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众包概念及其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模式中凸现出的局限性,进而尝试将众包理念——当前较为流行的商业模式之一引入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工作.从三个方面,即构造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信息传播新模式、分析基于众包的农业信息传播新模式的优势和实施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信息传播新模式的关键点,详细阐述了众包理念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新模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推广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浪潮将农业推到了新的发展高度,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传播概念及关系分析,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经验,比较研究我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现状,对中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解决思路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科技传播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对农业科技传播系统中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四要素取得的经验与不足进行了概述,展望了今后研究农业科技传播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的传播推动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改变了农民传统的认知行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作为一种媒介,成为农民与科技知识之间的传播渠道,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新媒体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运用新媒体向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方式广泛流行,并为更好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提供了平台.从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传播对农业政策执行和农业科技推广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媒介或渠道传播农业政策和科技信息的效果及农民受众的接受心理效果层面(认知、情感、意愿等)分析了媒体传播农业政策和科技信息的效力.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受体对农业政策类信息的关注程度、知晓度和理解度普遍较低;对农业政策的赞同度、支持度和信奉度较高;不同收入地区的不同类型农户对农业政策信息和科技信息的关注程度有较大差异;不同媒体或渠道传播农业政策和科技信息的效果有较大差异;农户更愿意通过印发的相关政策资料和组织培训的形式获得农业政策和科技信息;信息传播的及时和强化程度如何影响农业政策的执行和农业新技术的转化等.并针对其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其农业推广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先进性,对目前上海郊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对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先进传播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有利于对未来推广的新模式进行研究和预测.现对农业技术推广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郊县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模式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为农业传播学中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过程模式为理论支点,通过对比传统农业传播模式,采取归纳分析的方法,提出当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的主要模式.[结果]目前,我国农业传播主要存在行政干预的上行下效模式、农业意见领袖的两级传播模式、社会互动的远程教育模式、大众传播的自发效仿模式等4种.[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综合考虑传播者、受众、信息内容、传播媒介以及反馈等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对传播各环节进行重新组合和整体把握,形成一个符合特定需求的动态发展的农业信息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为农业传播学中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过程模式为理论支点,通过对比传统农业传播模式,采取归纳分析的方法,提出当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的主要模式.[结果]目前,我国农业传播主要存在行政干预的上行下效模式、农业意见领袖的两级传播模式、社会互动的远程教育模式、大众传播的自发效仿模式等4种.[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综合考虑传播者、受众、信息内容、传播媒介以及反馈等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对传播各环节进行重新组合和整体把握,形成一个符合特定需求的动态发展的农业信息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络传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农业信息网络传播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农业网络应用技术和农业网站建设内容三方面的情况,运用了大量的数字、例证、采用了科学的论证方法,系统的阐述了信息社会时代,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系统的现状结构和功能,农业信息网络传播平台的建设规模,农业网络传播主要技术开发与应用,网站的基本规模和基本内容,农业信息网络传播与其它媒介结合、新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经过了10多年的快速建设,中国农业信息网络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而且与国内外互联网互通互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真正起到了服务于"三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传播意义重大,有利于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有利于农业科技进步。当前农业传播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各级有关领导应强化农业传播的创新理念和意识,增加农业传播资金,加大传播力度,加速农业传播人才的培养,深化农业传播机制的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创新进行推广是由传播和扩散两个部分组成,农业的传播和扩散具有特定的目标和方式,以及广告成本多等特点。农业的创新传播是由个人传播、集体传播、整体传播和营销传播共同组成的。政府作为农业创新的间接推广主体,为农业推广工作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而农业的推广也为农业的创新传播和扩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创新体系是农业传播的必要步骤,所以在农业中传播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其在农业生产和流通等领域起到的链接作用也逐渐彰显.该文明确了网络平台的概念及功能和效果;分析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播误区、阻碍以及传播平台可信度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传播效率不高等因素,为使传播的农业生产信息及时准确地被受众即农民或对农业信息有需求的民众接收,提出了集丰...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如何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近年来湘潭县进行了积极尝试与探索。1.利用有线广播开展信息传送安装有线广播,宣传党的政策法律、传授农业生产技术等,信息传播率高、覆盖面广,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多方协作进行农业信息传播与县电视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传播是指农业传播者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农业相关政策和技术传递的活动。农业科技传播作为农业传播的重要部分,是传播学最早关注的领域之一。农业科技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播农业类科技信息和知识,最终实现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根据传播学相关理论可知,任何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都包含5个基本要素,即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农业科技传播也不例外。因此,本文通过大量调研和查阅相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历史节点,总结德州理工大学和两个农业传播教育组织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概括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历史。选取24所开设农业传播专业的美国大学,从开设学院、招生层次和课程设置3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现状。农业院系承担传播使命,农业传播组织推进学科发展,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与时俱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同创新是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宝贵经验,可供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学月刊》与"五四运动"前后科教兴国思想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传播学方法和科技期刊文献考证方法,对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创刊于1918年9月的《农学月刊》及其科技传播思想做了初步研究.认为该刊从农业科技视角对中国农业不发达的原因、如何借鉴西学和倡导科教兴国,并在以期刊为媒介传播科学思想方面做了创造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日益广泛和深入.研究了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农业中的模拟技术以及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明确了计算机技术对现代化农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理解农业科技传播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搭建科研协作平台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创新传播、扩散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播和扩散是农业创新推广的两个重要环节。农业创新传播与扩散在目的性、方式方法、信息失真性和推广成本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农业创新传播包括人际传播、集群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经营传播。政府是农业创新推广的间接主体,对推广机构和农业生产者传播与采用创新有重要影响。农业创新推广一般应坚持选择创新、试验、示范、普及和总结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20.
生物的引进和传播,在历史上有经验,也有教训.在对外开放速度加快的今天,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就农业而言,防范措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