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索超声破解处理剩余污泥的效果。[方法]采用间歇反应器和单因子逐一变化法,对影响超声破解处理剩余污泥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低频率超声能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反应,改善超声破解污泥的效果,污泥的SCOD溶出率、VSS的破解率和温度随着声能密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污泥上清液pH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超声有利于剩余污泥的破解,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污泥臭氧氧化破解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臭氧破解污泥的效率,降低剩余污泥原位减量成本,采用自制的污泥臭氧氧化反应装置,重点研究了臭氧投量、pH值和初始污泥浓度对污泥破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mg/g是破解污泥的临界臭氧投量,高于此值,污泥固体颗粒开始溶解,并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性、偏酸性环境和较高的污泥初始浓度有利于污泥的臭氧氧化破解。综合考虑污泥破解后胞内物质释放情况,确定最佳操作条件:臭氧投量为208mg/g,pH值为6,初始污泥浓度为19629mg/L。  相似文献   

3.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超声波技术破解人工配水条件下培养的污泥,研究了超声破解含固率为0.5%与1%污泥的性能,并比较了超声破解2种含固率污泥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声能密度下,SCOD增加值随时间延长线性增长。即在一定试验时间范围内,污泥破解反应相对于时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但是,在较高声能密度与较低污泥浓度下,SCOD增加值随时间延长不再呈线性增长趋势,而是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增长速度减缓。在相同比能耗下,破解含固率为1%污泥的SCOD增加值明显大于含固率为0.5%污泥值。若后续污泥处理工艺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则推荐破解含固率为1%的污泥。超声破解污泥后,污泥温度会升高,相同声能密度下,破解两种不同含固率污泥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相似文献   

4.
剩余污泥臭氧化减量处置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笑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55-256
综合臭氧污泥减量化近年来的发展和研究,对其技术原理和工艺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其现存问题,并讨论了未来的技术发展万向.  相似文献   

5.
剩余污泥中的磷是一种重要的可再利用的资源,为解决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这一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研制的方形内循环臭氧流化床装置,探索对剩余污泥中磷释放的控制因素,揭示磷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在进气质量浓度3.0 g·L-1,pH 9.1,运行时间1.0 h时,磷的释放逐渐稳定,总磷的释放质量达到约6.9 g/L剩余污泥(含固率...  相似文献   

6.
臭氧处理对陈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米种子发芽试验往往由于易产生初次感染,霉变率较高,常导致试验发芽率比真实发芽率偏低。通过采用臭氧处理陈玉米种子,研究臭氧处理对陈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臭氧处理后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其结论是臭氧处理可显著提高陈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处理后种子不宜长时间贮存。  相似文献   

7.
以含高有机质的剩余活性污泥为对象,采用低频超声波(40 kHz)短时间处理(0~5 min),研究污泥破解和微生物细胞物质释放后对污泥表面活性的影响.污泥表面活性用其离心上清液的表面张力和颗粒物Zeta电位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增加,污泥上清液的表面张力成减小趋势,颗粒物Zeta电位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污水,对剩余污泥的氮磷元素释放与回收进行了分析。稳定运行中COD去除率均为88.7%,出水达到城镇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出水氨氮、正磷酸盐浓度分别为9.8,2.7 mg/L;臭氧对剩余污泥氮、磷元素的吹脱作用均小于其氧化作用,吹脱作用对氨氮、磷元素释放率的贡献值分别6.50%和3.40%。经臭氧氧化后,氨氮浓度由9.56 mg/L迅速增加至23.58 mg/L,释放率为146.75%;磷的浓度在2.93~3.30 mg/L变化,释放率为12.79%,臭氧氧化过程氨氮的释放作用明显高于磷,磷的总体浓度变化平稳,释放率呈现波动趋势;用磷酸铵镁法对臭氧处理上清液中氮磷进行回收,氨氮回收率达6.18%,磷回收率为97.8%,达到了对磷高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孟德  何国伟  刘灵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34-11435,11442
[目的]研究重金属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污水处理厂好氧池中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材料,配制模拟废水研究铜、锌、铬、铅、汞等5种重金属对活性污泥的毒害效应及重金属中毒活性污泥培养后的活性恢复情况。[结果]5种重金属均可降低活性污泥的COD去除率和污泥系统中微生物脱氢酶的活性,其中铜、汞的影响最明显,这2种重金属浓度为45mg/L时,系统的COD去除率降至50%。活性污泥的SVI值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加入模拟废水曝气培养后,锌、铬、铅等重金属中毒的活性污泥可恢复活性,汞中毒的活性污泥不能恢复活性,铜中毒活性污泥恢复后的活性与铜浓度有关。[结论]重金属可降低污泥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坡向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木材主要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取实验方法,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制取干污泥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对苯酚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干污泥对苯酚的吸附在30℃温度下吸附速率最快,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也可以较好地描述干污泥对苯酚的吸附;25℃时,干污泥对苯酚的吸附行为用Langmuir模型描述时相关性最好,其方程式为G=909.091×0.0031Ce/(1+0.0031Ce),其最大吸附量为909.091mg·g^-1,k=0.0031。  相似文献   

12.
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调理剂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进行调理剂优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F04440SH对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进行调理取得了较好的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污泥中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EPS投加量及温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热力学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EPS对Pb2+的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为:温度35℃,pH4.2,m(EPS):m(Pb2+)=2.5:1,在此条件下Pb2+实际去除率达到89.16%。EPS对Pb2+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但更适合用Langmuir方程拟合,3种不同温度下(20、30、40℃)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分别为0.9229、1.0129、1.1191mg·mg-1。EPS对Pb2+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并在240min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0.45mg·mg-1。  相似文献   

14.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重金属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典型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对其农用的可行性及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取自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序批式厌氧消化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测定了污泥理化学性质,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污泥样品中的典型重金属,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各形态重金属含量及总量.结果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不稳定态向比较稳定的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变,某些重金属形态与污泥理化性质如pH、碱度、VS/TS及氨氮显著相关.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经厌氧消化后污泥可以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活性污泥法(S1)和膜生物反应器(MBR,S2)工艺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差异.[方法]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处于驯化期的S1和S2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从S1和S2分别获得47 354和51 882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253bp.在97%相似性水平下,从S1和S2分别可确定2 693和3 20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有l 156个OTU为相同单元.S1和S2的丰度指数(Chao 1)分别为6 639.3和9564.1,Shannon指数为9.03和9.13.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同时,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在MBR中更易富集,所占比例要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结论]在驯化期中,MBR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均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相似的优势菌群结构.由于对微生物的高效过滤作用,驯化期MBR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试验目的在于研究土壤和活性污泥的最适DNA提取方法。采用9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所提取DNA的浓度、纯度、提取率、片段大小、16SrDNA PCR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液氮研磨法提取DNA最优:DNA质量浓度为800mg/L,OD260/OD280为1.7。提取率为320μg/g;在活性污泥中,液氮浸泡法提取DNA最优:DNA质量浓度为1 485mg/L,OD260/OD280为1.59,提取率为594μg/g。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3种絮凝剂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壳聚糖(Chitosan)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将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培养至6500mg/L使其达到稳定,再加入到MBR中。在MBR恒通量操作条件下,测定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絮凝剂对活性污泥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絮凝剂PAC的效果最佳。PAC使活性污泥的污泥比阻减少80%,平均粒径增大了53%,上清液TOC含量降低了63%,EPS含量增加平缓。建议采用PAC改善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以减缓活性污泥对膜的污染速率,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氮磷缺乏现象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会影响到系统的处理效率。介绍了氮磷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