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集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枯萎病典型症状的鳞茎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 DNA-ITS、EF-1α、mt SSU和IGS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共享镰孢菌Fusarium commune。测定了光照、温度、p H、碳源和氮源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30℃、p H 8.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产孢条件包括24 h黑暗、温度为30℃、p H 10.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另外,24 h光照、24 h黑暗和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均适宜该菌的菌丝生长。在5种参试杀菌剂中,肟菌·戊唑醇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294 mg·L-1,噁霉灵的效果最差,EC50为39.359 mg·L-1。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连翘褐斑病病原菌,依据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其ITS、LSU和SSU序列的多基因联合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测定了培养基、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25~30℃,pH 7.0,碳源为木糖醇和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条件为25℃,pH 7.0,碳源木糖醇,氮源为尿素;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15~35℃,pH 5~9,碳源为木糖醇,氮源为牛肉浸粉。在测试的8种杀菌剂中,嘧菌环胺(EC50=0.032 mg·L-1)和苯醚甲环唑(EC50=0.054 mg·L-1)对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是新发现的引起龙牙百合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进一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pH、光照、温度等对白蜡树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最适合白蜡树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条件:碳源为葡萄糖和乳糖,氮源为牛肉浸膏,pH值5,温度25 ℃,培养基为OA,12 h光照/12 h黑暗;最适产孢条件: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甘氨酸,pH值9,温度25 ℃,培养基为PSA,24 h 黑暗;菌丝致死温度为53℃,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 ℃。参试6种杀菌剂中,吡唑醚菌酯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056 mg · L~(-1);唑醚·代森联的防治效果最差,EC_(50)为64.609 mg · L~(-1)。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在中国新发现的梨梢枯病病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pullulans)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和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明确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条件,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该病原菌进行9种杀菌剂的毒力筛选。结果表明:梨梢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适温度为20 ℃,温度高于35 ℃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甘露醇和酵母粉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可在pH 4~10条件下生长,pH 5为生长最适pH;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菌落会形成明显的轮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9 ℃。该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 <0.01 mg·L-1;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敏感性次之,其0.01 mg·L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菌在O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液体PDA中生长量最大,最佳产孢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5~28℃;光照时间和酸碱(pH 4~10)对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生及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提取物。室内9种杀菌剂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和EC95分别为1.200 4 mg·L-1和2.623 9 mg·L-1;25%嘧菌酯悬浮剂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EC50和EC95分别为0.531 2 mg·L-1和2.974 1 mg·L-1。25%咪鲜胺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以栗生垫壳孢(Coniella castaneicola)为试材,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其毒力强弱。结果表明:AEA培养基最适合该菌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 5.0,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甘露醇和NH4NO3;7种杀菌剂对其毒力表现为氟环唑最强,丙森锌最弱;EC50分别为0.071 9、0.087 6、0.185 7、0.445 0、0.656 9、0.741 2、78.638 4μg/mL。  相似文献   

7.
以桂花为试材,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桂花叶斑病菌,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0~30℃;最适pH6~9;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天冬酰胺。9种杀菌剂对桂花叶斑病菌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6839、0.8754、1.2236μg/mL;百菌清毒力最弱,EC50为57.0778μg/mL。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省铁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铁树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铁树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在15~35℃之间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25℃;在pH 2~12之间,病原菌菌丝(孢子)均能生长(萌发),其中pH为6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pH为10时病原菌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条件对菌丝的扩展和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蔗糖作碳源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佳,以硝酸钾作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供试氮源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均不佳。  相似文献   

9.
萱草叶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庆荣  韩双  赵莹  李海洋  梁峻玮  高洁 《园艺学报》2013,40(12):2513-2519
 针对中国新发现的萱草叶枯病病原菌Kabatiella microsticta 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药剂的敏感性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25 ~ 30 ℃,最适温度28 ℃;菌丝生长最佳培 养基为PDA、PSA 和C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V8 汁培养基;D(+)–麦芽糖和L–白氨酸分别为菌丝生 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pH 5 ~ 9 适宜菌丝生长,pH 7 产孢最佳;光照对菌丝生长无影响,但有利 于病菌产孢;病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9 ℃,10 min。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12 种杀菌剂的 敏感性:病菌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菌唑、丙环唑、氟硅唑、肟菌 · 戊唑醇、腈菌唑的敏感性较高, 其EC50 < 1.0 mg · L-1,EC90 < 5.0 mg · L-1。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病害发生规律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从杨树发病叶分离到的病原菌为试材,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法鉴定病原菌,利用菌丝培养法,研究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pH值、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大茎点属(Macrophomasp.)真菌;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0,适宜培养基为PA培养基与PDA培养基,不同的光照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大,适宜病原菌P1生长的最佳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11.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12.
槟榔炭疽菌生物学特性及6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槟榔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25~30℃,最适生长pH值6~7。不同碳源、氮源对槟榔炭疽病菌菌落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差异较大。杀菌剂咪鲜胺抑制毒力最高,EC50=0.020 1μg/mL;其次为苯甲·丙环唑,EC50=0.225 3μg/mL;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无抑制作用,不能用于防治槟榔炭疽病。  相似文献   

13.
草菇菌丝优化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不同营养因子与培养条件(pH值、温度)对草菇4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硫酸镁,植物生长素为萘乙酸,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最适pH值范围为7.0~11.0.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蔗糖20.0 g·L-1、蛋白胨5.0 g·L-1、硫酸镁1.5 g·L-1、萘乙酸5.0 mg·L-1、马铃薯200 g·L-1.  相似文献   

14.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茄腐镰孢菌引起的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碳源培养基和9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均较良好,而在L-精氨酸上生长较慢.病菌菌丝在10~35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病菌分生孢子在供试的6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10~35 ℃,最适温度为27℃;pH值2~12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2℃、10 min.  相似文献   

15.
初步试验了 6种碳源、6种氮源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在 5种不同温度、pH值、光照单因子条件下羊肚菌菌丝生长状况。结果表明 ,最好的碳源是蔗糖和白糖 ,最好的氮源是硝酸钾和尿素。羊肚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 0~ 2 5℃ ,适宜pH6~ 8,光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
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 ℃范围内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
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 ℃,pH 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
为KNO3。菌核在10 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 ℃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 ℃为最适温度,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 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 ℃、10 min。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对引起板栗内腐病的层出镰孢菌(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温度及光照条件对层出镰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板栗内腐病防控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培养病原菌至第6 d时,板栗栗仁培养基最适宜其菌丝的生长;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木糖醇,氮源以硝酸钾为最佳;p H为8时最利于菌丝生长;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在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促进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8.
元蘑菌丝生长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度、光照、pH值等生长因子及碳源、氮源等营养源对元蘑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得出结论:元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元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最适pH值为5.0-6.0,元蘑菌丝适宜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光照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鸡腿蘑黑斑病病原菌(Verticillium fungicola var.aleophilum)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8℃;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实验范围内菌丝生长适宜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20.
对新发现的越橘镰孢果腐病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O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最适温度为2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尿素;pH 5~6适宜菌丝生长,pH 6产孢最佳;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7℃(10 min)。病菌生长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最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咯菌腈、丙环·嘧菌酯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0.5000 mg·L~(-1)。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越橘镰孢菌果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防效较好,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