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选地、选茬与耕整地 1.1选地 1.1.1土层深厚 选择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地块,土层厚度应在60cm以上,耕作的熟土层20~30cm较为适宜玉米生长.土层浅则难以满足玉米生育要求,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2.
苹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园地土壤条件苹果生长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高产优质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到1%以上,活土层在60cm以上。土壤通透性不良时,根系生长易受阻。土壤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最适宜pH值为5.4~6.8,pH值5.4以下时,易发生缩果病及苦痘病,pH值7.8以上时,易发生缺素失绿现象。土壤的盐碱度应低于0.15%。  相似文献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根系构型能够促进作物高效获取土壤养分。基于磷肥施用深度的根层调控技术可以优化夏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并促进其与土壤水分、养分供应的空间匹配性,为通过玉米根系挖潜实现节肥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距离地表-5 cm (P5)、-10 cm (P10)、-15 cm (P15)和-20 cm (P20)深度施用磷肥处理,分析各处理对夏玉米根系分布、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适当深施显著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根干重、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整体表现为P15P10P20P5CK。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深层玉米根系显著增加。P15和P20处理根干重所占比重,在20~40cm土层分别为12.3%和12.1%;在40~60 cm土层分别为6.7%和6.9%。根系分布深度的增加促进了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深施磷肥处理各土层中尤其是20cm以下土层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降低。根系分布的优化同时促进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 P15处理较P5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积累量、转运量及氮肥偏生产力2年平均分别提高14.5 kg kg–1、19.2%、48.9%和6.4kgkg–1,籽粒产量2年平均增产16.4%。在本试验条件下,磷肥集中施用在-15cm处理,能显著促进夏玉米深层土壤根系的生长,扩大根系养分利用空间,增加根系对深层土壤氮素的吸收,促进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提高其生产力,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条件关系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前期,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主要集中在80cm以上的土,随着根系向纵深方向的伸展,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逐步增大。影响根系对某一层次土壤水分利用的主要原因是该土土壤中根量的大小、根系本身的吸水活力和土壤水分状况。在冬小麦生长后期,其上部土层中根系吸水活力出现下降。根系吸水在土壤中的分布可用活根的根长密度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根系吸水与土壤湿度有关的以数与描述。  相似文献   

6.
深松耕作是用深松铲或凿形犁等松土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采用这种方式耕作的土地,具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维持土壤微生物群体、蓄雨贮墒的优点。选用郑单958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深松耕作试验组(ST)、传统耕作试验组(CT)、免耕对照组(NT)3个组别,记录玉米各个时间节点在田间表现的各项数据,探究深松耕作对于夏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耕作方式对于夏玉米根系生长造成的影响逐渐明显;相对于免耕来说,耕作能够有效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杨扬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5):164-170
土壤含水量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影响因子之一,确定土壤含水量变化及预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对于雨养农业更加有效地保墒、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强抗旱防灾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08-2011年锦州玉米生长季逢三逢八土壤湿度观测数据,日气温降水数据和2008年玉米生长发育期数据资料,结合CERES-MAIZE土壤水分模块,分析了雨养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和模拟了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长季降水并不能反映土壤水分条件的好坏,生长季中雨以下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好坏较好的一致性;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而增加,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和最低值分别是田间持水量的69%-82%和49%-64%;玉米根系生物量与生长时间呈二次曲线关系,所建根系生物量模型解释率达89.7%;耦合根系生物量模型和叶面积指数模型的CERES-MAIZE中的土壤水分模块能够较好的模拟雨养玉米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双城市位于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双城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1选地与整地种植马铃薯要选择地势向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无地下害虫、地热较高易于排灌的沙壤土地块最为合适。马铃薯适用微碱性和中性土壤种植。马铃薯根系不深,但块茎的生长需要疏松、深厚、透气而温润的土层。因此要适当进行深耕,实施秋翻地、秋施  相似文献   

9.
孙慧杰 《种子世界》2014,(11):44-45
<正>1选地甘玉2号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覆盖的土壤剖面含水量与裸地显著不同,与前者相比,裸地土壤水分无明显的层次性变化,受降水及蒸发等因子影响明显。由于覆盖状况和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也有明显差异,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玉米拔节期0~40cm土层达到18%。苗期根长小并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孕穗期和灌浆期根长大大增加,主要分布在0~60cm和0~90cm土层。秸秆覆盖可以显著地增加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蓄水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单产32.1%。  相似文献   

