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的一般生物学特点 鲟鱼类是一群大中型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中。史氏鲟为近代世界上尚存的26种鲟形目鱼类之一,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亚科,鲟属。鲟鱼是一相当古老的生物类群,因此有“活化石”之称,在有机体和生活环境相统一的生物演化规律支配下,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现代鲟鱼类具备了与大多数硬骨鱼所不同的性状和特征。 一、形体结构特点 史氏鲟体延长,呈圆锥形,外被5行骨板,其中背板1行,数量11-19行;侧板2行,左右各1行,每行30…  相似文献   

2.
徐乐宗 《齐鲁渔业》2004,21(1):44-46
史氏鲟鱼苗育成一定规格的幼鱼后(一般指10 g以上),其生存能力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也相应提高,进入商品鱼的养殖阶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成鱼养殖方式:放牧式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集约化养殖等。1 放牧式养殖 史氏鲟在自然界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水库和湖泊中进行放牧式养殖是可行的。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水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的苗种培育  一、水源要求及鱼池条件  (一 )水源  史氏鲟苗种培育的水源可以是井水、泉水、水库水、河水或其它符合养殖用水标准的水源。要求 pH 7~ 8.5,水温在鱼苗阶段为 17~ 20℃左右,水源溶氧大于 6毫克 /升,水质清澈,无任何污染。  (二 )鱼池条件  1.鱼苗池  (1)鱼苗池的形状和规格  鱼苗池平面形状以圆形或近似圆形为好,直径以 2米左右较为合理,水流量易控制,投喂和清理均方便。鱼苗池的总深度 60~ 70厘米,水的深度应能在 20~ 50厘米之间任意调节。上供水、中央底排水在没有过滤消毒等水处理设施的…  相似文献   

4.
徐乐宗 《齐鲁渔业》2003,20(10):46-49
1 鲟的营养需求 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五大类。不同鲟种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质和量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研究鲟的具体营养生理特性,掌握其需求,才能提供和配制出营养全面、转换效率高的饲料。  相似文献   

5.
徐乐宗 《齐鲁渔业》2004,21(2):52-54
史氏鲟患病主要是体重30~40g以下的鱼,一般体重高于50g的鱼,基本上就不再患病,成活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一种养殖鲟鱼的方式是流水水池养殖,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管理方便,其主要特点是在固定形状、规格的鱼池内,提供稳定的水流量,保证水交换量的条件下进行养殖生产。前一章的苗种培育介绍的也是这种养殖方式。一、水源条件和鱼池要求(一)水源条件1.水量较小的水源如井水,在需重复使用时,必须经过处理,如沉淀、过滤、除氨和消毒等程序。2.在选择水源时,要重点考虑,搞清水温变化规律,应尽可能选择养鲟适宜水温时间长或恒定适温的水源。3.选择水源或建池时,提供水源所消耗的能源也应在重点考虑之内。长期…  相似文献   

7.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 )孵化管理   1.水温管理   对不同水温下孵化胚胎的出膜率统计表明,孵化水温 13~ 15℃时,出膜率为 25%左右, 17~ 19℃时为 65%, 20~ 22℃时为 30%左右。可见,在人工孵化条件下, 17~ 19℃时,胚胎死亡率低,发育正常,为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 13~ 15℃发育缓慢,时间延长,坏死的胚胎数增多。 9~ 11℃时,胚胎发育至大卵黄栓期,几乎全部停滞。 24~ 25℃时,开始发育较快,同时畸变率也较高,约有 1/3,最后接近 100%,最终导致全部死亡。因此史氏鲟的胚胎发育水温应尽可能控制在 17~ 19℃之间。   如果是在一…  相似文献   

8.
徐乐宗 《齐鲁渔业》2003,20(12):42-45
5 转口期饲养管理 在自然状态下,史氏鲟主要以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并不吃人工配合饲料,但从商业养殖的角度,要大规模地进行人工养殖,依靠天然饵料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必须进行史氏鲟的食性转变,使其经过驯化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9.
史氏鲟养殖技术讲座:史氏鲟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乐宗 《齐鲁渔业》2003,20(8):53-55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亚科,鲟属。现将其生物学特性介绍如下:1 外部形态 史氏鲟体延长,呈圆锥形,外被5行骨板,其中背板1行,数量11~19枚;侧板2行,每行30~47枚;腹板2行,每行7~14枚。头呈三角形,略为扁平,侧面观  相似文献   

10.
三、开口期的饲养管理  (一 )鱼苗开口期的饲料  卤虫与水蚤对于刚开口的史氏鲟鱼苗来说比较适口,营养也较全面,但投喂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密度,鲟鱼苗才能充分摄食。当鱼苗得不到足够食物时,会引起相互残食;其次,开口之后的史氏鲟鱼苗生长速度加快,大约经过 4~ 5天左右的培育后,卤虫与水蚤也不再适口,必须改用其他的适口饲料,或用配合饲料强行驯化。水蚯蚓也是较好的鲟鱼开口饲料。但水蚯蚓对刚开口的鲟鱼苗来说,规格稍大些。在投喂前应先将水蚯蚓切碎成小段,用干净水清洗几次至无污液时再投喂。这样持续 4~ 5天后,待鱼苗…  相似文献   

