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饮茶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宏 《茶叶》2001,27(4):54-55
在唐代的饮食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是饮茶风气的普遍进行.这一时期,我国茶叶的生产进一步扩大,消费和贸易都有很大发展.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中说:“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空守船.”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颇多.”说明了唐代茶叶贸易的繁盛.据陆羽《茶经》所述,唐代的产茶区已遍及现在的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13个省,足见唐代的茶叶产区已相当广阔.随着茶叶生产的扩大,饮茶之风也从南方扩展到不产茶的北方,同时进一步传到边疆各地.这正如《封氏闻见记》中所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713-741)中……自邹(今山东滋阳)、齐(今山东临淄)、沧(今河北沧县)、棣(今山东惠民)渐至京邑,城市亦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虽然我国的饮茶习俗起源甚早,但是唐代的饮茶之风远胜过前代,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俗.因此,《封氏闻见记》中又述:“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  相似文献   

2.
功夫茶考     
唐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部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可见我国人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唐代,饮茶之风更  相似文献   

3.
茶叶与抗癌     
许良中 《茶报》2004,(4):17-18
茶作为传统饮料在我国已有约5000年历史。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早就有饮茶健身的记载。最早的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汉代《神农本草》也记载了“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并把茶列入365种药物之中。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在“食论”中说“苦茶之食,益意思”。  相似文献   

4.
回眸英国茶业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乃辉 《茶叶科学技术》2003,(3):39-40,F003
英国虽不产茶,却是历史上将中国茶迅速推向世界、普及全球的始作俑者。约在十七世纪初叶,由荷兰人首先将茶传入欧洲开始,英国开始有了关于茶事的报道与记载。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西拉多经理处报告函中,有关于茶之摘记,是为英人自有茶参考资料之始。约1650年,英人已偶有饮茶。而后茶在英国一发不可收,从无到有,成为比屋皆饮的热销饮料。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茶作为一种饮料,从古代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和利用,至今足有数千年的古老文明史。饮茶始于何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源于我国。从一些资料记载,最早开始利用茶作为饮料,应该说是商周时代。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17,(5)
<正>历史上茶馆的出现与饮茶的普遍性有关,从三国两晋时期的茶摊、茶寮到唐代封演《封氏闻见录》:"自邹、齐、沧、棣、渐至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有关茶馆的明确记载,延至宋代茶肆茶坊的兴盛,明代茶馆的雅致精纯,及至清代茶馆经营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从茶馆的流变中不难看出,茶馆在其自身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中,它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变化的一种体现,是民俗风情市井文化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们自己,坑的是生存艰难的茶农。必须弘扬科学的茶文化,回归正本的茶道——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道的原则概括为:"精行俭德。"茶乃草中英,草本俭物,山中自长,随意可采之。《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荼也。《尔雅》有"苦荼"之句。《茶经》云:"茶茗久服,有力悦志。"这是对茶功效的概括,也说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药的一种。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四川属地)买荼"。唐白居易《长恨歌》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茶馆,又称作茶楼、茶坊、茶居、茶屋、茶室、茶社、茶园、茶庄、茶肆、荼轩、茶苑。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今山东邹县)、齐(今山东临淄)、沧(今河北沧州)、棣(今山东惠民),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表明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山东邹县、  相似文献   

9.
饮茶思源     
茶叶作为饮料起源于何时,现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茶为药料时期已有煎煮而饮,既是药品又是饮料;有的认为古代以茶作为祭祀品时已有饮茶之事了。尽管说法不一,但顾炎武《日知录》中说的“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这是比较可信的说法。要知饮茶的起源,就应了解开始利用茶树的时间和地区。茶树究竟起源于我国何地,目前也有不同的观点。从历史上的记载史料来考证,古代四川与滇、黔、鄂、湘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所谓巴蜀国,自古就已利用茶为药料和食品了。据《华阳国志》记载,汉代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茶叶》1990,(1):45-47
从陆羽《茶经》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唐代饮茶方式巳由粗放解渴式过渡到细煎慢啜式的品饮。《茶经》描述的茶以饼茶为主,提倡的品饮方式则是煮饮。 福建茶产始于唐以前,但有文字记载的则自唐始,而盛于宋。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但未盛行。宋代我国贡茶中心由江苏的阳羡移到福建建州北苑之后,经丁渭、蔡襄和赵佶等的提倡,上自宫廷官宦,下至  相似文献   

