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易  邓尚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86-11089
[目的]优化鱼肝油进行微胶囊化的壁材用量。[方法]以天然鱼肝油为芯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壁材对鱼肝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再结合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复合壁材用量,建立3种壁材用量与包埋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试验表明,在乳液浓度为25%时,鱼肝油微胶囊化3种壁材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的最佳使用比例为0.217、0.217、0.217,3种壁材比例为1∶1∶1。在此条件下,鱼肝油微粉的包埋率可达85.44%。[结论]研究可为鱼肝油的高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曹思远  陈修红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14-17315
[目的]研究用玉米醇溶蛋白制作的可食包装膜。[方法]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主要原料,一定浓度的乙醇作为溶液,甘油和油酸用作增塑剂,研究增塑剂用量、挤压力度、制备温度对玉米醇溶蛋白膜强度的影响,以质构仪膜穿刺数据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条件对玉米醇溶蛋白膜强度的影响。[结果]优化结果表明,乙醇溶液浓度80%、油酸20%(与醇溶蛋白的质量比),压力10 MPa,水浴温度70℃时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柔韧性和强度较好。[结论]在优化条件下,玉米醇溶蛋白可作为一种可食材料制作包装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及制备工艺,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在药物缓释壁材、食品包装膜、玉米功能肽及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旨在为玉米醇溶蛋白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醇溶蛋白及其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的主要储藏蛋白,约占总蛋白含量的50%~60%.近年来随着对玉米醇溶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本文介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分子形状及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成膜特性和提取方法;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并对玉米醇溶蛋白的几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利用和玉米的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水解醇溶蛋白生产功能肽的工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提取条件;通过碱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水解生产玉米多肽.【结果和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即:料液比1∶4(g/mL),60℃水浴加热,乙醇体积分数为75%,提取3 h.两步酶解法效率高于单酶解法,两步酶解法先加蛋白酶K反应后再加碱性蛋白酶时水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有机溶剂法,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醇溶蛋白。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用90%的乙醇溶液,在55℃,p H6.0的条件下处理3~4小时,可将玉米醇溶蛋白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出来,在此条件下玉米醇溶蛋白的得率是78.94%。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科学》2014,(6):85-88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醇溶蛋白,选取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W、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9、时间1 h,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率为78.28%。  相似文献   

8.
玉米贮存蛋白及高蛋氨酸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的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为8%~10%,其中,约80%为胚乳蛋白,主要由被称为醇溶蛋白(zein)的胚乳贮存蛋白所构成。玉米醇溶蛋白分为α,β,γ和δ等4种类型,其中,α类型包含19kDa和22kDaα-醇溶蛋白2个组分,β类型只有15kDaβ-醇溶蛋白1种,γ类型包含16kDa、27kDa和50kDaγ-醇溶蛋白等3个组分,而δ类型包含10kDa和18kDaδ-醇溶蛋白等2个组分。在玉米醇溶蛋白中,α类型占70%以上,但其蛋氨酸含量非常低,只有1%~2%。约占20%的β类型,其蛋氨酸含量约10%。γ类型和δ类型的醇溶蛋白在胚乳中的含量很少,但这两类醇溶蛋白的蛋氨酸含量很高,最高分别达到21%和37%。不同的醇溶蛋白由分属于不同多基因家族的基因所编码,涉及到65~100个基因,这些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其中10kDaδ-醇溶蛋白的结构基因dzs10已在高蛋氨酸转基因育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高品质玉米醇溶蛋白,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优化乙醇提取玉米醇溶蛋白工艺,并评价制备的醇溶蛋白自由基吸附能力.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80%,固液比1:13 g·mL-1,pH 11.56,时间83 min,温度60℃条件下,提取率最大值为27.87%,醇溶...  相似文献   

10.
从玉米自交系9801基因组DNA中克隆了玉米19 kD醇溶蛋白基因(ze19)启动子,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序列同源性为94%,包含TATAbox、CAATbox启动子基本元件以及GCN4、skn-1、prolamin box、-300 element等参与调节玉米醇溶蛋白表达及活性...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羊油脂粉末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包埋剂,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羊油脂粉末,并观察了其氧化稳定性。通过乳状液的稳定性指标确定包埋剂中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最佳比例为1∶1。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羊油脂粉末工艺条件为:包埋剂与羊油比例为1∶1.11;乳状液中含水量为81.2%;均质压力为25.7 MPa。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羊油脂粉末包埋率为79.66%。制成的羊油脂粉末氧化稳定性明显高于未包埋油脂。  相似文献   

