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漂亮女孩’(Primulina ‘Pretty Girl’)是杂交育成的报春苣苔新品种。多年生草本。植株生长势较强。中型花,花量大,叶片具有明显的白色叶脉。花期2—3月。耐阴、耐旱、耐热。栽培简单粗放,叶插繁殖成活率高。适合作观花观叶盆栽。  相似文献   

2.
以蚂蝗七(Primulina fimbrisepala)为母本,尖萼报春苣苔(P. pungentisepal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在F1代中进一步筛选,最终育成了报春苣苔属杂交新品种‘仙女棒’(Primulina‘Sparkler’)。叶片有白色斑纹,花序梗直立性好,花期较长,比亲本观赏性更佳。  相似文献   

3.
报春苣苔属新品种‘初心’(‘Initial Heart’)是以柳江报春苣苔(Primulina liujiangensis)为母本,神农架报春苣苔(Primulinatenuituba)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来的,具有明显的白色网状叶脉和极短的花序梗,株形紧凑,叶片优美,花色清新淡雅,耐荫性较强,适合作室内观花观叶盆栽。  相似文献   

4.
报春苣苔属种间杂交新品种‘淡妆仙子’(Primulina‘Light Make-up Nymph’)是以尖萼报春苣苔(P. pungentisepala)为母本,冬花报春苣苔(P. hiemalis)为父本,通过属内种间人工杂交选育而成。植株紧凑,花期长。  相似文献   

5.
‘载誉而归’(Primulina ‘Return With Honor’)是报春苣苔属种间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母本为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父本为柳江报春苣苔(P. liujiangensis)。该品种花冠为高脚碟状,筒漏斗状,与母本花形较为相似,花冠浅紫色,花量丰富。叶片卵圆形,与父本的卵形叶片接近。  相似文献   

6.
报春苣苔属新品种‘幸运’和‘雨延’分别由褐纹报春苣苔(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硬叶报春苣苔(P. sclerophylla),柳江报春苣苔(P. liujiangensis)×褐纹报春苣苔(P. glandaceistriata)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来,均为多年生草本莲座状植株,喜荫蔽环境,耐旱性强,花期为4—5月,栽培简单,繁殖容易。与亲本相比,‘幸运’的花冠下唇片很长;‘雨延’叶片具白色网状叶脉,花朵硕大,兼具观花观叶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两种报春苣苔属(苦苣苔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产于广西阳朔的漓江报春苣苔(Primulina lijiangensis)和心叶报春苣苔(P.cordata)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为试材,从开花生物学、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P/O)比率、访花昆虫种类和访花行为、杂交指数(OCI)以及繁育系统等方面对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花期长度相近,均约45d,心叶报春苣苔开花较早;前者单花周期短,花小,每花序花多,开花式样大;后者单花周期相对较长,花大,每花序花少,开花式样小;花粉/胚珠比率(P/O)分别为290.85±5.34和331.76±13.08;二者均为雌雄异熟(雄蕊先熟),柱头和花药存在空间隔离,可以避免自花传粉,但自交亲和,需要依靠传粉媒介完成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传粉者黄纹无刺蜂(Trigona ventralis)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相同的传粉者在不同的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的传粉行为;二者OCI指数均≥4,为异交型,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自然授粉结实率均低于人工授粉结实率,前者自然结实率高于后者自然结实率,二者自然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洪欣  吴昊天  何乐平  周守标  温放 《园艺学报》2015,42(12):2439-245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华南地区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聚类结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供试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从多个角度联合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花粉粒为较小到中等大小类型,均为三沟花粉粒;花粉粒形状从圆球形到超长球形,以长球形为主要形态;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为圆状三角形、圆形和3裂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绝大多数为宽网脊。(2)孢粉学聚类结果将43种植物划分为6个组7个类型,初步表明该属植物的花部大小和颜色是多起源进化而来的,根据分布区域的比较,该属的物种形成可能和适应华南喀斯特特殊地貌与小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桂林报春苣苔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50、100、500、800mg/L)进行整株喷施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观察其花期并测量花形态指标,探讨了外源GA3对桂林报春苣苔开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对桂林报春苣苔具有催花和延长花期的作用,对花梗高、叶丛高、花冠长、花朵数具有促进作用,而对花梗与叶丛高度比、花冠宽、花序数影响较小,其中500mg/L处理效果较好,花期提前9d,花期达25d,花梗高度、叶丛高度、花冠长、花朵数分别为17.81cm、13.71cm、5.61cm、74.8朵。  相似文献   

