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眠灵和M99对几种非洲食草动物复合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羚羊类、兰角马、斑马等非洲食草动物的麻醉保定,采用国内生产的陆眠灵、静松灵等效果差,目前用于该类动物理想的麻醉药物为国外生产的M99,但价格昂贵且不易购买。本试验旨在探讨陆眠灵与M99联合应用对几种非洲食草动物的麻醉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药品陆眠灵(商品名),成分为二甲基苯胺噻嗪,通用名盐酸  相似文献   

2.
镇痛性化学保定药是新近发展较快的一类化学保定药,它在动物保定、镇痛、麻醉等兽医实践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芬太尼(Fentanyl)、盐酸埃托啡(Etorphine hydrochloride,代号M99)等一些强效镇痛药相继问世,出现了新的麻醉方法“安定镇痛术”(Neuroleptanalgesia)和“镇痛麻醉术”(Analgesic anesthesia)。国外以强效镇痛药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324-1328
为探讨舒泰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妊娠期梅山猪实施子宫卵巢全摘除术的麻醉效果,对6头8~10月龄妊娠60d梅山猪肌肉注射麻醉药(麻醉剂量为5mg/kg舒泰和3.3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观察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联合用药麻醉妊娠期梅山猪的诱导期为(2.4±0.7)(1.9~3.7)min,麻醉维持期为(76.0±8.9)(62.5~86.3)min;苏醒期为(92.7±17.9)(60.5~113.8)min。麻醉过程中梅山猪出现体温降低、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升高、血氧分压降低,但均可自行耐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用药麻醉能维持40~55min完全镇痛、肌松期。这表明舒泰与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用药对妊娠期梅山猪镇痛、镇静、肌松效果良好,完全能够满足猪子宫卵巢全摘除术等常规实验手术的麻醉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异氟烷麻醉的不良反应,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探讨了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输注对异氟烷麻醉效果的影响。将12只临床健康的小型成年犬随机分为单一异氟烷(13mL/L)维持麻醉组(ISO)和右美托咪定(每小时2μg/kg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每小时50μg/kg静脉输注)-异氟烷(7.5mL/L)复合维持麻醉组(LDI)。两组犬均采用相同的麻醉前处理并辅助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时间1h,并监测和记录各项麻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ISO组相比,复合麻醉组犬只能更快地进入麻醉稳定期(P0.01),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更好(P0.05),恢复苏醒的时间也更短(P0.01);期间动物心率明显降低(P0.01),但血压和血气离子浓度变化相对稳定。此外,心脏出现的代偿性扩张(P0.05)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未明显影响心脏的收缩和射血功能,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复合用药可减少异氟烷的使用浓度,提供稳定的麻醉效果,动物的苏醒质量更佳,可以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2次受邀上海某生态美食城协助麻醉野猪转场,经小香猪试验发现舒泰复合陆眠灵、M99都可以达到麻醉要求;舒泰、舒泰复合陆眠灵在达到剂量要求前提下均能对野猪起到麻醉作用,M99部分成功(3头野猪仅1头成功麻醉)。初步结论:在目前情况下舒泰或舒泰复合陆眠灵是麻醉野猪效果确实的药物。现将2批次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用舒泰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实验兔进行复合麻醉在小型手术和试验中使用的可行性,试验在兔的耳缘静脉分别按体重注射舒泰(0.3 mL/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L/kg),记录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前(0分钟)及麻醉后5,10,15,20,25,30分钟的镇痛、镇静和肌松作用效果及体温(T)、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分别在麻醉前(0小时)及麻醉后1,2,24小时时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该复合麻醉方案的麻醉诱导时间为(2.6±0.4)min,麻醉时间为(31.2±5.2)min,苏醒时间为(8.5±2.6)min。麻醉后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进入良好的镇静状态,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5分钟;麻醉后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进入良好的镇痛状态,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0分钟;麻醉后1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肌松状态良好,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0分钟。与麻醉前相比,实验兔T、RR、HR、SpO2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在麻醉后10分钟显著下降(P<0.05);随后逐渐升高,基本...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3种麻醉诱导方法在吸入麻醉中对试验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15只杂种犬,分为A、B、C3组,每组5只.A组为盐酸氯胺酮、速眠新Ⅱ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组,C组为盐酸氯胺酮、地西泮注射液组,各组在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应用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在不同时间点对试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舒泰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对新西兰兔麻醉效果,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分为2组,每组6只,其中舒泰右美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g/kg),舒泰丙泊酚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丙泊酚(6 mg/kg),对2种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结果显示:麻醉时期,舒泰右美组诱导期(2.6±0.4)min,麻醉期(31.2±5.2)min,苏醒期(8.5±2.6)min;舒泰丙泊酚组诱导期(3.6±2.24)min,麻醉期(50±5.48)min,苏醒期(3.8±1.31)min。镇静镇痛肌松效果显示,麻醉中舒泰右美组好于舒泰丙泊酚组。舒泰右美组体温、心率下降明显,舒泰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明显;2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肾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舒泰右美复合方案麻醉诱导期短,对新西兰兔体温和心率有抑制作用,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舒泰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期长,呼吸抑制明显,对肾功能影响较小。2种方案麻醉效果良好,均可用于兔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3种麻醉诱导方法在吸入麻醉中对试验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15只杂种犬,分为A、B、C 3组,每组5只。A组为盐酸氯胺酮、速眠新Ⅱ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组,C组为盐酸氯胺酮、地西泮注射液组,各组在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应用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在不同时间点对试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心电(ECG)进行监测,监测各时间点参数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并与A组数据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C两组与A组在麻醉后的心率、诱导5 min后的血氧、试验犬诱导期差异显著P<0.05,A组麻醉诱导剂对试验犬存在心率抑制作用,部分试验犬出现心电延迟;3组试验犬诱导期为B相似文献   

10.
