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治华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62-64,98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宁夏最终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不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隐患。认为扩大农村消费,既存在着困难,也存在着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扩大内需的重点应当是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宁夏农村消费市场潜在空间的深入分析,为研究和挖掘宁夏农村的消费潜力,认识宁夏农村消费市场对推动宁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意义提供借鉴,并针对宁夏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净化消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支出预期”为支点,提据宁夏农民的消费信心,撬动农村的消费市场,从而有效地刺激农村消费,更好地对宁夏经济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构建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乡城人口迁移与居民总消费支出的动态关系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对居民总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乡城人口迁移引致的消费支出对居民总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次之,且呈现跳跃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处于稳中有升阶段;人口增长引致的消费支出的拉动作用的影响力仍在不断下降。因此,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主要依赖的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引起的消费增加。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构建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乡城人口迁移与居民总消费支出的动态关系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对居民总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乡城人口迁移引致的消费支出对居民总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次之,且呈现跳跃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处于稳中有升阶段;人口增长引致的消费支出的拉动作用的影响力仍在不断下降.因此,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主要依赖的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引起的消费增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农村,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占总人口70%的农民收入低下,消费下降,是制约内需的主要原因。靠拉动内需提高经济增长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能否真正拉动内需,而内需能否真正启动则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避免下滑乃至走上可持续增长的坦途。只有实际收入真正增加了。农民潜在的需求才可能变戍现实的消费,农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就会变高。  相似文献   

6.
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投资的贡献率远远的高于消费的贡献率,造成了我国的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现阶段在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拉动农村消费增长对提升我国整体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有“三驾马车”,但消费是根本动力。由于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滞后,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所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促使农村消费成为未来5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拓农村市场、启动农村消费是建设新农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研究农村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的差异,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着眼于繁荣农村经济、健全市场体系,通过加强技术开发、完善服务手段,使农村的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从而起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农村市场提供了 广阔的市场空间 开拓农村市场,面临的一个基本现实就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但与城镇相比,增长迅速。我国农村人口约有9亿,这部分消费人口组成了2亿多个家庭,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于我国目前的企业界来说,农村市场是发展的希望所在。据统计,  相似文献   

9.
王龙 《甘肃农业》2011,(1):53-54
农村市场历来被视为潜力极大的消费市场,拉动我国农村消费是解决外部需求减少、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作者分析了宁夏农村消费的影响因素,农村消费长期低迷主要与农民收入偏低、支出负担较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有关,因此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是激活农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趋向平缓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趋向多元化转变。消费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状况和增长速度。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针对农村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阐述农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探索农村经济与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农村消费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有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步提高。通过对目前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行方向,为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提供道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总体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长期以来,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加大消费拉动,带动经济增长,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扩大农村消费计划实施相对成功的日本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其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我国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微 《吉林农业》2011,(10):33+18-33,18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步骤,是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经之路。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全省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农村人口众多的现实,扩大农村消费是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中国农村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村消费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带动能力的大小及作用的持久性,成为扩大农村需求等调控政策能否取得经济刺激效果的主要原因。鉴于此,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中国农村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消费增加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快速增长与农村消费需求增加是农村投资扩大的格兰杰原因,而它们的反向因果关系则不成立。相对于投资的贡献而言,农村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更强,且影响时间更为持久。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在保持经济政策长期稳定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充分发挥农村消费的经济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却是投资。因此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是我们多年来宏观调控所企盼的目标,也是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达到的效果。而在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仍然十分可观;相对于政府消费而言,居民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消费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总的来说,我国消费需求可持续性增长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相似文献   

16.
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均能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以消费理论和现实状况为依据,对我省高投资和低消费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扩大消费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比投资具有更好的推动作用。进而分析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消费文化和观念落后,以及消费政策和环境的缺失等因素制约了有效需求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更新消费观念,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教育事业等有效需求从而拉动安徽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加上消费环境差及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购买力低下,制约着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发展潜力.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十分不利.为此,从农民消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进一步释放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潜力,扩大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消费、投资、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除了金融企业普遍陷入困境外,实体经济也出现了较大困难。我国投资、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非常巨大。而作为一个有7亿多农民的农村消费市场,必然对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又在于要充分发挥国家调控主体、市场供给主体和农村消费主体三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从河南省目前的消费需求结构来看,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占消费总量的比重不高,增速也远远低于城镇消费,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对提高河南省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