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小麦的穗分化与温光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2—1985年在北京地区的小麦多期播种试验中,强春性小麦在三叶期开始了穗分化的伸长期.随着冬性的增强,伸长期的主茎叶数逐渐增多,天数也逐渐增加.强春性品种的穗分化对温度和日长都无严格要求,高温可促进分化.冬性品种的穗分化可在温度较低、日长较短逐渐转入温度较高、日长较长的条件下顺利进行.过渡类型小麦穗分化的温光条件居中.伸长期或二棱末期是过渡类型和冬性小麦完成春化反应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作物的春化反应,光时反应实质上是作物的生态生理适应性。以小麦为例其春化和光时反应受不同的基因调控,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生态因素相匹对,其温光发育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阶段发育理论认为小麦是低温长日照作物,这只是某些冬性品种所具有的特点,就普通小麦种的整体来看,温光发育方式是多态型的,阶段发育不具有普通的科学意义。栽培作物通过生态光温特性的分化形式适应不同气候地域,形成不同季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个不同生态型的小麦品种在郑州4a16个春、秋播期中的生育表现,提出了不同生态型品种在不同播期中的主茎叶片数,主茎叶龄等指标。如在秋播条件下的主茎叶片数春性品种为12片,半冬性品种13片,冬性品种14片;主茎生长锥伸长时叶龄春性品种为3片左右,半冬性品种为4片左右,冬性品种为5片左右。  相似文献   

4.
徐州17和丰产3号代表过渡型小麦品种。1983~198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黑河进行的小麦生态试验证明,在一定的春播期中,它们能够抽穗、开花和成熟,实现完整的生活周期。从播种至成熟的生育天数和当地春型品种接近。田间温光条件可保证早期生育进程。与当地春型品种相比,过渡型参试品种的千粒重较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时也较高。黑龙江省具有种植过渡型小麦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陈恩谦 《耕作与栽培》2005,(5):44-44,46
通过连续3年的小麦生态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田问春化的温光特性有质的区别,春型品种不存在光温特殊要求,对温光适应范围很宽,半冬型品种存在低温春化阶段发育现象,但对光照长短无明显要求,冬型品种对温光要求范围较窄,有明显的低温长日照要求。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黄淮南片主产麦区广泛种植和新近育成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及最大灌浆速度均与百粒重、籽粒体积和籽粒最大体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灌浆持续期仅与饱满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供试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和最大灌浆速度,均以郑州853、陕农7859为最快,灌浆持续期最短,属晚花基因型品种;冀麦5418和徐州21的灌浆持续期最长,属早花基因型品种.还探讨了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灌浆模式.  相似文献   

7.
用普通小麦的春型强春性、春型春性、春型弱春性、过渡型4个品种生态型在我国纬度和海拔各不相同的10个试验点进行多年度同日春播试验;还用过渡型、冬型弱冬性、冬型冬性、冬型强冬性、冬型超强冬性5个品种生态型在纬度和海拔各不相同并且有小麦越冬期的10—12个试验点进行同日秋播试验。包括各个品种生态型在内的普通小麦,其播种至成熟的生育期天数与纬度和海拔皆呈正相关。在春播条件下。海拔不变时,纬度北移1度,生育期延长3—4天;纬度不变时,海拔每升高100米,生育期延长2—3天。在秋播条件下,海拔不变时,纬度北移1度,过渡型和冬型超强冬性品种生态型生育期延长2天左右;纬度不变时,海拔每升高100米,生育期也延长2天左右。无论春播或秋播,各型小麦品种的生育期皆与“生态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态高度每增加10000度米,生育期延长4—5天。试验研究有助于最终揭示普通小麦生育期的地理变化律。  相似文献   