为对禽流感病毒(AIV)M1蛋白表(拟)位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针对AIV M1蛋白的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淘选M13噬菌体展示的7肽随机肽库,进行M1蛋白表(拟)位分析。筛选获得共有序列MDRxL或HPR,定位于M1蛋白93~99位(93MDRAVKL99)和222~230位(222HPNSSAGLR230)氨基酸区域。采用ELISA、竞争性ELISA分析不同噬菌体拟位与抗M1的MAb免疫反应性,表明含有MDRxL或HPR基序的噬菌体拟位能够与MAb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其结合能够被天然病毒抗原抑制或阻断,表明拟位多肽真实模拟病毒蛋白上与MAb结合的抗原决定簇或表位,提示M1蛋白93~99位(93MDRAVKL99)和222~230位(222HPNSSAGLR230)氨基酸区域构成AIV型特异性表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右美托咪啶与舒泰(替来他明和唑拉西泮合剂)对虎的麻醉效果,17只虎(4只孟加拉虎、4只华南虎和9只东北虎)按0.025~0.038 ml/kg的剂量肌肉注射进行麻醉,最终以阿替美唑进行苏醒,分别对诱导、麻醉及苏醒效果进行观察和评分。右美托咪啶和舒泰联合用药对虎的诱导期为(12.24±4.56)min,侧卧姿势进入麻醉期,平均诱导效果判定为1(极好),麻醉期间体温为(39.4±0.95)℃,较正常体温高;呼吸频率为(7.50±2.56)次/min,下降极显著,血氧饱和度为(87.32±8.43)%,与麻醉前相差不大。平均麻醉效果判定为4~5(中度麻醉至外科麻醉水平),静脉注射颉颃药阿替美唑后,苏醒时间(8.31±3.87)min,平均麻醉效果为2~3(一般,好),苏醒过程中所有虎出现较明显的共济失调或不协调的现象,苏醒后6 d内未见神经症状及其他副作用。右美托咪啶与舒泰联合用药对健康的虎是一种有效的麻醉药物,但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共济失调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麻前给药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对犬绝育术的麻醉效果影响,将15只试验用犬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BDP组),除麻前给药不同外,各组均实施丙泊酚诱导与异氟烷维持麻醉,并采用母犬绝育手术进行验证。分别于诱导麻醉前和维持麻醉后10、20、30、40、50 min和60 min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理指标,记录各组间麻药用量与镇痛、镇静情况。结果显示,DP组、BDP组与P组相比能极显著降低(P<0.01)丙泊酚和异氟烷的麻药用量;麻醉后DP组与BDP组除心率轻度抑制外,临床其他各项生理指标相对稳定;BDP组的手术镇痛与镇静效果优于其他两组。表明麻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能有效降低麻醉药用量,提高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但在临床中应合理控制静脉给药速度与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自中国南方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xi/KMⅢ/99(H9N2)的M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序列分析表明,该M基因全长1 027 bp,包含2个读码框,可分别翻译出M1和M22种蛋白质。M1由25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M2由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不同毒株比较,结果显示,该M基因与A/Chicken/Guangxi/10/99(H9N2)同源性为100%,当A/Chicken/Guangxi/9/99(H9N2)同源性为99%,与A/Chicken/Guangdong/5/97(H9N2),A/Chicken/Guangdong/11/97(H9N2)等中国分离株同源性达98%。  相似文献   

14.
1.1 犬只保定 右侧卧保定,两前肢用保定绳保定在一起,两后肢用保定绳分开固定在手术台上。并对术部剃毛和消毒。1.2 麻醉犬称重为16.2kg,用速眠新(846合剂)1.2mL肌肉注射,实施全身麻醉,并用盐酸普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15.
用于野生动物的麻醉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剂的研究与应用早在四十年代,挥发性和气体药剂就用于哺乳动物的麻醉。一般是用乙醚或氯仿。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难以准确地控制吸入气体的量。 1953年对白尾鹿 (Odocoileus Virgini-anus)应用肉松弛剂三碘季铵酚,以后又应用肌肉松弛剂氯化筒箭毒硷。三碘季铵酚氯化琥珀胆硷和硫酸烟硷,但因具有毒性和副作用,很快就淘汰。这时,又有镇静剂苯环已哌啶,多种吩噻嗪衍生物试用,氯丙嗪和盐酸丙嗪均比苯  相似文献   

16.