11.
牛蛙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中的一种大型肉用蛙。因其鸣声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原产北美洲,一九六二年引进我国,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放养,但因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规模较大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在生产中未能显示出经济效益。当时大多半途而废,仅在汉寿县南湖渔场的一个小生态系中幸存有数量很少的种源。一九八二年,湖南省科委将该项研究作为重点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2.
大菱鲆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讲座(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霁霖  门强 《齐鲁渔业》2002,19(10):47-48
2大菱鲆人工繁殖技术大菱鲆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在欧洲进行了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菱鲆的人工繁殖与其它鲆鲽类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大菱鲆亲鱼在人工条件下不能自然产卵受精,排卵节律特殊,最佳采卵“窗口”狭窄和日采优质卵率低等,卵子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苗种的成活率低等,人工育苗难度大,成为发展规模养殖的瓶颈。要达到理想的繁殖效果,就必须从亲鱼培育着手,严格执行生产和技术操作规程。2。1亲鱼培育和采卵2.1.1亲鱼的选择 从2龄养殖成鱼中选择体形完整、色泽正常、健康活泼、体表光亮、体重在1.5~2.0kg以上的亲体作为繁殖用亲鱼。雌雄比例为2:1,至少要达到1:1。单茬育  相似文献   

13.
雷霁霖  门强 《齐鲁渔业》2002,19(12):48-49
4大菱鲆的病害防治 随着大菱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大环境的影响,在短短的3年里,各种各样的疾病也纷至沓来。由于病害的影响,某些养殖场养成期的成活率还不到70%,甚至全军覆灭,目前由病害造成的损失可高达3亿人民币。病害成为制约大菱鲆养殖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疾病的综合防治成为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中的重要内容。4.1病毒病 国内养殖大菱鲆发生的病毒病,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淋巴囊肿病,其症状、流行情况、危害和防治方法同其它鱼类基本一样。已报道过的病毒病还有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病(IPN)、大菱鲆旋转病毒病(TRV)、红细胞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疱疹病毒病、神经  相似文献   

14.
1 场地及设施条件 温室内共设置蓄养池3个,蓄水池1个.蓄养池长方形,长8m,宽3m,高2m.蓄水池主要起调节水温,保持水温稳定作用.池内有热水管、冷水管和增氧机.采用锅炉加温.  相似文献   

15.
大菱鲆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讲座(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霁霖  门强 《齐鲁渔业》2002,19(9):43-46
大菱解是原产于欧洲沿海的一种名贵比目鱼类。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低水温生活,肉质好,市场潜力大等优点,相继成为欧洲各国开发的优良海水养殖鱼类之一。自英国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以来,商业化的养殖已形成规模,世界上其它各国也竞相引进。我国自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该良种以来,经过10年的科研攻关,在驯化、养成、亲鱼培育、苗种培育、营  相似文献   

16.
史氏鲟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水产养殖》2000,(1):34-35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属鳄形目、鲟科,是一种原产于黑龙江的冷水定居性鱼类,主要在北方养殖,因其具较高的经济、食用价值,近年来逐渐南移,并有成功的例子。下面就其养殖技术作初步的探讨。1种苗生产1.1产卵环境产卵地为面积40m2左右的水泥地,底质为沙砾,水深0.5-0.6m,水温21℃~25℃。1.2亲鱼选育雌鱼宜选用9龄以上,体重在15kg以上,成熟度到IV期末的个体,雄鱼选6龄以上,体重5kg以上个体,以可播出精液为佳。雌雄性比为1:2。1.3人工健产每年的5-6月为催产期,使用LRH-A为催产剂,雌鱼剂量为35-100ug/kg、…  相似文献   

17.
<正> 由水利部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实验站,黑龙江省科学院特种水产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水产研究站等联合攻关的史氏鲟人工繁殖科研项目,1988年6月在其实验基地—黑龙江畔的勤得利农场进行实验获得成功。史氏鲟是黑龙江中珍贵的经济鱼类。为了解决其资源逐年减少的问题,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8.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工采卵授精 (一)催产剂及注射方法 鲟鱼的人工繁殖采用类固醇激素类似物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为催情药物。一般采用一次注射,也有采用二次或三次注射的情况。在产卵场捕获的雄性亲鲟,性腺成熟度情况都较好,不需要注射,轻压腹部就有精液流出,精液质量好。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大,游动能力强,时间长,鲫鱼的精子与其他鱼类精子相比个体大,寿命长,在无激活的情况下,4℃保存24小时不会影响受精质量。如果雄亲鲟压腹部无精液流出,则考虑进行一次注射。雌亲鲟的注射次数主要视其性腺发育的成熟程度而定,一般成熟度好,性腺…  相似文献   

19.
国宾 《齐鲁渔业》2004,21(4):15-16
杂色鲍是珍贵的海产软体动物,软体部非常发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八珍”之冠。其贝壳可做中药,称为“石决明”,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现将杂色鲍人工繁殖及养成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