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7年在南疆棉区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的诱捕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伽师县2乡和铁日木乡两地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捕器的18.6倍和11.9倍。经统计分析 ,诱蛾量随季节推移有下降趋势。根据笼罩诱蛾效果及其相对稳定性 ,作者希望在我国尽快用笼罩诱捕器取代水盆诱捕器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作物绿色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害虫治理由化学防治到综合治理再到生态防控进行转移,诱杀技术已成为害虫生态防控的核心技术之一。昆虫诱捕器的研制已发展成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和实用,现广泛应用在蔬菜、果树、花卉、茶叶、森林等农作物和林业植被的害虫诱杀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期望未来在绿色植保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农林作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杀防治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构造以及诱集昆虫种类的诱捕器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布设密度、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及诱芯载体颜色、光源波长等因素对害虫诱捕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应用性诱剂诱捕甘薯小象虫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清  陈淑和 《江西植保》2001,24(3):68-69,67
甘薯是惠安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甘薯小象虫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是甘薯的主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而以幼虫为主。被害薯块诱致病菌侵入,导致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坏,甘薯小象虫危害一般损失1-2成,重者达4-5成。近年来发生危害的趋势加重,严重制约我县甘薯生产的发展。由于小象虫以幼虫蛀食为主要危害途径,因而防治较难。1986年美国Heath等人和1990年颜耀平等人合成的小象虫信息素在美国、台湾应用,对小象虫雄虫具有很好的引诱活性,中国农科院动物研究所合成的甘薯小象虫性信息素1993年在广东实验,对甘薯小象虫也具较高的诱虫活性。1997年-1999年我们引进性诱剂在本县黄塘、东岭、东桥、螺阳、东园、山霞、涂寨等乡镇进行田间诱捕甘薯小象虫的试验,示范,取得 很好的效果。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果蝇诱捕器诱捕杨桃桔小实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果蝇诱捕器能有效诱捕杨桃果园的桔小实蝇,且具专一性,对其它害虫及天敌无效,具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实用、生态环保的优点。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苹果蠹蛾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为害苹果、梨、桃、杏等果树的重要检疫害虫[1],自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新疆首次发现以来[2],已经扩散到甘肃张掖地区[3],并有进一步向东扩展的趋势,对我国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科学、合理使用性诱剂是控制害虫为害的有效手段.目前,虽然已有一些关于苹果蠹蛾诱捕器使用技术的研究[4-6],但其诱捕效率尚不理想.为了探明诱捕器的最佳使用方法和提高其诱杀效果,作者对诱捕器的不同类型、颜色和设置高度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将害蛾诱捕器内置放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悬挂在芋头、茄子、粉葛、瓜娄(别名天花粉)、西瓜、红薯等作物上,对斜纹夜蛾雄成虫有很好的诱捕效果,不同作物上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有较大差别,统计50d诱捕成虫量,在芋头上诱捕的成虫最多,共捕1128头(其中雌成虫22头),15d后对处理区幼虫的防效为78.06%;在茄子上诱捕到成虫828头(其中雌成虫18头),25d后对处理区幼虫的防效为76.76%;在粉葛上诱捕到成虫645头;在瓜娄上诱捕到成虫374头;在西瓜上诱捕到成虫301头;在红薯上诱捕到成虫188头,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柑桔是柳城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占水果面积的50%以上,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实蝇为害柑桔后,造成果实腐烂、落果,严重影响柑桔的产量和质量.为了经济有效地防治柑桔实蝇,我们于2005年7月,在龙头镇、大埔镇应用实蝇诱捕器对柑桔实蝇进行诱雄技术示范,并在面上推广了1080个,现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鞘翅目昆虫是我国最常见的农林业有害生物,给农林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昆虫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化性所研发的昆虫诱捕器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林虫害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中,成为了害虫综合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害虫诱捕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各因子对诱捕效率的影响是有效实施虫害绿色生物防控的前提,本文陈述了国内外害虫诱捕器的应用进展及设计原理,进而探讨不同因子(如形状、颜色、材质、引诱剂和高度等)对鞘翅目害虫野外诱捕装置诱捕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装置诱捕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加快新型诱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10.
