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陕西省涝灾的时间分布特点;依据年均暴雨出现次数,年均大暴雨日数,历年各月一日最大降水量,年均连阴雨出现次数,雨涝总月数及历年4-10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等综合指标,揭示了陕西省涝灾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因制宜防涝抗捞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49-2008年山东省自然灾害的各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省发生频率较高、造成损失较大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霜冻、寒潮、冰雹和台风6种,且这6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规律来看,旱灾区主要集中在鲁西—鲁西北平原和鲁中地区;洪灾区主要分布于鲁南和鲁东南内陆等地;霜冻和寒潮更多地发生在鲁北、鲁东北内陆地区和胶东半岛;雹灾区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西南地区;台风区则主要集中于胶东半岛和鲁东南沿海地区。从时间分布规律来看,山东省的旱灾以春旱为主,有的年份会出现冬—春二连旱,洪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霜冻灾害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早春,寒潮灾害主要出现在秋冬两季,雹灾则主要出现在晚春和初夏,台风灾害主要出现在秋季。为此针对山东省自然灾害分布特征,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等防灾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1-2016年的日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参照重庆市干旱标准,研究重庆市季节性干旱的干旱频率、干旱持续天数及干旱站次比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重庆市伏旱频率最高,其次是夏旱、春旱、秋旱和冬旱频率;②重庆市各季节性干旱持续天数高值区多集中于渝西部及渝东北地区,春旱及冬旱持续天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秋旱持续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③重庆市各季节性干旱站次比长期来看无明显的增加或减少变化趋势,但阶段性及周期性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提出了重庆市单站洪涝指标,分区指标和区域洪涝指标,据此对重庆市洪涝的发生,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划分了洪涝的分布类型,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重庆市洪涝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陕西猕猴桃主产区夏季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猕猴桃种植区1960-2010年6~8月日最高气温≥35℃日数的统计,(1)用滑动t检验对代表站周至6月、7月、8月的日最高气温≥35℃日数进行年代际和突变性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00年代中期夏季高温日数出现大幅度增加,滑动t检验值进入上升通道。(2)应用线性倾向率来分析日最高气温≥35℃日数的变化趋势,并利用GIS技术对果区日最高气温≥35℃日数变化趋势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6月秦岭北麓中部和西部果区高温天数有每10 a增加0.5~0.9 d的趋势,而陕南汉中地区、大巴山区、商洛东部地区及秦岭北麓东部果区高温危害有每10 a减少0.07~0.4 d的发展趋势。7月陕南西部高温危害有增加的趋势,而陕南东部和南部呈减少趋势,8月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有明显减少趋势。(3)采用克里格方法对各县的日最高气温≥35℃日数进行空间插值,模拟空间分布,从6月、7月≥35℃高温日数空间分布来看,高温主要危害秦岭北麓东部果区的渭南、华县、潼关以及兰田、长安、户县三地的北部,高温出现日数在11~18 d之间,8月高温主要危害安康中部、旬阳中部、紫阳北部、镇巴南部,高温出现日数4.7~6.4 d。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1—2020年山东省年度灾情数据以及统计部门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损失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风雹、暴雨洪涝和干旱是发生频率最高最严重的灾害类型;季节性明显,受灾最严重的季节为春季和夏季;风雹主要分布在鲁北地区;暴雨洪涝主要分布在鲁北、鲁西北和鲁西南内陆地区,干旱主要发生在鲁西北平原、鲁中山区地带和鲁南地区,台风集中于鲁东沿海地区;低温冷冻灾害主要在鲁中、鲁东北地区;雪灾主要分布在鲁东的烟台、鲁西南的菏泽市、鲁中的潍坊市。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1~2000年福建省11个主要地市23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年降水量地理分布特征,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1961~2010年黔东南州16个站逐日降水资料,从1、2和3 d洪涝指标体系出发,分析了黔东南州洪涝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50年间黔东南州共有46年发生过洪涝,平均每年7.66站次,多洪涝年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洪涝4月开始,10月结束,主要发生在5~9月;黔东南州从西南向东北洪涝逐渐减弱,麻江、丹寨和雷山西部为洪涝高发区;黄平西部、凯里、榕江西部、锦屏北部和从江为洪涝常发区;施秉、剑河、黎平、天柱和岑巩为洪涝少发区;镇远、三穗和台江为洪涝偶发区。  相似文献   

9.
刘彦广  周爱国  郑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34-2135,2213
选取合山市2002~2010年降水观测样本共442个,对合山市酸雨时空分布差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合山市2004~2008年期间酸雨污染较严重,其间表现出了明显时空分布差异规律,时间分布上春冬季明显比夏秋季严重,空间上郊区明显高于城区;合山市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近些年来,随着合山市及其周边城市防污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酸雨出现率明显降低,甚至已经监测不到酸雨。由此可见,治理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防污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林火的时空分布及火源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陕西省五大林区1987~1995年火灾及有关资料进行客观分析,揭示了陕西省林火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为:林火主要发生时段是当年11月到次年5月,其中2~4月为林火高发期;陕西省林火发生的空间分布有三个林火高发区;对各类火源的林火比率计算分析显示:农业用火和林区吸烟是陕西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  相似文献   

