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孵化过程中种蛋的失重与气室变化会直接影响孵化率。而影响种蛋失重和气室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孵化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为了提高种蛋的孵化率,通过试验探索藏鸡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失重与气室变化符合胚胎发育的正常规律。在温度1~6天为37.58℃、7~14天为37.56℃、15~20天37.50℃、21天37.40℃;相对湿度1~6天为60.12%、7~14天为60.36%、15~20天61.12%、21天62.33%时,在整个孵化期中藏鸡种蛋的失重平均在11.58%,气室5~11天倾斜度逐渐增加,11~18天倾斜度比较明显,到了17~18天气室达到最大的倾斜度。  相似文献   

2.
高原条件下藏鸡人工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地区藏鸡种蛋进行了4组人工孵化试验,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林芝地区藏鸡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筛选出孵化的最佳条件:孵化温度在1~6d为37.68C,7~14d为37.65C,15~20d为37.56C,21d为37.48C;相对湿度1~6d为54%~56%,7~14d为61%~63%,15~20d为64%~65%,21d为63.8%。其受精蛋孵化率可达88.9%,健雏率达97.0%。  相似文献   

3.
种蛋的失重率、气室的变化与出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据报道种蛋的最佳失重率为12%∽13%。据此,我们研究了藏鸡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以及气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选用沧州本地柴鸡鸡蛋为研究对象,采用恒温(37.8℃)孵化,分别测定种蛋入孵前及入孵后第3、6、9、12、15、18天蛋重和气室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入孵到第3天气室逐渐增大,但在感官上变化并不明显;第5~11天倾斜度逐渐增加;第9~18天变化比较明显;第17~18天气室达到最大倾斜度。从入孵到孵化第9天失重率逐步上升;第8~15天失重逐渐变慢;第15~18天又随孵化天数的增加,失重率逐渐加大,其中第15~18天失重速度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5.
正1)种鸡蛋预热入孵。把放在空调蛋库的种蛋移至22~25℃的室内预热6~8 h,除去蛋面上水汽,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2)控制温度。温度是鸡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孵化时温度控制要平稳,防止忽高忽低。鸡苗孵化期为21 d,孵化温度:1~6 d为38.5℃,7~14 d为38℃,15~18 d为37.8℃,19~21 d为37.4℃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将960枚昌图豁鹅种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和是否翻蛋分成8组,每组120枚,在自然环境下(平均温度为13.7℃,平均相对湿度为78%。)分别保存1~3d、4~7d、8~11d和12~14d,其中4组翻蛋,另4组不翻蛋。保存期满后同机分批孵化。结果表明:种蛋保存时间在1~3d和4~7d对孵化率没有影响,保存超过7d种蛋的孵化率降低,且保存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随着种蛋保存时间延长,在孵化过程中,胚胎的死亡率增高,保存1~14d对胚胎早期死亡率影响不大,保存时间超过7d会导致胚胎中后期死亡率增高。种蛋保存期间翻蛋与否对孵化率没有影响,但影响胚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孵化温度对种蛋出雏率的影响,试验采用21 d出雏法记录孵化厂内的5批种蛋,并对孵化机的温度、湿度、翻蛋次数、风门等进行记录,了解孵化出雏机各因素对出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孵化温度下5批种蛋的孵化率分别为76.8%、77.7%、83.2%、68.3%、80.0%;温度设定1~3 d为38.0℃,4~6 d为37.8~37.9℃,7~12 d为37.8℃,13~18 d为37.6℃,19~21 d为37.3℃或1~18 d的孵化温度为37.8℃,出雏温度均控制在37.3℃,设定的孵化温度均能保证有较高的孵化率。说明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鹌鹑种蛋适宜孵化温度、相对湿度和翻蛋周期。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孵化全程温度控制设置3种程序:1~3 d,3种程序均为38.5℃;4~14 d,程序1为37.8℃、程序2为38℃、程序3为38.3℃;15~17 d,3种程序均为37.5℃;相对湿度(RH)控制设置2种程序:程序1为1~4 d为65%、5~10 d为60%、11~17 d为70%;程序2为1~4 d为70%、5~10 d为65%、11~17 d为75%;翻蛋周期设置1 h和2 h 2个处理;7000枚种蛋按蛋重均等原则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均10个重复,每重复100枚;检测孵化率、健雏率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4~14 d孵化温度38℃组和38.3℃组的受精蛋孵化率(P<0.01)和入孵蛋孵化率(P<0.05)高于37.8℃组;RH控制程序1和2的各项孵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翻蛋周期1 h组种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稍高于2 h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鹌鹑种蛋孵化适宜温度控制范围为1~3 d为38.5℃、4~14 d为38~38.3℃、15~17 d为37.5℃;适宜RH控制范围为1~4 d为65%~70%、5~10 d为60%~65%、11~17 d为70%~75%;适宜翻蛋周期范围为1~2 h。  相似文献   

9.
肉用鹧鸪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孵化:家养鹧鸪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煤油灯或热水袋孵化.人孵前种蛋要消毒,孵化室内温度为37~38℃,相对湿度7 d内55%~60%,7~18 d 50%~55%,18~24 d 70%~75%,入孵后20 d必须每隔2 h时翻蛋1次,20 d到出壳(24d)可以不翻蛋.孵化中期,每次晾蛋10~15 min,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 min,23~24 d不再晾蛋.孵化期照蛋2次,头照在7~8 d,2照在第20天,适当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以利出壳.  相似文献   

