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近两年江苏省选育了大量的半糯型粳稻品种.不同半糯型粳稻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及稻米理化特性仍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影响半糯粳稻食味品质形成的原因,将为优良食味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9年参加江苏省优良食味稻米评比的39个半糯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蒸煮食味、外观、理化、RVA谱特征值等24个品质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粳稻品质改良取得了显著成绩,育成了48个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谷标准的优质粳稻新品种。但品质突出的优质品种不多,尤其是食味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现有优质品种的抗性普遍较差,尤其缺乏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对策,应在重视外观品质改良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食味品质和抗性的改良,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综合丰产性。  相似文献   

3.
王才林 《中国稻米》2022,28(5):82-91
江苏是我国水稻主产省之一,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20万hm2左右,总产1 950万t左右,单产近9.0 t/hm2,在保障江苏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长期以来,江苏省的水稻育种一直以高产为主要目标,进入21世纪以后,优质成为江苏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本文综述了江苏省水稻优质育种的背景、食味品质改良的途径和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培育的进展,剖析了江苏省优良食味粳稻育种的启示及今后江苏省水稻食味品质改良与优质育种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广大水稻育种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30位国内外知名稻米食味品评专家及水稻育种专家,对来自我国粳稻产区的25个粳稻品种进行品评。对参评样品进行现场随机编号,品评专家现场评分,品评结束后当场解密编号,公布品评结果。评选出特等奖8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1个。品评结果得到专家及参评单位的一致认可。从品评结果及后续发展来看,水稻食味品评作用巨大;我国水稻食味研究遍地开花,后续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层出不穷;水稻食味研究将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粳稻品种食味品质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北方粳稻主栽品种食味品质及水稻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并与日本、美国粳米的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及生产成本、销售价格进行比较。提出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标准,科学制定育种目标及品种品质选育指标,选育和推广种植广、适性较好的优质食味品种,研究早世代材料食味鉴定筛选技术的有效性,建立完整的稻米产品产业链,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稻谷质量等提升粳稻食味品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含量与稻米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发现,一些表观蛋白含量相近的水稻品种食味评分差异很大,可能与其蛋白组分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从蛋白的提取剂、进样量、固定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两种水稻蛋白电泳方法,即水稻清蛋白电泳方法及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采用改进后的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谷蛋白电泳谱带无差异;北方粳稻和南方粳稻的谷蛋白电泳谱带有差异。对不同来源的粳稻品种,采用优化后的清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70~105 kDa处谱带缺失或谱带浓度加强。初步确认105 kDa是与稻米食味相关的谱带,谱带颜色越深,稻米食味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特征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方法】以食味值不同的常规粳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在结实期设置不同氮素施用水平处理,分析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蒸煮食味品质及其与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各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稻穗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含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结实期的动态变化,总结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特征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且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而上升;优良食味水稻崩解值较高,消减值较低;蒸煮食味品质受氮素水平影响较小。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蛋白组分含量较低,且稻米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在常规粳稻中,稻米食味值与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显著负相关;在杂交稻中,稻米食味值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籽粒充实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并呈现较低水平的蛋白质积累。而食味较差品种灌浆期籽粒的氨基酸含量较高,成熟籽粒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且氮素供应水平提升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更为显著。【结论】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与其充实过程中蛋白质积累水平较低有紧密关系,且受氮素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北方稻作协会主办,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北京东孚久恒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六届粳稻发展论坛"于2018年7月19~2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继续围绕"提升稻米品质·食味适应供给结构调整"这一主题,从不同方面深入探讨提升稻米品质食味的方式方法。中国水稻研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处理对稻米品质及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品种津川1号、津原E28和津原4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米品质及食味的影响,探索适宜华北单季稻作区提高水稻品质及食味的最佳栽培方式。结果表明:移栽和收获时间的改变,出穗至收获积温变化明显,水稻品质及食味亦发生变化;水稻外观品质也随之变化,整糙米粒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营养品质中水分含有率和蛋白质含有率达到显著差异;积温和水分含有率及蛋白质含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整糙米粒率和水分含有率及蛋白质含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综合评价(食味)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津川1号食味特性整体较好。结合品种的生育特异性,最终可确定在华北地区粳稻于5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移栽和出穗后60 d收获有利于提升水稻品质及食味。  相似文献   