11.
涝渍是影响油菜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利用行业标准(QX/T 107—2009)中油菜涝渍等级指标,分析了1961—2010 年安徽省油菜涝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油菜开花期和抽薹期涝渍指数值最大,此时期涝渍发生的次数占全生育期的70%~80%。近50 年来,抽薹期涝渍指数值呈上升趋势,灌浆期呈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油菜不同生育期涝渍指数均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规律。安徽省涝渍害主要发生在江淮及其以南地区,江淮区涝渍发生的几率为5~6 年1 遇,沿江区油菜涝渍害为2 年1 遇,其中轻度涝渍发生的几率是3~4 年1 遇,中度涝渍的几率是5~6 年1 遇,重度涝渍的几率是15~16 年1 遇。皖南山区涝渍害为1~2 年1 遇,其中轻度和中度涝渍的几率均是3 年1 遇,重度涝渍的几率是5年1遇。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省13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分布位置建立泰森多边形,并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和建立的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南京市和江苏省1961—201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江苏省年降雨量趋于增加,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增大。雨季月份降雨量较集中,东南部大暴雨发生的频次增加,增大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非雨季月份降雨量较少,西北部容易造成土壤干旱,对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猪伪狂犬病(PR)的流行病学,对1998-2004年间广东省PR血清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莞、惠州、深圳、阳江、珠海的PR血清阳性率较高(〉20%),清远和汕尾地区最少(〈10%),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3.82倍.有51.7%猪场血清阳性率分布在10%以下.PR血清流行在时间序列有每隔5个月出现1个峰值的可能(P〉0.05).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05年1月广东省的PR血清阳性率为14.23%,与真实值15.06%符合得较好.时间-空间对应分析表明:2002、2003年为珠江三角洲PR流行的高峰期,粤北在2001年为高发年份;2002、2003年,PR的流行率均以粤东为最低.二维对应分析图概括了原始信息量的83.3%.  相似文献   

14.
伊春地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地区1970-2010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EXCEL、SPSS17.0等工具,对伊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伊春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分为1970-1978年的高发期和1980-2010年平稳期两个阶段,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主要火灾类型为一般森林火灾和较大森林...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1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月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聚类分区和建立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河南省近5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河南省年降雨量总体趋于增加,各类降雨类型具备一定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降雨量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6.
桂林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7-2010年桂林所辖13个站点的逐日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对近50年桂林地区初雷日、终雷日,以及雷暴的年、季、月、日、时变化特征,雷暴的空间分布等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9.4d,属高雷区;全市南部县年雷暴日比北部县多,北部地区初雷日最早都在1月7日,南部都是1月4日,初雷日最晚为4月11日,各地最晚终雷日基本都在12月30日;每月均有发生雷暴的可能,6月为高峰月,最少的是12月;一天中雷暴出现的时间变化也呈现单峰型特点,主峰区在14:00-17:00,深夜和凌晨是雷暴活动的低谷;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雷暴日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苗苗  张云峰  王会山  郑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69-15171
应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自然降水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趋势;自然降水率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及其南端年平均降水效率相对较高,大庆、齐齐哈尔南部、绥化南部较小;全省年大气可降水量存在不规则波动,年际变化不大;年大气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的78.2%;大气可降水量的月际变化呈单峰结构,全年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的84.2%。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2008年酸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酸雨区域占全省的57.9%,大连、丹东和阜新地区为主要酸雨区。酸雨集中在6~9月,重酸性雨季节分布不明显。[结论]2008年辽宁省酸雨区域分布十分明显,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郭铭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05-7507
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市1961~2010年9个站逐日雨量资料和2008~2012年107个单雨量站和39个四要素站逐日雨量资料,得出洛阳市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以来洛阳市暴雨出现的站次呈缓慢减少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10年除2003、2004和2010年较常年平均略偏多外,其余年份显著偏少;洛阳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50年资料显示洛阳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但区域自动站资料显示近5年7、8月份洛阳暴雨出现日数在全年中的比重大幅度减少;栾川西部、栾川东南部,洛宁西部、洛宁东部和宜阳交界处、伊川和偃师的东部、新安东南部、洛阳市区南部及宜阳东部和伊川北部交界处是暴雨多发区域;洛阳市暴雨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近5年来暴雨日数最多的区域多处于山坡或峡谷地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明代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方法]通过对关中地区明代(公元1368~1644年)干旱灾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明代277 a中关中地区发生的旱灾的划分等级、频次、受灾范围以及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个县的发生频次和受灾程度。[结果]在明代277 a中,关中地区发生干旱灾害共145次,基本上平均每1.91 a发生1次。根据干旱等级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并且旱灾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主要表现为夏旱、秋旱、冬旱、春旱和连旱。从明代前期到后期,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具有显著波动变化的特征,而且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其中宝鸡地区发生次数高于其他地区。[结论]在明代的277 a中,关中地区发生灾害基本上呈现增加趋势,为当前关中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