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5,(3):19-21
蜜蜂营社会性生活,靠采集花粉和花蜜为生。蜜蜂采集行为是蜂群得以延续的基础,信息传递是蜂群正常生活的纽带。为了解蜜蜂采集行为信息传递机制,分析影响蜜蜂采集行为信息传递的内在因素,我们对已有的蜜蜂行为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蜜蜂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蜂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分工明确,采集蜂负责食物采集,食物的采集对于整个蜂群尤为重要.外界蜜源植物种类丰富,蜜源充足的区域会有多种花蜜供蜜蜂采集,侦查蜂发现蜜源地后飞回蜂巢,通过信息交流传递蜜源信息.在多重蜜源存在时,侦查蜂选择最佳蜜源并传递信息给其他采集蜂.实验使用盛有不同气味的糖(蜜)水的不同颜色的饲喂器训练蜜蜂上盘,观察蜜蜂采集食物时对气味和颜色选择的联想记忆情况.结果表明,当有其他饲喂盘与原饲喂盘同时存在的时候,蜜蜂仍选择采食原有气味和颜色的食物,对相关联的气味和颜色具有联想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蜜蜂是真社会性昆虫,蜂群内部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又紧密合作,共同维系蜂群结构与功能,这离不开三型蜂之间高效的信息传递。蜂群内部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化学通讯即蜜蜂信息素来相互传递,蜜蜂幼虫信息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蜜蜂信息。近年来,研究人员探索发现,E-β-罗勒烯是一种新发现的蜜蜂幼虫信息素组分,它不仅能够抑制蜜蜂工蜂的卵巢成熟,还参与调节工蜂的采粉行为,提高了采粉蜂的比例,增加了哺育蜂访问巢房的频率,具有一定的科研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6,(1):16-19
报警信息素是蜂群中遇到外界干扰或危险时蜜蜂个体所释放的提醒或招募其他蜜蜂个体驱避或攻击等防御行为的一种信息素。为了探索报警信息素对蜜蜂采集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蜂毒的主要成分乙酸异戊酯对蜂群或者外出采集的蜜蜂进行干扰,结果表明,经报警信息素干扰后,在蜂群采集过程的信息交流中反映的是作为一个消极信号作用,使得蜂群内部舞蹈蜜蜂的数量和蜜蜂在蜂群与采集地点的往返频次明显减少,具有差异显著性。随着报警信息素的释放,蜂群中的采集蜂会减少采集活动并且会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防御机制来应对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特殊的方法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进行合群饲养,并对中意合群蜂中工蜂监督等行为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可以同群饲养,并且可以培育出中意合群蜂和意中合群蜂两种特殊的蜂群;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在24h内会清除将近一半的外源意蜂受精卵,但保留了将近90%的中意合群蜂受精卵,差异显著;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对外源中蜂受精卵辨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外源意蜂雌性幼虫的辨认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5,(7):30-31
<正>一、工蜂产卵的发生机理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过着群体生活。蜂群内由三型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工蜂(卵巢未发育的雌性蜂);蜂王专司产卵,由工蜂哺育成不同型的个体蜂;雄蜂属于季节性蜂,专门负责和蜂王交尾;蜂王通过一次或多次与雄蜂交尾后,终生履行产卵的职责,并由它在巢内的存在所传递的生物、化学信息,维系和抑制工蜂出现产卵(未受精卵)。无论是中蜂还是意蜂,蜂群失王后都很容易出现工蜂产卵。意蜂由于人工训化的时间长,对人工饲养依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我国土著蜂种中华蜜蜂在园林生境中冬季蜂群的状况,寻求保护策略,试验采用人工饲养和定时观测的方法,对中华蜜蜂在巢门的活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个体在巢门表现出多种行为类型,主要为防御性守卫行为;蜂群巢门有蜜蜂个体活动的时间占观测时长的44.41%~60.19%,出现的最大蜜蜂数量平均为3.62~4.15只,平均蜜蜂数量为1.18~1.69只,蜜蜂在巢门活动存在时间上的变化,呈现双峰格局;巢门蜜蜂的活跃程度与温度、湿度有关,出巢和回巢采集蜂数量对巢门蜜蜂活动也产生一定影响,与巢门最大蜜蜂数量显著相关。因此,中华蜜蜂蜂群能够根据环境因素和当前需求调节非采集蜂在巢门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龚老师:您好!2016年初,我的蜂群起了盗蜂,因为之前看过你发表在《蜜蜂杂志》2015年第9期第19页,关于《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里面有相关内容,我情急之下便打电话与周文彬联系求购"防盗器",电话中我说龚老师证实的是"意盗中有用",我问他对于意蜂盗意蜂是否起作用?因为咱北方春天的意蜂群防盗能力差,根本无咬杀、不抵抗。周回答说"百发百中"。于是我于3月16日下午给周汇款600元购买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20,(5):26-27
<正>饲养蜜蜂季节性非常强,在大流蜜前45~50天就应开始培育采集蜂,只有精心管理才能培育出强大适时可用的采集蜂群。一、蜂王的培育4月10日蜂群出窖后,用东北黑蜂或卡蜂作父本培育雄蜂。4月25日用黄环、意蜂、澳意或松丹2号作母本培育优良蜂王。采用巢继箱12~15框有王群作哺育群,蜂数不足可以从其他蜂群提取封盖子补充。利用杂交优势,使父母本优良性状互补,克服不足之处,培育出健康高产的蜂王。保证生产蜂王产卵积极,子脾到边到角,蜂王物质丰富,避免在生产期出现分蜂热,避开非种用雄蜂干扰,培养出采集力、哺育力和抗病力强的适龄采集蜂。  相似文献   