8.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按照产量构成的特点,可分为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3种。在栽培管理上,不因品种制宜,常出现品种与地力不适应,密度、施肥不合理等问题,造成高产品种不高产。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我们对不同类型品种的特点、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国外过去曾有阶段发育理论,把冬性禾谷类作物,因低温而引起的发育现象,称为“春化现象”,把接受低温诱导发育的阶段称为“春化阶段”。自从这一理论创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充实。研究较多也较深入,但对于在田间条件下,从幼穗分化过程中确定完成春化指标,虽然冲破了过去认为是主茎生长锥伸长的传统认识,但并没有统一一个指标,各说不一。黄敬芬等提出以小穗原基出现为标志,季书勤等又提出春性品种以伸长期为标志,过渡型品种和冬型品种以二棱期通过为标志。本文以贵州小麦垂直生态研究遵义协作点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光明 《种子》2002,(6):57-59
通过利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W6154S分期播种试验,在乐至县自然光温条件下进行育性观察。结果表明:W6154S在7月10日前抽穗,花粉育性表达正常;7月10日至7月13日为育性转换期;在7月14日至9月4日扫抽穗 ,育性基本表现不育,在此期间出现了三次育性波动,少量稻穗的部分颖花裂药散粉,自交结实;在9月4日以后,育性逐渐恢复止常。温度是诱导W6154S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苏弱筋小麦品种表现及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作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区,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和培育新品种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寻求弱筋小麦品种的突破,分析了弱筋小麦品质随着品种和种植环境改变而变化显著,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偏高且年度间不稳定,优质与高产等江苏弱筋小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弱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出了选育弱筋品质标准高且指标较稳定的品种,迅速推广利用溶剂保持力(SRC)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育期结构不同的大豆品种的光周其反应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韩天富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8,24(5):550-557
分别选用成熟期相近、开花期不同及开花期相近、成熟期不同的南方春、夏大豆品种,研究了生育期结构与开花前、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生育前、后期长短与它们在该期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正相关。在生育期相近的前提下,前期长度与开花促进率(FHR)、后期长度与成熟促进率(MHR)正相关;开花期相近的品种,后期长度与MHR值正相关。部分品种不符合以上趋势,反映出上述相关的复杂性。在生育期相近的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麦品种温光生态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品种温光生态区划第一层次是确定了我国的两条播性界限,即春播秋播线与秋播秋冬播线,并得出了我国的播性分区.第二层次是根据品种温光反应特性与播性分区相拟合,将我国品种温光生态区划分为4个主区,9个亚区.并揭示了我国品种温光生态特性分布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在温光互作设计下,通过品种苗穗期(出苗—抽穗)对温光反应的变异分析看出,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温光组合下,不仅存在着最短与最长的苗穗期,而且不同类型品种,对温光反应类型不同,春性类型品种对春化基本无反应而对光长反应敏感;强冬性类型品种对春化反应敏感,而对光长必须在一定春化量基础上才表现敏感,并且具有短日代替春化效应。一般冬性类型品种(主要指黄淮麦区的半冬性过渡类型)多为温光兼敏性,无短日春化特性。  相似文献   

15.
白肋烟品种在不同氮水平下对主要养分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试验,对JB80(建白80)、KY17、KY14、KY10、Va509、B21(白肋21)等6个白肋烟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的生长状况和对主要养分的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品种对氮素的生长响应,以及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能力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高氮条件下,白肋烟各品种长势较强,烟株中的含氮量和对氮素的吸收量也量高。其中JB80、KY17的生长势最强,但各品种对磷、钾吸收量都有所降低。在中氮水平下(15mmolN/L),各品种对磷、钾的吸收量较高,内在品质协调。低氮白肋烟各品种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但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生长差异逐渐减弱。JB80、KY17对氮素的亲和力较强,B21则必须在高氮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在衰老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衰老类型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鲁麦L14和93503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在衰老的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开花至成熟期,鲁麦L14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能转化效率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小麦品种935031,但是各相关参数降低的起始时间不同,自开花后30 d鲁麦L14的叶片已经开始干枯,而935031小麦品种到成熟时大部分叶片还保持绿色,说明小麦叶片早衰与光合能力的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以豫麦49-198、郑麦0943、百农418、许科316为试验材料,设置施纯氮120kg/hm 2(N1)、210kg/hm 2(N2)、300kg/hm 2(N3)3个施氮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施氮量处理、同一施氮量不同品种间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规律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规律以及子粒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适当增施氮肥可以有效增加小麦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豫麦49-198和郑麦0943在N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百农418和许科316在N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不同品种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转运率以及物质转运对子粒的贡献率均在N2处理达到最高。豫麦49-198和郑麦0943在N2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分别达8 036.67和6 873.33kg/hm 2,百农418和许科316在N3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7 636.67和7 713.33kg/hm 2。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品种合理施氮,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8.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93中6等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只有93中6呈上升趋势,豫麦21号、豫麦49号、豫麦18号间无差异。豫麦18号灌浆速度最快,豫麦21号最慢,豫麦49号和93中6相比,前者前期灌浆快,后者一期灌浆快,93中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18号次之,豫麦21号第3,豫麦49号最低。  相似文献   

19.
云南旱地小麦不同穗型品种减源缩库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剪叶、剪穗处理探讨云南三种穗型的旱地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结果认为:平地小麦在齐穗后不同剪叶、剪穗处理,其穗部性状变化明显。大穗型品种云麦39不同的剪叶处理其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云麦42和中穗型品种97591与云麦39相比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小;不同剪叶处理的每穗饱粒重也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是云麦39>97591>云麦42。大穗型品种的每穗饱粒数下降明显,而小穗型和中穗型品种的下降较少。对于不同的剪穗处理,大穗型品种的单粒重增加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中穗型品种的甚至减少。对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源库结构调整的反应不同表明:其灌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不同,这种不同使不同穗型品种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有差异,栽培管理应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