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较高的香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香瓜是一种最忌连作的作物,连作后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严重,造成香瓜减产,甚至绝收,合理轮作是香瓜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保证。旱地轮作需8~10年,稻田轮作需4~5年。近年来,旱田除草剂的过量使用,严重地  相似文献   

2.
西瓜嫁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但是近年来由于多年喷施长残效除草剂,使能够种植西瓜的地块越来越少,有的村屯甚至找不到能够种植西瓜的地块了。于是种植户不得不进行多年的连作,好一点的也只能做到2~3年的轮作,由于连作和轮作年限短,导致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越来越重。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嫁接技术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不仅能够解决连作过程中的土传病害问题,而且又能够增强西瓜的长势和扰逆性,是实观西瓜高产高效的先进技术措施。 砧木选择适应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因为品种优良的根系发达秧苗生长健壮,嫁接时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3.
1.缩短连作期,实行稻蔗轮作.根据研究的结累。甘蔗多年连作(3年以上)会出现减产的趋势,1年水稻2年甘蔗轮作.较3年甘蔗连作增产5.19%。因此,要夺取甘蔗高产,实行稻蔗轮作的耕作制度较为适宜。尽可能剽用低产稻田进行初蔗轮作,以利扩大生产面积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一、缩短连作期,实行稻蔗轮作 据试验,甘蔗多年连作(3年以上)会出现减产的趋势,如1年水稻2年甘蔗,较3年连作甘蔗增产5.19%。因此,要夺取甘蔗高产,实行稻蔗轮作的耕作制度较为适宜,可利用低产稻田进行初蔗轮作,以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稻田回旱轮作对病虫草害的控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稻区长期实行稻麦连作,农田草害、病害日趋严重,生产效益的提高受到制约。为了探明不同耕作制度下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寻找既利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又能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本身对病虫草害的控制效能的种植方式,1987~1990年我们在淮阴县棉花乡进行了稻田回旱轮作与稻麦连作两种不同耕作制的定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1994~2002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农学试验田进行作物定位轮作的长期试验研究,分别对不同作物轮作体系的土壤微生物、土壤优质真菌及土壤肥力的演变做了研究和分析。现将不同轮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加以总结。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大豆田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前期较低,生育盛期和成熟期较高,土壤真菌数量以苗期、结荚期较高,生育中后期有所减少;不同轮作方式相比,连作种植促使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  相似文献   

7.
稻田水旱轮作(第二年度)对农田杂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稻田水旱轮作第二年度轮作晚稻田比连作晚稻田的杂草总覆盖度减少 80 % ,轮作处理中轮作方式 1的晚玉米田比轮作方式 3的晚玉米田杂草总覆盖度减少 2 4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轮作和连作对美引品种NC102和NC297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其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轮作和3年连作对NC102和NC297品种种植区域的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及烟叶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NC102和NC297品种连作3年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下降;土壤酸化现象明显;与3年连作田相比,轮作田种植的NC102和NC297品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感官评吸质量及经济效益更优。[结论]轮作是提高NC102和NC297品种烟叶品质、保证烟农利益的重要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3个不同处理(连作、轮作施肥、轮作不施肥),研究香葱连作与轮作的产量。结果表明,香葱轮作在株高、叶长、重量上都有较大提高,且施肥效果更明显。所以,在香葱栽培过程中要提倡轮作技术,配合适量施肥,以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杨金广 《河南农业》2020,(13):43-43
一、轮作倒茬,培肥地力培肥地力是麦套花生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因此,种植花生应重施前茬小麦基肥,并以优质农家肥为主,配合氮肥、磷肥、钾肥全层施用,提高土壤的地力水平。在技术上要求实行2~4年轮作种植,实行花生与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及甘薯、蔬菜、棉花等作物轮作,切忌与烟草、芝麻及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对旱地土壤水分和不同形态有机氮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旱地作物配置、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养分管理。【方法】利用黄土高原中部旱地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小麦连作、玉米连作、苜蓿连作、豌豆-小麦-小麦-糜子及玉米-小麦-小麦-糜子轮作6种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休闲土壤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最低;苜蓿连作能较好地保蓄浅层水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特别是0~20 cm的表层土壤,但较深土层的水分和矿质态氮消耗增加;玉米或小麦连作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但长期小麦连作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两种轮作土壤的有机氮含量与小麦连作无显著差别,而两种轮作土壤0~20 cm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氮含量却既高于玉米连作土壤,也高于小麦连作土壤;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低与采样时是否有作物生长或施肥有关。【结论】长期免耕种植豆科作物虽能通过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来提高有机氮累积,但增加下层土壤的水分消耗;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深浅根作物轮作,是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氮累积和协调土壤氮素供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优质小麦品质优,种植效益较好,很受群众欢迎,广大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愿望,许多农民对其栽培管理技术掌握甚少,下面介绍一下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一、轮作倒茬根病是土传病害,由于长期施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制,导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实行轮作倒茬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轮作方式应坚持1~2年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棉麦两熟轮作,小麦、玉米、花生两年三作制,小麦  相似文献   

