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1961—2013年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05-209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25个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时数、强度以及极端强降水时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减少趋势,但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尤其在汛期7月极端强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会导致由其引起的灾害性事件的增多,因此研究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对汛期强降水集中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安市1971 ~2013年7个县区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不同县区的极端降水阈值,利用平均值法计算全市气候背景和局地变化,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检验序列的变化趋势,对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7个县区2004~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逐时降水量,分析西安市暴雨日及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探讨其城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极端降水阈值根据下垫面差异略有不同,中到大雨为极端降水事件的标准;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与年降水总量的分布相似;强降水多发区与阈值高值区基本对应,极端降水和极端雨日的多发区集中在山区.近43年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平均强度及频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极端降水平均强度大、极端降水天数多;西安市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与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吻合.西安市极端降水强度表现为市区、中部呈减少趋势,周边呈增大趋势;频数表现为北部、东南部呈减少趋势,中部、西南部呈增加趋势.近10年西安暴雨季节多出现在5月下旬~ 10月上旬,西部、南部、东部县区暴雨日发生频数较高;西安短时强降水7~8月最为活跃,南部山区多于北部,表现为明显的夜雨型特征,自5月起随时间从中部向东西部扩展,8月扩展至最大,9月迅速收缩;10 mm≤1 h降水量<20 nn的短时强降水7月多于8月,1h降水量≥30 mm的短时强降水8月多于7月.2000年前西安的发展处于城市化缓慢期,2000年后为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周边县区的极端降水强度受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大,城市化缓慢期东南县区的极端降水频率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西部县区受城市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方法]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结论]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江苏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日最高温、最低温、降水资料及单季稻产量逐年数据,提取了单季稻生育期内(5—10月)的18个极端气候指数进行气候分区,分析了不同子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基于各站点极端气候指数的多年均值,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西北角、苏西北部、苏北部、苏西南部、苏南部和苏东南角6个气候子区域;生育期内极端气候指数的M-K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子区域强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有所加剧,而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的极值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苏南地区的增湿增暖趋势尤为显著。生育期内极端气候指数与单季稻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强降水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气候要素,其中暴雨日数和极端雨天总雨量对产量的负效应最为显著,6个子区域中苏西南部和苏南部的产量对降水波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李欣  郑广芬  纳丽  王素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33-3535,3578
[目的]研究近50年宁夏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宁夏20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宁夏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选取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频率、强度等多个指标,并利用线性回归和M-K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分析了宁夏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结果]采用百分位法确定的宁夏近50年平均极端降水阈值大致呈现从南到北逐渐减小的分布状况,阈值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宁夏海原以南的固原地区,较小的区域位于宁夏的同心、盐池以北的大部地区,与宁夏气候平均年降水量的分布极为相似;近50年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频率、极端降水量以减少趋势为主,而极端降水强度呈增大趋势。对麻黄山、六盘山2个典型站的极端降水事件分析发现,麻黄山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极端降水强度为增大趋势,六盘山极端降水频率、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强度均呈减少趋势;麻黄山年极端降水频率在1994年之前呈减少趋势,1994年以后呈增加趋势,突变发生在2003年;年极端降水强度1984年以来为增加趋势,突变时间为1984年,六盘山从1978年至今为减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宁夏气候突变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3—2016年南通地区7个基本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及天气分析资料,分析南通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天气型、不同历时的事件特征。结果表明:近14年南通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事件发生累计次数以南通站最多,沿海地区明显少于内陆地区。南通地区强降水事件主要以20~30 mm雨强的强降水事件为主;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50 mm以上雨强的强降水事件发生概率比较小。强降水事件的增加由于长持续强降水事件的增加而引起,多发生在夏季,且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静止锋、副热带高压、台风是造成强降水事件的主要天气型。短持续强降水事件中一般以20~30 mm/h极端雨强为主,而长持续强降水事件中则容易出现超过40 mm/h的较大极端雨强。  相似文献   

7.
