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良种种子品质遗传改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优良种源,1代种子园,1.5代种子园,2代种子园和优良家系的种子千粒重,涩粒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品质的遗传改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估算了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约有60%以上良种的种子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涩粒率和千粒重改良程度较大,良种种子品质的差异和遗传增益的变化,在选育层次之间,没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并不随选育层次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种子园之间同一家系的种子品质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种子园是经过人工选择的无性系或子代所组成的人工林,通过隔离或经营,以避免或减少外源花粉侵入,其经营目的是生产遗传品质经过改良的种子,以满足造林更新的需要,因其种子的遗传品质好,种子园种子造林,材积增益高,树木结实早,能稳定提供大量遗传和品质优良的种子;且种子园面积集中,便于经营管理,控制树冠生长,方便种子采收;也能为育种的持续发展准备物质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 一、群体改良的依据群体改良的提出是为了克服目前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丰富选系的遗传基础,形成所谓现代育种体系(综合育种体系Fberhart,1966)。现代育种体系包括3项内容:①产生两个或更多有广泛遗传基础的群体(包括天然授粉品种、综合品种),并能表现某些群体间的杂种优势;②用几种轮回选择方法的一种或多种对每个群体施加选择压力;在改良了的群体中有效地选择出新系,为改良生产杂交种组配应用。轮回选择的方案早在1940年由Jenkins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玉米群体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良利用,通过改良S1选择法对12个玉米群体改良一轮后进行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因素,遗传增益最大的群体为蒙群2,其它依次为蒙群4、蒙群1等7个群体,蒙群3及3个国外引进群体遗传增益为负值;玉米群体在穗部、植株性状以及遗传变异中均存在一定的变化。试验研究得出,蒙群2、蒙群4、中综7号、蒙 C群、蒙 A群产量遗传增益均较大,并在其他农艺性状中改良效果显著,可直接选择优株自交进行选系,而其余7个群体遗传增益小,改良利用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玉米群体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良利用,通过改良S1选择法对12个玉米群体改良一轮后进行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因素,遗传增益最大的群体为蒙群2,其它依次为蒙群4、蒙群1等7个群体,蒙群3及3个国外引进群体遗传增益为负值;玉米群体在穗部、植株性状以及遗传变异中均存在一定的变化。试验研究得出,蒙群2、蒙群4、中综7号、蒙C群、蒙A群产量遗传增益均较大,并在其他农艺性状中改良效果显著,可直接选择优株自交进行选系,而其余7个群体遗传增益小,改良利用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6.
黄牛改良与肉牛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黄牛改良 肉牛生产是一种生物产业,能利用遗传性资源.目前世界上已经育成一批高产性能的肉牛和肉乳兼用牛,引进这些品种用来改良垦区黄牛,可以以尽快的速度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来获取大量优质肉、乳产品.杂交改良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工程,需要有计划、长期、细致地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的.现就垦区黄牛改良的方向、方法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回顾近45年来我国农作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上述两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我国农作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利用种子园自由授粉混合种子和生产用天然林种子,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发芽率、发芽势、子代苗生长量和各年度生长量等经济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园种子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种子发芽势较对照增幅62.86;,千粒重增幅27.68;,发芽率增幅9.48;;8年生子代高生长量较生产对照增幅15.51;,地径增幅13.20;.由此,确认哈密新疆落叶松种子园是成功的,良种品质较好,具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蚕茧生产效率的提高,包括蚕和桑品种的改良以及利用发育调节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两个方面.从家蚕遗传育种角度来说,首先是改良蚕品种提高蚕茧的生产效率,即培育能充分利用桑叶而且茧丝量多的高饲料效率品种.蚕的饲料效率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制约,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人为控制,而遗传因素则是由蚕品种固有特性所决定的,须通过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油菜生产及遗传改良潜力与油菜生物柴油发展前景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在全球面临石油资源贫乏而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的状况下,世界主要国家已确立并开发出新的替代型能源。我国石油储备与供应矛盾更加恶化,寻找有效的替代型能源更在眉睫。本文从建国以来我国油菜遗传改良与生产历史及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发展能源油菜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由此提出作为食能兼用型油菜的遗传改良及生产措施,并提出了国家发展能源作物及生物柴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麦优质基因源较单一,品种间同质化高问题日趋突出,亟需挖掘和利用携带新基因的优异育种资源。长穗偃麦草具有生长繁茂、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抗寒、抗病、耐盐碱等优异性状,是小麦性状改良的重要基因库。本文从长穗偃麦草种属及基因组构成、长穗偃麦草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和长穗偃麦草HMW-GS与小麦HMW-GS的遗传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长穗偃麦草HMW-GS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对改良单交种有效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数量性状基因分组的概念,依据加性——显性模型,本文给出了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的基因型值;推导出了测交世代的遗传方差;推算出了9个遗传估计子,它们是:显性度(a),单个基因的效应(d,h),各位点组的基因数(B,C,D,E,F,G)和基础值(X)。