2013~2014年,陷阱诱捕法防治蔗根土天牛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蔗根土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塑料桶和土坑对天牛成虫都有较好的诱捕效果,其中:2013年塑料桶平均诱捕到天牛成虫12.88头/个、天;2014年塑料桶平均诱捕到10.75头/个、天,土坑平均诱捕到9.69头/个、天。应用陷阱诱捕法将诱捕到的成虫杀死,减少了成虫的产卵数量,从而降低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以及危害程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性诱剂对斜纹夜蛾成虫有很好的诱集作用,诱蛾量最大为前7d,持效期可长达42d,使用28d后,诱蛾量明显减少,此时更换诱芯.每667m2悬挂诱捕器3个比悬挂诱捕器1个的诱蛾量多,可在虫情监测和生产上应用.在生产上持续使用,并要规模和连片,同时辅助其他防治方法,防效才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不同类型性诱捕器及糖醋液诱捕器不同设置高度对豆野螟成虫诱集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形性诱捕器、桶形性诱捕器和糖醋液诱捕器对豆野螟成虫的诱捕效果与设置高度有关,均以悬挂于距地面1.5m处的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佳,2.0m处次之,1.0m和0.5m处的诱蛾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是灌阳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4代,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在大胎、破口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或"虫伤株".历年来都是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于二化螟孵化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用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诱捕器是性诱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改进后的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结构进行描述,并评价了该诱捕器配置性信息素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率,以及不同颜色和设置高度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双漏斗开放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提高;在广西田阳、湖南攸县和广东博罗3个试验点,以上漏斗和顶盖为黄色的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引诱作用最为理想,红色、绿色次之,黑色、白色、蓝色为最差;但在湖南攸县和广东博罗,黄色和蓝色诱到非靶标杂虫也最多,其次是绿色和黑色在一些环境下也比较多,而红色和白色则比较稳定,相对较少;在红绿颜色交叉组合试验中,又以红色上漏斗和绿色盖组成的双色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诱蛾量最高。此外,双漏斗开放式诱捕器的设置高度与玉米生长期相关,在玉米高度为1.2 m时,诱捕器进虫口的最佳高度是距离地面1.6 m,在玉米长高至1.6 m后,诱捕器的高度也需要作相应的增高,诱捕器进虫口要调整至2 m高度。研究表明改进后的配有红色上漏斗和绿色盖子的开放式双漏斗诱捕器可以高效诱捕草地贪夜蛾,并减少对非靶标害虫的误捕,对于性诱自动化测报和绿色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就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制作方法对南瓜实蝇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诱捕器诱捕南瓜实蝇比厂家生产的Steiner诱捕器效果好,在巩义市和新密市2个监测点,自制诱捕器的总诱捕量分别是Steiner诱捕器总诱捕量的1.8倍和1.5倍。用棉花诱芯诱捕南瓜实蝇效果比用诱蝇酮包装瓶直接当作诱芯使用效果好,在巩义和新密两个监测点,使用棉花诱芯的诱捕器总诱捕量分别是使用诱蝇酮包装瓶诱芯的诱捕器诱捕总量的约1.7倍和2.2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信息素色板诱捕器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优化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按照全国农技中心病虫防治处及省站安排,我们承担并实施了信息素色板诱捕器诱捕茶园害虫试验,现小结如下: 1诱捕原理利用害虫对信息素及色板的趋向性,将研制成功的对于害虫有强烈引诱效果的信息素组合而成的诱捕剂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橘小实蝇诱剂与诱捕器的最佳组合,发挥诱剂与诱捕器的最大诱捕潜能,2019年在灌阳县月柿果园中开展了不同诱剂和诱捕器组合对橘小实蝇诱捕数量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发现,瓶形诱捕器对雄虫诱捕效果好,雌虫占比仅为6.22%,桶形诱捕器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雌虫占比可达33.96%,但对雄虫(捕获量352头)不如瓶形诱捕器(捕获量467头);甲基丁香酚诱剂对雄虫诱捕数量大、专一性好,果实蝇饵剂和蛋白诱剂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果实蝇饵剂以雄虫为主(雌虫占比为5.25%),蛋白诱剂则以雌虫为主(雌虫占比88.29%);蛋白诱剂和甲基丁香酚2种诱剂混用,在桶形诱捕器中有叠加效果,在瓶形诱捕器中则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18.
对3个不同果园的柑桔小实蝇进行诱杀,结果发现,果园中密蔽荫凉处诱杀效果最好,年诱虫量是同园其他位置的1~4倍.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清理斜纹夜蛾成虫性诱捕器,以4~6d清理1次诱捕器为好,6d清理1次的,日单个诱捕器诱蛾量分别比1d、2d清理1次的增加218.57%和70.23%,且控制害虫的落卵效果好,使用14d后田间卵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绿盲蝽性诱剂对冬枣园绿盲蝽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评估了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不同悬挂方位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并分析了使用性诱捕器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悬挂高度以距地2 m为宜,方位以外围的西、东、北方向最佳;应用绿盲蝽性诱捕器,2015年冬枣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次,增加纯收益2 940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