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阐明三峡水库大宁河库湾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空间水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2008年对库湾的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宁河库湾水环境因子均受季节气候影响,季节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的首要因素,各月的水温、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pH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氮、总磷差异显著(P<0.05);空间水平分布(库湾纵向)上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浊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垂直分布(库湾垂向)上水温、溶解氧、浊度、总磷差异极显著(P<0.01),pH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总氮差异不显著(P>0.05).大宁河库湾水位受三峡大坝水利调度的直接影响,枯水期与丰水期反季节变化.水位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另一因素,水位降低使水平分布的电导率差异增大,浊度升高,透明度、总氮、总磷下降.水位升高使水平分布的温度差异减小,pH、溶解氧、透明度升高,浊度下降.水利调度期间加快了水体的交换程度,可以略微改善水质,抑制水华的发生.定期进行水位调整可改善库湾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卧彩江水质及污染指示性细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卧彩江NH4-N、COD和总磷含量及总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异养细菌和反硫化细菌含量高。低温季节水质状况稍好,高温季节相对较差。水化指标和细菌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不同采样站点之间的COD、总磷、氨氮、总大肠杆菌、异养细菌及反硫化细菌差异性显著(p<0.05),pH值、水温、溶解氧、透明度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不同采样时间之间的pH值、溶解氧、COD、总磷、反硫化细菌差异性显著(p<0.05),水温、透明度、氨氮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而总大肠杆菌和异养细菌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1-12月在小江水华暴发的敏感区域高阳断面开展了水文、营养盐、叶绿素a等指标长期、定点监测,分析库湾水体叶绿素a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阳断面水体在1月、10-12月处于混合状态,3-8月则处于弱分层到稳定分层状态。水体在混合状态时各理化因子、营养盐及叶绿素a分层变化不显著;而处于分层状态时,各层水体氮磷营养盐呈现较显著差异,时间分布上冬季略高于夏季,干流倒灌对高阳断面营养盐的季节分布影响显著。叶绿素a浓度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趋势,水体分层对叶绿素a垂向分布影响显著,当水体处于分层状态时,表层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底层。高阳断面各层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硝氮和可溶性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营养盐是小江高阳叶绿素变化的限制因素。表层水体叶绿素a与硝氮、磷酸盐、溶解氧、透明度、水温、表底温差等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表层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强;中层叶绿素a与硝氮、总氮、总磷、磷酸盐、水温、透明度、水深、水体稳定系数等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水体的扰动是影响中层水体叶绿素a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底层水体叶绿素a与硝氮(P<0.01)、磷酸盐(P<0.05)、水深(P<0.05)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香溪河水质预警、水华防治等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点为香溪河库湾XX06站点,2015年每日1次定点采样,监测指标为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浓度、水温、溶解氧、pH、浊度、混合层深度、真光层深度、表底温差、水位及流量等。使用SPSS20.0对环境因子指标和叶绿素a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叶绿素a浓度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年平均值为14.38μg/L,变化范围为0.36~108.00μg/L。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水平均指示香溪河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叶绿素a浓度春季与水温、pH、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浊度、总氮、真光层深度负相关;夏季与水温、pH、滞留时间、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总氮负相关;秋季与水温、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浊度、真光层深度负相关;冬季与各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监测了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2008-2010年间的水环境状况,研究了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江回水区大多数水环境因子在不同月份间、不同年度间有显著差异;各断面间水环境因子差异不显著;小江回水区总氮(TN)、总磷(TP)污染一直比较严重,但2008年175m试验性蓄水后小江回水区水质未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小江回水区总体呈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2009年、2010年的富营养化状况较2008年有所降低.叶绿素a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叶绿素a含量与溶解氧(DO)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SD)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含量关系密切的环境因子随季节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根据2001~2002年对大亚湾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海域水环境的监测资料,分析讨论了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海域水环境质量较好,除夏季溶解氧(DO)和春季的硫化物浓度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情况较严重外(超标率均为62.5%),其他水环境因子一般不超标。