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坡向、坡位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东坡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持水能力均大于西坡;同一坡向不同坡位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及凋落物层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层持水量占林分最大持水总量的比例最大,同一坡向不同坡位土壤层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同一坡位不同坡向土壤层持水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杉木人工林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与造林密度的关系。[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1 800、3 000、4 500株·hm~(-2))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乔木层地上部分、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根系氮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层氮储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而林下植被层和根系氮储量则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乔木层地上部分是杉木人工林氮储量的主体,造林密度为1 800和3 0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氮储量表现为:乔木层地上部分>根系>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4 500株·hm~(-2)林分则表现为:乔木层地上部分>根系>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氮储量在乔木层各器官以及各径级根系中的分配相对分散,没有明显的主体。造林密度对乔木层宿存叶和宿存枝氮储量分配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乔木层其他器官和各径级根系氮储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一定造林密度范围内,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和枯枝落叶层氮储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而林下植被层和根系氮储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29年生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林分密度最低(900株·hm-2)的杉木林其林下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最高林分密度(1500株·hm-2以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差异及其分配特征。[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1 800、3 000、4 500株·hm~(-2))12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收获法分析林分不同组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杉木人工林平均树高及平均枝下高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胸径则呈下降趋势。杉木树干、树皮及宿留枯死枝叶、不同径级树根、凋落物层生物量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而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则呈下降趋势。高密度林分有利于杉木树干、树皮、宿留枯死枝叶、粗根及凋落物层生物量的分配;低密度林分则有利于枝叶、大根、细根及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的分配。[结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密度调控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密度杉木林分林下植被生长及土壤肥力状况,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中林采用间伐进行密度调控,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提高,林下植被生物量、凋落物量、土壤孔隙、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均表现为密度900株/hm2〉1200株/hm2〉1500株/hm2〉1800株/hm2,密度越小越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越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炼山和劈条带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劈条带处理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及草本层生物量均高于炼山处理;炼山处理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同一坡位杉木和马尾松林分生长及杉木和马尾松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单株干、枝和叶等器官生物量均优于劈条带处理;同一林地清理方式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杉木和马尾松生长及干、枝叶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劈条带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分生产力,但炼山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群落结构、多度分布及建群种生长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坡的林分均处于向上发展阶段,但下坡所受外界干扰较多,而使乔木层的林分密度比上坡林分小.与上坡林分相比,下坡林分开物种更为丰富,乔木层的个体发育较好.对于建群种杉木、马尾松,上下坡林分的个数相差悬殊,下坡林分的林下更新不良,因此,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应采取适当的抚育和保护措施,控制林分密度,合理配置林分层次结构及树种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是研究森林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中林分结构调整技术的基础,为天然林的经营管理和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记录不同林分密度标准地的每个小样方内出现的所有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名、个体数,计算各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较为贫乏,有灌木8种,草本22种;从不同角度分析草本与灌木物种丰富度对林分密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得到的结果不同,从物种丰富度变化幅度上看灌木植物对林分密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而从物种丰富度达到峰值的先后顺序来看,草本植物更为敏感;林下植被多样性对林分密度持续增大的响应表现为非单一变化趋势的规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规律,林下植被种类先增多后减少,而均匀度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五台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植被能在1 072~1 216株/hm2密度范围保持较高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胡永颜 《安徽农学通报》2013,(11):88-90,122
水源涵养能力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该文分析了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及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层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凋落物层最大持水量、0~60cm土层总蓄水量以及林分总持水量均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整体上优于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两种林分类型。  相似文献   

10.
