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也叫大豆疫病或大豆疫霉根茎腐病,该病最早于1948年发现于美国以后在世界很多地方均有报道,对大豆危害极大,一直为我国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1991年沈崇尧等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豆疫霉病菌,鉴于该  相似文献   

2.
研究春大豆的花蕾发育规律对于杂交育种、防止花荚脱落、提高产量很有必要。对大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前人做了不少工作。王金陵对适宜去雄的花蕾形态已有过描述,申家恒等也报道了大豆自花授粉时的形态特征和自花授粉时间。但宁镇丘陵地区春大豆的花蕾发育进程报道甚少。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种生育期光温反应,对大豆生产和育种具有实践意义。 1979年在北京观察来自我国各地近100个大豆品种的物候期,结果看出:大豆品种生育期与其原产地纬度的高低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768)。即原产地的纬度愈低,生育期愈长;纬度愈高,生育期愈短。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不同产地来源大豆品种所具有的光、温感应特点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衡南县是湖南秋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耕作制度主要是早稻—秋大豆—油菜(或紫云英)一年三熟制。秋大豆一般是中熟的地方品种。研究秋大豆的开花时间和花荚脱落规律,对开展杂交育种、防止花荚脱落、提高单产,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对秋大豆的每日开花时间和花荚脱落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腐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根腐病是世界各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严重时大豆产量损失达60%。由于地区性差异,各地报道的病原菌种类不尽相同。自1917年美国发现大豆根腐病以来,在中国、日本、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保加利亚、埃及、独联体等国家均有报道。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已有详细的述论,本文拟概述其它大豆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大豆“症青”现象是黄淮海流域大豆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最新研究发现,“症青”现象与点蜂缘蝽的发生为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点蜂缘蝽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近年来,该害虫持续发生并呈蔓延趋势,对我国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着重介绍了该虫的分布与寄主、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的影响、综合防治方法,为深入分析大豆“症青”现象形成机制、开展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综合治理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在该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主栽品种有黑河38、黑河18、北豆5、垦鉴豆4号等。由于品种的适应性不同,并且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一是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增加,二是黑龙江北部大豆重迎茬现象严重.因此,对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品种在生产中不断被淘汰。北豆21号是黑龙江农垦北安科研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8.
大豆叶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柄是连接茎和叶片的器官。在决定叶片角度、植株冠层结构以及同化产物的运输和贮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iha和Brun观察到大豆去荚后,叶柄是贮藏淀粉的主要器官。Auckland认为大豆叶柄长度和比叶柄重可能是高产大豆品种的重要筛选指标。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大豆叶柄生长和形态解剖特征的报道。我们于1984—1985两年测定了九个大豆品种的叶柄生长进程、解剖特征以及植株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和比叶柄重的变化,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特定电磁辐射对发芽过程中的大豆进行处理后所引起的大豆根部与下胚轴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与参照组样品比较,经过特定电磁辐射处理的样品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显著增多。并发现,经过300瓦特定电磁辐射器辐射照度为28mW/cm~2的处理后,样品下胚轴细胞中出现了少量线粒体膨胀与破裂现象。 实验证明,经过这种辐射处理的植株较之参照组植株明显的结荚早,数量多。在对细胞亚显微结构与样品生长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后指出,采用适当辐射波长范围与适当辐射照度的电磁辐射去影响生长过程中的大豆植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将提供大豆早熟、增产的又一个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西藏林芝地区大豆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蓉军 《大豆科学》2000,19(1):90-94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西藏林芝地区及其它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和种植大豆品种,我们在前几年的大豆品种观察试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进行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共有10个。本文通过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大豆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0个品种在该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较强,基本无病虫害发生,经济性状方面也表现较好,尤其是辽豆9号,鲁豆4号和东农836这三个品种表现最好,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示  相似文献   