11.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者研究了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峰)活框饲养下的蜂群在受人为干扰下(如提出子脾,敲打箱壁等)引起的子脾间温度的变化,并与意大利蜂(以下简称意蜂)蜂群,传统土法饲养的中蜂蜂群作对比。结果显示活框养下的中蜂蜂群受干扰后引起的温度变化最大。此外,测定了夏。秋季子脾间的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关系及越冬蜂团内部的温度状况。  相似文献   

13.
用相似糖浓度的昆明山海棠蜜与藿香蜜分别饲喂中蜂和意蜂(Apis cerana cerana,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比较2种蜜蜂的致死率,结果表明在第6天时饲喂山海棠蜜的中蜂致死率高达100%,饲喂藿香蜜的意蜂致死率则为(35.08±0.91)%,且存活时间最长。无论是中蜂还是意蜂,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金佛山优良中蜂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把不同地理海拔分布的27群重庆南川金佛山东方蜜蜂集中在同一蜜源点进行饲养,开展金佛山东方蜜蜂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研究表明:金佛山东方蜜蜂和我国优良蜂种阿坝中蜂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昆明相对暖和的冬季(1月份)、气温2~20℃,选取群势相对较强的东、西方蜜蜂各6群,观察、测定,比较东、西方蜜蜂从早晨(2~4℃)到正午(18~20℃),采集蜂最早开始出巢采集的时间,出巢时采集蜂体表温度、外界温度以及整个时间段的采集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东方蜜蜂出巢时间较西方蜜蜂早,开始出巢采集时外界温度较西方蜜蜂明显低;东、西方蜜蜂出巢时体表温度都较外界温度要高。  相似文献   

16.
"中华蜜蜂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及增产技术研究"是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申报的省公益性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目前,已对金华地区中蜂进行了实地考察及取样,掌握了当前中蜂资源的种群数量、生存状态、分布情况、生产水平以及饲养管理方式等技术资料,对进一步加大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滇南中蜂无王群的内部行为和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经过3个月对中蜂无王群从失王到全群灭亡过程的内部行为观察并对其他失王群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蜂群失王后2~5 d改造王台,当王台被清除后20~24 d工蜂开始产卵,3个月后蜂群全部死亡。对中蜂失王群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后,蜂群发展良好,并可达到采集主要蜜源野藿香的理想群势。可对养蜂人员在失王时作出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蜂群的正常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壳斗科植物具有丰富花蜜和花粉.2007年4~7月,对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壳斗科蜜源植物开发利用的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该季节,中华蜜蜂可利用的壳斗科植物主要有木果石栎、景东石栎和腾冲栲.3种植物的花期均为50天左右.放置在原始森林林缘蜂群的取蜜量明显高于放置在原始森林内和附近次生林的蜂群.一群放置在林缘、群势为5标准框的中华蜜蜂蜂群,一个花期可以取蜂蜜约5 kg.  相似文献   

19.
蜜蜂为龙眼、荔枝授粉增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题组对不同群势、状态的中华蜜蜂的授粉行为、座果率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有王群与无王群相比采花蜂数和朵数分别高出339.39%和480.75%;2、有王群为荔枝和龙眼授粉座果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816.67%和549.06%,无王群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05.56%和387.42%;3、有王3足框、2足框和无王3足框授粉后荔枝产量分别比对照组增产4.17、3.79、3.13倍;4、有王3足框、2足框、无王3足框授粉后荔枝单果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6.63%、6.21%、5.61%;5、有王、无王和不同群势授粉对荔枝可食率、维生素C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野桂花是一种特色蜜源,其蜂蜜色、味俱佳,被称为"蜜中之王"。但采野桂花蜂蜜的蜂群产量不高、质量不稳定。根据中蜂生物学特性,改良设计了一种中蜂蜂箱,同时开展蜂群采野桂花蜂蜜优质高产饲养技术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实验组蜂群繁殖速度、野桂花蜂蜜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组生产的野桂花蜂蜜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