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专用小麦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从疆内外引入了26个春小麦的品种,田间观察测定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各个农艺性状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叶距与单株粒数、穗长与穗叶距、芒长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穗数、株高与穗叶距、容重与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贡献最大的为千粒重,穗叶距、容重、株高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相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贡献.而芒长、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均为负数,它们之间的增长是异向的.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产量和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营养体各器官氮的水平动态以及氮的转化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植株营养体各器官干物质总的积累趋势为开花期开始增加,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成熟;氮的含量变化为开花期最高,随籽粒灌浆逐渐下降,成熟时降至最低。籽粒氮含量变化呈“V”型曲线,籽粒氮素积累呈“S”型  相似文献   

3.
4.
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刘晓冰  李文雄 《作物学报》1996,22(6):736-740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Roblin、东农7742和新克旱9号,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由开花14天开始逐渐减少,成熟期达最低值,品种间的差异仅表现以14天和20天两个时期:淀粉积累动态与可溶性糖变化规律相反,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蛋白质积累动态年际间稍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开花  相似文献   

5.
6.
籽粒颜色和籽粒蛋白质含量(GPC)是用于麦芽制造和酿造业的大麦籽粒的两个最重要的特性。籽粒颜色是受由涉及Cochilobolus sativus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和Alternaria spp.在内的几种真菌引起的综合病害(籽粒褪色病,KD)负面影响的。KD使外稃和内稃变成褐色和黑色,这将降低籽粒用于麦芽制造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品种氮的吸收积累和转运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张庆江  张立言 《作物学报》1997,23(6):712-718
春小麦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不同器官全N含量均存在着差异,表现为叶片〉叶鞘〉茎杆。叶片、叶鞘、茎杆和籽粒N积累峰值依次出现有孕穗期、抽穗期、开花盛期和乳熟末期。开花前N素主要积累在叶片中,生育后期籽粒成为N素的主要贮存场所。籽粒N主要来自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N的再分配,再分配N占籽粒N的53.0%-80.8%,各营养器官贮存N对籽粒N贡献的大小是叶片〉茎杆〉叶鞘。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N素含量的变化曲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玉  谷淑波  于振文  许振柱 《作物学报》2011,37(11):2030-2038
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9411、济南17、烟农19、泰山23和鲁麦21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贮藏蛋白各组分含量积累动态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依据国家标准GB/T17892-1999,将6个品种分为一等强筋(I)、二等强筋(II)和中筋(III) 3组。I组和II组比较,籽粒贮藏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I组籽粒谷蛋白含量高于II组,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醇/谷比值)低于II组。花后20~36 d,籽粒醇溶蛋白含量为II组>I组>III组;花后20 d,谷蛋白含量为I组显著高于II组和III组,醇/谷比值为II组显著高于I组和III组;花后28 d和36 d,谷蛋白含量为I组>II组>III组,醇/谷比值为II组> III组>I组,表明灌浆中后期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积累速率的不一致性,导致不同品种醇/谷比值的差异。花后12 d,I组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显著高于II组和III组;花后20 d至成熟期,为I组>II组>III组。不同组间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积累动态的差异与谷蛋白一致。花后12 d和20 d,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籽粒谷蛋白含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的比值(HMW/LMW)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花后20 d,其活性与醇/谷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花后20 d和28 d,内肽酶活性与谷蛋白含量、HMW/LMW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籽粒灌浆前中期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中后期内肽酶活性高,则籽粒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及HMW/LMW高,醇/谷比值低,利于形成一等强筋小麦的蛋白质品质。  相似文献   

9.
Proteinandoilaretwooftheimportantquantitativetraits closelyrelatedtothenutrientqualityinsoybean(Glycinemax[L.]Merry).Thecontentandyieldofproteinandoilhavebecomeoneof themaingoalsinsoybeanbreeding.Forsoybeanbreeding programs,understandingtheinheritanceisofimportance.Genetic analysesofproteinandoilcontentinsoybeanseedhavebeen reported.Mostofthestudiesshowedthatproteinandoilcontentare quantitativelyin herited[1-9].Geneticeffects[1-3],heritability[1,4-7]andcorrelation[8,9]ofproteinandoilcontenti…  相似文献   

