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材料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小孢子发育时期、分离和培养方法、预处理、培养基及其添加物、胚状体诱导、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等。展望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材料的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培养技术以及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等的研究情况.同时也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获得大白菜单倍体植株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一材料基因型、供体母株生长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方法、培养条件和影响植株再生频率的因素以及小孢子植株的加倍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中的加倍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Leica体视显微镜, DAPI荧光染色观察比较大白菜小孢子正常发育为成熟花粉粒与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细胞核的分裂方式, 探讨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其自然加倍的机理。观察结果显示以B途径为主要发育途径的大白菜小孢子, 胚胎发生的启动机制是热激诱导下单倍体小孢子体积膨大, 染色体发生自然加倍, 从而激发小孢子进入孢子体发育途径; 大白菜小孢子胚再生植株具有较高的自然加倍率, 这与小孢子培养热激诱导激发小孢子单核自然加倍为二倍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孢子培养创建大白菜初级三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申书兴  侯喜林  张成合 《园艺学报》2006,33(6):1209-1214
 创建大白菜初级三体是开展基因染色体定位等细胞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从四倍体大白菜9405自交系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中, 筛选出79个2n + 1植株。通过根尖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 并结合减数分裂和植株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从中鉴定筛选出了一整套初级三体。各初级三体在植株的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四倍体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创建初级三体的快捷简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3):195-200
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文章系统论述了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供体植株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以及小孢子胚再生植株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从事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提供系统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基因、温度和培养基,遗传基因对小孢子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低温预处理花蕾可明显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率,高温预培养能促进胚状体诱导,NLN-13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谷胱甘肽、L-丝氨酸可明显促进小孢子胚状体形成.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引进"夏将军"大白菜为试材,试图建立高效大白菜(B.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活性炭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活性炭可显著促进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成胚,达340胚,较对照提高66.61%。但是随活性炭浓度提高,对小孢子成胚具有抑制作用;在MS培养基中添加0~150 mg/L活性炭对子叶形胚状体成苗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100 mg/L活性碳处理可促进双苗发生,成苗率为131.25%,比对照提高了16.67%。但活性炭浓度含量过高,则抑制小孢子的成苗。  相似文献   

9.
以多种类型的大白菜品系及F1为试材,探索了若干因素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的成胚能力差异极大,产胚量最高的基因型达到187个/皿,最低的为0个/皿;NLN-13液体培养基中BA的浓度为0.2mg/L(毫克/升),有利于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NLN-13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少量活性碳可明显促进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在1/2MS+3%蔗糖+0.8%琼脂+0.1mg/ml(毫克/升)NAA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良好,将已生根的小孢子植株移到1/2塘土+1/2粪土的盆中便可成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大白菜吉红82、#534DH 群体及#438 群体为试材,研究了利用细胞破碎仪机械提取小孢子与人工挤压提取小孢子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活力及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提取替代人工挤压可在短时间内同时提取多份样品,并可快速调整小孢子的培养浓度。收集40 个适期花蕾于5 mL 离心管内,3 000 r·min-1 破碎10 s,将提取的小孢子定容于25 mL NLN-13 培养基,可确保小孢子浓度在适宜培养范围内,并成功诱导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和振荡培养对提高大白菜胚诱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1个大白菜品种(品系)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活性炭和振荡培养对小孢子胚诱导和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个大白菜品种有9个诱导出胚,每花蕾诱导胚数0.056~12.67个。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Y536和Y585胚诱导率分别提高了16.1和4.8倍,极难诱导出胚的材料Y516也诱导出胚;采用振荡培养方式(65r/min),Y531和Y445胚诱导率较静置培养分别提高了18.23%和30.91%,出胚时间提早2~4d。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阳  叶雪凌  冯辉 《中国蔬菜》2006,1(7):16-18