林分密度对人工油松林下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宜川县铁龙湾林场3种林分密度人工油松林对林下的植物组成、植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双子叶植物科的数目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子叶植物在中密度林分下最少,在小、大密度林分下数量基本一致.在小、中、大密度林分下的优势种分别是豆科和蔷薇科、菊科、忍冬科.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只有草本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在中密度和大密度林分下比较接近.林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不同,草本层的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但地下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森林恢复方式,改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分结构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恢复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方法  2017年10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昔口村二代萌芽杉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实地调查。  结果  昔口村杉木萌芽幼龄林植物种类共104种,其中乔木层植物14种,灌木层植物58种,草本层植物41种,优势植被构成杉木-蓬蘽Rubus hirsutus-蕨Pteridium aquilinum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林下植被除部分优势种长势较好,多数植物种类数量较少且分布较稀疏。  结论  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结构、资源利用方面的异质性时,要考虑当地农户和社区的需求,选择当地乡土阔叶树种、适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形成混交林,并辅以科学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培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比较了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抚育管理等培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对桉树人工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显著,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抚育管理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极显著,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抚育管理对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杉木毛竹混交复层林生物量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对杉木(20年生)毛竹混交林各项经营模式林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杉木毛竹混交林,调整适宜杉木密度,不仅能提高杉木生长量也极有利于毛竹生长,其中在杉木近熟林时最适宜的杉木密度为870株/hm2左右,具有最大的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大1.43倍,并能提高光能和土壤营养空间利用.杉木毛竹复层混交林是我国南方各省区重要的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樟子松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建立了樟子松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探讨了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和碳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各器官碳密度值的排序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各器官碳密度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27、30、32、36、40和44年生樟子松各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449.5、460.2、470.8、485.1、489.2和513.6 g/kg,林下植被与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7~44年期间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从27年生的37.14 t/hm2增加到44年生的168.46 t/hm2,其顺序为:乔木层死地被物层林下植被层,分别占群落总碳储量的90.97%、1.13%和7.90%,乔木层碳储量占主导地位。不同林龄樟子松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死地被物层年固碳量分别为2.043、0.025 和0.182 t/hm2。研究认为,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碳密度及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变化显著,碳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水利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145-146,165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通过5个不同育苗密度的对比试验,研究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生长量和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幼苗随着育苗密度的增大,苗木生长会出现不良的趋势。其中以育苗4万~5万株/667m2生长较好,育苗6万株/667m2以上便出现程度不同的被压苗和徒长苗,并且苗木下部有枯枝现象。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方法,对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基于10 800 m2样地的羊台山次生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48种,分属61科110属,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群落主要优势种为黧蒴、豺皮樟、银柴、杉木。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小排序大致一致,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7.
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环境的角度,探讨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的影响,分析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带宽改造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6m带宽改造后仅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有所增加,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草本层的D、H、S均没有显著影响;20m带宽改造后,草本层D、H、S均有提高,而灌木层则影响不显著.在物种组成上20m带宽改造没有变化,但重要值发生了变化,6m改造带灌木层由鼠李科的马甲子取代了未改带的蔷薇科的优势种地位,灌木层多样性则因带宽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带状改造宽度的不同,对林下植被的生活环境影响存在差异,使阳生、喜暖植物的比例增加,覆盖地表的草本植物由以单子叶为第一优势种逐渐过渡到以双子叶植物为第一优势种.不同带宽改造对林分小气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6m带宽的土壤温度差要比20m的低.6m带宽改造后空气温度差高于20m带宽改造.  相似文献   

18.
间伐对楠木杉木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个处理4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楠木与杉木混交林进行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有利于楠木生长,间伐林分楠木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不间伐的177.4%、120.8%和361.5%,间伐楠木林分蓄积量为74.23 m3.hm-2,不间伐楠木蓄积量为24.88 m3.hm-2,间伐楠木受光条件好,林木树冠大,生长好;间伐有利于楠木林下植被的生长,间伐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为9702.0 kg.hm-2,不间伐林分为3221.5 kg.hm-2,间伐林分为不间伐林分的301.2%;间伐后楠木林分的凋落物量有所减少,间伐林分凋落物量为2463.8 kg.hm-2,不间伐林分为3600.0 kg.hm-2,间伐林分为不间伐林分的68.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与生长动态,为探究马尾松—杉木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林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设立固定样地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优势树种马尾松、杉木的径级结构、胸径生长、年轮、树高和胸径关系。【结果】调查样地内的马尾松为第一优势种,但幼树较稀少,林冠下实生与萌芽大量分布的杉木为亚优势种;树木年轮显示出两优势树种的树龄相近,但马尾松的胸径生长量大于杉木,树高生长量也比杉木大。【结论】成熟林林冠层马尾松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地位会降低,而杉木的优势地位会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