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茶录》撰者蔡襄蔡襄字君谟,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终年56岁。北宋福建仙游人,性忠鲠。他在仁宗、英宗两朝为官,官至端明殿学士,所以又称蔡端明。南宋孝宗帝赐他谥号忠惠,故后世也敬呼他为忠惠先生。他18岁时中了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任翰林学士,后外放福州、泉州、杭州等地任知府,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泉州任内,以建洛阳  相似文献   

2.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3.
蔡襄对福建乌龙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福建省自古就有产茶的记载,但在唐代陆羽撰著的《茶经》中很少提及福建的茶事。蔡襄于宋代仁宗时,约在1049-1054年间写了一本著名的《茶录》,进贡给仁宗皇帝,很得仁宗的珍视。继蔡襄之后有不少文人著写贡茶的茶书,把福建茶文化弘扬于世,补充了《茶经》的不足。可说宋代茶文化起于唐而胜于唐,并为“茶叶之路”的主要海路传播于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蔡襄(1012-1067)字君谟,也称蔡惠忠、蔡端明。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后当宋仁宗和英宗朝代的著名官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系福建仙游县枫亭人,自幼勤俭好学,28岁时便考上进士,先在泉州任职,后调任福建路转运使职,在这时他建议将北苑的“研膏茶”,应用细嫩的芽梢改制为小型的龙团风饼茶,每斤有28个饼(有的称20饼),外观精巧,内质优异,被称为“上品龙茶”,进贡给宋代仁宗,甚得仁宗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2001,(4):334
韩国于2002年1月又创办一份新的茶文化杂志——《茶的世界》。杂志重点反映茶的历史、茶的遗迹、各地名茶、各地名泉、各种茶具、品茗艺术、茶艺茶道、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交流等。 中国与韩国的茶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中国茶的外传,最早就是传入……  相似文献   

5.
陕南茶俗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南茶俗录陕西《西北信息报》星海茶乡入俗十里乡俗不一样。丙子年秋上,去了几趟陕南茶乡,不论是山区川道,或富户贫家,官宦与黎民,凡有宾朋至,热情好客的主人就会走出门来,先叫你一声“稀客”,急忙迎进屋内,招呼你在堂屋的竹椅子上落坐,一边向你敬烟,一边向灶...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的蔡襄不仅是书法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个尊重规律,造福于民的具有科学思想的高级官吏。其科学思想主要表现在致力环境保护,宣传医学,努力兴修水利设施,改善生产条件;集中人民群众智慧,修建洛阳桥的高超工程技术以及所留下的《荔枝谱》、《茶录》这些光辉著作上。他的科学思想不仅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就是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茶文化与陆羽《茶经》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朱乃良唐代中期,饮茶习俗蔚然成风,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的陆羽《茶经》,是盛唐茶文化的结晶,又推动了茶文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试就唐中期茶事活动的概貌、《茶经》...  相似文献   

8.
李艳萍 《农业考古》2022,(5):216-221
北苑茶文化是宋朝茶文化的主流,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丁谓、蔡襄二人身为官员,投身茶事,改造北苑贡茶茶品,分别制作出大龙团茶和小龙团茶,改进北苑贡茶制茶工艺、提高其品饮艺术,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二者还发挥文人的作用,通过文学书写,为北苑贡茶著书立说,总结茶技和茶艺,引发宋朝文学书写北苑贡茶的潮流,丰富了北苑贡茶的...  相似文献   

9.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10.
陆羽《茶经·七之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茶文化史料的历史遗产,涉及茶事或茶文化人物有四十三位,其中佛门人物三位,分别是敦煌人单道开、释法瑶和沙门谭济,由此引申出佛教与茶文化的因缘,为后世对于佛茶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唐诗与《茶经》湖北襄阳师专附中郭孔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出现了新的高潮。而唐代有关的茶事的诗歌,则是唐代茶文化高潮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激起唐代诗人们赞美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陆羽《茶经》的流传。唐代前期写茶事的诗是较少的,以咏茶为主题的诗则更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了茶树和利用了茶叶。茶叶由最初药用到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至少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茶的发现和利用是我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茶是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密切相连的,体现民族意趣、心态、习俗以及某些生活方式的文化。人们对茶的认识和广泛利用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础,而唐代的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对茶的认识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深刻的论述,对发展我国茶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陆羽和他的《茶经》是茶文化中具有世界影响的茶学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献。研究陆羽的《茶经》不仅对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创造具有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中国之茶》之际韩中茶文化研究所所长金裕信以茶为媒介的茶文化,是探求对茶本身的研究和茶具及水种的观察融为一体的生活。所以茶文化不断地孕蕴和产生茶生活和茶精神。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茶文化没有能够继承先祖的灿烂的业绩和遗产。为了茶和中国56个民族的文...  相似文献   