10.
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情况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孙雅君 《北方水稻》2007,(5):1-4,18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集和初选,筛选出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江苏、新疆、河北、山东等省、市、自治区20个优良粳稻品种入选参加食味品评。通过品评可以看到:许多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感官食味特性,有些甚至超过日本越光品种;在我国粳稻主产区,只要加强优质食味研究开发力度均能培育出优质食味品种;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及理化指标在对食味影响中存在的相关性需进一步验证,从而建立一套食味品质研究评价体系,使此评价体系完全符合人们对食味的要求;食味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产地、贮藏加工条件等均密不可分;我国有一大批优质食味品种有待于加大开发、宣传、推广力度,并作为优质食味米,高标准地打入国际市场;建立研究我国粳稻食味为主的学术专家组,制定研究目标和发展规划,切实把我国粳稻食味研究做大、做强,尽快提升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的研究水平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稻米》2019,(3):32-32
正4月12—13日,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指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全国共有62个优质籼稻品种和41个粳稻品种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任鉴评专家组组长,陈温福院士为粳稻组组  相似文献   

12.
盘锦稻区主栽品种品质分析及改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个盘锦稻区主栽品种为试材,选用日本优质粳稻品种作为对照,测定其主要稻米品质指标,揭示盘锦稻区主栽品种品质现状,并通过对比日本优质粳稻及部颁优质米标准,探讨本地区优质米改良方向。结果表明:与日本品种相比,盘锦稻区主栽品种加工品质优于日本品种;垩白性状劣于日本品种;营养食味品质不如日本品种;对应于优质米标准,盘锦稻区品质改良应主要集中于垩白性状及营养食味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8日,北方稻作科技协会组织专家对全国20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进行品评。水稻食味育种专家、品评专家17人及列席品评代表10人进行品评标准的讨论、制定及品评。品评方法参考日本食味品评标准,结合中国食味品评经验制定。品评结果收到比较满意效果,并引发众多思考:我国优良食味粳稻研究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应制定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品评高度;充分发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发展协会,提升协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粳稻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集全国70个主栽粳稻品种和3个日本粳稻品种,对其进行常规理化品质、感官试验及淀粉粘度谱仪试验、TPA质构仪试验和食味计试验,研究粳稻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与感官评分和米饭食味计评分均达到极显著相关的品质指标有硬度、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与感官评分和米饭食味计评分均达到显著相关的品质指标有米粒延伸性、最高黏度、崩解值、消减值、粘着性和咀嚼度。  相似文献   

15.
《北方水稻》2011,(5):4-5
<正>2011年8月21日,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的北方稻作科技协会联合日本佐竹公司,组织来自中国及日本的19位水稻专家在北京对全国20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进行了品评。  相似文献   

16.
北方稻作协会组织24位专业品评员,对来自我国粳稻产区的28个粳稻品种(品系)进行品评,评选出特等奖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7个。从品评结果分析来看,参评粳稻品种(品系)整体食味水平普遍较高,表明我国优良食味粳稻研究成果显著。同时,专业品评员能够科学、公正、可靠地评价粳稻食味,品评结果得到参评单位的一致认可,所以应大力加强品评员队伍建设,以促进我国优良食味水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具有优异食味品质的日本粳稻品种越光与中国长江下游地区食味品质好的水稻品种稻米的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和主要品质特征差异,以期为中国优质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下游地区公认的食味品质好的5个粳型水稻品种稻米和日本新泻地区生产的越光稻米为材料,分析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稻米RVA谱、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TOYO味度值等主要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其相关性。越光的稻米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和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与长江下游地区食味品质好的品种没有明显差异,支链淀粉长链部分(Fb3)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长江下游地区食味品质好的品种,支链淀粉短/长链比(Fa/Fb3)显著高于长江下游地区食味品质好的品种。越光稻米中Mg、K含量以及淀粉谱特性中最高黏度、崩解值均显著高于长江下游地区食味品质好的品种。支链淀粉的短链部分(5≤DP≤12)所占比率与最高黏度值和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Fa/Fb3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由此认为,通过育种手段改善稻米的支链淀粉理化特性,并在栽培措施上通过降低氮肥施用量来降低稻米中蛋白质含量,是提高长江下游地区水稻品种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品种泰香粳1402为迟熟中粳稻早熟品种,母本为武运粳21号,父本为镇稻88/关东194。该品种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抗倒性强、食味品质优良,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情况及特征特性,从播种、育秧、移栽、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黑龙江省优质水稻育种工作,选取9个品质优良的日本粳稻品种和9个黑龙江省近10年审定并大面积推广的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者的株型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品种和日本品种株型差异显著,黑龙江品种的株高和上3节间粗度显著高于日本品种;黑龙江品种上3叶叶片较日本品种长且宽;日本品种叶片直立性要好于黑龙江品种;黑龙江品种穗长、穗质量、粒质量等优于日本品种;黑龙江品种和日本品种在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方面差异不显著,黑龙江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评分略高于日本品种,蛋白质含量略低于日本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新育成半糯粳稻的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和南粳9108及其杂交育成的38个半糯粳稻品系为材料,通过两个地点两个播期的品系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系的淀粉理化指标、RVA谱特征值和食味品质.[结果]测定的12个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在品系间的差异均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