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海原县小茴香需水时期及需水量对产量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灌溉期和确定适当的灌溉量,采用合理的小茴香管理方法和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今后小茴香大面积种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区试验,探讨了小茴香需水时期及需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盛花期分别灌水40t/667m^2,小茴香产量最高。为今后小茴香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冬小麦春一水3个不同灌溉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供试品种共3个,调查项目包括: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春一水不同的灌溉时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较大影响,其中拔节期灌溉产量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在干旱绿洲环境下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措施和合理灌溉指标,为节水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试验地分成5个小区,T1~T4区代表不同的灌水处理,T5区为传统自然灌水作为对照。T5区全生育期实际灌水总量实测合计为132.5m3,T1~T4区灌水量标准分别是2490、3000、4005、4995m3/hm2,头水灌占总灌溉水量的25%,二水和三水占30%,四水占15%。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含量、千粒重以及生育期内水分的利用效率。[结果]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期为水分敏感期,其灌水量不能低于总灌溉量的60%;全生育期内分4次浇灌较适宜;适度水分亏损有利于灌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补充不足将加剧土壤深层水分的损耗;当灌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小麦产量不再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hm2需6000mm灌水量可以作为干旱绿洲区春小麦用水的一个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6):38-41
目前的温室种植中,滴灌是温室蔬菜灌溉的首选方式。本试验中,选择沟灌、滴灌两种灌溉条件的日光温室,监测温室番茄生长季的0.1,0.2 m两层土壤温度、1.5 m高度处的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分析两种灌溉条件的土壤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定植后灌溉当天,滴灌温室的空气最高温度、空气最低湿度、0.1 m土温、0.2 m土温分别是33.2℃、38%、18.8℃、19.6℃,沟灌温室分别是24.3℃、71%、15.3℃、16.3℃。开花期灌溉当天,滴灌温室的空气最高温度、空气最低湿度、0.1 m土温、0.2 m土温分别是24.6℃、39%、15.4℃、15.1℃,沟灌温室分别是16.2℃、69%、12.7℃、13.3℃。两次灌溉过程中,沟灌条件下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都明显低于滴灌条件的温室,空气湿度明显高于滴灌条件的温室,滴灌条件下更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e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明确土壤水分对芥蓝生长及其同化物植株中积累和分配影响,[方法]研究相同灌溉频率下不同灌溉上限对芥蓝植株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及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变化规律。[结果]调节土壤水分能够极显著影响芥蓝同化物积累过程;土壤水分亏缺使苗期至商品成熟的生长期大幅延长,生长速率极显著下降,生长期与生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使叶片净同化速率极显著下降。土壤含水量65%时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较合理,基叶和基茎的物质较充分撤离,菜薹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结论]用控制灌溉上限进行调亏灌溉能极显著降低芥蓝株植生长速率,改善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经济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双季茭白(秋茭)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溉水位相结合的4种灌溉处理方式,即处理Ⅰ:分蘖前中期、分蘖后期、孕茭期和采收期的水位分别为4~5,1~2,8~9和1~2 cm;处理Ⅱ:4~5,4~5,14~15和4~5 cm;处理Ⅲ:8~9,4~5,14~15和4~5 cm;处理Ⅳ(对照):14~15,8~9,19~20和8~9 cm,比较研究了这4种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Ⅰ,Ⅱ和Ⅲ的株高明显低于处理Ⅳ,分蘖数则明显多于处理Ⅳ,前3个处理间的株高、分蘖数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间的壳茭重、净茭重差异不显著,但3个节水灌溉处理的净茭长度和宽度明显较大。处理Ⅱ和Ⅲ的产量比处理Ⅳ分别增加0.79%和3.87%,处理Ⅰ的产量略低于处理Ⅳ。本研究表明,与传统灌溉方式(处理Ⅳ)相比,在茭白植株分蘖期、孕茭期和采收期分别减少30%~50%的灌溉水量,可以明显降低茭白植株的株高,增加分蘖数与茭白产量。据此,提出的双季茭白(秋茭)节水灌溉技术是可行的,并可节水30%~50%。