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是五峰的传统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坚持将茶叶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杨芳 《福建茶叶》2005,(4):37-38
农业“三品”认证指的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农业部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初级加工品。无公害:农产品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产品。绿色食品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生产体系,根据有饥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有机食品是通过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手段,利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并在生产中建立一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工作是协调统一、各有侧重和相互衔接的。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基础,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晴隆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蔚蓝 《中国茶叶》2009,31(2):35-36
贵州省晴隆县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端,是贵州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坯主产区。晴隆县种茶历史悠久,世界惟一的1颗茶籽化石就在该县境内笋家箐发现。全县茶园总面积逾3.25万亩,投产面积1.21万亩;其中,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茶园认证的有2.47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有2.20万亩。据统计,2007年全县产茶超过300t,其中大宗茶245t,产值700余万元;名优茶55t,产值12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会感到,汕头的茶铺多过米铺,茶叶在潮汕话中叫茶米,把茶与米相提并论,可见茶叶在汕头人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针对近些年来汕头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芳 《福建茶叶》2002,(1):42-43
介绍了福建省绿色食品茶叶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目前绿色食品茶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福建绿色食品茶叶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东大埔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的发展目标,有力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县茶叶产业在西岩茶叶集团、凯达茶叶、飞天一叶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途径。大浦县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发展布局,逐步形成了以西岩山脉为主连接枫朗、大东、高陂等镇的茶叶生产基  相似文献   

7.
整合茶叶资源做强茶叶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五峰县是"中国茶叶之乡",也是国家命名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茶叶)示范县".近年来,全县按照"开发绿色资源、培育绿色产业、生产绿色商品、拓宽绿色通道、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五峰"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把壮大茶叶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实施"请名师、建名园、制名茶、创名牌"四名战略,茶叶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2万亩,茶叶产量4200吨,茶叶总产值超过13亿元.涌现出采花毛尖、天麻剑毫、虎狮龙芽等湖北知名茶叶品牌,五峰茶叶以"香气高、味鲜爽、耐冲泡"的优良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誉,五峰茶产业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嵊州市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嵊州市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国家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之一,其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绿茶出口量、出口总值等经济指标在全国各产茶县(市)中均居全国第一。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5.25亿元,其中茶叶产值4.155亿元,茶叶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6.4%,山区农民50%-60%的收入来源于茶叶产业。近几年来,嵊州市坚持把加快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实现了由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的历史性跨越,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巴东县地处长江库区和清江库区,境内水资源丰富,承担着生态保护的重要功能,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可以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茶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本文概述巴东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优势和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文伟  姚福军  严小芳 《茶叶》2008,34(1):49-51
为全面了解桐庐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明确下一步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和进步,对桐庐的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破解难题的措施,意义显而易见。桐庐县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进步,今后五年要以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升产业生产效益为主要突破口,通过各级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品牌战略实施,促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温正军 《中国茶叶》2001,23(2):18-19
苍南地处浙江最南端,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具有色翠、香高、味醇、条索紧结多白毫等品质特征,是浙江省出口高档外销眉茶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名优茶的兴起,苍南县也在积极调整茶类结构,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名优茶品牌.其中开发出的"玉苍牌"苍南翠龙茶在第十三届全省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一类名茶,并在'99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上荣获国际名茶金奖.茶叶已成为苍南县部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也是该县传统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但是,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苍南茶叶低科技含量的粗放型发展格局已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许多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该县茶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安是我国第二大茶叶生产县市和全国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现有荼园面积1.08万hm^2,茶叶产量1.35万t,茶叶产值2.5亿元。全市有无性系茶树良种1.06万hm^2,占总面积的98%。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2年省质量技术督局授予“绿茶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市,”2003年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达标单位”和“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3.
许映莲 《中国茶叶》2008,30(6):38-38
江苏省金坛市通过建立茶业三大体系,全市茶叶亩产值比3年前提高了44%;无性系良种茶园持续发展,连续4年换种茶园比例保持在茶园总面积的5%左右。全市3.5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4只茶叶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7400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产地认证,11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1800亩茶园通过有机产品产地认证,  相似文献   

14.
广东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茶叶已成为我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茶叶产业在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稳定农村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认真分析茶叶产业的现状与优势,采取正确的发展思路与措施,推进我省茶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市场一体化条件下,提高我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社口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有6060户2.6万人口,其中农户4500多户2.2万人口,是一个以茶叶为支柱产业的乡镇,从唐代中期开始种茶,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坦洋工夫"的发祥地,被誉为"闽东茶叶之乡".  相似文献   

16.
温正军  骆耀平 《茶叶》2006,32(3):164-166
剖析苍南县茶叶生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该县茶叶生产发展目标与思路,以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学说之一.本文就茶叶产业集群策略.产业集群理论和产业集群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以及利用集群理论解决茶叶产业的现状问题、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结合茶叶行业具体论述茶叶产业集群产生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徐飙 《福建茶叶》2000,(4):36-37
1 福建茶叶绿色食品认证的由来和现状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质量标准体系生产 ,被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完全、优质、营养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始于 1990年 ,其背景是农业部农垦管理部门在研究制定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 2 0 0 0年规划设想时 ,为提高农垦企业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基于农垦系统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 ,经征询各有关方面专家意见 ,一致认为要发展拳头产品 ,在借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70年代兴起的有机农业发展经验基础上 ,参照国际上一些认证产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胶南茶叶产业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胶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