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伊犁河谷昭苏县杨树群落(H1)、羊草单优势种群落(H2)生境内的羊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H1、H2样地内羊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数量分别由3个龄级和4个龄级组成,且随着龄级的增大迅速减少;各生境羊草种群年龄结构同为增长型.(2)两个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根茎长度均由4个龄级组成,其中H1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根茎长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H2样地为稳定型.(3)两个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生物量与分蘖株数量龄级构成相同,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根茎生物量均由4个龄级组成都为稳定型.各生境分蘖株和根茎生物量年龄结构均以低龄级居于优势位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6个群落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种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98.0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98 4和0.455 7;依据PPB、h和I估计的各种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PA>PB>PD>PC>PE>PF。华北驼绒藜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4.333 2,大于1。根据聚类分析,大致可以将6个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分为荒漠化草原种群和典型草原种群。生境片断化目前尚不足以导致华北驼绒藜特定基因丢失,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3.
桑树种群遗传结构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探讨桑属植物种群间遗传变异规律 ,采用显性分子标记RAPD技术 ,对我国桑树现行分类的 15个种、4个变种及近缘属的 4 8份供试材料进行了桑属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桑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78 95 %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 (I)具有相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 ,即种群组成差异越大 ,h与I指数越大 ,桑属种群的h指数为 0 1893,I指数为 0 30 91;桑属种群总基因流值Nm<1(0 5 2 2 0 ) ,基因分化系数Gst为 0 4 75 3;AMOVA分析表明种群内的变异百分率为 72 6 5 % ,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 ;UPGMA聚类结果与基因流值、基因分化系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对于了解扩散、基因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小尺度下4个高原鼢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4个种群有效等位基因(Ne)为83.6,种群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最高为0.32,平均期望杂合度(He)最高为0.5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遗传多态性处于中等水平。2)种群遗传结构推导分析结果为 4 个种群被分成 2 组,MYT(马营滩种群)为一组,XNG(下南泥沟种群)、MYR(马营河东边种群)、MYL(马营河西边种群)为一组。3)试验区高原鼢鼠种群间近交系数(FST)都大于0.05,种群间的基因流值(Nm)都小于1,特殊岛状栖息地限制了高原鼢鼠种群基因流,河流和公路可能对种群内和种群间个体交流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多态性丰富的羊草叶绿体非编码区片段,本研究以9个不同地理位置的羊草居群为材料,通过对12个叶绿体非编码区DNA片段测序及其序列间变异分析试图从中找出有遗传差异的叶绿体DNA(cpDNA)片段,并利用有多态性的cpDNA片段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序列ndhF-rpl32、trnL-trnF、trnC-ycf6、aptI-aptH具有比较丰富的变异,可作为下一步研究野生羊草群体遗传学和谱系地理学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在37个羊草个体4条非编码区片段的合并序列中,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d)为0.928,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101;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58884,基因流(Nm)为0.17,基因流较小;中性检验Tajima’s D(-1.08542)和Fu’s Fs(-5.301)均为负值,且差异不显著(P0.10),推测羊草遵循中性进化理论,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AMOVA结果显示,65%的分子变异出现在居群间,35%出现在居群内;Mantel检验得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449,P0.05);居群分化值Nst 0.386(0.1865)大于Gst 0.234(0.1506),差异显著(P0.05),表明羊草居群存在分子谱系地理结构。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到,羊草15个单倍型分为两大分支,H2和H10聚为一支,它们与别的居群个体亲缘关系较远,其余单倍型聚为另一支;单倍型网络图显示,H2和H12、H10和H12亲缘关系较远,与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羊草的种质资源保护、谱系地理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了内蒙古中东部草原9个羊草群落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种群数量特征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自东向西减少, 群落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表现出地带性变化.在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羊草群落的种类组成较复杂、种类较多,羊草的优势较明显;在生境条件较差的地方,羊草群落的种类组成较简单、种类较少,羊草的优势下降.同时,由于局部地形起伏导致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群落种类组成和群落优势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地带性.