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制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同一水稻品种在两种灌溉用水、两种灌溉时间、四种灌溉方式的栽培措施下对产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灌溉制度下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应该提倡的灌溉方式是浅、晒、深、湿;利用地表水灌溉比利用地下水灌溉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圃地中常见的耕作和灌溉管理措施,圃地的耕作措施通过改变土表形态而影响到土壤的水、热特性,从而调节了土壤的温度状况和水分状况。灌溉措施不但使苗木获得更多的水分,而且改善了苗木周围的小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灌溉时期和灌溉次数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胡麻产区节水灌溉提供参考。【方 法】设置 3 个生育期(枞型期、初花期和灌浆期)不同灌溉次数(各时期 1 次、以上任意 2 个时期各灌溉 1 次、 3 个时期均灌溉)的灌溉处理,评估不同时期、灌溉次数对胡麻产量、品质和抗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年 降雨量 220 mm 左右的干旱地区,灌溉对胡麻生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各灌溉处理比不灌溉对照增产 2.5%~75.1%; 单次灌溉处理平均产量为 1 321.5 kg/hm2 ,二次灌溉平均产量为 1 375.5 kg/hm2 ,三次灌溉平均产量为 1 870.5 kg/hm2 ,比对照(1 068.0 kg/hm2 )分别增产 23.7%、28.8% 和 75.1%;枞型期灌溉处理(含单次和多次灌溉)比 枞型期不灌溉处理均表现为植株更健壮、抗折力更高。各灌溉处理下胡麻粗脂肪和 α- 亚麻酸含量均低于不灌溉 对照,降幅分别为 2.22%~6.96% 和 0.21%~9.44%。【结论】从灌溉次数看,灌溉 3 次(枞型期、初花期和灌浆 期各灌 1 次)是该地区胡麻种植的有效灌溉措施,纯收益最高,比不灌溉增收 4 807.5 元 /hm2 ;从灌溉时期看, 枞型期灌 1 次的灌溉产投比最高、为 4.06,增产效益好,可达 3 次灌溉处理收益的 97%,可作为该地区节水灌 溉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量地下水灌溉高油酸花生试验表明,随灌水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但土壤温度随之下降。灌水量与高油酸花生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局部)关系,最适宜灌水量为18.2t/667m~2。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灌水量对于枸杞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利用中宁县玺赞枸杞庄园的节水灌溉试验场、滑轨式遮雨棚及PR2-6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对宁杞7号枸杞进行了不同定额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枸杞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深的土层,该层受灌水的影响较大,当灌溉量越大时,土壤体积含水率增值越大,且枸杞根系在30~40 cm深度吸水能力最强。一般而言,灌水后土壤体积含水率均大于灌前,且灌溉量越大,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幅度越大,但灌溉量较小则不能较长时间满足枸杞生长的需要。当灌水过于饱和时,水分蒸发和向深层运移的越多,使得水分利用率降低。综合考虑,灌溉量5 763.45 m3/hm2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群体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的水稻产量较常规灌溉条件处理高,重干湿交替灌溉下产量较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量对番茄营养品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4个番茄品种(仙客8号、中杂109、千禧和春桃)为试材,在灌水量分别为1 500、2 250、3000、3 750和4 500 m3/hm2的条件下分别栽培不同的番茄品种,测量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结果]随着灌溉量的增大,番茄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的上升较为明显.在灌溉量3 000 m3/hm2条件下番茄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分别为29.42 mg/100 g、5.22mg/100g和8.17mg/100g.脯氨酸含量明显随着灌溉量增大而持续下降.[结论]适当减少灌溉量可促进番茄营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 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 cm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中后期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进行水稻中后期不同灌溉方式的研究,探索水稻中后期最佳水浆管理模式.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条件试验点设在新桥镇和马桥镇.前茬均为小麦田.土壤肥力中等,灌排方便.供试品种为"R130".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主要灌溉模式是1(底墒水+拔节水)和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6种灌溉模式在2个试验点的水肥高效综合模式试验结果均以节水灌溉处理的产量较高。烟台农科院试验点以灌溉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2.7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0.1g。海阳试验点以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1.4万、穗粒数40.5粒、千粒重40.1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