近48年海南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  吴胜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01-10103
利用海南省16个地面观测站近4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K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省区域平均的极端强降水日数的年变化为单峰型,8~10月为集中期。海南省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以1d为主,最长持续时间达6d。近48年海南省区域平均的极端强降水量、极端强降水日数和强度均呈弱的增加或增强趋势,未发生突变。但极端强降水事件变化具有空间上的不一致,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多趋势,局部地区增多趋势显著,并在80年代发生了突变。8和10月海南省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增多、增强使该时期区域性暴雨洪涝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1—2020年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极端气候指数,并运用趋势分析法、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对相关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南州7个极端气温指数中,暖昼等暖指数呈上升趋势,冷夜等冷指数趋于下降,且冷夜下降趋势比暖昼上升趋势更显著,3个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甘南州有明显的变湿、变暖倾向,且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加。极端气温指数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突变。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明显,存在着10年和6年附近的周期。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南方湿热山区典型流域(韩江)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和趋势,利用中国气象数据服务共享网和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韩江流域及附近13个台站1965—2014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的日数据资料,通过RClimDex极端气候指数计算软件、IDW空间插值、R/S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了与植被生长水热条件、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指标。结果表明:1)韩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气温存在变暖趋势,极端持续指数与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出很好的一致性;2)过去50年极端降水指数均有所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极端降水表征量级的指数相对表征强度的指数增加速率更快;3)各极端降水指数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但整体上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4)R/S分析表明流域未来气候究竟存在"暖干化"还是"暖湿化"的倾向具有不确定性。根据极端气候的变化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部近4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立娟  邓晓东  达布希拉图  闫宾  毕力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14-11215,11239
利用内蒙古东部四盟市4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自1951~2005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极端降水事件、气温、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0多年来内蒙古东部地区气温升高,且极端最低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极端最高温度升高的程度;呼伦贝尔市东部和赤峰市西南部降水增加较明显,通辽市降水减少最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减少的趋势,仅呼伦贝尔市的西南部、东部和北部的降水日数呈增加的趋势,大于25mm的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黄鹏  谭增朴  廖雪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94-2596,2625
利用我国河套地区北部1960~2004年夏季(6~8月)20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用百分位阈值方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河套地区北部近45年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极端降水的区域性和连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河套地区北部夏季极端降水阈值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夏季极端降水事件45年间呈弱的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极端降水事件存在2.5~3.0和8~10年的周期振荡,80年代~90年代中期以年际变化为主,河套地区北部极端降水的持续性和区域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沈阳东陵区降水变化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951~2008年沈阳东陵区降水趋势变化,为地方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在Excel程序支持下,应用降水变率、线性回归和标准偏差系数等方法分析降水趋势变化。[结果]58年年降水量减少155mm;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减少160mm;夏季、秋季分别减少95、50mm;1980年之后降水量偏少概率增大。降水日趋势变化与降水量具有一致性,降水日数减少15d,有效降水日数减少5d。[结论]降水量、降水日数趋势减少增加了干旱的概率,给现有农作物结构提出了新的课题,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布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50年(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安庆市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和雨、热搭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庆市气温在稳步上升,呈现暖化趋势;全年降水量也有增多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夏、秋季降水增多所致;气温与同期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1~2004年江淮流域91个测站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阈值分析方法来确定强降水的阈值,对强降水阈值和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中西部地区强降水阈值总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呈南高-中低-北高的分布特征;54年间江淮流域有4个年际变化突出的区域;强降水日数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的趋势,且54年的年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75-11777
[目的]研究1951~1999年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我国气象局提供的160个站1951年1月~1999年2月的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SEOF方法研究了48年我国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降水的SEOF分析表明,第l模态的SEOF分析表现了我国雨带从南到北的四季推进;从时间系数来看,总体上,20世纪60~70年代我国降水略有减少,70年代后降水是增多的趋势,80年代后降水又是减少的趋势。气温的SEOF分析表明,降水的第1模态和气温的第1模态在空间上配置较好,降水量少的干旱区域,温度变化比较明显,配合时间序列来看,1951~1999年我国气温是偏低;20世纪50年代为低温时期,50~60年代前期气温有所升高,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初期又进入低温时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增大。[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西北四省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北四省区113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8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该地区48年降水空间格局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西北地区四省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其变化幅度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夏、冬季的降水量逐年略有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西北四省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幅度明显的区域在唐古拉山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东部山脉两侧,减少幅度明显的是在陇东和陕南、陕北地区。西北地区四省的东、西部区域降水呈反位相变化的特点,东部地区的降水呈减少趋势,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呈增多趋势;全区、东区、西区的降水波动普遍存在3~5年的短周期,且为主要周期;一些区域也存在8年周期和15年左右的中周期;不同时间尺度上,干、湿交替和突变点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莱阳市1951—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6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产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积分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光、温、水的气候倾向率,以及夏玉米生育期各旬光、温、水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并确定夏玉米的适宜播种时期。结果表明,1983—2013年是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段,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少;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1980—2015年因雨水减少,大部分年份气象要素不能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夏玉米最适播种时期是6月7—13日。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闽北地区从1951-1997年历年洪涝期的降水量进行统计,建立了该地区洪涝降水量的叠加模式,并且分析了该地区洪涝期降水量变化规律,提出了抗洪防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万荣县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直线滑动平均法为主要方法,从1951—2011年万荣县冬小麦产量中分离出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趋势产量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增长迅速,但进入21世纪后产量徘徊不前。分析了气象产量与1957—2011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月资料和旬资料的线性相关性,并结合1981—2011年的冬小麦发育期平均值,找出相关性明显的关键气象要素,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气象产量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上年9—11月、2月中下旬和上年11月上旬的降水量和上年11月下旬的日照时数。并对2012年产量进行了预报。这些可为精确估产,合理安排灌溉、小麦生育期评价以及人工增雨服务小麦生产提供可靠技术依据,特别是抓住关键期进行人工增雨将会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世界4个棉花主产国(区)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和前苏联中亚国家棉花分布及种植概况,选取相应的代表气象站,对各产棉国或其主要棉区1951~200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进行年代际和近10年气候变化的分析.以期对新疆科学、合理地布局棉花生产区和指导棉花种植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分析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世界4个主产棉国(区)均表现出1990年代最高,1960年代是一个冷期;(2)1990年代印度棉区、美国东部棉区降水正常偏多,而巴基斯坦棉区和美国西部棉区则表现出降水显著偏少;(3)世界4个主产棉国(区)近10年年平均气温均有增暖的趋势,尤其1998年以后,这种趋势表现得更为显著;(4)各国和不同的植棉区近10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表现不一致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