群落的相似性与其生境条件的相似性有关.羊草不同地理种群的数量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变化,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别是土壤水分的逐渐降低,羊草种群密度、生物量、优势度逐渐下降,羊草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小,这是羊草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的一种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了内蒙古中东部草原9个羊草群落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种群数量特征的空问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自东向西减少,群落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表现出地带性变化。在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羊草群落的种类组成较复杂、种类较多,羊草的优势较明显;在生境条件较差的地方,羊草群落的种类组成较简单、种类较少,羊草的优势下降。同时。由于局部地形起伏导致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群落种类组成和群落优势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地带性。群落的相似性与其生境条件的相似性有关。羊草不同地理种群的数量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变化,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别是土壤水分的逐渐降低,羊草种群密度、生物量、优势度逐渐下降,羊草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小,这是羊草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的一种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多态性丰富的羊草叶绿体非编码区片段,本研究以9个不同地理位置的羊草居群为材料,通过对12个叶绿体非编码区DNA片段测序及其序列间变异分析试图从中找出有遗传差异的叶绿体DNA(cpDNA)片段,并利用有多态性的cpDNA片段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序列ndhF-rpl32、trnL-trnF、trnC-ycf6、aptI-aptH具有比较丰富的变异,可作为下一步研究野生羊草群体遗传学和谱系地理学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在37个羊草个体4条非编码区片段的合并序列中,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d)为0.928,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101;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58884,基因流(Nm)为0.17,基因流较小;中性检验Tajima’s D(-1.08542)和Fu’s Fs(-5.301)均为负值,且差异不显著(P>0.10),推测羊草遵循中性进化理论,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AMOVA结果显示,65%的分子变异出现在居群间,35%出现在居群内;Mantel检验得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449,P<0.05);居群分化值Nst 0.386(0.1865)大于Gst 0.234(0.1506),差异显著(P<0.05),表明羊草居群存在分子谱系地理结构。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到,羊草15个单倍型分为两大分支,H2和H10聚为一支,它们与别的居群个体亲缘关系较远,其余单倍型聚为另一支;单倍型网络图显示,H2和H12、H10和H12亲缘关系较远,与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羊草的种质资源保护、谱系地理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控制火烧的方法,研究了火烧对内蒙古草原羊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不利于羊草种群枝条的生长发育,抑制羊草的生长高度,降低其单枝干重。但在羊草样地内,由于火烧可以极大地提高羊草种群的密度,增加种群的总地上生物量,因此从种群整体角度来看火烧对羊草群落中羊草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研究结果来看,每隔几年(大约4~5年)适当火烧一次非常有利于羊草种群的发展,火烧效应至少可以维持4~5年的时间。然而,连年重复火烧将对羊草种群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火烧对羊草种群的作用效应受环境状况的强烈影响,在水分条件和土壤理化性状较差的大针茅群落中,火烧会对羊草种群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SSR分子标记对内蒙古野生扁蓿豆4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2对引物共扩增出66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2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639,种内总基因多样性为0.2223;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2153,96.8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1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312,基因流为15.5256;4个种群间有一定遗传分化,但遗传漂变不会引起遗传分化.UPGMA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优先聚集.  相似文献   

11.
俞靓  井赵斌  程积民 《草地学报》2012,20(3):512-517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旨在探讨本氏针茅遗传变异产生的分子生态机理,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100个供试单株中,采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6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87,Shannon 信息指数(I)为0.2975,各种群之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63.01%,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36.99%,遗传分化系数φst 为0.6300,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468,表明本氏针茅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种群间,而种群内变异相对较小,且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2.
