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已不再停留在语言学本身,而是从多元化角度展开的研究,构建了不同的隐喻理论。隐喻的产生是通过人类通从一个概念域的事物的解释和经历到另一个一个概念事物域事物的方式,是特情况下的心理符合。满足人们的想象、推理和日常思维的要求,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隐喻的特点为系统性和普遍性,形成于人认知中,在认知成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认知的结果,有助于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感隐喻是作为人类重要认知方式的概念隐喻,其映射过程是由一个感官域向另一个或多个感官域映射的认知过程。Talmy的动力图式理论是能够解读通感隐喻动态映射过程的重要理论模式。文章根据通感隐喻产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从认知角度将通感隐喻分为三种类型:感觉挪移、表象联想和意象感通,并运用动力图式理论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通感隐喻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以期论证在动力图式理论框架下通感隐喻认知解读的可行性并揭示通感隐喻背后所蕴含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同时也作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思维语言中。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存在着普遍性,同时由于受不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存在着文化差异性。本文就英汉经济语篇中的认知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荆菁 《河南农业》2016,(9):58-60
隐喻来源于文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讨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植物隐喻,从映射方式角度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植物种类和植物器官等隐喻意象的不同,分析造成这些英汉植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荆菁 《河南农业》2016,(6):58-60
隐喻来源于文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讨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植物隐喻,从映射方式角度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植物种类和植物器官等隐喻意象的不同,分析造成这些英汉植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并根据隐喻的心理运作机制来确定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分为部分隐喻的“普遍现象”和具有文化特征的隐喻。文化因素在隐喻理解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的认知探究及其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隐喻与转喻思维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词汇意义的延伸是通过隐喻与转喻联想网络得以实现的;英语多义词的教学应该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相结合,从词义延伸的认知动因、联想网络及认知机制三个方面实现多义词教学的效率化.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的《围城》吸引了无数个中外读者的目光,其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比喻"既饱含了哲理又风趣幽默。隐喻是参照一个知识领域去理解另一个知识领域,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两轮交际活动,关联则是根据彼此相关的信息来认知事物。《围城》英译本对隐喻的翻译主要表现在写人、状物、喻世议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是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词义的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本文以英汉人体词"eye"和"眼"为个案,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和转喻对二者多义性的阐释,旨在揭示词义延伸过程中英汉民族认知思维的异同,同时证明语言个性特点对词义延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Rapid change in the symbolic functioning of very young childre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mbolic relation between a scale model and the larger space that it represented was displayed by two age groups of young children. Three-year-old children who observed an object being hidden in a model knew where to find an analogous object hidden in the corresponding location in a room, but 2.5-year-old children did not. The success of the group of older children reveals an advance in their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y think of a model in two ways at the same time--both as the thing itself and as a symbol for something else.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按经、史、子、集四部对《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的分类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不同之处,即类有不同,类下的属也有不同,并简要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休谟的不可知论是英国经验主义发展的逻辑结果,休谟不可知论和康德不可知论在时间上的继起以及相似性都可以说明休谟对康德哲学的重要影响。休谟打破了康德的形而上学"独断论迷梦",康德则回答了休谟的问题并超越了休谟。康德不可知论是在休谟不可知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他们都不把客观事物的存在视为虚无,而只是对人的认识能力能否认识客观事物持怀疑态度。相对于古代彻底的不可知论而言,他们都属于"温和的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14.
陈列作为新兴的事务,越来越受到商业界的重视,她吸引人们的眼球,挑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同样,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空间里,各项事物也无一不和陈列息息相关。从5个方面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陈列上需注意的问题。现代图书馆要运用好陈列这根魔术棒,变化出最温馨、最贴心、最宜人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氛围,让每一个来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不仅得到阅读的美也能得到阅读之外的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地物识别的正确性,探讨荒漠化土地类型自动分类的有效途径,克服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现象。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利用Landsat 5卫星的TM数据,探讨了荒漠化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光谱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归一化指数(NDVI)和差值指数(TM5-TM4)及TM3、TM5、TM7波段的光谱值,提出了分层信息提取方案,利用该方案分步提取地表覆被信息。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实用,是地物遥感信息提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人类社会即将步入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知识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创新相应成为影响竞争的关键因素。谁成为技术的领先者,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性、优先权和竞争的决胜权。目前,技术创新还存在许多问题,既有认识上的,也有制度上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创新确实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面对激烈的竞争,进行技术创新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复合图书馆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概念。HeadLine是一个复合图书馆原型,本文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认知计算是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据科学和云计算的交叉学科。数据的急剧增长、算法的不断优化和高性能计算能力的发展加速了认知计算在健康医疗、智慧城市、农业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认知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是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IOT (The 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等不同成熟技术的结合体。在此模式下,研究人员不再满足于继续延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开始寻求新的方法以期在大规模结构和非结构数据中探索其中模式和相关性。从而认知系统可以提供学习、推理、发现、自然语言交流、决策支持的功能。农业领域的数据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认知计算和农业大数据的结合有效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数据不仅包括时空数据、图像、视频等多种类型,其数据质量和地理位置、网络连接和数据来源密切相关。所以对于认知计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已有研究工作探讨了认知计算的概念和相关学科;阐述了认知计算的发展历程、不同架构类型和技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认知计算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认知计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对认知计算在农业领域应用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探讨解决我国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料的生产使用是一项社会产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阐述了有机肥料的优越性及其特点,论证了有机肥料与化肥结合的必要性。当前,有些地方确有忽视有机肥料和单纯依靠化肥种田的倾向,其所带来的土壤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很值得重视。作者认为,只有把有机肥料的生产使用,当作一项社会产业来对待,有机肥料问题就能解决,农业生产、环境卫生和城乡面貌将会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