以福田50、长快两个大白菜一代杂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形成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1.0mg·L-1的NAA对大白菜小孢子胚的发生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生长素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加大。2,4-D对小孢子胚的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胚状体的发生,而较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ZT的最适宜浓度为0.2mg·L-1,6-BA的最适浓度为0.4mg·L-1,且6-BA的作用大于ZT。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综合影响是两者影响的叠加。NLN培养基是最适于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基本培养基。活性炭对大白菜小孢子胚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豫白菜7号(豫园1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此技术与花药培养胚诱导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效率比花药培养高数十倍。常规育种需5~6代自交才能得到相对纯合的自交系,而游离小孢子培养只要1~2年就能获得基因完全纯合的双单倍体系。豫白菜7号(豫园1号)为两个游离小孢子培养产生的自交不亲和系(纯系)配制的一代杂种,表现整齐一致、抗病、高产、优质、耐贮藏,生育期75~80天。每667m2净菜产量6036.7~7538.8kg,比鲁白8号增产8.36%~24.4%。1994~1997年累计推广3.01万hm2。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影响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影响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的因素,总结了大白菜小孢子胚再生植株的继代与加代技术,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这项技术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百合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该试验以1个野生种和5个杂种系共6份百合为试材,对小孢子发育阶段与花蕾及花药外部形态的关系、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培养基类型及基因型对小孢子发育与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处于单核期的花蕾长度因不同基因型而异。处于单核期的花药颜色均为浅黄色,花粉颜色为淡黄色,可作为采样适宜期表型指标。与NLN和PG-96M培养基相比,百合不同基因型的游离小孢子在FHG培养基中能保持较高的活力且能诱导小孢子分裂。因此,FHG培养基可作为百合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首选基本培养基。不同基因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异常率与杂合度、小孢子的发育及活力紧密相关,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及‘Tresor’在培养期间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率低、小孢子活力较高且活力下降速度较慢;杂合度高的品种‘Robina’则异常率较高、活力下降较快。因而染色体异常率低的野生品种和亚洲百合品种更适合作为百合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材料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预处理和预培养、培养基成分、培养技术),并对胚状体发生与植株再生、DH纯系获得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展望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3 号单体异附加系(AA + C3)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结球甘蓝C02 连锁群相对于大白菜的特异InDel 标记对获得的小孢子植株进行鉴定,从17 个小孢子植株中筛选出1 个具有结球甘蓝特异条带的植株。通过对InDel 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该植株中外源甘蓝片段的大小为1.03 Mb。利用大白菜A 基因组10 个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100 个InDel 标记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初步确定了该植株中甘蓝染色体片段位于大白菜5 号染色体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结果显示,该植株染色体数为20 条,为添加结球甘蓝3 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  相似文献   

18.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倍体育种是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并快速固定优良性状的有效方法,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获得单倍体的最佳途径。现从取材、预培养、游离、分化和再生5个方面综述了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围绕基因枪微粒的制备、大白菜小孢子对基因枪轰击的耐受能力以及小孢子的胚胎发生能力开展研究,初步建立了以小孢子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体系。高胚胎发生的大白菜材料‘CC-4’的小孢子在基因枪7.58×10~6 Pa爆破压力,9 cm的轰击距离下,利用直径0.6μm,亚精胺包裹的金粒子微弹以每次500μg的金粒子量连续轰击5次,小孢子活力不受影响,培养1 d后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平均每皿可获得20个以上转化小孢子;小孢子培养15 d后成功获得胚状体,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平均每皿最多获得4个遗传转化的胚状体,40个花蕾可获得20个以上转化胚状体。初步探讨基因枪法介导大白菜小孢子结果表明:大白菜小孢子数量庞大易收集,可耐受基因枪的多次轰击,并能继续保持胚胎发生的能力,作为新尝试的遗传转化受体,有可能是解决白菜类作物再生困难,提高转基因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大白菜的育种进程,但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阻碍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本文介绍了大白菜小孢子培养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减少污染的发生,提高小孢子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