利用SRAP标记对来自西藏境内的4个光核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选用20对引物对4个居群的70份材料进行扩增,检测到338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96%,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194 3和0.295 5。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89%,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46 0和0.383 9。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70 9,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213 0。UPGMA聚类图中,70个个体未按4个居群各自聚在一起。结果表明,光核桃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小,居群间的基因交流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桑天牛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为探讨桑天牛在不同区域暴发危害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6个桑天牛地理种群的DNA进行扩增,5对引物组合得到扩增条带共241条,有多态性条带196条,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33%,其中杭州种群具有13条特异条带。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来自河北省的4个桑天牛地理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70 3;来自浙江杭州的桑天牛种群与来自河南济源的桑天牛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97 2,二者与河北省的4个桑天牛地理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18 2、0.333 4。聚类分析也显示,地理上相距越远,桑天牛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越大。  相似文献   

14.
12个无芒雀麦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PD分子标记对12个无芒雀麦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9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7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5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51.72%.无芒雀麦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数为7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36%,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33,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843.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2735,说明无芒雀麦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种群内.聚类结果显示,部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例外,这可能与人类的广泛栽培加大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SSR分子标记,对河南省15个居群共288份狗牙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扩增出173条条带,其中16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4.29%,表明河南省狗牙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15个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857,即发生在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达到38.57%,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部,居群间基因流为0.7964,居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不同居群间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是0.746~0.964,平均为0.767。15个居群间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居群间没有完全按照地理来源进行聚类,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矩阵之间的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288份狗牙根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73~0.5205,平均为0.3113,UPGMA聚类结果将所有材料分为3组。基于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可将288份狗牙根材料分为2个亚群和一个混合型群体,与288份材料的UPGMA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判断两个亚群的遗传背景单一,混合型群体存在一定的种质基因渗透,遗传背景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AFLP标记对采自非洲以及中国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五省区的共44份野生狗牙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对引物共扩增出46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45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7.64%,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64~0.95,平均GS值为0.76。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成五大类,分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大致相符,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由此可见,丰富的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狗牙根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标准黑褐色水貂、蓝宝石貂、咖啡色貂3个品种的89个个体进行了RAMP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多态性高。14个引物组合扩增出的81条DNA片段中,7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比例为92.59%,每个引物组合可扩增4~8条多态性条带,平均5.78条。多态条带比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Nei氏基因多样度(h)均显示水貂与彩貂品种较〖JP2〗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ei遗传距离、Gst基因分化系数显示水貂与彩貂品种间遗传分化程度不高,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  相似文献   

18.
赵琴  刘君  杨志民 《草地学报》2012,20(6):1156-1162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全球最重要、品种最丰富的暖季型草坪草种之一,种或品种间形态相近,采用传统形态学和田间小区试验等方法难以作出鉴定,本试验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9份常用狗牙根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对引物共扩增出1326个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93.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21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71%,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69~0.797,变幅为0.328。聚类分析表明,在GS值为0.648处,可将9份常用狗牙根材料分为5类:T-419、小矮人和老鹰草为一类,摄政王单独为一类,瑞拉和黑杰克为一类,南京狗牙根和普通狗牙根聚为一类,阳江狗牙根单独为一类。依据P7/M3引物对电泳图谱,构建了9份狗牙根材料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9.
阳翠  张晓岗  杨玉蓉  刘萍 《草业科学》2012,29(11):1692-1697
为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野生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资源,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22个苦豆子居群进行研究,从DNA水平探讨苦豆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31条RAPD随机引物共检测出314条扩增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285条,多态性比率为90.7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01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3 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14~0.709,所研究的苦豆子居群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22个苦豆子居群聚为6类,不同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陈辉  杨晖  强维亚 《草业学报》2016,25(9):96-103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歪头菜自然居群的10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0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比率(PPB)为95.65%,在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为24.35%~49.70%。POPGENE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Nei’s 基因多样性(H)为0.2632,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046,基因流(Nm)为0.4553,基因分化度(Gst)为0.5283,AMOVA分析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为50.51%。研究表明,10个采样点的歪头菜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在居群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且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于居群内的分化程度。同时,证明了环境压力大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高低具有选择作用,环境压力小的烟台和环境压力大的合作地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环境压力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不仅对于了解歪头菜遗传进化和其生长地的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合理利用歪头菜遗传资源及育种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