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园林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结合地势,灵活分布;各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一块不大的区域内,运用对比、衬托、层次、对景、借景等手法,以山水关系为主线,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营造出美妙意境。公元1368年至公元1911年,明清的宫苑都为艺术水平很高的山水宫苑,是我国古代造园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古典山水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其"虽由人做,宛如天开"的造园观在园林选址与规划等方面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园林艺术的叠山理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是以山水园的特色而著称。它是在山水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园景立意、构思和功能要求,因山就水布置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使之互相协调地,构成符合自然规律的环境空间,以回归自然,并展现高於自然的艺术境界。山石和水体在园林中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恰好说明了造园中山与水的相互依赖关系。一、假山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西方园林重雕塑,中国园林嗜假山。每当我们游览中国园林,总会被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峰所吸引。无论是哪个省份,几乎凡有园林,必有山石。可见假山叠石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是十分显著的,从而成为中国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艺术形象,确是中国园林一大创造。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名山大川,这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中国也是盛产石材的国家,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崖、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再加上恰当的植物配置,增添了园林的山野趣味,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园林又有“城市山林”的别称。这与山水画的“咫尺山林”的理论相同,以艺术再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既然是以艺术再现,那么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秦朝便开始了以山水为园林造景主题的造园法,二千多年以来,我国的造园艺术一直围绕这个主题发展。从山水主题出发,我国历代造园家特别重视“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原则,无疑这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一大长处,但是,实际上“因地制宜”这一原则有很大局限性。从中国古代园林的内容上看,不论是帝王、官僚苑囿,或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山水之美的形而上的认识,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山水情怀。这种山水情怀表现在山水诗、山水画中,更表现在山水园中。即使在壶中天地式的小园中也能通过象征、因借等造园手法,营造出小中见大、山水相依的境界。山水情怀既是中国造园的缘起,又是造园的指导思想,更是园林鉴赏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景到随机,师法自然"是中国传统造园方法的精华。文章将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山地园林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了传统造园艺术特点及景到随机、师法自然在古代山水园林中的运用。结合城市山地公园本身的景观特色,将"景到随机,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融入山地公园的设计当中,从而探索出适合城市山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手法,以指导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7.
营造园林耗资较大、用时较长,盛世繁荣安定、物阜民丰,造园相对更容易实现,"盛世造园"逐渐成为时下学术界一个常见不疑的论断。实际上,在中国园林历史上,盛世造园的实例有之,乱世兴园的现象也很多;古代文人园林多为写意性的精神家园,对盛世的物质基础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盛世"与"造园"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顺承关系,"盛世造园"这一论断不仅存在学术认知上偏谬,对当代园林事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以古鉴今园林创造只有以自然为师,与古典园林文脉相承,以古鉴今,与时俱进,方能创造出今日园林之辉煌。在江南园林中,依托自然山水,又能延引山水,使人工山水与自然山水融洽有情,浑然一体者,应首推无锡寄畅园。寄畅园在江南众多山麓墅园中独树一帜,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寄畅园造园艺术的剖析,不难看出其对无锡近现代园林建设诸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北园林造园风格浅析张谷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是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的造园风格主要分南、北两方。南方园林主...  相似文献   

10.
朱纯 《广东园林》2020,42(4):76-79
古人崇尚自然山水,从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感悟,发展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山水文化观。《瑶溪二十四景诗》正是受传统山水文化观影响的清代文人刘彤以诗文描述的瑶溪二十四处景色。对景诗的赏析,能感受到瑶溪蕴含的人居环境山水文化,更能为现代“诗文造园”带来启发。现代诗文造园者往往更需要具备学识广博的才能,通晓山水园林文化意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巧用心思,精细设计施工,才能创作出与环境相融,并能引人共鸣的优秀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1.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而置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因此,研究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园林中合理利用置石的新方法,对置石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园林环境中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涛 《绿色科技》2011,(12):38-39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在创造手法上,还是审美标准上,都与中国山水画画理相通,在造园构景时借鉴了很多山水画理论,从虚实相济、山水开合、以小见大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画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园林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和自然特点,重庆园林在历史上有其独特之处。在广泛调查重庆传统园林及相关要素的基础上,从园林类型、选址、建筑及装饰、理水、植物、山石与盆景等方面分析了重庆传统园林的特点,得出“重庆传统园林具有历史纪念性园林的特征,在造园上体现了园林与自然山地的结合,与自然山水的协调,因此,自然山水是重庆园林未来创作需要把握的总体特征,自然山水园是重庆园林发展的方向”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古典园林的修建,除修筑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赋予其诗情画意,用人工仿照的自然山水风景,构成如诗如画的人文景观。所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古建筑、山水、植物、彩绘、雕刻甚至古诗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化,已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园林体系。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中西方园林由于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各自形成了独有的园林风格,从山水、建筑、植物等方面分析了东西方的造园要素。通过中西方园林的深入比较,探讨了新时期园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中西方园林由于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各自形成了独有的园林风格,从山水、建筑、植物等方面分析了东西方的造园要素。通过中西方园林的深入比较,探讨了新时期园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突出主题清无锡人钱泳有言:"造园如作诗文"。吟诗作文必有鲜明主题,造园亦然。而主题鲜明的园林则高屋建瓴,纲举目张,常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故主题彰显与特色鲜明存乎一种内  相似文献   

18.
造园如同作诗文.从造园伊始至园子为大家所认同,"立意""构象""入境""抒情"哪个环节都不能少."立意""构象"主要由造园家去完成,而"入境"得由造园家与游人共同参与.为什么?造园家通过其创造性劳动,使园子臻于美好境界,但这种"入境"只有园子成为游人的审美对象并经过审美者(游人)与对象(园林)之间的"交流"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当今市场上的主流院墅,皆为"合院形式",从规划布局上可分为北方合院派和南方园林派。合院派延续四合院围合之势,形式严谨,多设计庭院空间。园林派则以"天人合一"为造园理念,多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传承对象。杭州华元和庄借鉴苏州写意山水式造林手法,在吸收西方现代生活流线的同时重现了传统园林的白墙灰瓦。以华元和庄自然山水景观设计为探讨了对象,分析了留园造景艺术对其的影响,并通过该案例研究南方新中式园林风格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应用,提出了该风格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正  忻一平 《国土绿化》2010,(11):11-12
<正>借景是中国园林值得大书一笔的造园手法之一。它似乎让人在不经意处偶得妙景,然而这"不经意"可能恰恰就是造园家必须反复推敲、着意经营的点睛之笔,故《园冶》有言:"构园无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