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浙野桑蚕寄生性天敌调查及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桑蚕是重要的桑树害虫。作者于1985—1990年在江浙主要蚕区,进行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其卵、幼虫、蛹共达43万余个体的寄生性天敌调查。调查中共得6种原寄生灭敌,它们是:野蚕黑卵蜂、野蚕平腹小蜂、野蚕绒茧蜂、广大腿小蜂、野蚕黑瘤姬蜂和家蚕追寄蝇。卵块寄生率0—92.22%,卵粒寄生率0—56.73%,幼虫寄生率0—77.36%,蛹寄生率0—19.57%。各寄生天敌比较,以野蚕绒茧蜂和野蚕黑卵蜂最为重要,其中后者更有应用前景。此外,并对野桑蚕寄生天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相似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年观察,贺县水稻弄蝶的发生量,不同年份及不同世代间变动很大,其中影响害虫发生量诸因素中,寄生性天敌是主要因素之一。 我区稻弄蝶寄生天敌已知有2目13科57种。在贺县发生量最多的有广黑点瘤姬蜂、苞虫黄姬蜂、稻苞虫凹眼姬蜂、螟蛉悬茧姬蜂(异名:螟蛉瘦姬蜂)、稻苞虫姬小蜂、螟蛉绒茧蜂、斑翅悬茧蜂(异名:螟蛉黄茧蜂)、广大腿小蜂、银颜筒寄蝇、赛寄蝇、黑盾阿克寄蝇、黑胫鞘寄蝇及四种卵寄生蜂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河南省漯河地区小麦田、玉米田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寄生情况,为黏虫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年-2017年在河南省漯河地区采集小麦田一代和玉米田二代黏虫幼虫,带回室内饲养,对饲养期间出现的寄生性天敌进行种类鉴定。共发现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5种:黏虫盘绒茧蜂Cotesia kariyai、螟蛉盘绒茧蜂C.ruficrus、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盘背菱室姬蜂Mesochorus discitergus和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麦田一代黏虫寄生天敌主要为中华卵索线虫,夏玉米田二代黏虫主要为寄生蜂类天敌,优势种为黏虫盘绒茧蜂和螟蛉盘绒茧蜂。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 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研究其寄生性天敌, 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 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率发现:2017年-2018年, 2018年-2019年及2019年-2020年, 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1%~8.6%, 1.5%~11.7% 和 1.9%~9.0%, 年度间自然寄生率无明显差异; 寄生蜂自然种群主要有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大螟钝唇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 (Gravenhorst)、中华茧蜂 Amyosoma chinensis (Szepligeti)、绒茧克氏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 (Crawford)、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 (Ashmead)、螟黄足盘绒茧蜂 Cotesia flavipes (Cameron)、环腹瘿蜂 Figites sp.、稻螟小腹茧蜂 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黏虫白星姬蜂 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和二化螟黑卵蜂Telenomus chilocolus(Wu et Chen)。四川省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为螟黄足盘绒茧蜂和螟蛉瘤姬蜂, 部分地区每年自然寄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迁飞性重大农业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入侵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深入研究害虫的天敌发生情况有利于发掘和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本文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采集的被寄生卵块和幼虫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饲育,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羽化出的天敌昆虫。共鉴定出5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其中卵寄生蜂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幼虫寄生蜂为菜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幼虫寄生蝇为厉寄蝇属寄生蝇Lydella sp.和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另外,还发现了两种寄生于菜粉蝶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分别为弯沟啮小蜂属寄生蜂Baryscapus sp.和吉氏金小蜂Nasonia giraulti。本文的发现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天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上篇笔者已将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所属自、科,作了简介,本文拟再就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生情况,加以概述,这样在农林害虫的综防中,对那些昆虫应予保护利用,就可了解得较全面了。现分下列几项内容来谈:一、那些目、科昆虫中有寄生性天敌膜翅目中包含寄生性天敌最丰富,防效亦较明显,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赤眼蜂,次有姬蜂,茧蜂、蚜茧蜂、蚜小蜂、黑卵蜂、姬小蜂、跳小蜂、金小蜂、肿腿蜂、螫蜂、长尾小蜂、平腹小蜂等科,其中多数科全部种均属寄生性,有些科以寄生性为主或各占一定比重,前者如长尾小蜂,后者如广肩小蜂,也有个别科寄生性…  相似文献   

