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的乡村社会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只有对乡村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地改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着空心化、老龄化、不够规范化等困境,为此,要改进人才引进策略、机制完善策略以及道德法治策略等,建立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管理体系机制,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丰富农村人民的精神生活,全方位改变农村的生存现状,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意义深远而重大。在社会学视阈里,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建设乡村社会共同体、重塑乡村社会公共精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改善和保障乡村民生、实现乡村社会"七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托底;创新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想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引领作用,需要重新审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内在作用机制,厘清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从而更好地指导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以科技为首要动力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这一基本理论。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农村社会治理提上日程,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该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联系,并针对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治理理念误区、治理结构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能作用、调动农村群众积极性、树立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积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等治理建议,以期农村地区早日全面实现治理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村治理的好坏事关国家的基础社会关系,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因而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中,农村社会治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加强农村管理,优化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村治理水平提升,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但在当前的农村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与服务等,因此,应从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意见,以此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优质化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县级党委、政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实施者,其治理下的县域经济,是实现乡村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富裕的根本载体。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农村电商是信息网络技术在“三农”领域的重要实践,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简要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电商发展现状,总结发展农村电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性,从巩固新疆农村脱贫治理成果、倒逼乡村治理主体回归、创新农村治理理念和助推乡村数字化治理等方面重点阐述农村电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治理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乡村基层治理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为了探索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观察,研究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基层治理的关联性以及我国当前乡村基层治理的现状。研究表明,基层治理发展模式创新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实现路径的核心内容,在进行基层治理发展模式创新时,要求注重协同治理和多元主体参与、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顶层设计和创新机制的建立。在具体措施方面,应加强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也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同时构建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王慧宏 《河南农业》2022,(24):34-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从此之后我国各地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进行农村发展。然而,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要想最终获得成效,针对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策略和模式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出发,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针对农村社区治理向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向、治理进展、治理力量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农村社区的现代化治理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王新奎 《河南农业》2022,(36):39-41
中国农村正迈向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农业生产、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出新样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以乡村振兴为动力,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农村自治主体责任,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优势和具体举措,为我国社会治理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乡村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的好坏不仅关乎到乡村振兴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更关乎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实践的成败。因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研究我国乡村治理问题,聚焦当前农村治理过程的痛点和难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一直极为重视乡村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项振兴乡村政策,我国农村整体治理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乡村普遍存在的空心化以及公共服务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仍然不可忽视,乡村治理需要进一步增强。为有效改善农村治理现状,在党的十九大大中已经对农村振兴战略任务以及目标作出了进一步规划,提出实施农村振兴的关键是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所以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路径展开探讨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决策,目的是带动农村产业实现现代化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振兴不仅可以解决乡村发展困境,还可以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积极影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将党的初心与使命牢记心中,时刻谨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主要分析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9-310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分析了永登县民乐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治理主体单一、乡村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方法不合理、村干部和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科学化、激发村民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当地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底,中国已基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向减贫事业的新阶段。为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文章在中国取得卓著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挑战:一是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现实需要之间存在差距、二是制度化建设程度与治理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三是乡村治理主体能力与治理需要之间存在差距。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制度创新和提升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对实现农村高效治理、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着眼于农村社会发展实际、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将加快生态治理这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虽有好转,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着农村的健康发展,而环保意识不足、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薄弱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要想实现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应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生态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张梅 《现代农业》2023,(3):107-112
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前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后者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绝佳机遇。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归咎于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地方企业生态责任弱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漠、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有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地方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提高农民生态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使农村生态治理的多元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筑符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多元共治新模式是在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理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杨路 《新农业》2023,(8):103-104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顺利完成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需要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中去,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但是,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存在误区,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以及村民委员会行政化严重等问题,导致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低,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多方协作,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基层组织要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搭平台,群众自身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参与社会治理。唯有形成合力,乡村才能发展和振兴,发展和振兴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弱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亟待优化;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等多维发展困境。为此,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升乡村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创造治理主体参与环境,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三治融合”新体系,重塑乡村社会发展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与科技强国等并列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利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实施路径为重塑城乡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以及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