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培育是鱼种培育的最薄弱环节,往往易被人们疏忽。误认为鱼已处于休眠状态,不吃不长了。俗话说。“白露鱼闭口”。因此,鱼种一旦并塘越冬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是误解,鱼是四季摄食的,仅是食量多少而已,正如渔谚说。“夏长长、秋长圆,冬保膘,春复壮”。  相似文献   

2.
刘娇 《齐鲁渔业》2003,20(1):14-14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2个水质指标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王志谦 《内陆水产》2002,27(10):27-27
1.供鱼种越冬的稻田要求蓄水深,避风向阳,最好是东西长而南北窄,呈东西走向,且要光照好,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2.要在稻田四周开好鱼沟,中间挖“十”字沟,做到沟沟相通,在田块西北面挖一个比田底深50~80厘米;面积5~10米2的水凼,上面用稻草盖棚,用以遮挡寒风霜冻。用从沟内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固、加宽田埂,一般保持沟水深60厘米。3.以草鲤鱼种为主养的田内需投喂精饲料和少量青草或菜叶。寒冬还可用煮熟的山芋,配以米糠、麸皮、菜籽饼作饵料投入深水凼内,投饵量视水温而定,每3~5天投饵一次。鲢鳙鳊鱼…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1992,(6):31-32
越冬鱼种大批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凡条: 1、鱼种规格过小:鱼种越冬时一般以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鱼体消瘦、规格过小,体内缺乏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5.
张卫  张研 《河南水产》1999,(4):15-15
1 秋季追膘。鱼种秋季追膘,能增加其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积蓄,有利于鱼种的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具体措施有:①培肥水质。一般每亩鱼池施发酵肥500—750公斤或尿素1.5—2.5公斤,配施过磷酸钙3—5公斤,并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②投喂精料。日投饲占鱼种重的5%左右,以补充其它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秋末冬初,水温逐渐降低,鱼种摄食量越来越小,如果放松此阶段的投饲、施肥工作,鱼种吃不饱,就会消耗体内营养物质,造成越冬死亡率上升,翌春个体消瘦。鱼种越冬前饲养管理工作须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7.
傅力亚 《科学养鱼》2006,(11):11-11
池塘鱼种进入冬眠期,活动量少,一般不吃食,靠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到来年春季体重一般会减轻10%~20%。这期间如管理不当,会造成鱼种死亡率高达15%~25%,从而影响来年的正常养殖。为此特别提出鱼种安全越冬和关键技术,供参考。一、越冬期鱼种死亡的原因1.水体严重缺氧冬  相似文献   

8.
用HCG500国际单位/kg LRH-A220μ g/kg,于1994年秋季人工催产革胡子站33组。雌雄比例为1:1。产卵34万粒,孵化鱼苗21.5万尾。鱼种越冬成活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水质指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水质指标的管理。1 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pH值要求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生产实践表明,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1)挂石灰袋。在日常管理监测中,倘若发现pH值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12.
孙志周 《内陆水产》2003,28(11):30-30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5项工作。 清塘 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667米~2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  相似文献   

13.
14.
涂桂萍 《齐鲁渔业》2013,(12):45-46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海华 《齐鲁渔业》2006,23(1):20-20
冬季鱼池封冻后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致使越冬鱼种窒息死亡。因此冬季鱼种池需采取措施进行人工增氧,现介绍几种方法: 1破冰增氧鱼池封冻后,为增加水中溶氧量,每天早晚各砸1次冰洞,每667 m2鱼池需砸冰洞面积为5-6 m2。砸出的冰块及时捞出。  相似文献   

16.
鱼种是养鱼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渔业生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更是下一年渔业生产的物质储备。只有培育出优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才能提高鱼种抗病力和越冬成活率,才能为发展生产,促进渔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个别鱼种越冬场点鱼种越冬成活率不高,死鱼的现象屡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越冬管理不善,缺氧死鱼,造成越冬成活率低的原因外,还有鱼种带病越冬和鱼种体质差,肥满度低,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高纬度严寒地区,鱼种越冬一直受着越冬期长、冰层厚、底质渗漏、补水难等不利因素的困扰,鱼种室外越冬成活率一直很低,严重阻碍着商品鱼的生产。为了摸索北方严寒地区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技术,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在县鱼种场和城郊专业养鱼户中开展室内鱼种越冬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活率达到90-98%,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果 《科学养鱼》2001,(2):14-14
鲤、鲫、编、鲢、鳙等目前广为养殖的水产品均属温水性鱼类,当水温低于7-10℃以下时便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其新陈代谢能量来源于其自身体内积存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鱼种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到次年春季,体重减轻,体内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耗过半,有的甚至消耗绝大部分。加强冬季管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对来年的再生产和稳产、高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鱼种越冬用发生死亡的原因 1.鱼种规格小、体质差 鱼种规格小(体长不足10厘米),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满足在越冬期自身基础代谢的…  相似文献   

19.
20.
戴永利 《内陆水产》2006,31(9):11-11
1及时清塘经过2月-3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来说水质会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667 m2用生石灰75 kg-100 kg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培水,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确保生存环境的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