13.
1.忌连作 俗话说:“种豆勿种还魂豆”,意思是豆类作物要轮作换茬才能高产。蚕豆一般要与白菜、大麦、小麦等作物换茬,问隔期为1~3年。  相似文献   

14.
陕北坡耕地轮作方式对水保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5年轮作试验表明,坡耕地合理轮作比CK小麦连作产量增加51~239kg/亩,产值增加36.78~99.04元/亩;水土保持效益以3季里豆参与的轮作较明显,比小麦连作减少径流量43.99%,减少土壤侵蚀63.99%;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0.507~0.409kg/mm。  相似文献   

15.
江苏小麦全蚀病田间消长规律及轮作控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徐州、洲阴、连云港、盐城等市不同种植类型麦田系统调查结果,江苏小麦全蚀病田间消长动态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不同种植类型田病害发生存在明显差异。平方米茬口的连作田重于大豆、棉花茬口的连作田;旱连作田重于旱轮作田;旱轮作田重于水旱轮作田。非寄主作物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全蚀病有显著的控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子姜、红薯是北海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市场需求量也大。子姜、红薯都是采收地下块根作物,合理轮作可以避免连作障碍的发生,减少病虫害,持续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子姜、红薯的产量。近年来北海市推广应用子姜与红薯轮作,既丰富了“菜篮子”,也稳定粮食生产,节本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显著。从子姜、红薯轮作季节安排及应用技术措施方面介绍其高效轮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与半夏轮作对减轻半夏连作障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年限与小麦轮作的土壤上种植半夏,通过测定半夏株高、叶面积、倒苗率、产量及多种有效成分含量,探讨了与小麦轮作减轻半夏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小麦轮作3 a的半夏,株高、叶面积均显著高于连作1 a,与前茬4 a均种植小麦的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倒苗率正好相反。浸出物、可溶性糖、还原糖、琥珀酸、生物碱和鸟苷质量分数均有呈现,轮作3 a半夏的成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连作1 a,并已达到药典标准,但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还表明,半夏连作土壤在与小麦轮作3 a或更长年限后,其上种植的半夏生长指标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也证明与小麦轮作可有效克服半夏连作障碍,为深入研究与小麦轮作克服半夏连作障碍的机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草莓温室大棚中与草莓轮作高产优质的菜用大豆品种,缓解草莓连作障碍问题。引进早福娃、三青玉豆、开科源5号和绿将军4个鲜食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差异等。结果表明,早福娃、三青玉豆、开科源5号3个菜用大豆品种在济南的生育期小于80 d,产量在9 533.70~10 279.20 kg/hm2,表现为早熟,能正常采摘,适宜与草莓轮作。绿将军生育期较长,为96 d,存在徒长情况,不适宜与草莓轮作。综合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早福娃、三青玉豆、开科源5号适宜在草莓温室大棚草莓收获后轮作种植,尤其是三青玉豆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选择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棉田、轮作玉米、轮作大豆、玉米//大豆间作和休闲免耕5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明显的影响,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粒径53~250 μm为最高,占39%~53%,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最低; >250 μ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大豆轮作>玉米轮作>休闲免耕>棉花连作>玉米//大豆间作; 秋季作物收获后,轮作大豆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团粒指数比春季分别减少18.7%和15.6%;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集中在>250 μm大团聚体中,而在微团聚体中含量较少; 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顺序为大豆轮作>玉米轮作>棉花连作>休闲免耕>玉米//大豆间作。比较几种种植模式,大豆轮作和玉米轮作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作为长期连作棉田较为理想的短期轮作倒茬模式。  相似文献   

20.
1轮作、连作的概念及对作物病虫害和土壤的影响 11轮作、连作概念 轮作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两年连作称为迎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