11.
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控制水分、肥料的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影响显著。随着土壤容重的变化,玉米根系及地下部都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一定范围上,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的根长逐渐容短,而其直径则逐渐变粗。同时根干重及株高等均与土壤容重及株高等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表现为负相关。而就法上部干重及T/R值(冠/根比植)来讲,则呈现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秸秆覆盖的土壤剖面含水量与裸地显著不同,与前者相比,裸地土壤水分无明显的层次性变化,受降水及蒸发等因子影响明显。由于覆盖状况和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也有明显差异,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玉米拔节期0~40cm土层达到18%。苗期根长小并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孕穗期和灌浆期根长大大增加,主要分布在0~60cm和0~90cm土层。秸秆覆盖可以显著地增加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蓄水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单产32.1%。  相似文献   

13.
双季稻与黑麦草水旱轮作的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双季稻与黑麦草水旱轮作的产量及构成性状和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麦草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通过黑麦草根系的生长,可以加大土壤孔隙,使土壤的紧实度降低,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同时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能提高pH值,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使其向着有利于后季作物生长的方向发展,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深松对玉米早衰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衰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解决玉米早衰问题已成为当前广大农业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结合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犁底层深厚这一现状,从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深松对土壤蓄水量、土壤容重、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及根系生长发育等方面,综述了深松打破犁底层对延缓衰老调控作用的进展,并对今后如何从栽培和耕作学角度来研究玉米早衰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解决生产中玉米早衰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东北黑土区从传统耕作转变为保护性耕作后玉米根系的变化特征,评价保护性耕作的适宜性及微根管技术的可靠性,采用微根管技术对免耕(NT)、旋耕(RT)和条耕(ST)等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根系进行原位监测,并与传统土钻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随生育期进行逐渐由表层向深层土壤延伸,影响指标也由少到多。不同耕作方式下超过65%的玉米根系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苗期以后,ST处理总根长、根长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仅在成熟期时差异显著(P<0.05)。耕作方式对根系构型与分布的调控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剖面含水量和穿透阻力等来实现。整个土壤剖面ST处理平均含水量最高。0~15 cm土层NT处理土壤穿透阻力显著高于ST和RT处理,最高为1558.20 kPa,15~45 cm土层各处理土壤穿透阻力较为接近。微根管法与土钻法测得的根长密度相对误差基本在10.0%以内。本试验条件下,耕作方式转变可以显著影响根表面积、体积、直径、根长密度等根系特征,土壤水分状况和穿透阻力对作物根系生长具有较大影响。利用微根管法获得的根长密度与土钻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种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土层置换对土壤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研究土层置换犁改良土壤后对不同层次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于大豆苗期、盛花期及成熟期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并于大豆成熟期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常规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土层置换改变了土壤土体结构的同时对土壤中土壤酶产生了影响,土层置换区的不同层次土壤酶活性与对照区差异显著;土层置换区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区各层次差异显著,土层置换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均匀分布;对照区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层置换区大豆产量为2245.5 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20.1%。土层置换可全面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能够增加土壤活土层、提高土壤出水能力,对于提高土壤抗灾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选地,整地,用种1.1选地。整地蓖麻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一般土壤只要排水良好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黑钙质壤土和轻质壤土为宜。蓖麻不耐水浸,因此在沼泽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种植。整地应在秋季或早春深耕耙细24cm以上,以便于根系的深扎。  相似文献   

18.
<正>1精细整地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但最适于沙壤土,沙壤土有机质丰富,透气性好,有利于根茎生长。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的地块。马铃薯生长需要15~20cm的疏松土层。前作收获后或整地前,要进行深耕细耙,深度为30cm。收拾净根茬。整地时一定要将大的土块破碎,使土壤颗粒大小适中。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2 500~30 000kg/hm2。  相似文献   

19.
玉米根系在田间的分布,绝大部分(75.6%)集中于上层土壤中(0~10厘米)。不同土体积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很大,地上部生长和产量亦有明显的相应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根干重、主根总长均依土体积的大小呈显著的回归关系。根与叶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根量同叶面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深松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通过对不同深松方式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隔行深松(T1)与行行深松(T2)不仅可有效打破犁底层,10~30 cm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且T2对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的降低作用大于T1;深松增强了土壤的透水性和蓄水能力,2种深松方式土壤水分差异并不显著;由于犁底层的存在,不深松(CK)的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20 cm土层范围,且该土层的根干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均明显大于T1和T2,而单株根系伤流强度则明显小于T1和T2;深松处理的根系不仅能更好地向深层土壤下扎,而且向植株两侧扩展的范围变大,20~50 cm土层根干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T1与T2均明显高于CK;并且T1>T2。深松后倒伏率降低,对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T1与T2间产量差异并不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深松显著提高了百粒质量,但对穗粒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通过垄间隔行深松可以构建良好的耕层结构,有利于根系的固定和下扎,使根系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倒伏率降低、产量增加的同时,较行行深松减少了机械动力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