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当前的食用菌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化学生长促进剂和化学农药,不仅影响了食用菌生长,而且导致我国商品食用菌中的有毒物质残留量严重超标,极大地影响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张。因此,如何搞好无污染、无残留的无公害食用菌的生产,是当前食用菌科研和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用菌生产中由于过量使用了硫磺、甲醛、多菌灵、敌敌畏等化学药物及一些激素类的化学生长促进剂,使食用菌产品受到污染,侵染了有毒物质,导致食用菌产品中的有毒物质残留量严重超标。这些受到污染、有毒物质残留量超标的食用菌不仅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而且不利于食用菌产品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产中盲目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生长促进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使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下降的实际,以目前宁波市场鲜销量最大的蘑菇、香菇、平菇为主要对象,通过绿色栽培原料与水土气环境的选择、化学药剂与栽培辅料的安全使用、从菌种到产品全程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在种植、生长以加工的过程之中十分容易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这些物质残留会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和药材的价格、出售以及销量紧密相关。本文选择了甘肃道地中药材党参、当归、黄芪进行取样分析,对中药材中的重金属、二氧化硫残留展开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希望能够规范中药材市场对于中药材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玉米间套食用菌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以玉米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遮荫条件,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适宜的田间小气候,为高温季节食用菌的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可提高玉米光合效率,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食用菌采收后的基质废料残留在土壤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时下的食用菌生产,多存在用药乱、用药重、药量大以及不分时段、不分病症等诸多问题,使得本来应该“绿色”的食品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质变。近两年发生的北京、大连等地质检部门强令部分“蘑菇产品下架”等问题、出口食用菌中被屡屡检出含硫、含甲醛等有毒物质,或被退货,或被销毁,甚者被对方索赔,导致我方损失惨重等问题,究其原因,多是因为食用菌产品中含有超标药物残留;尽管问题的出现,确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作为生产经营者,则应举一反三,认真对待了。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是在棉籽壳提取物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试验,初步分离棉籽壳提取物中的抑菌物质,通过采用三种分离方法的试验,初步分离得到棉籽壳中的抑菌物质,在40℃与60℃之间用水溶提取效果最好,抑菌物质分子量小于14000。在实际生产中,减少栽培料中抑菌物质的量,将有利于菌丝快速生长,有效提高食用菌产量。  相似文献   

8.
孙春业  汤锋  岳永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35-16036
分析了食用菌生产中农药使用状况和国内外食用菌农药残留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食用茵农药污染的控制或消除措施,为食用菌安全生产和全面提高食用茵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2005年间,通过对浙江省各地268个食用菌产品及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灌溉用水、覆土、原辅材料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不同食用菌产品以干香菇、姬松茸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较多,不同重金属种类以Cd、As含量超标较多,也有少数产品的Hg、Rb含量超标。因此,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关注,尤其是食用菌中的Cd。另外,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市场上千食用菌(尤其是干香菇、黑木耳)水分含量严重超标,影响品质,干香菇中亚硫酸盐超标率为53.8%,但是食用菌农药残留超标并不严重。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结论:(1)生产中应控制好培养基及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以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水平;(2)栽培过程中严格按质量安全规程操作时,农药残留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2003—2005年间,通过对浙江省各地268个食用菌产品及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灌溉用水、覆土、原辅材料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不同食用菌产品以干香菇、姬松茸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较多,不同重金属种类以Cd、As含量超标较多,也有少数产品的Hg、Pb含量超标。因此,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关注,尤其是食用菌中的Cd。另外,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市场上干食用菌(尤其是干香菇、黑木耳)水分含量严重超标,影响品质,干香菇中亚硫酸盐超标率为53.8%,但是食用菌农药残留超标并不严重。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结论:(1)生产中应控制好培养基及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以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水平;(2)栽培过程中严格按质量安全规程操作时,农药残留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有些食用菌基地使用农药现象比较严重,食用菌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并成为制约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的瓶颈.在全面分析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从食用菌生产工艺、食用菌病虫害关键控制点、规范使用农药和食用菌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建议,为食用菌安全生产和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蔬菜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他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允许的指标之内或蔬菜的食用部分没有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蔬菜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性蔬菜。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他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允许的指标之内或蔬菜的食用部分没有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现行食用菌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食用菌由于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近年来备受关注,但食用菌中农药残留导致中国作为食用菌出口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屡屡碰壁。本研究以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为切入点,对比分析国内外现行食用菌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以期为完善中国食用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建言献策。【方法】先分别阐述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及中国主要出口贸易对象(欧盟、美国和日本)现行的食用菌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然后再从食用菌分类、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数量及农药种类、残留限量值3个方面系统对比分析其异同。【结果】中国没有分类考虑栽培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农残,农残限量标准数量、农药种类、限量指标与国际差距大,没有考虑实际生产用药等问题。【结论】为提高中国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公众健康和国际贸易公平协同发展、实现双赢,本研究提出应积极跟踪国际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动态,建立统一、实时的国际农残限量标准查询平台,尽快制定和完善中国食用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农药残留标准修订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番茄就是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栽培,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和重金属不超标。生产中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和间隔期。现就大棚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云技术兴起势头迅猛,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也成了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在食用菌生产中,温度、湿度、光照、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等是影响其生长重要的环境因素。云技术应用于食用菌栽培,生产显得更加智能化,种植户轻轻松松就可以为食用菌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牧业的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尿粪和臭气的排出,以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其根源却在饲料,一般日粮配合中很不注意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体内的聚集和消化不完善物质的排出量,结果一是由于饲料中的微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聚集,增强了其毒性和危害;二是对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在畜产品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种植食用菌之后,农民常用废旧食用菌棒下田改良土壤。由于食用菌棒原料多数由木材加工而来.含有大量木质素及菌丝,当下到水田通过灌水后,经过一段时间厌气发酵便腐烂分解,在气温较高季节.分解加快,会产生大量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引起水稻苗中毒。这在有的地方时有发生,必须引起重视.积极解决.  相似文献   

19.
时下的食用菌生产,多存在用药乱、用药重、药量大以及不分时段、不分病症等诸多问题,使得本来应该“绿色”的食品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质变。近两年发生的北京、大连等地质检部门强令部分“蘑菇产品下架”等问题、出口食用菌中被屡屡检出含硫、含甲醛等有毒物质。或被退货,或被销毁,甚者被对方索赔。导致我方损失惨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蔬菜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并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