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导致我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畜禽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已超过工业污染的总量,直接造成我县水体、土壤、大气等基本资源的污染进程加剧,给我县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秭归县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产生原因分析,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法规建设、构建保护体系,加大投入、综合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治理措施,促进秭归县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目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流失,畜禽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水土流失,作物秸秆大量废弃以及农膜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广泛性、随机性等特征,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从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农业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措施,以期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汉江上游北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重点水源保护区。境内有汉江、金钱河、天河等大小河流溪河1557条,纵横交错,据2005年统计,全县共有18个乡镇(场区),286个村,13·89万户,51·16万人,县域总面积3 509 km2,其中耕地面积2·43万hm2(旱地2·11万hm2,水田0·32万hm2)。郧西县属于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经济贫困的县。据调查,鄂西北山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或过量施用化学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污染,城镇乡村居民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卫生杀虫剂,人畜粪便…  相似文献   

4.
王清  李涛  何剑  成洪  邵敏 《湖北植保》2020,(3):1-2,19
本文简要介绍了控药减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为今后丹江口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汉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把握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演化特征及内在机制,是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宁夏2000-2018年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演化特征,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究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冲击效果和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近20年来,宁夏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呈"N"型变化,基本符合短期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环境经济变化规律特征,即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对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存在负向抑制作用。其中,总氮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带动效果较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变化的带动效果较弱,分别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解释贡献率为33.35%、18.59%和12.11%。  相似文献   

6.
巴东县位于三峡库区,近几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主要是农业化学投人品急剧增加,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造成水体、土壤,大气的污染严重。本文结合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指标,阐述巴东县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中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对国际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主题演进及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际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聚类主题众多且各主题形成时间各异持续时间不一,主题间连线表明其螺旋式动态演进过程。在知识溢出的推动下,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呈现出较强的波段特征,先后经历了概念化阶段、以污染因素分析及污染物迁移机理为特征的细化研究及研究工具建设阶段、以计算机模型模拟为主的工具研究丰富阶段以及当前以治理为主题的研究扩张阶段。目前仍然活跃的聚类主题包括水质管理政策、模型模拟技术的适用与拓展及最佳管理实践。聚类发展趋势表明,水质政策响应滞后时间量化、生态网络分析、最佳管理实践的适用性及成本效益等是当前的前沿研究领域。高突现关键字系统、政策、水质量等预示着当前研究热点指向系统研究及污染治理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溶解的或不能溶解固体物的污染。如农田中的农膜、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养殖场畜、禽、鱼粪便,农业及农药废弃物与农村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农村某些非特定的地域,或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对丰水期艾比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8年5月对艾比湖流域地表水进行了系统采集,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水体中各形态氮磷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艾比湖流域水体中主要的氮素形式是NO3--N,各条河流中以博尔塔拉河NO3--N(0.433 mg/L)和TN(3.545 mg/L)含量最高,表明农业面源污染是博尔塔拉河受污染程度高于其他河流的主要原因。奎屯河、精河中NH4+-N(0.251 mg/L,0.249 mg/L)的含量在流域内较高,反应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两条河流中起主导作用。艾比湖流域各断面上的TP,TN浓度均较高,博尔塔拉河的TN含量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整个艾比湖流域TP,TN的含量基本达到了富营养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利用景观生态结构与面源污染的关系入手,分析大伙房水库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及其变化过程,特别是农业景观结构变化对面源污染发生发展的累积生态效应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随着农业景观面积的增加,相应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大,造成面源污染加重;农业景观大多分布在河流的两侧,高差较大,这样极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把土壤及其土壤中的有机物带入水库,加深面源污染的程度;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如种植业向畜禽养殖业的转变对流域面源污染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11.
分散型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探讨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机制和预测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为目标 ,从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辽西地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非点源污染形成的特点为基础 ,将机理与建模理论相结合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流域水文模型、产污模型、汇污模型等子模型的模型系统 ,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预测。建模中针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现象的空间差异 ,采用分散参数结构的建模思想 ,运用一种以等级为基础 ,兼顾尺度效应的流域空间单元划分方法 ,同时还探讨了 GIS与模型相结合的途径 ,包括利用 GIS进行空间分析 ,建立和管理模型所需的数据库等。应用结果显示了该模型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宁夏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情况调查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宁夏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相关研究对保护黄河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反映宁夏灌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揭示目前灌区的污染状况;同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农田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畜禽养殖、农膜残留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农业污染,随径流或排水进入黄河,造成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3.
1644-1911年宁夏西海固干旱灾害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对1644-1911年西海固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等级序列以及驱动力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44-1911年西海固地区有记载的干旱灾害82次,平均3.27年发生一次;旱灾以春旱和夏旱最多,占发生次数的38.5%和25.3%;西海固地区的干旱灾害划分出四个等级序列,共发生轻度旱灾24次,占旱灾总数的29.3%;发生中度旱灾50次,占旱灾总数的60.97%;发生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共8次,占旱灾总数的9.73%;西海固发生干旱灾害可分为5个阶段:旱灾的多发期包括:1710-1770年代、1800-1860年代(1820年代除外)。少旱灾期包括:1640年代-1700年代、1780-1790年代、1870-1910年代(1890年代除外);这一时期的中期西海固发生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旱灾高发区主要集中在西海固与陕西交接的南部,其中固原发生干旱的频次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影响干旱灾害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包括气候、生态和人口因子,其中气候因子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基于TM/ETM卫星遥感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黄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提高,景观异质性增强。黄河源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强烈,造成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程度加剧,导致大范围高寒草甸、草原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冻土环境退化,以及所叠加的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较为严重的鼠虫害是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农业干旱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内蒙古农区干旱预测的准确率,本文针对农区干旱的特点,提出了春旱和夏秋旱的标准。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得出前冬80cm地温的正负距平区域可预测来年春季干旱的程度;前冬160cm地温距平区域可预测来年夏秋季干旱趋势。同时指出夏季以前开始的ENSO年内蒙古中西部农区春季、夏秋季易出现中~大旱,但夏季以后开始的EN-SO年,夏秋季以轻旱~不旱为主;ENSO次年内蒙古农区夏秋季基本是轻旱或不旱年;而在太阳黑子数下降期,内蒙古农区夏秋季也以轻旱或不旱年居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化肥污染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灰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肥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文中以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为例,应用灰水足迹方法,对基于化肥污染造成的粮食生产灰水足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灰水足迹、化肥施用量与灰水足迹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75;水稻生产对灰水足迹的贡献率为56%,所占比重最大,水稻高产地区同时也是高污染地区,并通过国际、国内比较,指出黑龙江垦区降低灰水足迹的空间,为"绿色垦区"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发展对黄河水质和氮污染的影响--以宁夏灌区为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黄河流域宁夏灌区段河水水质和氮污染物含量的研究发现 :40年来黄河水中各主要离子和总离子浓度不断升高 ,同时无机氮污染物 ( NH4- N、NO2 - N和 NO3 - N)含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宁夏灌区为例 ,利用灌区上下游控制断面的水质数据及其它相关资料分析了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 ,认为灌区的农业发展 ,即大量的灌溉用水和氮肥的施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是导致黄河水质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并由此认为科学的利用黄河水资源 ,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