10.
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转基因水稻株系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的关系仍不十分清楚。本试验以日本晴和以其为亲本通过转基因方式获得的5个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的水稻株系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上述株系产量的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蛋白质含量高的水稻株系,其产量水平相对较低,结实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各株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明显增加,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少,抽穗后叶片功能期相对较短,光合速率低,灌浆结实期茎秆中的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转运率低,引起结实率下降,是导致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水稻株系产量降低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3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起垄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栽培可以提高灌浆初期小麦旗叶及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灌浆后期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但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起垄栽培可以显著提高藁麦8901和郑麦975子粒蛋白质含量,而对弱筋品种豫麦50号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硫肥对中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不同穗型的中筋高产小麦品种豫农949和兰考矮早八为材料,于2005-2007年通过2种氮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硫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2种氮水平下施硫提高了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豫农949施硫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兰考矮早八,表明施用硫肥应考虑品种间差异。增施硫肥对2个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施硫降低了淀粉的直/支比,提高了面团的拉伸面积和延伸度等面粉的拉伸参数,从而改善了面团流变学特性。此外,施硫处理还提高了面粉的亮度(L*值),改善了面粉的感官指标。综合比较氮硫施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及投入成本,高产麦田以240 kg N hm-2配施60 kg S hm-2可起到提高籽粒产量、改善籽粒品质和节约成本的作用。因此,补充硫素营养已成为获取更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改善其加工品质的迫切措施之一,尤其是在中国一些高氮供应地区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子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新春6号的子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自然生长曲线。各方程的决定系数R2都在0.998 1以上,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耕作方式可影响子粒各阶段灌浆持续天数T、子粒灌浆速率和粒重。小麦留茬免耕处理渐增期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耕作;在灌浆各阶段,免耕各处理的灌浆速率均比传统耕作高,在快增期,小麦免耕留茬处理灌浆速率比传统耕作的高7.7%,小麦免耕不留茬处理比传统耕作的高7.4%。因此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可提高小麦各阶段灌浆速率,对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类硫肥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和子粒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明确不同种类硫肥对小麦光合性能等性状的影响,进行了3种硫肥效果的比较研究。施用硫肥的处理都表现为旗叶光合速率提高,旗叶和倒三叶及各生育时期顶部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且子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所提高。在对提高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效果上以石膏的效果最明显,硫酸铵次之,硫磺的效果最差,而在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上却依次为硫酸铵、硫磺和石膏。  相似文献   

15.
硫对不同类型春小麦湿面筋和沉降值及氨基酸的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6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下,研究施硫对湿面筋、沉降值及氨基酸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氮条件下(施尿素128 kg/hm2),施硫可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对高蛋白品种作用更明显。低氮(施尿素60 kg/hm2)条件下施硫,除辽10的湿面筋和沉降值均降低外,其它品种表现湿面筋含量降低而沉降值提高。高蛋白  相似文献   

16.
王东  于振文 《作物学报》2007,33(9):1439-1445
为了探讨施氮量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调控的生理基础,选用强筋品种济麦20,在山东省龙口市前诸留村和中村(在中村进行了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田间高产条件下,小麦氮与硫积累和再分配与籽粒品质的关系及施氮量对其调控的效应。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由0增加至195~204 kg hm-2,开花期营养器官中氮和硫的积累量及开花后吸收分配至籽粒的氮量和硫量增加,开花后各营养器官中的氮向籽粒的再分配量及叶片和穗轴+颖壳中的硫向籽粒的再分配量增加,籽粒中氮和硫含量提高,氮、硫含量比(N/S比)由16.38~16.98降至14.22~14.48,谷蛋白含量比例提高,籽粒品质改善;施氮量为276~285 kg hm-2时,植株氮积累量无显著变化,茎秆+叶鞘中氮转移量减少,残留量增多,抑制了硫向籽粒的转移,导致籽粒硫积累量和含量降低,N/S比升高至15.20~15.27,谷蛋白含量占总蛋白质含量的比例减少,籽粒品质下降。说明施氮量影响了植株氮、硫积累量及向籽粒再分配的数量,调节了籽粒氮和硫含量及N/S比,导致籽粒蛋白质组分比例的差异,进而影响了籽粒的加工品质。使品质改善的适宜籽粒N/S比为14.22~15.27。兼顾高产和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195~204 kg hm-2。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试验,在棕壤土上施N 0.28 g/kg条件下,于2005年5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研究等量氮肥不同施肥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前提下,一次性底施氮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随着施氮时间的后延,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26.44%。氮素在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上表现为:随着春小麦施氮时期的后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呈增长的趋势,平均增加6.86%,其中定西29号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8.78%;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以底施 分蘖期 拔节期 抽穗期施氮最高,其分别为4.09%,0.36%;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在分蘖期施氮达到最高为5.36%,4.16%。各蛋白组分在蛋白质中的分配表现为:清蛋白和麦谷蛋白相对含量在底施 分蘖期施氮下都达到最大,分别占18.90%,20.10%;而对于球蛋白和醇蛋白相对含量在4种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时间的后延呈降低趋势,分别降低了53.37%,28.84%。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同一单倍体的幼穗、成熟胚、继代花药愈伤组织和种子植株幼穗获得的无性系,其蛋白质含量的变幅很大,分别为12.14% ̄21.33%、13.98% ̄20.51%,13.82% ̄17.97%和16.62% ̄22.16%。无性系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发生在早代。获得的高蛋白特性可以遗传。已从单倍体幼穗无性系获得5个蛋白质含量高(19%以上)的冬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9.
施用不同种类硫肥对豫麦4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0-2002年在土壤有效硫含量为15.8 mg.kg-1的大田试验条件下,不同种类硫肥以60 kg.hm-2纯S施入,研究了施用不同硫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处理使小麦在籽粒灌浆中后期明显保持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CAP),在灌浆后期,不施硫肥处理的小麦CAP分别低于施硫磺粉、石膏、过磷酸钙、硫铵、硫酸钾各处理9.8%、13.3%、11.9%、40.3%和43.7%。施硫提高了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增大了生育后期的物质积累,实现了生物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的同步提高,最终显著提高了粒重和籽粒产量;施硫促进籽粒灌浆过程中的麦谷蛋白积累量,且对淀粉糊化参数指标如糊化温度、低谷粘度、高峰粘度和最终粘度影响较大,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不同种类硫肥对豫麦49产量和品质均有促进效果,其中以过磷酸钙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