利用所估计的遗传参数,可以有效地指导杂交种改良:①应用G 值较大的自交系(IP)作为供体亲本,改良杂交种;②可以决定用供体亲本(IP)改良单交种的哪一个自交系(I1或I2);③可以决定如何改良杂交种;④可以测定改良杂交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对贵州省的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有着重大贡献,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需要进行遗传改良和扩增,才能发挥良好作用。笔者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改良情况,并对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改良东部滨海盐碱地的优良作物-菊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地区盐碱地是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探索改良利用的尝试从未停止过,为了能够将盐碱地利用起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介绍了改良东部滨海盐碱地的一种优良作物-菊芋,通过菊芋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利用价值,总结了菊芋生长势强、叶面积指数大、耐盐碱而又有一定经济价值等适于滨海改良的特点,分析了利用菊芋改良滨海盐碱地的优点和意义,介绍了菊芋在滨海盐碱地的初步应用,认为菊芋种植有很大的潜力,希望能对改良滨海盐碱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利用蚯蚓粪作为基质的屋顶绿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蚯蚓和蚯蚓粪改良基质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蚯蚓和蚯蚓粪改良基质能缩短高羊茅种子发芽时间和提高发芽率,促进幼苗的初期生长;能够提高高羊茅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和明显促进根系的生长;还能促进高羊茅叶片叶绿素a的合成,提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论]在高羊茅的栽培基质中加入蚯蚓和蚯蚓粪改良基质后,高羊茅草坪的品质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油松育种系统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保持林木育种群体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对林木进一步选择和改良的前提 ,而评价育种系统中遗传多样性变化的工作则很少 .该文以一油松育种系统中 6个群体为研究对象 ,借助水平淀粉凝胶电泳的同工酶分析方法 ,用筛选出的ACP ,ADH ,GOT ,CAT ,MDH ,PGM ,SKD ,MNR ,LAP共 9种酶系统 15个位点 ,分析了各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 :①各群体内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②种子园无性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天然林 ;③种子园不同时期产生的两个自由授粉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天然林子代群体相似 ;④遗传多样性参数在P0 到F2 三个世代间表现出递增趋势 ,说明改良群体可以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⑤ 3个亲代群体的多数位点遵循Hardy Weinberg平衡 ,而 3个子代群体则与之相反 .该文对油松改良过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作了讨论 ,分析了群体是否遵循Hardy Weinberg平衡的原因 ,探讨了如何维持和提高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效率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相似文献   

17.
庄勇  王述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98-12500
异源多倍体在作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概述了近年来植物人工异源多倍体的研究进展,包括人工异源多倍体的类型、诱导方法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利用人工异源多倍体进行农作物品种遗传改良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对相关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加快作物遗传改良的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作物育种的速度,必须加快相应作物的发育速度。加速植物的发育有2个突破口:1)利用“幼胚培养”省去后面种子发育的时间;2)通过“理化调控”加快植株的发育速度。将“幼胚培养”、“理化调控”结合,便会形成作物的快速发育技术,将快速发育技术与分子标记选择技术结合,便可建立起快速育种或遗传改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Non-Reid群骨干自交系PH4CV、PHB1M为基础材料,采用DH育种技术等方法,经2轮遗传改良分别育成4个改良系(J9D207、J1886、J1518、J1608)。以4个改良系及2个基础系为父本,5个Reid群骨干自交系为母本,组配30个杂交组合。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改良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次,通过NC Ⅱ设计方法,对改良系的遗传增益、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系与改良系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遗传增益分析表明,第2轮改良系J1518在百粒重和单株产量上的遗传增益高于基础系12.06%和15.70%,高于第1轮改良系6.00%和7.35%;杂种优势分析表明,百粒重最高的组合为J1598×J1518;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J1595×J1518。配合力分析表明,第2轮改良系的J1518均有较高的配合力。可见第2轮改良系J1518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国内 80年代和 70年代玉米生产上应用的主要自交系的性状表现 ,利用 6× 13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了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结果表明 ,近代玉米自交系自身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单株叶面积和株型得到了显著改良 ;其余多数穗部性状和叶片功能期也有一定改良。与此同时 ,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单株叶面积等性状的 GCA显著提高 ;部分果穗性状的 GCA有所增加 ,但行粒数、百粒重和雄穗的 GCA降低。部分性状及其 GCA的遗传改良进展对提高近代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潜力、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都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 ,当前玉米自交系遗传改良在拓宽群体遗传基础的前提下 ,应致力于多性状的协调发展或同步改良以及自交系自身结实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