11.
饮茶风俗谈     
我国的饮茶习俗,历史悠久。《尔雅》中就提到苦荼。唐陆羽著《茶经》,才把“荼”字减一画作“茶”。魏晋时,饮茶已开始成风。唐代诗人韩翃《茶序》中说:“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到了唐代,长安,洛阳以及湖北、四川等地,已是茶肆栉比,饮茶成风。陆羽《茶经》说:“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以为比屋之饮”。唐宋时代,以饮茶为主,元代以后,才普遍饮用叶茶。  相似文献   

12.
<正>没有茶树,也就无所谓茶叶、无所谓茶文化。茶文化之源,不是陆羽之《茶经》,不是唐人饮茶之习俗,而是神农氏尝百草发现第一棵茶树之传说。《神农本草经》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先民古老的传说虽然有夸张虚构之处,但"学者们对传说特质的认知有两个侧重,一是作为标志物的客观的  相似文献   

13.
茶史 茶诗     
广东增城人好饮茶,早有文字记载:明代陈经翰写《游燕游岳稿》及《山中志怀》二书,就隐居城东七里的凤凰洞中,洞里多岩石、石岩产岩茶,茶味胜西坑(增城西坑茶,是茶质味优的一种).县境内还有“银泉茶”、“狮岭茶”、“东坑茶”、“十八滩茶”、“仙人洞茶”等.“增城商业话升平”一文道:增城人在唐代讲“滩茶”;元代讲“泡茶”;明代讲“焗茶”;清代讲“冲茶”;今天讲“饮茶”.滩、泡、焗冲、饮,反映了增城人五个朝代饮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前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当前,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中饮用价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饮料。有50多个国家生产茶叶,11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170…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原始社会就开始采集和利用茶叶,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之说。据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出有芳药香茗。”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利用茶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西南地区是我国茶叶的发祥地,三国时期,茶进一步在江南地区推广,当时东吴的上层社会已经在饮茶了。《三国志》卷65《吴书二十·韦曜传》载,  相似文献   

16.
1茶馆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我国茶馆历史久远,唐代《封氏见闻记》一书中就有“自邹、齐、沧、棣、浙至就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俗道,投钱取饮”的记载。到了宋代,全国不少地方茶馆、茶室等已很普遍。明代的大碗茶已正式列入三百六十行。清代饮茶风俗在民间很快普及。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茶馆,茶馆、茶楼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逐步形成各自的风格流派。如今,在祖国大地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城镇乡村那大小不等的茶馆、茶艺馆、茶楼、茶苑、茶艺中心、茶艺乐园、茶室星罗棋布,虽然名称各异,但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以茶为载体…  相似文献   

17.
<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意是说,茶是我国南方最珍贵的常绿树。《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周武王伐纣后,地处中国西南的巴蜀之地的小国向武王进贡包括茶在内的许多珍品。"又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各种版本的茶书都较统一地认定,我国地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传人四川巴  相似文献   

18.
东晋时期的敦煌僧人单道开,是一位以习禅为务的禅僧,也是文献记载中最早饮茶的僧人。虽然《高僧传》中对单道开的记载比较详细,但是并未提及其饮茶之事,涉及其茶事的记载主要出现在唐人所撰写的《晋书》和《茶经》中。而从《治禅病秘要法》、《禅秘要法经》等佛教经典来看,药补在僧人的习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茶所具有的益思、不眠等药性是茶与禅结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谢萍娟 《福建茶叶》2000,(Z1):26-28
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从远古神农时代至今 ,中国茶叶发展已经有 50 0 0多年的悠久历史。茶叶的利用由单纯药用发展到被普遍饮用 ,逐渐上升为有讲究的品饮 ,成了一门艺术。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 ,同样是泡茶 ,“饮”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而“品”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 ,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 ,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 ,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古茶书解读之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在他的《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意思是说,将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