11.
大豆落花落荚现象在大豆生产中很常见,但1999年我市大豆落花落荚严重发生,有的只有几十公斤产量,有的甚至绝产。据初步统计,危害面积达192万亩,遍及12个乡镇,直接经济损失3100万元。这一现象在我省大豆生产史上罕见。经过田间调查分析,今年我市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豆花叶病毒(SMV)病的研究进展马桂珍,暴增海(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上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最早由Gardner和Kendrick于1921年和1924年报道。我国1950年裘维蕃先生报道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初步研究,7...  相似文献   

13.
巴西四个大豆灰斑病鉴定寄主对中国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反应李海英,杨庆凯,颜世文(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哈尔滨市种子公司)大豆发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国内外均有报道。美国采用16个鉴别品种,鉴定出12个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1]。巴西采用1...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一种能够寄藏间座壳属(Diaporthe)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病原菌复合体的重要作物,这种复合病原菌侵染体已报道可引起多种大豆病害,包括大豆拟茎点霉属种腐病。该研究采用了大豆拟茎点霉属和间座壳属的2个种病原菌,这2个种分离自大豆植株,并已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特性鉴定。采用克赫氏法则对大豆幼苗下胚轴致病性进行试验。证明了这2种病菌对大豆具有致病性。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在韩国被认为是最常见和致病的病原菌。拟茎点霉属病菌(Phomopsis sp.)作为一个新的大豆病原菌,可能已经被传入到其他植物上,且在中国、日本和葡萄牙该拟茎点霉属病菌的相似菌株能够侵染果树,在美国也有侵染蔬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自1982年正式报道从中国的土壤、根瘤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不同于一般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注意和重视,纷纷对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生理生化、共生效应、遗传特性及其他特性进行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许多特性与慢生型大豆根瘤的特性相去甚远。迄今为止所报道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都是从中国的土壤、根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对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研究,在根瘤菌的分类、遗传、生态及生产应用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铁丰18号大豆育成于辽宁铁岭,在辽宁地区已成为大豆主栽品种,从1974年以来北京、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四川等地引、试种也都表现有增产趋势,表明该品种适应性较广,抗病能力较强并具有较好的商品性和经济效能。近年来,有关科研部门又在其它更多的地区试种,系统观察铁丰18号大豆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生态表现,为研究铁丰18号大豆在全国各地的生态规律提供了丰富资料。本文根据这些试验数据,研究了铁丰18号大豆在不同地理纬度和不同海拔高度上栽培的生态模式,为铁丰18号大豆易地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花生斑驳病毒(PMV)是当今世界各国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花生病害。 受PMV侵害的花生出现系统性斑驳花叶,严重时整株矮化,对花生产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除此之外,PMV侵染花生、大豆后,对两种作物籽仁的脂肪酸及氨基酸影响都有报道。据坦斯奇等1975年报道大豆感染病毒病(包括PMV的侵染)后,对大豆粒中脂肪酸有显著的影响。赫维斯等1979年报道,在高抗、中抗和易感的三个花生种质接种PMV后,其对花生籽仁内亚油酸的影响最大,对总氨基酸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了解大豆全株开花序列性,对大豆生长发育特性与增花保荚提高产量的研究以及为提高杂交育种成功率提供选花时间、选花部位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对大豆开花规律进行研究,但对全株开花顺序和进程研究比较笼统,并有不同的看法,尤其缺乏对全株各级花序开花的系统观察的报道。我们继前人的工作,着重对大豆花序的着生部位及其开花顺序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豆落花落荚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落花、落荚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此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为农民在生产实际中减少大豆落花、落荚现象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种豆效益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我国北方主要经济作物 ,也是黑龙江省优势作物 ,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在 1 2亿亩左右 ,黑龙江省年播种面积在 3 0 0 0~ 40 0 0万亩左右 ,约占全国的 1/3~ 1/4。 80年代后期以来 ,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1993年大豆播种面积创历史最高记录 ,达到近 5 0 0 0万亩 ,占粮豆薯面积的 40 % ,大豆重茬和迎茬占 43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 ,重茬和迎茬现象在黑龙江省越来越普遍 ,一般重茬和迎茬大豆减产幅度在 5 %~ 3 5 %之间 ,但这种现象又无法克服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豆价格不断上涨。此外 ,在黑龙江省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