7.
粘虫黑卵蜂(Telenomus Cirphivorus Liu)属缘腹细蜂科,早在50年代中期刘崇乐教授对此蜂曾作过研究,以后对此蜂的自然寄生率陆续有报导,但除个别地方(四川雅安)报导寄生率达70%外,其余报导自然寄生率都很低,前几年我们在粘虫天敌资源调查中、连续发现此蜂在毕节对三代粘虫卵粒寄生率均高,各年都在50%上下、控制力很大,可惜对大发生的二代粘虫寄生率不高,仅6~9%,为了探索此蜂的保护利用,我们对其一般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繁殖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8.
1979年开始,对我地区菜粉蝶寄生性天敌进行调查,从菜粉蝶第一代至越冬代的发生期间,采集菜粉蝶卵、不同龄期幼虫和蛹,经过3年饲养、观察,结果:共查得菜粉蝶寄生性天敌8种;寄生卵的有一种: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t);寄生幼虫的有4种:微红绒茧蜂(Apanteles rubecula Marshall)、黄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 L.)镶腭姬蜂(Hyposoter sp.)和索科线虫的索线虫属(Mermis sp.);寄生蛹的有3种:普通怯  相似文献   

9.
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在通化地区对十字花科叶菜类的危害,远远超过菜粉蝶,成为主要害虫。甘蓝夜蛾在整个发生期受到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抑制作用是很大的。经过3年调查,共发现寄生性天敌6种,寄生率都较高(见表)。寄生卵的有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拟澳赤眼蜂T.confusum;寄生幼虫有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寄生蛹的有甘蓝夜蛾拟瘦姬蜂Netelia ocellaris;还有一种是尚未鉴定  相似文献   

10.
据《天敌昆虫图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等编)记载,桑夜蛾盾脸姬蜂只寄生桑夜蛾幼虫。该蜂分布于江苏、浙江,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苏联和西欧。 1980年,我站于7月15日从野外采集50头粘虫幼虫置室内饲养,8月8日从发育的粘虫蛹中羽化出2头姬蜂,羽化孔在蛹之一端,孔径约为3毫米,每蛹羽化出一头。  相似文献   

11.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夜蛾科害虫的重要卵期寄生性天敌,可用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生物防治。为了提高夜蛾黑卵蜂规模化繁育的生产效率,本文研究了利用斜纹夜蛾S. litura繁育夜蛾黑卵蜂时寄主卵龄、寄主产卵时间和蜂卵比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率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卵龄对夜蛾黑卵蜂羽化率有显著影响,卵龄为1日龄时羽化率高达90.81%,显著高于2日龄和3日龄的斜纹夜蛾卵;夜蛾黑卵蜂对产卵时间在1~7 d内的斜纹夜蛾卵具有较高的寄生效率,寄生率均在97.5%以上,羽化率均在82%以上,显著高于7 d后产的卵;当蜂卵比为1:30和1:50时,寄生率和羽化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9%和80%以上,均显著高于1:70和1:100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选用斜纹夜蛾成虫羽化后前7 d产的1日龄卵,蜂卵比为1:50繁育夜蛾黑卵蜂生产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天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岩  张旭东 《昆虫天敌》1993,15(2):88-90
1990~1991年,作者对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西伯利亚亚种〔Dendrolimus superanssibiricus〕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经鉴定落叶松毛虫天敌24种,其中:寄生性昆虫8种,捕食性昆虫5种,食虫蜘蛛1种,食虫鸟6种,病原微生物4种。主要天敌种类有:松毛虫狭颊寄蝇〔Carcelia rasella〕,幼虫—蛹期寄生(幼虫期寄生,蛹期表现出来),1990年平均寄生率65%,1991年平均寄生率32.5%;落叶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tetratomus〕,卵寄生,1990—1991年平均寄生率25%;松毛虫绒茧蜂〔Apanteles ordina-rius〕,幼虫寄生,1990—1991年平均寄生率为4.35%。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对玉米等禾本科植物造成危害。调查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性天敌资源,明确其种类和鉴别特征,对筛选优势天敌种类和开展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福建省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有两种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分别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本文记述了这两种卵寄生蜂的主要形态特征,并观察了其寄生行为。  相似文献   

