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菰黑粉菌的形态转换机制及灰茭形成机理,利用菰黑粉菌的转录组数据,分别从正常茭白中的菰黑粉菌(MT型)和灰茭中的菰黑粉菌(T型)中扩增得到Rbf1基因及开放阅读框序列.结果表明,2种菰黑粉菌的Rbf1基因序列相同,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81 bp,无内含子,NCBI中blast及进化分析表明,菰黑粉菌Rbf1基因与玉米黑粉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另外,菰黑粉菌不同生长阶段的Rbf1基因的表达量检测结果发现,Rbf1基因在菌丝生长前后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在菌丝生长12 h后表达量明显升高,表明Rbf1基因在菰黑粉菌的菌丝形成及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程勉中 《蔬菜》2000,(7):13-13
无锡茭白是无锡出产的一种著名蔬菜,久负盛名,是无锡名特产品之一。茭白原产我国,以长江以南低洼地区种植最多。它是由古人称之为“菰”的一种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上长出的一种肥大嫩茎,这种嫩茎并不是正常形成的。菰的根际有一名色匍匐茎,春天萌生新株,初夏或秋季抽生花茎。茭白生长全靠一种菰黑粉菌在其间起作用,该菌的菌丝入侵菰的花茎后,会分泌出一种吲哚乙酸的刺激素,使花茎细胞增生,使其不能正常抽开花,而膨胀形成肥大的嫩茎,即是蒙白。蒙白种植要有专门的技术,如种植不当,黑粉菌以黑色厚垣抱子状存在于斐肉中,就成…  相似文献   

3.
对PDA培养基上生长的菰黑粉菌进行了剂量范围为0~50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研究结果表明,菰黑粉菌对射线辐照具有极高的抗性,在10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下仍可生长.本研究为筛选生产上有益性状黑粉菌突变体,用于创制茭白新品种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茭白产品器官是茭白植株受菰黑粉菌侵染膨大后形成的肉质茎。通过分析茭白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认为茭白遗传变异来源很可能主要来自菰黑粉菌的遗传变异。讨论了茭白育种技术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龙茭2号正常茭为材料,分别采用切片、研磨2种方法分离菰黑粉菌,并通过形态观察及ITS-5.8S rDNA序列克隆测序确认.结果表明,对膨大茎进行切片或研磨均能分离得到菰黑粉菌,其ITS序列大小在750 bp左右,通过NCBI比对分析确认,其中研磨法对新鲜组织的分离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茭白     
正茭白为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别名茭瓜、茭笋、菰首等。茭白地上的短缩茎可以抽生出花茎,花茎由叶和叶鞘互相抱合形成的"假茎"所包裹。受寄生的菰黑粉菌所分泌的吲哚乙酸刺激后菌丝膨大,形成变态的肉质花茎供食。在假茎内,肉质花茎始终保持洁白,故名"茭白",将叶鞘剥去,净留食用部分通称"茭肉"或"玉子",可炒食或做汤。茭白原产中国,由同种植物菰演变而来。菰在古代中国作谷物食用,《周礼·天官·膳夫》中把菰作为六谷之一,  相似文献   

7.
褚福强  张敬泽  郭得平 《长江蔬菜》2010,(14):101-102,112
茭白是一种水生蔬菜,是由美味黑穗菌侵染菰草形成的。当菰草植株逃避了真菌侵染,这些植株被称为"雄茭"。主要介绍了一种简单、迅速的细胞学染色方法,可清楚观察真菌在茭白植株中的的菌丝分布,以及用于早期迅速区分茭白和雄茭植株。  相似文献   

8.
探究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pH、温度等对玉米黑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选出适合玉米黑粉菌生长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丝形态、生长势、生长速度进行分析比较,选出适合玉米黑粉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微量元素、pH和温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的比例。结果表明,最佳生长条件为葡萄糖1%、酵母粉1%、MgSO_4 0.1%、KH_2PO_4 0.15%,pH6~7,温度20℃~30℃。培养周期为4 d~7 d。通过对玉米黑粉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掌握其菌丝体生长、繁殖所适宜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为玉米黑粉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怎样防除雄茭和灰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茭白田内 ,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株形高大 ,在孕茭期不能结茭白的植株 ,通常称为雄茭 ;同时也会发现虽然结茭 ,但肉质茎较小、包叶不开裂的茭白 ,肉质茎剖开后 ,其中充满灰黑色粉末状物 ,这类茭白不堪食用 ,称为灰茭。雄茭、灰茭是如何产生的呢 ?茭白之所以能够形成肥大的肉质茎 ,是因为茭白植株被一种称为菰黑粉菌的真菌寄生后 ,其茎端不正常膨大而成。若茭白植株未被黑粉菌侵染寄生 ,则不能形成茭白的产品器官即可食用的肉质茎 ,有些植株可以抽穗开花。这些茭白植株即为通常称的雄茭。而另一些植株被毒力强的菌种侵染 ,膨大的肉质茎内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