹理清晰、肝细胞炎性浸润减轻,且细胞死亡数减少。因此,水飞蓟素联合ATP使用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门静脉注射法建立细粒棘球蚴BALB/c小鼠高、低剂量(2 000、500原头蚴)肝脏模型,1、3及8个月后采集小鼠肝脏标本,Masson染色鉴定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的表达。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病灶边缘带肝脏组织的胶原染色比正常肝脏组织明显增多并形成了致密的环状结构,在囊壁周围广泛分布,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纤维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α-SMA)染色显示,试验组小鼠肝脏中α-SMA主要表达在炎症浸润及肉芽组织增生区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α-SMA的表达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CollagenⅢ)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肝脏组织中CollagenⅢ主要表达在血管周围,而在低剂量和高剂量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小鼠肝脏中主要表达在病灶周围,且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点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综上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可导致肝纤维化,且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α-SMA、CollagenⅢ的表达水平随着胶原面积的增加而升...  相似文献   

10.
实验肝片吸虫感染对大鼠机体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复制感染模型 ,研究肝片吸虫感染后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变化。 60只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只。感染组大鼠一次口服 2 5个囊蚴 ,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 (0周 )和感染后 (1 ,3,5,7,9周 )采集血样 ,检测感染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CAT)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 ,感染组血清中GSH Px先升高后下降 ,SOD活性无明显变化 ,CAT活性在感染后下降 ,MDA含量在前 5周变化不明显 ;说明自由基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55℃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株,对其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一株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Cel-55。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纤维素酶最适酶活温度为75℃,最适反应pH为7.0。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75℃下,保温120min仍能保持80%的活性。Zn^2+、Mn^2+、Ca^2+、K^+、Mg^2+、Fe^2+、Cu^2+均对酶活力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g2+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旨在获得Balb/c小鼠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MTERF3)基因cDNA的序列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应用RT-PCR技术克隆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编码区序列(CDS),采用MEGA6.0软件构建小鼠MTERF3基因系统进化树,并采用Northern blot、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该基因在小鼠大脑、心、脾、肺、肾、肝、骨骼肌和睾丸等8种不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规律。结果显示,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的CDS序列大小为1239bp,编码412个氨基酸。小鼠MTERF3基因与大鼠MTERF3基因同源性高达91.1%。MTERF3基因mRNA和蛋白质在Balb/c小鼠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并揭示了该基因在各组织器官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MTERF3基因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采用人工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lazosulfapyridine,SASP)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药物治疗,通过大鼠DAI、CMDI、HS评分,结合血清IL-8、IL-17和结肠组织中EGF、MPO、TNF-α表达水平来评价康复新液对UC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能降低UC大鼠的DAI、CMDI、HS评分,减少UC大鼠血清IL-8(P<0.01)、IL-17(P<0.01)和结肠组织中MPO(P<0.01)、TNF-α(P<0.01)的表达,增加组织EGF(P<0.01)的表达,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的病变程度。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大鼠IL-8、IL-17、MPO、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大鼠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美洲大蠊(俗称蟑螂)提取物CⅡ-3纳米粒对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制备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纳米粒,并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10g),辅料组(灌胃空白纳米粒,40mg/kg,0.2mL/10g),阳性对照组(灌胃左旋咪唑,40mg/kg,0.2mL/10g),CⅡ-3组(灌胃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40mg/kg,0.2mL/10g),CⅡ-3纳米粒5个剂量组(灌胃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纳米粒10、20、40、80、160mg/kg,0.2mL/10g),各组连续给药15d后,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脏器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CⅡ-3纳米粒各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白细胞数量(P<0.05);能显著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胸腺指数(P<0.01);可显著提高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和免疫力低下小鼠血清中IgG、IgM的含量(P<0.01),说明CⅡ-3纳米粒有改善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集饲用玉米样品共30份,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赤霉烯酮(ZEA)和T-2毒素(T-2)2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旨在比较两种方法对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饲用玉米中的ZEA均100%检出。