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调查石河子市牛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集健康牛群粪便,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RNA PCR检测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参考Clermont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分子分群,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TX-M、blaOXA、blaSHV和blaTEM携带情况,通过K-B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耐药表型。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100株牛肠道大肠杆菌分属于A、B1、C和F群;分离株对头孢唑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与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在5%以下,所有分离株对头孢吡肟敏感;5株分离菌株检测到blaSHV基因片段,1株检测到blaCTX-M基因片段,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blaOXA和blaTEM基因片段。结果表明,石河子市牛源正常大肠杆菌已少部分携带耐药基因,且对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果提示,应加快减抗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指130株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的耐药表型进行研究。结果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高:头孢噻吩83.5%、头孢他啶63.4%。敏感率较高的:头孢曲松93.2%、亚胺培南97%、头孢吡肟100%。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三重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CTX-M、SHV和TEM耐药基因,TEM的检出率最高82%(82/130),SHV的检出率34%(34/130)、CTX-M检出率23%(23/130)。耐药基因和耐药性比较表明,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符合率较高,能很好的反映细菌耐药情况并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我国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E.coli)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从19个省市97个规模化猪场分离鉴定602株E.coli,进行了4大类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产ESLBs菌株进行了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显示:E.coli分离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602株E.coli中共有57株产ESBLs,产ESBLs菌株普遍耐受第二及第三代头孢药物.分别有35株和20株E.coli为blaCTX-M型和blaSHv型ESBLs,尚未发现blaOXA型和blaKPC型.PFGE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间同源性低,推测我国猪源E.coli产ESBLs多为零星发生或以质粒介导的形式传播.本研究为了解我国猪源E.coli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和ESBLs变化趋势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12-2014年从广东地区患病水禽中成功分离鉴定243株大肠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分离株对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耐药株的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和blaOX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广东各地区的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80.00%~100.00%;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呋耐药率较低,耐药率为9.09%~50.00%。PCR检测结果显示,在4种药物的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和blaOXA的检出率分别为88.46%~90.87%、67.21%~88.52%和51.28%~59.02%。结果表明,水禽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普遍具有耐药性,其中青霉素类尤为严重。blaCTX-M、blaTEM和blaOXA基因为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携带的主要耐药基因,且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与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10种药物对19株临床分离猪链球菌2型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对19株猪链球菌2型进行核糖分型。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临界浓度作为判定标准,发现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19株猪链球菌有5株对10种药物相对敏感,其余菌株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耐药率为73.68%。根据核糖型图谱将19株猪链球菌2型分为6型,其中A型和E型居多,占63%,A型除1株敏感外,其余为耐药,E型均为敏感;3株败血型菌株属C型,且均耐药;另外4株菌株分属B、D、F型。这说明猪链球菌2型的耐药表型和核糖型有的表现一致,有的表现不同。另外,核糖型和病理特征及菌株来源存在相关性,5株敏感菌株均来源于同一地区,其中4株同属E型;而3株败血型菌株同属C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9个地区规模养猪场中分离鉴定130株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的8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法对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十分严重,其中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77%和76.15%,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均为46.15%。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其中最少为二重,占总数的2.31%,最多为八重,占总数的4.62%,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四至七重,占总数的88.46%。PCR结果显示,SHV耐药基因未检出,TEM、OXA、CTX-M 3种基因检出率分别是85%、75%和46%,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普遍耐药性,其中头孢他啶尤为严重。TEM、OXA、CTX-M基因是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主要耐药基因,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洛阳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现状以及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情况,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吡肟、氨曲南等药物对11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单独用药,氨苄西林抗菌活性最弱,其MIC值均不低于320ug/ml,头孢吡肟抗菌活性最强,其MIC值为1.25-2.5ug/ml。氨苄西林、头孢噻呋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后,联用MIC值比单药的MIC值降低了1/32-1/2,头孢噻呋与非B一内酰胺类药物联用后,联用MIC值比单药MIC值降低了1/120-1/16。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药物是自然界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在奶牛养殖业中普遍存在,对治疗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口蹄疫、酮病、蹄病、牛流行热等有良好疗效.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和饲养密度的增加,一些养殖户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过度使用造成多重药物耐药、残留蓄积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文章从应用现状、作用机理、残留危害以及检...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几种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利用DNAMAN软件分析革兰氏阳性菌间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同源性,发现耐药基因在同属不同种的阳性菌间同源性高,但也有不同属间同源性高达95%的情况,为筛选细菌不同种属间具有代表性的耐药基因和后续研制耐药基因检测芯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药物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2型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2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临界浓度做为判断标准,判定了猪链球菌2型对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头孢他定(CTD)、头抱噻吩(CFT)、头抱曲松(CRX)、阿莫西林/舒巴坦钠(AMO/SUL)对猪链球菌2型的耐药率最高,达100%;其次为青霉素G(PEN)、苯唑西林(OCL)、哌拉西林钠(PPC),达90%以上,只有头孢噻肟(CTX)有微弱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也达82.6%。