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辣椒脉斑驳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于1979年在马来半岛的辣椒上被首次报道,现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在中国,ChiVMV自2003年在陕西出现以来,已在四川、湖南、贵州等辣椒主产区大面积发生,成为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中重点对ChiVMV危害症状、传播以及株系分化、基因组结构及功能、辣椒抗性鉴定、遗传以及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东辣椒上首次检测到西瓜银斑驳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 年在广东辣椒产区发现疑似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引起的辣椒褪绿坏死环斑症状。Dot-ELISA 检测显示,该病毒分离物与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单克隆抗体不产生血清学反应,表明该病毒不属于TSWV。利用Tospovirus 属病毒通用引物gL3637/gL4435C进行RT-PCR 检测,可以从所有辣椒病样总RNA 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约800 bp 的目的片段。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序列与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中国广州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97.5%。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该病毒分离物与WSMoV 各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并聚类在一个分支。因此,侵染广东辣椒的病毒分离物为WSMoV。 相似文献
3.
辣椒脉斑驳病毒C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辣椒脉斑驳病毒文昌分离物(ChiVMV-WC)的CP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b(+)上,克隆测序以确定其阅读编码框的正确性,然后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ET30b-ChiVMV CP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8 kD。用Ni2+-NTA 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兔子并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与诱导表达的ChiVMV-WC编码CP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D-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106。通过对田间20个样品的ID-ELISA检测,证实了所制备的抗血清与ChiVMV病叶具有良好的反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5.
6.
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 V)是发生在辣椒上的一种重要病毒病。通过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以PMMo V外壳蛋白CP序列为靶标基因,设计F3/B3、FIP/BIP 4条引物,构建了基于RT-LAMP技术的PMMo V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60 min内便可完成对PMMo V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比传统RT-PCR技术高10倍,检测过程中与其他相关病毒无交叉反应。本试验建立的PMMo V RT-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田间生产中对PMMo 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在辣椒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探索利用间接原位RT-PCR技术对病毒在辣椒组织中进行定位。利用改进的CTAB法从辣椒叶片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PMMoV的特异片段,并经克隆测序,证明其为PMMoV的特异片段。利用PCR技术,制备出了地高辛标记的特异cDNA探针。对原位RT-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经过切片制备(切片厚度7 μm、应用Superfrost plus正电荷防脱载玻片)、预处理(1 mg ? L-1蛋白酶K消化5 min)、RT-PCR(37 ℃反转录2.5 h、PCR退火温度为58 ℃)、杂交检测,建立了应用间接原位RT-PCR技术检测PMMoV在辣椒组织中分布的方法。原位RT-PCR结果显示,叶片组织中PMMoV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栅栏组织,其次是海绵组织,表皮组织中也有少量阳性信号。此外,叶柄中可见少量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表皮组织。 相似文献
8.
9.
从海南采集疑似感染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的豇豆病叶,采用RT-PCR 结合测序获得其全基因组序列,CpMMV 海南分离物(KY420906)基因组全长8 193 bp,与其他CpMMV 分离物的同源性为63.00%~83.2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CpMMV 海南分离物单独聚为一个亚簇;重组分析结果表明,CpMMV 基因组有一个重组事件,断点为3 212~3 592 bp。 相似文献
10.
中国柑橘叶斑驳病毒和碎叶病毒发生状况及其分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和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均可侵染柑橘的不同种。为明确CLBV及CTLV在中国柑橘上的发生状况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的342份和346份柑橘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9.6%和11.0%。对14个CLBV分离物和15个CTL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显示,CLBV分离物间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1%~100%和88.1%~100%,CTLV分离物的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5%~100%和92.5%~100%。测定的14个CLBV分离物在系统进化树中聚为2个组;而CTLV分离物分组不明显,该病毒的系统进化与寄主来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辣椒玉米间作对病害的控制作用及其增产效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辣椒田间(5~10行) 边行外各间作1行玉米的方法进行6种不同模式辣椒、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和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 、小斑病(Helminthosporiun maydis) 的病害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模式的辣椒、玉米间作对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害发生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与单作相比, 间作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随辣椒行数的减少由35.0%逐渐增加到69.6%; 间作对玉米大、小斑病的控制效果随辣椒行数的增加由43.0%逐渐提高到69.3%。同时, 辣椒玉米间作可显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其中, 5行辣椒间作2行玉米的复合产量和土地利用率最高, 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10行辣椒间作2行玉米的复合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但经济效益最高。与单作辣椒相比, 辣椒玉米间作的总产值增加1 683~2 012元/hm2 , 增幅达10%~12%。证明利用辣椒玉米间作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强农田稳定性可达到有效控制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NASBA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技术是以cDNA为中介体在等温条件下直接扩增单链RNA特异序列的核酸扩增技术,研究探索利用NASBA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在对14个SMoV分离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筛选出适于SMoV检测的NASBA引物。NASBA检测SMoV的适宜反应温度为40℃。在9份草莓样品上检测SMoV的结果显示,NASBA检测结果与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这表明初步建立了利用NASBA技术检测SMoV的技术体系。这是利用NASBA检测SMoV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重RT2PCR检测百合无症病毒和百合斑驳病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 设计了2对检测百合无症病毒(LSV) 、百合斑驳病毒(LMoV)的引物, 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 建立了同时检测LSV和LMo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此方法可特异地从带有LSV和LMoV的样品中扩增出2条带LSV (876 bp) 、LMoV (662 bp)。灵敏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双重PCR可从稀释104 组织中检测出病毒, 具有与单一PCR相同的灵敏性。扩增产物测序表明, LSV扩增产物与其它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为87.8%~99.3%, LMoV扩增产物与其它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0.1%~99.5%。 相似文献
14.
重庆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重庆地区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的发生情况及其外壳蛋白基因(cp)序列变异特征,采用斑点免疫杂交法(Dot-ELISA)和反转录PCR(RT-PCR)技术对采自重庆的298份辣椒病毒病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子鉴定。Dot-ELISA检测结果表明,有40份辣椒样品检测到TSWV,检出率为13.42%。通过电子显微镜在TSWV检测呈阳性的样品中观察到具包膜的球状病毒粒体。设计扩增TSWV cp的引物,选取6个TSWV阳性样品进行RT-PCR扩增,均扩增到大小约750 bp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重庆辣椒分离物TSWV-CQ(KX611497)与已报道的22个TSWV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6.1%~99.4%,与已报道的TSWV中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传播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葫芦科作物重要病毒,通过多种方式如种子、土壤、水、介体和机械接触传播,病害蔓延扩散迅速。该病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报道,我国也曾大面积受到为害,尤其是西瓜嫁接地区,产业损失严重。带毒种子为初侵染源,发生过该病害的地块土壤也是重要的侵染源,发病植株可通过灌溉水以及机械接触传播病毒。为了更好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本文介绍了该病毒传播方式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