14.
陆羽的《茶经》和唐代茶文化的产生,有它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广泛的社会背景。今天,我们来简析它们的形成过程,对指导现在以及今后的中国茶文化活动是有好处的。陆羽《茶经》和唐代茶文化的形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现在,我姑且分两个方面加以叙说。一、陆羽《茶经》产生的时代背景陆羽的一生经历,促成他写出了卓越的《茶经》。1.坎坷一生,钻研茶学,积累了丰富的茶学知识。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3年),复州竟陵人(今湖北省天门市)。唐代的竟陵是一个河渠纵横、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开元、天宝,号称唐代盛世,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为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澳门茶艺界在今年4月15至24日,于 于花城公园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其内容包括: 《茶经、茶书、茶具展》:展出《茶经》各种版本、陆羽生平简介、各种茶文化书刊、历代茶具。时间从4月15日至4月24日。 “茶缘茶会”暨茶艺示范:来自澳门、台湾、香港、广州、珠海五地的茶艺爱好者,举行露天茶会。时间为4月15日下午3时开始。 陆羽《茶经》专题讲座:由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和香港茶艺专家叶惠民两位教授主讲“《茶经》对中国及世界茶文化的影响”、“《茶经》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16.
朱权与《茶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汉宣帝时的《僮约赋》是首次提及茶事的一部书,唐代陆羽的《茶经》总结了种茶、制茶、饮茶的丰富经验,亦是唐代文化在茶事上的体现。自此,谈茶论茗之书数见不鲜,略约粗算就可达一百余种。在这众多的茶书中,明代一位王室贵胄撰写的《茶谱》还是少为人知。《茶谱》,明初宁献王朱权所著。朱权生于明洪武年间,薨于正统年间(1378年—1448年),谥宁献王。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他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燕王起兵后,由于政治原因,迫将朱权从原封的河北会州(今热河平泉县南),改封到远离京畿的江西南昌。创巨痛深之余,他为求清静和韬晦,于南昌郊外“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朱权晚年信奉道教后,更是“托志翀举”,不  相似文献   

17.
论《茶经》的诞生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茶经》的诞生基础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寇丹中国唐代中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著作,并成为国际性的茶文化学术研究理论基础的(茶经)。1200多年以后的今天,这部经典之作的影响还在延伸和发展之中。尤其是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检测,《茶经》不仅没有失去...  相似文献   

18.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9.
读茶见录     
《募化茶引》共欣赏在父亲留下的《对联文疏辑编》中 ,还有篇写得文彩奕奕 ,活色生香的《募化茶引》 ,由于原文未付梓 ,只是碑刻立在歇气岭茶亭 ,流传不广 ,值得奇文共欣赏 ,也见出当地浓郁的茶文化及其水平。其文云 :《募化茶引》 :愚结茅亭 ,适当孔道 ,采菊蘖 ,酿醇醪。三径常开 ,一帘斜挂。我客戾止 ,醒固解夫刘伶 ;溽暑炎重 ,渴减病夫司马。既难坐视 ,曷忍旁观 ,爰傍酒炉 ,更添茶鼎。鹅黄蚁绿 ,法既守夫杜康 ;雀舌龙芽 ,经并翻夫陆羽。时是新泉活水 ,不必假借他人 ;而雪蕊露牙 ,端赖乐施君子。兽鉴蚁悃 ,助以微资。各展鸿慈 ,襄斯美举。…  相似文献   

20.
中华茶艺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2):139-144,159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 ,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 ,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可谓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近日拜读陈文华先生的大作《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深以为是。下面也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并求正于广大茶文化界人士。一、“茶艺”一词溯源中华茶艺古已有之 ,但在很长的时期都是有实无名。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 ,如唐代的陆羽《茶经》 ,宋代的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 ,明代的朱权《茶谱》、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 ,对中华茶艺记载较详。古代虽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