10.
正1)种鸡蛋预热入孵。把放在空调蛋库的种蛋移至22~25℃的室内预热6~8 h,除去蛋面上水汽,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2)控制温度。温度是鸡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孵化时温度控制要平稳,防止忽高忽低。鸡苗孵化期为21 d:1~6 d孵化温度38.5℃,7~14 d为38℃,15~18 d为37.8℃,19~21 d为37.4℃左右。3)控制湿度。控制好湿度,在初期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在中后期有利于散热和啄壳出雏。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1.
麝香鹑为森林禽类,其饲养管理技术如下。1孵化与育雏⑴孵化前准备:麝香鹑的孵化期为35~ 36d,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火炕、电褥子、暖水袋等方法孵化。种蛋以产后10日内的蛋入孵为好。种蛋保存温度为10℃~15℃,最高不超过20℃;湿度在65%左右。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和震动。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常用熏蒸消毒法)。孵化期间的温度应根据入孵的时间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入孵1~3d为39℃,4~7d为38.5℃,8~25d为37.8℃,26~3ld为37.2℃,32~36d为37℃。孵化室的温度为22℃~27℃,相对湿度为40%~45%。孵化到20d时,土法孵化…  相似文献   

12.
将50个鹌鹑胚胎在鸡蛋壳中用鸡稀蛋白培养,对种蛋产出体外阶段裸黄状态的鹌鹑胚胎进行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1~2.5d、2.5~14d和15~17d胚胎培养温度分别是38.0℃、37.8℃和37.5℃,相对湿度分别是60%、55%和70%,1~14d每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1~2.5d为90°,2.5~14d为50°,15d后静止落盘。2.5d和15d胚胎存活率以及孵化率分别为92%、78%和28%。结果表明裸黄状态的鹌鹑胚胎不排斥鸡稀蛋白,用鸡稀蛋白培养鹌鹑胚胎可行。  相似文献   

13.
<正>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劳拉·希尔等人报告说:肉鸡种蛋在气室朝下的情况下,孵化11天、14天和17天时孵化率降低很大。在孵化了18~20天时,死胚增多。并发现种鸡产的蛋有12.4%没有明显的气室,结果使三分之一的蛋在码盘时都气室朝下了,因而降低了孵化率。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家禽种蛋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对孵化效果的影响对指导种禽场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和贮存时间对鹌鹑种蛋受精率和孵化效果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于1990年1月,8~4月和7月份分别入孵保存0~6天的朝鲜系鹌鹑种蛋。1月份鹌鹑舍温度为10~18℃,种蛋保存温度为2~10℃,8~4月份舍温为20~26℃,种蛋保存温度为15~21℃;7月份舍温为30~35.5℃,种蛋保存温度为28~37.5℃。各月份种蛋保存的相对湿度为55~  相似文献   

15.
以青脚麻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入孵前测定种蛋重,并在入孵的第0(即入孵前)、3、6、9、12、15、18d,测定各胚龄种蛋蛋重。按出雏后不同性别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9~12、12~15胚龄阶段公胚与母胚之间失重指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家禽孵化率高低,可直接影响养禽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怎样提高家禽的孵化率,笔者的体会是:1种蛋贮藏与保管1.1种蛋贮藏时间种蛋在孵化前的贮藏时间,一般不超过7d,7d最为合适,7d后孵化率开始下降。1.2塑料薄膜贮放种蛋在种蛋贮放期间,要防止种蛋中的水份损失过多,可用塑料薄膜把它们罩住,这样可提高孵化率2%~3%。1.3种蛋贮放的温度、湿度要适宜在7d内温度为16℃~17℃,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超过7d,以10℃~12℃温度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这样可防止种蛋内的水分蒸发,以提高孵化率。1.4种蛋在贮存期间的放置方法蛋的小头向上,大头…  相似文献   

17.
在孵化生产中,选蛋时往往会遇到2%~3%的裂纹种蛋,通常情况下,这些种蛋只能当食用蛋处理,不能作种蛋用,但笔者通过试验,证实了裂纹种蛋也能取得良好的孵化效果。1 现状及分析1.1 沈阳市辽中县某鸡场年产种蛋100万个左右,其中裂纹蛋3~4万个,截至1999年12月,建场七年,产有裂纹种蛋已逾25万个。这些蛋基本都被当作了食用蛋处理。1.2 孵化裂纹蛋,由于蛋内水分超正常蒸发,胚胎大量死亡,所以孵化率极低。正常情况下,1~19d正常种蛋失重率为11.6%~15.6%,裂纹种蛋为19.5%~27.8%。1.3 设想裂纹种蛋和正常种蛋都具有良…  相似文献   

18.
以日照麻鸡为种蛋为对象,研究种蛋在巷道式孵化过程中的失重率规律及蛋重对失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巷道式孵化过程中种蛋失重率表现为线性规律,种蛋第18d失重率为(11.42±2.02)%,蛋重对失重率极显著性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种蛋储存期对孵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散养东北当地土鸡种蛋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保存期(1~3 d、4~7 d、8~15 d和16~30 d)种蛋孵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当地散养土鸡种蛋的最佳保存时间为7 d,种蛋保存时间在1~3 d和4~7 d之间的受精蛋孵化率变化不明显,保存超过7 d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且保存时间越长受精蛋孵化率越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胚胎死亡率增高,保存1~15 d对胚胎早期死亡率影响不大,保存时间超过15 d会导致中后期死胚率增高。说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性能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