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753-1755
将30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2组,其中攻毒组20只,对照组10只。攻毒组按每只0.2mL腹腔注射禽腺病毒4型(FAV-4)病毒液,对照组不做处理,隔离饲养,临床观察2周。攻毒后第3天攻毒组开始出现死亡,将死亡鸡解剖观察各器官大体病变,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为FAV-4后,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攻毒组死亡鸡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主要剖检病变为心包积液、肝脏肿大,个别可出现脾脏肿大、肺脏淤血、肾脏肿大;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脏、肺脏、肾脏淤血,细胞变性坏死;而对照组无任何异常症状和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发病的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剖检,并对其心脏、肝脏、肾脏、腺胃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剖检可见病鸡心包有大量黄褐色液体,肝脏出现明显的出血斑和出血点,肾脏呈花斑肾,在输尿管里有大量白色的尿酸盐沉积,腺胃腺乳头红肿。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肝脏、心脏、肾脏、腺胃组织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发生坏死,胞质溶解呈空网状,组织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人工感染猪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感染断奶仔猪,发病仔猪临床表现为体温中度升高、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站立不稳、厌食、呼吸困难。尸体剖检,可见胸腹腔纤维素渗出严重,有大量的渗出液、肺出血及脑充血等;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肺脏、心脏、脾脏等脏器含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的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及支气管肺炎。结果表明,此分离株为一高致病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家兔氟中毒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家兔分别灌服 2mg/kg,5mg/kg,1 0mg/kg ,的氟化钠 ,成功复制出家兔亚急性氟中毒的模型。试验家兔于 6~ 1 0d内死亡。其剖检主要病变为心肌质地变软 ,心肌、肝脏表面有部分淤血和轻度出血 ;肾脏被膜易脱落 ,肿胀和部分出血 ;胃肠粘膜易脱落或出血 ;可视粘膜苍白等症状。其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细胞空泡变性、颗粒变性 ,局部坏死 ,核溶解、消失 ,部分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肾小球肿胀出血等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致病机理及病理特征,对3月龄的家兔以1.5×1012cfu剂量滴鼻感染,观察家兔发病临床表现及死亡后病理变化。剖检并采集感染死亡后家兔各器官观察制作切片及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家兔临床表现咳嗽、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死亡家兔剖检表现呼吸系统病变严重,主要为小叶性肺炎,气管黏膜充血和少量出血点;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局部肺脏组织充出血及水肿,肺泡巨噬细胞显著增生,肺泡腔内充满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细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通过验证表明,败血波士杆菌主要引起肺脏病变,最终导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致病机理及病理特征,对3月龄的家兔以1.5×1012cfu剂量滴鼻感染,观察家兔发病临床表现及死亡后病理变化。剖检并采集感染死亡后家兔各器官观察制作切片及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家兔临床表现咳嗽、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死亡家兔剖检表现呼吸系统病变严重,主要为小叶性肺炎,气管黏膜充血和少量出血点;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局部肺脏组织充出血及水肿,肺泡巨噬细胞显著增生,肺泡腔内充满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细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通过验证表明,败血波士杆菌主要引起肺脏病变,最终导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7.
