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生特点 甘薯天蛾在太和县1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下10厘米左右深处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每晚7~11时为活动盛期.成虫产卵有较强的选择性,叶色浓绿生长茂盛的薯田产卵多,卵多散产在甘薯叶背面的边缘,也可产在叶正面和叶柄上,平均1头雌蛾可产卵1 500粒,多者达2800余粒.成虫趋光性强,也善于飞翔,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能迁飞远地繁殖危害.干旱时成虫趋向低洼潮湿地块或落雨地区,连续降雨湿度过大时则飞向高地,常形成区域性危害.  相似文献   

2.
红脂大小蠹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脂大小蠹是危害油松的国内新记录种。该害虫在河北省内邱县行家峪林区1年发生1代或2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严重。成虫的雌雄性比为1:1,雄成虫鞘翅与腹部末端可摩擦发音。成虫主要危害距地面40cm以下的树干,雌成虫先侵入,后雄虫被诱来协同蛀孔。蛀道一般有上下2个或2个以上蛀孔,雄成虫与雌成虫交尾后多离去。雌成虫边蛀食边产卵,产卵后多死亡。成虫在5月和7~8月有2个扬飞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桔实雷瘿蚊成虫喜阴暗,白天多停于背光的暗处,夜间活动,无趋光性,飞翔缓慢,多在黄昏时候羽化,刚羽化的成虫伏于土表和隐蔽场所,羽化后隔数小时即能交尾产卵,卵主要产于柚果果柄周围的白皮层内,在幼果期成虫产卵后果蒂周围表面出现浅黄色小针眼点被害状,卵散产或数粒并列。成虫可在同一柚果中重复产卵。导致同一被害果内有时幼虫龄期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4.
1潜叶蝇 1.1生活规律水稻潜叶蝇的成虫为灰黑色或青灰色的小蝇子,体长2mm左右,以成虫在杂草间越冬。最早出现的时间为4月末,第二代成虫出现的盛期是5月末到6月上旬。成虫在5~6月间多在中午活动,气温高时,则多在早晚活动。成虫行动很快,可紧贴水面低飞,并能停落在水面上步行。成虫有将其腹面紧贴叶面与水面相接处产卵的习性,所以卵多产在近水面的叶上,尤其是平伏于水面上叶片的尖部产卵最多。因此,在其产卵孵化的盛期,深灌水处的稻秧受害比较严重。从产卵到孵化出幼虫,一般是8~10天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花斑皮蠹成虫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花斑皮蠹成虫活动性越强,飞翔的虫口数越多;光照度为380 lx时,短时间内即可刺激成虫起飞,在黑暗的条件下,成虫比较安静;未交尾的雌、雄成虫起飞虫口数分别为31.1%和82.52%;交尾产卵后雌、雄成虫起飞虫口分别为6.67%和77.78%;配对成虫有61.2%的成虫飞翔,其中雌虫占14.3%,雌虫未产卵或开始产卵或羽化后7 d内起飞较多;成虫交尾呈"V"型,一生多次交尾;雌虫产卵前活动频繁,身体边爬行边后倾,后倾时露出产卵器上下左右摆动,寻找适当的产卵场所;卵有单产、串产、成排产、聚堆产,卵多产于缝隙等处.  相似文献   

6.
1 蛞蝓、蜗牛的特点及其防治 (1)蛞蝓是一种危害作物面广且严重的害虫之一.除对草莓、茄子、青椒、莴苣、甘蓝、大白菜、洋芹等蔬菜外,还对葡萄、蜜橘等果树以及兰花、万寿菊等庭园花卉,甚至蘑菇等蕈类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蛞蝓的成虫及幼虫多藏匿在土壤或落叶等潮湿的场合里越冬,翌年早春开始繁殖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在正常条件下,3~5d即可长为成虫.1只蛞蝓在春、秋两季产卵2次,1a可产卵达600粒以上.  相似文献   

7.
豌豆象危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嫒 《农村科技》2006,(7):31-31
一、危害症状豌豆象属单食性害虫,只危害豌豆,以成虫取食花瓣、花粉、花蜜,主要以幼虫危害豆粒,把豆粒蛀食一空,直接影响其产量、品质和发芽率。豌豆象在我县1年发生1代。当豌豆开花株率在95%以上时,迁飞到田间产卵,因此,豌豆结荚期是豌豆象的产卵高峰期。一般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700~1000粒,卵期5~7天,成虫迁飞距离3~7公里,因此,传播危害能力很强。卵孵化后钻入豆荚,幼虫在豆粒中取食,豌豆收获时,随豆粒带入仓库越冬。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柿蒂虫又称柿实蛾、柿钻心虫,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是危害柿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柿蒂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形成“烘柿”,提前脱落,对产量影响很大。一、发生规律柿蒂虫在河南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柿树枝干的老翘皮下和树干基部的土缝里越冬。其中,以树干部分的越冬幼虫最多,树上残留的被害干果也有越冬幼虫。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幼虫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初羽化时飞翔力弱,趋光性强,白天停留在柿叶背面,晚上活动并交尾产卵。卵多散产在果蒂和果柄之间。卵期5~7天左右。5月下旬第1代幼虫出现并开始危害幼果,1只幼虫可蛀害幼果…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河北省亚洲玉米暝第一、二代成虫的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两代成虫昼夜均有羽化,夜间明显多于白天。一代成虫羽化高峰为20-22时,二代成虫20-1时羽化较多。成虫在田间交尾最早始于20时10分,最晚为5时前后,交尾盛期:2代区一代成虫为23-4时,3代区一代成虫为1-3时,二代成虫为23-3时。两代成虫夜间产卵量占全天的89-98.7%,前半夜多于后半夜。一代成虫产卵高峰在20-21时,二代成虫21-22时产卵最多。以上结果与本项研究已报道的成虫行为动态和行为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棉大卷叶螟主要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大卷叶螟生物学习性的研究观察,发现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当天或第二天晚上交配,交配时间多在夜间20:00~2:00,交配时雌雄个体附于攀附物上呈“一”字形,交配持续时间1~4h。交配后的成虫一般于第2天或第3天开始产卵,少数在第4天产卵。成虫不同世代、同世代不同雌虫产卵量差异大,从73~638粒不等。成虫性比随世代的不同有着一定变化,不同补充营养条件下的实验种群性比也有所不同。幼虫多在下午及夜间孵化,上午孵化量少,同一天产的卵孵化时间比较整齐。幼虫共有5龄,主要在夜晚蜕皮,5龄幼虫老熟后即觅地化蛹,预蛹持续期2—4d。  相似文献   