养殖区DO和叶绿素a(Chl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区(t-test,P<0.05),而NH4-N和PO4-P浓度则一般高于对照区,其他水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差异不大。海水CODMn、BOD5和硫化物主要与网箱养鱼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有关;而水温、盐度、透明度、悬浮物、DO和pH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大亚湾亚热带季风气候,NO2-N、NO3-N、DIN、PO4-P和SiO4-Si等营养因子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Chla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水温和N:P比的影响,与网箱养鱼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黑河干流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于2015年4月、7月和12月测定黑河干流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河干游浮游动物种类以轮虫等小型个体为主,其密度、生物量及种群分布受到水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各断面水环境因子的差异是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及分布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上游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受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溶氧影响,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决定浮游动物的分布;中游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受叶绿素a含量和透明度制约,其分布与pH、溶氧、电导率、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密切相关; 影响下游浮游动物密度的主要因子是叶绿素a含量、溶氧、总磷和电导率,生物量则与叶绿素a含量、总氮和电导率相关,总磷和溶氧共同决定下游浮游动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三峡库区支流垂向水环境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2018年2月(高水位期)和7月(汛期)对三峡水库典型一级支流——神农溪回水区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和对比了神农溪不同季节的溶解氧和叶绿素a等指标垂向分布特征,讨论了影响其垂向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神农溪高水位期与汛期的溶解氧含量在0~12 m和0~6 m水体分层现象明显,其表层水体的溶解氧饱和度(SDO)分别为104.04%和171.96%,已经达到过度饱和状态(SDO>100%);中层水体溶解氧浓度存在分层现象,底层水体溶解氧浓度较稳定,无分层现象。高水位期与汛期的叶绿素a含量在0~10 m水体分层现象明显,表层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整体上表现为中度富营养化(5 μg/L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幼虾低盐度粗养水体养殖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设计6个凡纳滨对虾幼虾养殖密度:10、20、30、40、50、60 ind/m2,通过比较60 d养殖周期内的水环境因子、幼虾生长状况与消化酶活性,分析研究凡纳滨对虾幼虾低盐度粗养水体的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水质均符合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要求,单位水体载虾量主要影响pH、非离子氨氮(NH3-Nm)、溶解氧(DO)等水化指标;不同试验组水体pH、NH3-Nm含量、DO含量、总氮(T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磷(TP)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试验组对虾中肠腺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单位水体载虾量越高,对虾体内蛋白消化酶活性和氮利用率越低的规律,DO是低盐度粗养水体养殖容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综合各项评价指标,得到本试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幼虾低盐度粗养水体的最佳养殖容量为46.0 g/m3或32.2 g/m2(322 kg/hm2)。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2008年4月,对三道河水库的水质进行调查,监测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浊度、总溶解性固体、电导率、pH值、溶解氧、总碱度、总硬度、总氮、总磷、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可溶性正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氯化物、硫酸盐等.选取其中的总氮、总磷、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5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三道河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道河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枯水期水质要好于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为氮磷营养盐.  相似文献   

11.
同安湾浮游动物数量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2000年同安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并就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同安湾共记录到浮游动物69种及12种浮游幼虫,以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数量季节分布呈现春季高,冬、夏季居中,秋季最低的特点。种类数的季节分布与水温的季节变化一致。浮游动物数量与养殖贝类、浮游植物细胞数密切相关,并与浮游植物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安湾浮游动物的数量与邻近养殖水域西海域的相当,比马銮湾的低。与历史资料比较,同安湾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水平比1995年的有所上升,但恢复得较慢。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采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报道了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鉴定浮游动物7门113属215种,种类数秋季最多(134种),丰度均值冬季最高(152.43 ind/m~3),生物量均值冬季最高(263.68 mg/m~3);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浮游植物丰度、透明度、表层水温、表层溶解氧和表层总氮显著相关(P0.05),其中水深是关键环境因子,其影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生态类群具有一定的生态分化现象,春季、夏季热带暖水种占优,秋季、冬季近岸暖水种占优,各季节生态类群受控的环境因子各异。  相似文献   

13.