10.
湖南报春苣苔的花部特征及其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帅杰  蔡秀珍 《园艺学报》2020,47(3):492-502
为揭示湖南报春苣苔(Primulina hunanensis)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对有性繁殖过程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其野生种质资源,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特征以及访花昆虫类型进行了野外定点观测,测量和分析了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值、杂交指数,并结合人工辅助授粉试验对其繁育系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湖南报春苣苔花期在5-7月,长约40 d,单花周期38 d;雌雄异熟,开放当天花粉活力最强(> 90%),柱头无活性;雌雄异位,开放后雄蕊几乎不再生长,而雌蕊继续伸长。(2)花粉胚珠比值为518.36,杂交指数为5,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去雄不授粉套袋结实率为0,不存在无融合生殖。(3)开花期间存在多种传粉者,熊蜂与其花部特征相适应,为最有效传粉者。(4)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存在无性繁殖,作为生殖补偿机制维持种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广西唇柱苣苔属和小花苣苔属植物的观赏性状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放  张启翔  王越 《园艺学报》2008,35(2):239-250
 在对广西及临近省份的唇柱苣苔属(Chirita)、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两个近缘属的种共60个种、4个变种进行引种栽培和相关的观赏性状观察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初步筛选出29个种和3个变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前途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李悦雅  何栋  陈简村  李博  白梦  罗乐  张启翔 《园艺学报》2022,(11):2388-2394
为探讨尖萼报春苣苔的叶斑类型,对其叶片表皮形态特征、叶片近轴表皮光学特性和叶片解剖组织结构进行分析,测定其斑区与非斑区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结果显示:尖萼报春苣苔叶斑稳定存在,呈现鱼骨状特征;叶片斑区存在点状反射(spotted pattern)和多角形反射(polygonal pattern)两种反光模式;斑区组织间界限模糊,栅栏组织细胞间及其与近轴表皮细胞间均存在大量空隙;非斑区栅栏组织间无空隙;斑区叶绿体垛叠程度较低且疏松,亲锇颗粒数量较多且密,非斑区叶绿体垛叠程度较高,亲锇颗粒数量较少;斑区叶绿素a含量与非斑区无显著差异,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斑区;斑区与非斑区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无显著差异。认为尖萼报春苣苔鱼骨状银白色叶斑主要由栅栏组织细胞与近轴表皮细胞间及栅栏组织细胞间存在的大量细胞空隙形成,同时受到叶绿素含量减少的影响,故其属于兼具空隙型叶斑与叶绿素型叶斑二者特征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3.
胡彬  丁德辉  傅秀敏  冯超  康明 《园艺学报》2018,45(1):117-12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测定钟冠报春苣苔(Primulina swinglei)花发育进程中花色素苷在各花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含量及比例。共鉴定出17种花色素苷类物质,分别为矢车菊素、芍药花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及锦葵素及其与葡萄糖、芸香糖、乙酰芸香糖等糖苷组合而成的苷元。研究发现,呈紫色的花瓣中蓝紫色的花色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及锦葵素)比例达到64.0%;呈红色的花筒中红粉色的矢车菊素及芍药花素分别占36.7%和20.0%。开花前总花色素苷含量缓慢上升并趋于稳态,该过程中红粉色的花色素占据比例逐渐减小,而蓝紫色花色素所占比例渐趋增加,这可能与花瓣/花筒的比例渐趋增大有关。而花盛开之后,花色素苷含量急剧降低,可能与花色素苷的降解或稀释相关。  相似文献   

14.
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观花性状和园林应用,同时对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其中,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的6个基本特点是:①唇柱苣苔属观赏植物资源丰富;②观花性状显著;③特有现象突出;④抗逆性特点强;⑤同一种类不同居群其形态变化很大;⑥分布不均性.  相似文献   

15.
 ‘金皇后杏李’为杏、李自然杂交种。果实圆形, 平均单果质量85 g, 最大150 g; 果肉金黄色, 兼具李、杏风味; 果实生育期100 d左右; 抗霜冻, 早果性强, 丰产稳产, 耐贮运; 适宜鲜食和加工。  相似文献   

16.
吊石苣苔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曹晓慧 《北方园艺》2010,(2):116-118
以健壮的吊石苣苔带芽茎段为插穗,研究不同基质、激素及激素浓度对吊石苣苔扦插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吊石苣苔扦插繁殖的最佳基质及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成活率最高,达到61.1%,且生根量多;用6-BA处理成活率为62.2%,用NAA处理成活率为48.9%;2种激素中都以0.1g/L的处理浓度效果最好,成活率分别为71.1%和60%。将吊石苣苔健壮茎段用0.1g/L的6-BA处理后扦插在混合基质中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繁殖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放  张启翔 《北方园艺》2007,(12):103-105
报道了蚂蟥七、牛耳朵、文采唇柱苣苔、肥牛草、尖萼唇柱苣苔的叶插繁殖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在3种不同的切叶方式得到的插穗中,具有大中型叶的种--牛耳朵(Chirita eburnea)、蚂蟥七(C.fimbrisepala)和尖萼唇柱苣苔(C.pungentisepala)可以使用两段式切割叶片来增加扦插成苗数;对于中小型叶或肉质叶的肥牛草(C.hedyotidea)、文采唇柱苣苔(C.wentsaii)全叶插的方式更适合.  相似文献   

18.
马宏  万友名  刘雄芳  刘秀贤  李正红 《园艺学报》2020,47(Z2):3097-3098
‘香魂’是从以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 Hook.)品种‘红福’为母本、鸡冠滇丁香(L. yunnanensis Hu)为父本的F1代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多年生常绿灌木,株形开张;叶片薄革质,长椭圆形,先端锐形,全缘;聚伞花序,花序轴被秕糠状毛;副花冠浅紫色,与花裂片颜色一致;花冠管长(3.21 ± 0.21)cm,花冠直径(5.07 ± 0.52)cm,花冠裂片间有羽状附属物;长花柱;花香怡人,观赏性强。  相似文献   

19.
以烟叶唇柱苣苔无菌植株茎段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适宜芽诱导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2 mg/L,培养40 d的增殖系数达3.16,生长势好;适宜进行生根培养的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生根率达100%,生根数量多且根长。  相似文献   

20.
刘伟  曹晓慧 《北方园艺》2011,(20):79-81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对比了野生和组培吊石苣苔叶绿素含量的日变化,以了解吊石苣苔光合生理,以便更好地引种栽培吊石苣苔.结果表明: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都高于组培吊石苣苔;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的高峰值都出现在14:00,组培吊石苣苔都出现在16:00;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含量的日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组培吊石苣苔是先降低、再升高、然后再降低;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a/b比值小于组培吊石苣苔.综上,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含量高于组培吊石苣苔,捕捉光能以及光能转换能力比组培吊石苣苔强.组培吊石苣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野生植株弱,还需继续优化组培苗移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