14.
1984—1985年,在思南县塘头双季稻区,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期的主要寄生天敌进行了调查。两年来,5—10月分期分批从大田随机采集稻纵卷叶螟各代各龄幼虫,室内饲养至化蛹、羽化,调查其天敌种类及数量。结果: 一、主要寄生蜂和寄生率 从饲养的888头幼虫中观察到:有398头被天敌寄生,主要为寄生蜂,计有: 纵卷叶螟绒茧蜂 Apanteles cypris、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 ruficrus、螟黄抱缘姬蜂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蝗虫天敌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种类与内容。蝗虫天敌昆虫的主要类群包括寄生蝗卵的蜂类,寄生蝗蝻或成虫的蝇类;捕食蝗卵的芫菁类、蜂虻类,捕食蝗蝻或成虫的步甲、虎甲、螳螂、蠼螋等。国内报道详细的种类为飞蝗黑卵蜂(Scelio uvarovi Oglobin)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国外报道详细的类别主要是蝗卵蜂属(Scelio spp.)及折麻蝇属(Blaesoxipha)种类和芫菁类(Meloidae)。主要内容涉及寄生率、寄主专化性、饲养中的生物学特性等。国内已报道的各类蝗虫的天敌昆虫种类超过70种。国外已有较详细报道的蝗虫天敌昆虫种类近10种。  相似文献   

16.
8~11月在福建省沙县稻田调查,发现稻弄蝶卵寄生蜂4种,其中以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和稻苞虫黑卵蜂为主。同期在稻田内挂卵调查,寄生率为5.3~14.7%,平均10.4%,10~11月初田边杂草上卵寄生率为10~39.3%,平均28.6%。11月中下旬采的卵中发现有越冬的寄生蜂,翌年3月陆续羽化。弄蝶幼虫期有7种原寄生天敌和3种重寄生天敌;前者以稻苞虫凹眼姬蜂、银颜筒寄蝇和弄蝶绒茧蜂为主,寄主多在3~5龄时被杀死。8~9月田间幼虫寄生率为30.3~75.7%,平均为48.2%,对稻弄蝶虫口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稻蝽小黑卵蜂(Telenomus gifuensis)是西北麦蝽(Aelia sibiric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还寄生于稻黑蝽Scotinophara lurida、小黄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黑腹蝽Eysarcoris ventralis、细毛蝽Dolycoris baccarum等虫卵中。据1983~1987年调查,该降对西北麦蝽卵寄生率最高可达100%,平均62.3%,田间自然发生量也较大。在4~6月间寄生西北麦蝽卵的8种黑卵蜂中,本种蜂发生量占总蜂量的89.2%。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商洛地区小麦、玉米暴食性害虫粘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粘虫绒茧蜂,寄生率为7.35~43.75%,以五、六龄幼虫寄生率最高,完成一个世代需18~19天,有效积温为410~425日度,在自然界年发生2~3代,羽化出蜂最为适宜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75%~80%,温、湿度过高过低则影响蜂的羽化和寿命。并对成蜂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期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本试验以有和无鳞毛层的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S.litura卵为寄主,揭示寄主卵块表面鳞毛层对夜蛾黑卵蜂寄生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寄主的卵块,无论有无鳞毛层,夜蛾黑卵蜂对卵块寄生率均达到100%,卵粒寄生率均超过95%;且对夜蛾黑卵蜂子代羽化率和个体大小均无显著影响。但无论有无鳞毛层,斜纹夜蛾卵中夜蛾黑卵蜂的羽化率均显著高于草地贪夜蛾。研究结果说明寄主卵块表面的鳞毛对夜蛾黑卵蜂的寄生作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夜蛾黑卵蜂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之一, 特别是对当前全球暴发的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控害效果。本文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 对草地贪夜蛾优势卵寄生天敌夜蛾黑卵蜂的生物学、人工扩繁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