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于受到李氏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羊主要表现为神经损伤,出现不自觉的转圈、麻痹,还会引起妊娠母羊发生流产等。本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给养羊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羊李氏杆菌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旨在为养羊场科学防治此病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羊传染性角膜炎是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有嗜血杆菌、立克次氏体、奈氏球菌、李氏杆菌等,可感染羔羊和成年羊,夏秋季多发,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防治不及时,可造成羊只失明,采食困难,衰竭死亡,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失。笔者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羊200余例,有效率达95%,现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1流行病学羊不分年龄、品种均可感染发病,夏秋季多发,呈散发和地方流行性,蚊蝇叮咬、飞尘、羊舍潮湿、通风不良、圈  相似文献   

3.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人畜共患病,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患病羊初期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靡,眼睛发炎,而后出现神经症状,运步不稳,来回转圈。养殖场应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消毒卫生以及科学用药等,定期开展灭鼠杀虫等工作,做好各环节的防护工作,以降低本病对羊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羊只主要表现脑膜脑炎、败血症和牲畜流产、多核细胞增多。本病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比热带更多见。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羊只发生本病的报道,该病对草食牲畜的发展影响较大。为此,加强对本病的临床症状研究,提高临诊水平,  相似文献   

5.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常散在发生,但致死率高,当前在部分地区常见。天气变化、阴雨天气,青饲料缺乏及寄生虫感染均可诱发本病。下面笔者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对本病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羊梭菌性疾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致病因素为梭状芽孢杆菌微生物,患病羊只死亡率高,养羊业蒙受损失巨大。1羊梭菌性疾病类型本病属于急性传染病,羊只感染后突然死亡,运动功能失调以及腹部肿大等情况时常发生,患病羊只多极度衰竭,昏迷而亡。本病包括羊快疫、羊猝狙以及羊肠毒血症等。1.1羊快疫本病多因幼小绵羊误食被梭菌芽孢污染的饲料,危害消化道,致免疫力降低。病羊表现为喜好独处、精神萎靡。本病  相似文献   

7.
猪李氏杆菌病由产单核细胞的李氏杆菌感染所引起,呈地方流行,各种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患猪主要表现全身败血症、脑炎等症状,妊娠期的母猪感染后可出现流产;预防本病需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强猪场的消毒,改进管理制度,做好疾病的监控;对李氏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所致的散发性传染病,国内以猪李氏杆菌病报道甚多。我盟各地历年来都有疑似本病的发生。笔者对阿拉善左旗吉兰太苏木(乡)的五群发病羊进行了诊断,确诊为羊李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李氏杆菌作为致病菌和腐生植物致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目前己证实可感染40多种动物。在牛、绵羊、山羊、猪李氏杆菌最频繁的引起脑膜脑炎、  相似文献   

10.
1伴有神经症状 羊鼻流血、流涕伴有神经症状的疾病常见于羊鼻蝇蛆病、李氏杆菌病、弓形虫病、类鼻疽、有机磷农药中毒和氨中毒等。雌鼻蝇追逐羊群,并扑向羊鼻,将幼虫产于鼻孔中或鼻孔周围。羊为躲避而互相拥挤,将头藏于腹下或抵地不动。幼虫一旦经筛骨迷路侵入脑可产生神经症状,病羊运动失调,转圈运动,痉挛、麻痹。本病与李氏杆菌病表现类似,但李氏杆菌病属传染病,病羊体温升高,视力出现障碍,羊患病时体温基本正常。患李氏杆菌病的妊娠羊大多出现流产,妊娠后期流产者更多。病羊因一侧性神经麻痹,头歪向一侧而转圈,因神经麻痹导致口腔一侧积聚未嚼烂的食团。确诊本病有赖于进行细菌鉴定。弓形虫病可致羊非化脓性脑炎,引起神经症状。类鼻疽可引起羊荐椎化脓,呈现后躯麻痹,如犬坐姿势,有时发生化脓性脑膜脑炎,可出现神经症状。羊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因副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眼流泪,鼻流涕,口腔流涎,四肢瘫软,腹痛现象。病羊多因采食了喷洒过有机磷农药的牧草后中毒。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羊流涎、流涕、流泪、腹痛、腹泻,骨骼肌颤抖等特征可做出诊断。测定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正>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常散在发生,但致死率高,当前在部分地区常见。天气变化、阴雨天气,青饲料缺乏及寄生虫感染均可诱发本病。下面笔者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对本病加以阐述。1临床症状潜伏期3~4周。羔羊以败血症为主,致死  相似文献   