11.
1寄主植物及危害症状 (1)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危害作物多,主要以幼虫蛀食植物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细胞及叶柄,成虫取食和产卵孔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一般变态为成虫、卵、幼虫、蛹或成虫、卵、若虫等阶段。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等特性,进行诱蛾杀虫,可杀一灭百。一头雌蛾产卵量一般为几十粒至几百粒,多的达几千粒,如粘虫一头雌蛾产卵300多粒,多的达2000多粒。诱蛾杀虫,可降低成虫交配率,降低田间落卵量,减少幼虫危害,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无公害治虫技术,应积极推广应用。1糖醋酒诱杀成虫  粘虫、夜蛾、地老虎、粟秆蝇、小食心虫等害虫的成虫趋化性很强,喜食甜酸物质。在成虫发生期,可用糖、醋、酒进行诱杀。食糖、醋、酒的配比为4.5∶1.2∶2.5…  相似文献   

13.
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ingi),属鞘翅目(Cde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1年发生8-9代,以成虫在落叶层地被中越冬:成虫寿命长、产卵多、世代多。幼虫、成虫均可取食危害,从早春一直危害到晚秋,致使叶片残缺不全,严重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14.
泽兰实蝇生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泽兰实蝇的生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一般在17:00~18:00时交配,16:00~17:00时产卵,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雌成虫有多次产卵行为,卵为聚产,室内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110.8±9.47)粒,室外单雌产卵量为(147.6±5.05)粒。雌成虫随交配次数的增多,其产卵量增大、产卵历期和成虫寿命延长,并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对虫瘿的室内观察及解剖发现,泽兰实蝇蛹有2种寄生蜂,其寄生率平均为22.7%,最高达到100%。  相似文献   

15.
向日葵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昆虫,成虫和幼虫都可危害向日葵,成虫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成虫夜间8-9时集中在葵花地取食、产卵。8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取食种子,常把花盘咬成很多隧道,并吐丝结网;遇雨时常使花盘腐烂,降低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 苦瓜瓜绢螟又称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苦瓜重要害虫。除危害苦瓜外,还危害丝瓜、黄瓜、节瓜等多种瓜类。 1.生活史和习性 瓜绢螟1年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生枯卷叶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寄主叶丛中或其他隐蔽处,夜间活动,趋光性弱。雌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初孵幼虫多危害嫩叶,咬食叶肉,被害部呈灰白色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稻黑蝽Scotinophara lurida(Burmeister)已成为四川德阳地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该虫在四川德阳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进入稻田,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进入产卵高峰期,6月下旬为卵孵盛期,8月中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9月上旬陆续离开稻田,迁入越冬场所。若虫和成虫均刺吸水稻汁液,一般在田边1~3m危害,严重的全田危害。本文还分析了稻黑蝽严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杏仁蜂属于膜翅目广肩小蜂科。在和静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落地杏和树上挂的干杏核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进入蛹期,成虫于杏花落后4月上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先在核内呆一段时间后,破孔而出。成虫羽化后便交尾产卵,喜中午产卵,多将卵产在向阳面的杏上(此时杏果黄豆粒大小,果实比较幼嫩),产在接近种皮处。多为一果一卵,极个别的杏仁内有两粒卵。  相似文献   

19.
花椒瘿蚊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椒瘿蚊是近年在甘肃省陇南地区发现的花椒新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虫瘿里过冬,翌年5月下旬至9月成虫陆续羽化产卵,幼虫在嫩梢皮层木质部危害,刺激受害枝膨大形成虫瘿,影响养分水分输导,造成枯枝。休眠期剪除虫瘿枝,成虫期喷有机磷和菊脂类杀虫剂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20.
<正>一、生活习性1.梨小食心虫可危害多种果树。在砀山主要危害桃、梨,还可危害李子、杏、苹果等。桃、梨混栽或邻近栽培的果园,能在梨小食心虫的全年生长繁育中提供合适的食料,这种果园往往危害严重。2.雨量多、空气湿度大有利该虫发生。梨小食心虫交尾产卵需要较高湿度。据专家调查,多雨年份相对湿度90%时成虫交配率62%,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