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各有不同,依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各有不同,依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建平 《农业与技术》2006,26(6):151-154
根据山西省近10年来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阶段研究了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指标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各指标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其中农机总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对山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农村用电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减弱,化肥用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得出了今后山西应优先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率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正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80-2581,2594
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涵义,指出了农业现代化对于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意义。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和农用柴油使用量是影响江苏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对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依赖程度最高。并指出江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应当走环保高效、能源节约的农业,并积极推进现代集约化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农业与技术》2007,27(1):134-137
根据1991-2004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统计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农用固定资产资金额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农业物质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明显,其中农机总动力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近年来明显增强,而农村劳动力、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宝鸡市是我国西部地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作用.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宝鸡市农业总产值与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在其发展趋势预测基础上,提出宝鸡市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中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82-8685
选取2009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构建了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排序,并结合区域总体经济实力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我国各区域内部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区域总体经济实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区域总体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不和谐特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王志刚  姚冰  王辉杰 《农业展望》2013,9(2):56-59,6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评价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分别分析了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耕地环节,最低的是机械收获环节,此外,受陕西省地形地貌的限制,大中型农业机械对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发展态势均落后于小型农业机械,但作用潜力更大。最后,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逐渐地迈向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行列,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呈现了高速的发展模式。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农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较大,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生产条件是主导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农业生产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直接的。现阶段,多元化统计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从农业生产条件入手,分析多元统计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希望对同行工作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为了及时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动态,使农业现代化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必要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定量综合评价。基于2007年以来陕西省农业现代化的统计数据,采用德尔菲法与多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陕西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农业现代化在4项准则指标,13项具体指标下的发展动态及其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陕西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和短板。结果表明,2015年陕西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起步阶段稳步跨入基本实现阶段,综合得分达到75.40分。农业现代化达标水平也从良好达标发展到优等达标,达标率达到83.78%。但陕西省现代农业建设还存在很多短板,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水平未取得进展,指标达标结构不平衡,7项具体指标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因此,为促进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主攻现代农业薄弱环节,优化农业现代化整体达标结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追赶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构建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1978-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刻画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三化"彼此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动态协整关系。城镇化对农牧业现代化短期内作用不明显,长期内引领作用强化。工业化对农牧业现代化短期内作用显著,长期内带动作用弱化。农牧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在短期内显著,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长期和短期内都显著。促进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增强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是新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县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探索对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对于制定新的经济形势和条件下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数据可获取性,选取全国1980个县的数据,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分析评价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全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全国平均综合指数只有48.62,综合指数在60以上的仅有两个县。各县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高的江苏省太仓市达60.72,最低的西藏改则县仅为28.09;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县一般是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反之亦然。农业大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定高,农业小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定低。县域农村城镇化整体水平较高,平均指数为53.22。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力度要大于经济发达省份的县;经济落后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情况对1980个县进行分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农业现代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序特征方面,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除1997年出现小幅下降外不断提高,并且2002年之后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水平呈现较稳定的增长;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整体变化类似,但2008年出现下降,且2009之后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水平波动变化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从空间分异情况看,郑州、焦作、襄阳三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地区差别较大,其余地区相邻之间的差距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等级层次相对不明显。从整个分布格局看,第三、第四、第五级别区组成的区域占据了绝对主导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区,第一、第二级别区分布范围小且在郑州及其北侧小范围集中,整个区域的分布格局极其不平衡且局部差异大。基于评价结果进行了原因解读,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提出了定位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扩大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本文构建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贡献和改变城乡推拉力实现的;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不一致,该异质性根源于农业贡献对城镇化作用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业贡献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本文建议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深化农业机械化普及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提升西藏农业产业化水平,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扩大农牧民增收以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并因区域特点和农业比较优势而存在差异.中国广西地区和东盟国家同具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但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数据分析探讨通过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有效建立区域间农业合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为农业现代化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迅速加快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管理的责任越发重大,作用也愈加重要.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不适应性.对此对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出发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用AHP法测算福建省67个县(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用聚类分析把相关县(市)分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为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中等水平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等三类,并探讨了每一类型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与进一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析城乡一体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基于观念引领、政府推动、技术诱致、层次递进等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为例,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探讨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表现出农业GDP占比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趋于稳定、农业结构在深刻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经营在生产要素演变中实现规模化、农业流动要素投入在科技进步中出现新趋向、农业增长方式在效率提升中逐渐转变、农民收入在城乡差距缩小中快速增长等六个方面特征。其实践路径是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引领下,政府通过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和支持保护等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动,导致生产要素的资本技术诱致,从而实现了农业基本现代化。继续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资本再深化,是苏州农业现代化层次递进路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