2015年6月河北某规模肉鸡场发生疫情,病死鸡为2周龄雏鸡,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喷嚏,排黄绿色稀便等症状。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RT-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别诊断。剖检濒死鸡可见"花斑肾",腺胃肿大,心包膜混浊,肝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等;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肾脏、肝脏、心脏及肺脏等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红细胞渗出;镜检组织抹片和分离细菌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与大肠杆菌特性一致,且血清型鉴定为O_(78);该分离株对雏鸡有致病性,且对呋喃唑酮、头孢曲松等药物高度敏感;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为阳性。根据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诊该发病鸡群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沙门菌感染雏鹅的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采取腹腔注射沙门菌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雏鹅,对发病雏鹅进行病理剖检,并采取肺脏、肝脏、脾脏和肠道病料制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受感染雏鹅剖检病变可见皮下、心肌、肺脏、脾脏、肠道、脑膜等多处出血,肝脏坏死,胆囊、脾脏肿大;显微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脾、肺、肠道等器官出血、细胞变性、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感染沙门菌雏鹅出现了广泛性的组织损伤,同时伴随着机体各器官明显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猪自然感染腐败梭菌后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试验采用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方法对2015年3月份黑龙江省某猪场爆发的猪腐败梭菌感染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死猪全身皮肤发绀,血液呈紫黑色,凝固不良,心脏、肺脏、肝脏和肾脏淤血呈暗红色,有的表面有出血,质地变软,尤其是脾脏和肾脏软如泥状;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肺脏、肾脏、心肌、脾脏等组织/器官变性坏死,其内有大量腐败梭菌,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说明腐败梭菌主要引起猪各组织/器官发生变性坏死,从而导致临床感染猪猝死,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鹅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取肌肉注射鼠伤寒沙门菌的方法,人工感染58日龄健康鹅,对试验鹅进行病理剖检,并采取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脑、胰腺和肠道病料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可见,受感染鹅18 h内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达66.7%;主要病理变化为皮下、心肌、肝脏、脾脏、肠道、脑膜等多组织器官多处充血、出血,肝脏实质肿胀,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雪花状坏死灶,胆囊、脾脏肿大;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肠道等多组织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研究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鹅,致病性强、死亡率高,感染鹅可出现全身多组织器官充血、出血与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的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从濒死期蓝狐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RNA鉴定、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及khe基因鉴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分离菌株的分型、人工感染小鼠试验、药敏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等。最终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K20型肺炎克雷伯菌,命名为SWKp17;同时,Vitek细菌鉴定仪鉴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有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其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9×10~7 CFU;对三代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耐药,但对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敏感。该菌株具有fim、ureA、mrkD及wabG毒力基因,但不具有rmpA、kfu、alls、iroNB、ybtA、uge、iucB等毒力基因。结果表明,引起本次狐狸肺炎的致病菌为非K1、K2、K3、K5、K20、K54及K57型肺炎克雷伯菌,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由该菌引起的狐狸肺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辽宁和黑龙江2个水貂养殖场死亡水貂肺中分离出13株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鉴定分别为C型和D型,命名为PK13-C和H2F-D。为了解其作为疫苗株的免疫效果,测定了其运动能力、绿脓菌素生成能力、生长曲线、毒力、免疫原性及耐药性。结果表明,PK13-C对小鼠和水貂的毒力分别为7.5×106CFU和7×105CFU,泳动能力及群集运动能力较强,抽动能力较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H2F-D对小鼠和水貂的毒力分别为2.05×107CFU和2.2×106CFU,泳动能力较弱,但群集运动及抽动能力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二者对本血清型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对异种血清型菌株的保护率为80%~90%。2个株菌均可产生绿脓菌素。生长曲线显示2个菌株于4h进入对数生长期,于18h左右进入平稳期。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个株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Y株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疑似含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并分离病毒,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及纳米PCR技术,对采自吉林省某牛病毒性腹泻(BVD)发病牛场中使用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与病毒分离。共采公牛精液8份,接种牛肾细胞系(MDBK)进行分离培养。分离得到阳性毒株为非致细胞病变(NCP)型,测得第4代病毒效价为106.25TCID50/mL。纳米PCR检测5′-UTR和E2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BVDV流行毒株核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属于BVDV-1型,与BVDVJL株亲缘关系最近,5′-UTR核苷酸同源性为100%,E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3%,命名为BVDVJY株。