12.
羊猝疽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溃疡性肠炎和腹膜炎为特征。羊猝疽和羊快疫可混合感染,可见肝脏肿大质脆且色多变浅,常伴有腹膜炎。本病能造成急性死亡,对羊养殖业危害很大。1 流行病学羊猝疽主要发生于成年的山羊,就临床上而言,以1~2岁羊只发病最为常见。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食入被该菌污染的饲草、饲料及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常呈地方流行性,多见于放养羊群,该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13.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LM)引起人与动物的一种共患传染病,其中以绵羊的敏感性最强。近几年,本病对新疆养羊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生化反应、溶血试验、致病力试验,对分离的新疆5株绵羊致病株李氏杆菌90SB1、90SB2、90SB5、90SS1、125SL进行了种的鉴别测定  相似文献   

14.
羊鼻蝇蛆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羊只生长发育的体外寄生虫病,是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羊鼻蝇蛆幼虫寄生在鼻道和腔窦内,刺激黏膜,发生脓性、出血性炎症,大量分泌物堵塞鼻腔,致使羊只呼吸困难,频频甩头,打喷嚏,起卧不安,昼夜不得安宁。成蝇袭击羊群,产幼虫,骚扰羊只,造成羊只不安,惊慌躲避,影响正常采食和增膘。患病羊只,轻者造成畜产品质量和数量下降,重者营养急剧下降、消瘦,导致羊只冬、春季节大批死亡。本病在我省流行广泛,感染  相似文献   

15.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李氏杆菌不仅可引起猪的李氏杆菌病,而且可引起绵羊、家兔、牛、鸡、鹅等的李氏杆菌病。许多野兽、野禽、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也易感染,且常为本菌的贮存宿主。本病在以饭店废弃的剩羹冷饭和洗碗泔水为饲料的小型猪场尤为常见。2002年冬季,本中心共接诊了4例猪李氏杆菌病,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羊鼻蝇生活史与季节动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羊鼻蝇蛆病是由羊鼻蝇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的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国的西北、内蒙古、华北和东北等地区广泛流行 ,其危害在于成蝇飞翔产幼虫时使羊只烦扰不安 ,影响采食、休息 ,幼龄羊只发育不良 ,感染幼虫后造成羊只慢性鼻炎和额窦炎等 ,临床表现为流脓性鼻汁、打喷嚏、呼吸困难、鼻发生溃疡 ,严重者由于侵害脑膜 ,引起神经症状 ,幼虫寄生在羊体内长达 9~1 0个月 ,造成羊只消瘦、抵抗力下降 ,甚至死亡 ,使养羊业遭受严重的损失。为有效的防治本病 ,查清赤峰地区羊鼻蝇幼虫的生活史与季节动态 ,于 1 984年…  相似文献   

17.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球增多性李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呈散发,亦可造成流行性。自然界中传播甚为广泛。除猪之外,绵羊、山羊、牛、马、猫、兔及家禽等都可以感染发病。患病动物主要表现为中央神经系统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在许多国家中均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亦有猪、羊等家畜李氏杆菌病的正式报道。病原:单核球增多性李氏杆菌为两端钝园的革兰氏阳性细小杆菌,不形成芽胞和荚  相似文献   

18.
<正>羊传染性角膜炎是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有嗜血杆菌、立克次氏体、奈氏球菌、李氏杆菌等,可感染羔羊和成年羊,夏秋季多发,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若防治不及时,可造成羊失明,采食困难,衰竭死亡,给养羊业造成损失。笔者在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传染性角膜炎,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病因常发生在气温较高、蚊蝇较多的夏秋高温季节和氨气浓度较高及空气不畅通的环境,或由于外伤,  相似文献   

19.
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是羊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养殖效益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羊李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羊螨病是一种常见的羊只慢性皮肤传染病,主要由螨虫寄生引起。这种疾病会影响羊只的健康,进而导致产量下降和经济损失,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羊螨病成为了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探究羊螨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为养殖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