检测T-2时ELISA法的检出率为83.33%,HPLC-MS法则未检出。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霉菌毒素含量均都表现出ELISA法的检出值普遍高于HPLC-MS法。ELISA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速度较快且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但因干扰因素较多易出现假阳性。HPLC-MS法前处理复杂、成本昂贵、操作要求高,但检测结果较为稳定和准确。说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用ELISA法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再用HPLC-MS法进行精确定量,这样既能实现检测目的又能节省检测费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云南松松塔乙醇提取物(PEA)和碱水提取醇沉物(PED)对H22实体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建立H22实体瘤小鼠模型,随机分组,灌胃给药,1次/d,给药10d。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计算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匀浆中环氧化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平均肿瘤重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小;最大抑瘤率分别达46.11%和58.05%。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IFN-γ和IL-2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IL-4和IL-10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OX-2和PGE2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给药组正常肿瘤组织减少,有出血和坏死,脂肪组织增多。结果表明,PEA和PED可抑制H22实体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其机制与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和抑制COX-2与PGE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选用30份玉米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AFB1)进行测定比较,得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其中,使用HPLC-MS外标法定量时,设计两组标准曲线,分别是玉米基质液加标组曲线和纯标组曲线,得到的结果再与ELISA比较。结果显示:用ELISA筛选出的阳性样品,用HPLC-MS法确证亦为阳性,判定结果一致,但具体检出量存在差异。当样品中AFB1含量为2~6μg/kg时,测定结果 HPLC-MS(纯标组)相似文献   

18.
笔者拟探讨疏肝益阳胶囊(SGYY)对炔雌醚(QES)诱导大鼠生精紊乱和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将2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适应饲养1周后,进行药物灌胃处理,对照组:0.1mL生理盐水+0.1mL橄榄油;SGYY组:100 mg·kg-1 SGYY;QES组:0.1 mg·kg-1 QES;QES+SGYY组:0.1 mg·kg-1 QES+100mg·kg-1 SGYY。QES溶于橄榄油;SGYY溶于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处理结束后,取睾丸、附睾、精囊腺和前列腺称重、测量长径与短径,并制备睾丸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睾丸生精小管组织结构、生精细胞比例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PC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离血浆,检测睾酮含量变化。取睾丸匀浆检测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QES处理后大鼠生殖器官的质量显著下降,附睾的精子数量显著减少;生精小管的面积、直径、生精上皮的高度和生精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而且,生精细胞的PCNA表达和血浆睾酮含量明显下降,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睾丸SOD、GSH-Px和T-AOC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SGYY增加生殖器官质量、精子数量、睾丸睾酮含量、增殖的生精细胞数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和Tunel的表达。结果表明,SGYY通过改善抗氧化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及促进睾酮分泌等途径增加了生精细胞数量并提高睾丸的生精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拟制备2~3个氨基酸组成的鸡肉小肽,为鸡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在110℃温度下研究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料液比对鸡肉制备小肽的水解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平均肽链长度和氮回收率,确定最佳的盐酸水解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水解工艺条件对总氮、游离氮、水解度、氮回收率、平均肽链长度、肽平均分子质量各项指标均有影响,对各指标进行极差分析,盐酸浓度是决定总氮、游离氮、水解度、氮回收率、平均肽链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解时间与料液比次之。鸡肉小肽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4 h、盐酸浓度4 mol/L、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小肽中的氮水解回收率为81.79%。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采用PCR和ELISA进行病毒核酸与抗体检测,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法,选取云南省3个自繁自养种猪场,A场同时净化PRV和PCV2,免疫接种PRV疫苗;B场净化PRV,免疫接种PRV疫苗;C场同时净化PRV和PCV2,免疫接种PRV和PCV2疫苗。结果表明,C场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前gE阳性率为15.94%,gB阳性率为86.96%,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3年后gE阳性率为1.43%,gB阳性率100%。结果提示,C场在同时净化PRV和PCV2,同时接种猪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模式下,净化效果最优,为地区种猪场提供疾病净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