12.
48份红花材料种子含油率及其籽油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红一号、简阳红花以及来自32个国家的共48份红花材料种子含油率及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开展了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含油率、籽油中各脂肪酸含量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和法国的PI253529的种子含油率最高,分别达32.68%和31.60%。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和奥地利的PI253518亚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3.79%和81.67%。孟加拉国的PI401479油酸含量最高,达53.10%。综合单株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和亚油酸、油酸含量等几个重要指标,发现以加拿大PI559909和匈牙利的PI312275表现较好。试验结果还表明,种子含油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与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含量呈显著负偏相关。油酸的含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棕榈酸含量分别与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油酸含量则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偏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茶油中脂肪酸含量,建立了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茶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选取市售的156份茶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同时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油样的光谱数据,并分析原始(R)光谱、SG平滑(SG)光谱和二阶导数变换(SD)光谱与茶油中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比较全光谱波段与显著性波段对建模精度的影响,优选出茶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茶油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428%~10.931%、78.036%~84.621%、7.013%~9.863%;采集的茶油近红外光谱曲线特征变化较为明显,光谱特征峰的位置分布于8 600~8 200、7 300~6 900、6 000~5 500、4 800~4 500和4 500~4 000 cm–1;茶油中棕榈酸含量与R、SG光谱吸光度呈正相关,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R、SG光谱吸光度呈负相关,SD光谱数据与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与R和SG光谱吸光度比较,相关性极大被削弱;基于全波段建立的PLSR模型对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整体预测精度略高于显著性波段所建立的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C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837~0.956和0.818~0.938。从模型的复杂程度分析,采用显著性波段建模的输入变量的数量可压缩至全波段建模的25%以下;SG–PLSR模型对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综合预测性能最优,相应的RP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38、0.930、0.925和0.560、0.438、0.287。  相似文献   

14.
紫苏种子油成分自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内12份野生紫苏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含油量介于30.83%~32.76%之间,样品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等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以上,其中亚麻酸含量介于57.8%~62.1%之间,油酸含量介于20.2%~23.6%之间。表明紫苏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用植物蛋白制备可食肠衣膜的技术方法,并对蛋白膜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优选更适合制备肠衣的蛋白膜。[方法]以天然植物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适当加入添加剂甘油、谷氨酰胺转氨酶等,增强延展性和柔韧性,分别采用机械挤压法和流延法制备植物蛋白肠衣膜。以质构仪穿刺数据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工艺条件对肠衣膜强度的影响,并对比2种植物蛋白肠衣膜的理化性质。[结果]谷氨酰胺转氨酶酶解后流延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肠衣膜的蛋白含量、含水率以及穿刺强度分别达到70.2%、11.8%以及0.632 kg,各项指标高于挤压法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肠衣膜。[结论]大豆分离蛋白较玉米醇溶蛋白更适合制备成肠衣膜。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油中含有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有降低血脂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作用,但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使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而油脂凝胶可以预防其氧化。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凝胶剂,以山核桃油为载体油,制备山核桃油脂凝胶,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山核桃油脂凝胶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山核桃油脂凝胶的影响大小为凝胶剂添加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当凝胶剂添加量为12%,加热时间为30 min,加热温度为80 ℃时的工艺条件相对较好。所有工艺条件制备的油脂凝胶其过氧化值均符合GB 15196—2015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四川秦巴山区油橄榄优良单株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秦巴山区现有的油橄榄(Olea europaea L.)种质资源中开展优良单株选择,选择出丰产、含油率高、油质好的优良油用油橄榄种质4份,优树平均干果含油率42.24%,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88.02%,油酸相对含量69.44%.  相似文献   

18.
橄榄果实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促进橄榄的深加工利用,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橄榄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橄榄果实中的果肉油和核仁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肪酸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橄榄果实中的脂肪主要存在于核仁中,果肉脂肪含量较少。橄榄核仁油和果肉油中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橄榄核仁油中检出13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3%,以亚油酸为主。橄榄果肉油中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4%,以油酸为主。橄榄果肉油和核仁油的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55.2%和30.5%,亚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4.7%和41.8%。[结论]橄榄的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油脂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施氮增产10.5%~22.9%。在本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氮(N)量为180.3 kg·ha-1。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1%~13.3%(平均10.6%)、22.1%~39.1%(平均29.9%)和25.0%~40.7%(平均35.0%),其中施氮175 kg·ha-1时蛋白质含量最高(10.75%),施氮125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