王昆  吴景  杜静  王年斌 《水产科学》2016,(6):675-680
为研究辽东湾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8月(夏季)和12月(冬季)在辽东湾设置38个站位,分别采集了表、中、底层的海水样品,检测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分析该海域叶绿素a的季节分布与空间变化特征。同时利用相关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将各水质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差异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夏季的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为6.90μg/L,冬季为1.26μg/L,时间分布上夏季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冬季;空间水平分布上,夏季辽东湾湾口的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湾内的平均质量浓度,而冬季则越靠近湾口处叶绿素a的平均质量浓度越低,与夏季规律正好相反;空间垂直分布上,夏季表层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最高,10m层次之,底层的质量浓度最低;而冬季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则呈现10m层最高,底层次之,表层质量浓度最低的趋势。说明辽东湾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同期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中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季节性变化是导致叶绿素a含量趋势变化的最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星康吉鳗资源密度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实验根据2016年10月和2017年1月、5月、8月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星康吉鳗资源密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星康吉鳗资源密度及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山东近海星康吉鳗资源密度为66.38 kg/h,夏季资源密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为87.31 kg/h,秋季资源密度为79.01 kg/h,冬季资源密度大幅度降低,仅为10.44 kg/h。GAM模型结果显示,水深和海水底层温度对星康吉鳗资源分布影响最大。春季,星康吉鳗资源密度与水深、底温呈正相关关系,其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海州湾中部海域(35°N沿线分布最多);夏季,其空间分布受水深影响,主要集中分布在水深20~30 m的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秋季,水深、底温、饵料生物量与星康吉鳗资源密度呈正相关,此时星康吉鳗分布较分散。冬季,星康吉鳗资源密度与水深呈正相关,此时主要分布在受黄海暖流影响的海州湾北部海域以及123.5°E~124°E海域。研究表明,星康吉鳗资源分布与其洄游习性和海域水温等水文特征的季节性变动有关,其分布特征在春季、冬季分别受青岛冷水团与黄海暖流影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山东近海星康吉鳗群体的生活习性,为其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春季和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组成及结构特点,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luster聚类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共出现鱼类22种,隶属8目、12科、19属,鲈形目占比最高,为50.0%,其次为鲽形目和鲱形目,所占比例各为13.6%,生态类型以海洋性鱼类为主。调查共发现6种鱼类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和凤鲚(Coilia mystus),夏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鮸和焦氏舌鰨(Cynoglossus joyneri)。Cluster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可分为春季组(Ⅰ组)和夏季组(Ⅱ组),春季组由5月站点组成,夏季组由8月站点组成,组间差异系数达到84.17%。ANOSIM分析表明,春季组和夏季组种群结构差异极显著(R=0.554,P0.01);BIOENV分析表明,春、夏季杭州湾北部鱼类种群结构与温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04。研究表明,杭州湾海域仍然是棘头梅童鱼、凤鲚等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鱼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明显,棘头梅童鱼的生态洄游习性可能是造成种群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9年2、4、6、8、10、12月水体生源要素调查资料,对胶州湾湿地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胶州湾湿地——大沽河感潮河段沿河道自上而下水体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大致呈降低趋势;潮间带区域TN和TP高含量区基本位于大沽河入海口及其邻近海域,其含量和分布主要由大沽河入海径流所控制。2)胶州湾湿地水体中TN和TP的月际变化明显,其中大沽河感潮河段TN以12月最高,2月次之,8月最低;TP以2月最高,12月次之,4月最低。潮间带区域TN 2~8月呈降低趋势,8~12月呈增高趋势;TP以2月最高,其他月份含量较低且变化不明显。3)胶州湾湿地海水中TN、TP等生源要素主要来自大沽河入海径流,大沽河径流入海对胶州湾湿地海水中生源要素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趋势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桑沟湾表层水pCO2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1年4、8、10月和2012年1月在桑沟湾获得的表层海水总碱度(TA)和pH值,结合现场水文、化学、生物和养殖等参数,探讨了桑沟湾海域CO2体系各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0月和翌年1月,CO2体系各参数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8月,pH和pCO2分别与初级生产力和溶解氧显著相关;4月与水文、化学生物因子无显著相关性。8月各参数的空间差异最大,其次是10月,1月最小。4个航次的平均表层pCO2都低于大气pCO2,为表观碳汇区;季节变化趋势是8月<4月<1月<10月。pCO2总体的空间分布趋势都是湾内向湾外递增,即贝类养殖区<贝藻混养区<藻类养殖区<非养殖区。8月,桑沟湾较低的pCO2可能与赤潮有关,而4月可能是物理、生物及大规模贝藻养殖的综合结果。桑沟湾较低的pCO2是由于受沿岸区高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还是受大规模的贝藻养殖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ISM法的三沙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法玲 《福建水产》2012,34(5):354-361
通过分析三沙湾中主要用海开发活动,从用海类型出发,在地形地貌、水动力、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生物生态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自然灾害诱发效应等指示因子中筛选出27个要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沙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解释结构模型。从该模型的各个阶层,直观地反映出海湾资源开发各用海类型的累积生态效应发生过程,为海湾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2012年在南海北部沿岸3个亚热带养殖海湾(茅尾海、大鹏澳、白沙湾)开展的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糅合养殖海域综合分级评价与预警方法及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wq)评价方法,在划分海域环境等级的基础上定量比较同一级别生态环境的优劣。结果显示,3个海湾共12个航次的调查中,仅2次(大鹏澳的秋、冬季)环境评级为良好,其余10次均为中等;春季3个海湾评级均为中等且指数相近,夏、秋、冬三季则以白沙湾环境质量状况最差;两年中共有5个水环境因子发生警兆,所调查的3个海湾均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季节更替对海湾环境的影响随着纬度升高而增大。文章发现改进后的Iwq在比较同一级别环境状况的优劣时较有效率,但其在不同级别之间的可比性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