MIC50 0.5~32mg/L,MIC90 2~256mg/L。猪链球菌2型对辟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猪链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本文从其耐药现状、耐药分子机制、耐药菌株的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预防治疗猪链球菌病与研制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确定新疆石河子地区某牛场因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犊牛死亡的细菌性病原,并对分离病原进行系统进化分类、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分析。采用细菌常规分离结合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法和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系统分群、药敏表型及耐药基因的分析。从患病犊牛肺脏、肝脏及淋巴结组织分离鉴定出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6株分离株均呈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替考拉宁、克林霉素、美罗培南、四环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C2、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携带率分别为66.67%、83.3%、66.7%、100%、100%和100%。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某牛场发生呼吸道感染死亡犊牛细菌性病原是大肠杆菌,且表现较强的多重耐药现象,分离株携带更为丰富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83株分离于贵州省8个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猪源大肠杆菌对6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3%、97.6%、96.6%、89.3%、48.0%和34.2%;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水平最高,其MIC50分别为256 和128 μg/mL,而MIC90均为512 μg/mL,四环素的耐药倍数高于土霉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水平最低,其MIC90分别为32和4 μg/mL,耐药倍数相同;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92.60%、41.50%、58.75%、58.62%和70.10%;耐药菌株中主要以tetA基因为主,且大多数以携带复合基因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与耐药基因tetB和tetM呈极显著相关(P<0.01),tetD基因分别与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四环素和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有高度耐药的趋势;外排泵是四环素类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在兽医临床上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与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奶牛乳房炎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霉素压力作用下的表型变化,本试验对1株mec A基因缺失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体外进行亚抑菌浓度的青霉素诱导,利用K-B纸片法和电镜技术观察不同诱导代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型特征,并用菌落计数法分析耐药亚群生长曲线。试验结果显示,随着诱导代次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即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对各浓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亚群比例升高;表型观察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菌菌体变小,胞质浓缩,细胞壁疏松和增厚,有的胞浆内出现空泡。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亚抑菌浓度青霉素的体外作用下,发生了表型和生长曲线的适应性改变。这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抽取辽阳市奶牛饲养场牛奶样品共25批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其进行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6种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每批样品做2个平行样,同时在空白牛奶中添加10 ng/g的6种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回收率试验,检测结果得出空白样品的6种药物添加回收率为79%~92%,25批牛奶样品其6种β-内酰胺酶类药物残留量均符合规定。此次调查可为辽阳市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几年来β-内酰胺类药物在动物源食品中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重点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测定法、仪器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10):94-97
旨在调查大肠杆菌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b和arm A的携带情况,探究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的相关性。采用K-B纸片法探究70株大肠杆菌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全部菌株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Ⅱ、aac(6')-Ⅰb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结果显示:70株大肠杆菌中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依次是62.9%、42.9%、37.1%、35.7%和21.4%,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15.7%。70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出携带1个或多个耐药基因的菌株占总菌株数的32.9%,钝化酶基因aac(3)-Ⅱ、aac(6')-Ⅰb的检出率分别是18.6%和15.7%,介导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的检出率为4.3%,有1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3种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江苏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盐城等地区的大肠杆菌具有很严重的耐药性,其相关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与其所具有的耐药性呈正相关,部分耐药严重的菌株未检测到这3种耐药基因,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清新疆石河子部分规模场引起羔羊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对采集的病羊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特异性基因PCR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从病变肺脏组织分离得到10株细菌,分离菌为大肠杆菌,致病性强;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等17种抗生素耐药;检测到iutA、fyuA、ireA、hlyD和afa 5种毒力因子,strA、strB、aadA1/aadA2、Bla(TEM1)、Bla(OXA1)、Tet A和Tet B 7种耐药基因.本研究为该地区规模场绵羊感染大肠杆菌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导致牛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抗菌药是治疗及预防牛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长期且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大肠杆菌耐药问题频发,且耐药性具有通过人与动物的直接接触或借助食物链将耐药基因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可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本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基因的研究报道,对大肠杆菌耐药机制、耐药基因检出率及耐药表型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光辉时代。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日益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制应用,恢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效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以继续发挥其在临床上强大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β-内酰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的抗菌活性,以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概况。为有效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