研究显示,本次采集的种公牛精液携带BVDV-1型毒株。该牛场BVD的发生疑似与种公牛精液带毒有关,对牛场BVD的防治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方法扩增猪细小病毒7型(PPV7)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区域493 bp,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质粒,以其为模板建立用于检测PPV7的SYBR GreenⅠ实时PCR检测方法,并验证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2.85×10^1~2.85×10^8拷贝/μ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斜率为4.158,灵敏度可达到2.85×10^1拷贝/μL。该方法对于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常见病原如PRRSV、PCV2和PRV未出现特异性扩增,表明特异性好。所有标准曲线在溶解温度为83.103℃时出现单一的特异峰。使用本方法检测了2017年山东地区7家养猪场216份临床样品,总阳性率为12.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野鸟禽流感病毒紧急疫情检测过程中鉴定并分离到1株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利用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及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解析了该野鸟源H5N8禽流感病毒分离株遗传进化情况,通过体外复制动力学试验及小鼠感染试验,评价了该野鸟源H5N8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对哺乳动物致病性。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株属于Clade 2.3.4.4,可以不经适应直接感染小鼠并在呼吸系统内复制,表现出有限的组织嗜性,对小鼠呈低致病性。其在体内外复制能力较低。结果表明,本试验加深了对野生鸟携带H5N8禽流感病毒的认识和理解、对野鸟源H5N8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评价,为预测野鸟源H5N8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趋势及其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非典型猪瘟病毒(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 virus,APP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成功从感染APPV阳性样品中扩增出270 bp的APPV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EASY-Bluent Zero Cloning Kit载体,以纯化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APPV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C_t值与标准品在1.49×10~1~1.49×1010 copies/μ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9,斜率为-3.442,扩增效率为95.207%。该方法与PCV2、PRV、PRRSV、PPV及CSFV基因组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比常规PCR高出1 0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临床采集的20份疑似感染APPV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成功检测到3份APPV阳性样品,而常规PCR仅检测到1份,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比常规PCR灵敏度更高。本试验所建立的APPV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实现对APPV早期诊断及感染进行定量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与验证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感染MDBK细胞后天然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变化,通过细胞病变观察、Western blot验证病毒HN蛋白表达,以及病毒增殖复制动力学曲线,确定病毒复制情况。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1MOI基因C型SD2014BPIV3毒株感染MDBK细胞的12h对照组与感染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最后收集BPIV3感染MDBK不同时间点细胞样本,应用RT-qPCR在转录水平验证了天然免疫相关显著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BPIV3毒株在MDBK细胞上有较强的复制能力,从病毒感染12h的转录组数据中获得了1 401个显著差异基因,经过筛选获得了9个与天然免疫相关的基因,最后在转录水平验证了MDA5、IRF7、STAT1、ISG65、TRIM25等9个与天然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验证了其上、下游通路或同一家族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筛选与验证的BPIV3感染MDBK细胞差异表达天然免疫相关基因,为宿主细胞影响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细胞黏合素C(Tenascin-C)是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分子,其在组织损伤时特异性瞬时表达。Tenascin-C有着许多不同的作用,介导炎症和纤维化过程,参与组织损伤修复,动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迁移与外周神经系统的再生等。在心脏和动脉损伤、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脊髓再生、骨质疏松以及调节干细胞行为中起重要作用。论文对有关Tenascin-C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纯化后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糖蛋白(GP)作为抗原,致敏醛化的绵羊红细胞,进行最佳反应条件优化,建立间接血凝抗体检测方法。以EBOV高免马血清、纯化的IgG和精制免疫球蛋白F(ab’)_2为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EBOV抗体,与马尔堡病毒、裂谷热病毒等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得的抗体效价增长规律相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EBOV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为EBOV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熊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但其资源稀缺,寻找熊胆替代品已成为研究热点。考虑其来源性质,其可能替代品首要考虑动物胆类中药。论文综述了包含熊胆、牛胆、狗胆、猪胆、羊胆、兔胆、狐狸胆、貉胆、鸡胆和鹅胆等10种动物胆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对比发现包括熊胆在内有8种动物胆中含有鹅去氧胆酸(CDCA),熊胆中含有的胆汁酸成分在其他动物胆中均可发现;10种动物胆中氨基酸多以结合型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主要是牛磺酸(Tau)或甘氨酸(Gly),种类差异较小;10种动物胆中微量元素种类接近,不同动物胆相同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有关动物胆中胆色素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胆红素上,其他类别的胆色素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