盐酸塞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Gln及As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盐酸塞拉嗪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盐酸塞拉嗪中枢麻醉作用的可能机理.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盐酸塞拉嗪40 mg·kg-1后,麻醉组大鼠海马和丘脑Glu、As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小脑和大脑皮质Glu、Asp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恢复Ⅰ组除脑干外其它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恢复Ⅱ组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程,脑干内Glu和As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盐酸塞拉嗪对海马、丘脑、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含量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盐酸塞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降低海马和丘脑内Glu、Asp,增加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的含量有关,海马可能是盐酸塞拉嗪作用的最敏感的脑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α-氯醛糖和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口服麻醉的麻醉效果,本试验用α-氯醛糖复合右美托咪定,对10只健康SD大鼠实施口服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对大鼠的基本生理指标、麻醉时期、麻醉效果进行连续监测(服药后10、20、40、60、80、100、120和240 min),以评估2种麻醉药物复合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大鼠口服药物后体温持续下降,在服药后80 min体温又呈回升趋势,直至监测结束时(服药后240 min)。麻醉全程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为(94.8±0.8)%,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分别在服药后80 min和60 min降至最低值(P<0.05);麻醉时期监测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时间为(16.80±2.56)min、维持时间为(124.00±9.40)min、苏醒时间为(48.80±5.36)min,呈现出诱导和苏醒平稳、维持时间长的特点;2种麻醉药物复合应用时,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确实,可提供约120 min良好的麻醉作用时间。结果表明,α-氯醛糖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口服麻醉具有麻醉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良好均衡等优点,但对常规生理指标干扰较为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前期研究通过药品初步筛选试验与科学组方试验确定氯胺酮、右旋美托咪啶、羟考酮三者(溶液体积比=4.5∶7.0∶4.0)组成的复合麻醉制剂,对猫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为(2.93±1.14)min,麻醉时间为(56.97±12.82)min,苏醒时间为(21.74±5.17)min,在麻醉期内镇痛完全、镇静确实、肌松良好。本次研究对复合麻醉制剂应用于药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托氟沙星纳米乳的体外抑菌活性及体内药效作用,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托氟沙星纳米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比较;以鼠伤寒沙门菌人工感染的雏鸡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浓度托氟沙星纳米乳的体内药效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托氟沙星纳米乳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MIC为0.25μg/mL~2.00μg/mL,其抑菌活性是托氟沙星原药的2倍~4倍,盐酸左氧氟沙星的2倍~8倍;MBC为0.25μg/mL~4.00μg/mL,其抗菌活性是托氟沙星原药的2倍~8倍,盐酸左氧氟沙星的2倍~8倍。体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40mg/L)和中剂量(60mg/L)的托氟沙星纳米乳可显著降低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雏鸡的死亡率和体重损失。托氟沙星纳米乳以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增强了托氟沙星对临床常见细菌的体内外抵抗作用,提高了托氟沙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丙泊酚静脉复合静脉注射麻醉方式对接受生理性去势手术犬的镇痛效果,试验将20只临床健康犬随机分为单一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利多卡因-丙泊酚组(LP组)和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丙泊酚组(DLP组),均以0.25 mg/(kg·min)的剂量静脉注射丙泊酚用于基础麻醉,然后分别经另一静脉通道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右美托咪定[0.5μg/(kg·h)]、利多卡因[100μ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利多卡因[100μg/(kg·min)],用于犬的维持麻醉。所有犬只均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0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作为麻醉前用药,并以丙泊酚诱导和辅助机械通气。根据心率、血压变化及犬的表现来调整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并麻醉维持至手术结束。记录犬麻醉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和苏醒时间,根据格拉斯哥综合疼痛评分系统(GCMPS)评价犬术后的疼痛反应,对于观察期第4小时得分大于9的犬需额外给予曲马多镇痛。结果表明: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后,犬只诱导麻醉和插管过程顺畅,可以平稳进入麻醉维持阶段,期间犬的心率稳步下降。在监测的各个时相点,随着手术刺激强度的增加,DLP组犬只的心率和血压变化较为平稳,均在临床接受范围内。维持麻醉所需的丙泊酚用量[(0.23±0.03)mg/(kg·min)]也明显减少,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麻醉前后,P组犬只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显著(P0.05),其他组血液学指标的整体变化不显著(P0.05)。虽然DLP组犬的苏醒期延长,但苏醒过程较为平稳。此外,DLP组术后的平均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他组,需要额外给予镇痛剂的比例也更少(P0.05)。说明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联合用于持续静脉注射可以为丙泊酚静脉平衡麻醉提供安全、稳定的效果,减少丙泊酚的麻醉用量和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适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